第626章 厚積薄發

從某種意義上講,用來投擲原子彈的載具與原子彈有着同等的重要性。

對中國軍隊來說,這不是什麼大問題。主要就是,在原子彈誕生之前,中國空軍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轟炸機。更重要的是,在研製原子彈的時候,其很多指標都以“超級空中霸王”的性能爲準。

也就是說,在原子彈誕生的時候,中國軍隊就擁有投擲原子彈的載具。

問題是,對其他國家來說,情況就並非如此了。

顯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

雖然在研製核武器的進度上,德意志第二帝國比中國晚了五年左右,即到一九五五年才製造出第一具核爆炸裝置,而其第一枚實戰型原子彈要到一九五七年才問世,但是相對於原子彈本身而言,德軍更缺乏投擲原子彈的載具。

要知道,“超級空中霸王”不在中國軍方的出口清單之內。

大戰期間,德軍獲得了兩架“超級空中霸王”式轟炸機,其中一架是在轟炸美國本土的時候被擊傷,被迫飛往德軍控制的百慕大羣島迫降,因此保存得較爲完好。利用這兩架來自不易的超級轟炸機,德軍啓動了仿製工程,想通過逆向測繪製造出性能相當的轟炸機,而且也取得了成功。問題是,這是好幾年之後的事情了,而且在德軍仿製成功的時候,“超級空中霸王”已經不再是最先進的轟炸機了。

也就是說,德軍在研製原子彈的時候。還得同步研製原子彈的載具。

顯然,德軍不可能把希望寄託在轟炸機上。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有能力研製出先進的轟炸機,也就不會仿製“超級空中霸王”了。從技術層面上講,研製一種先進轟炸機的難度不比建造一艘艦隊航母低多少。事實上,隨着技術發展,先進轟炸機的研製難度最終超過了航母。到二十世紀末,僅有兩個國家能夠製造戰略轟炸機。而且只有中國能夠製造出先進的戰略轟炸機,而能建造航母的國家多達八個。

造不出足夠好的轟炸機,德軍就這能尋找其他手段。

當然。德意志第二帝國並不缺乏先進軍事技術。要知道,在大戰結束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軍事技術並不比中國差。只是各有所長而已。在某些領域,德意志第二帝國還擁有相當明顯的優勢。

當時,德軍把希望寄託在了一種全新的運載工具上,即彈道導彈。

要知道,彈道導彈就誕生在德意志第二帝國。

在大戰結束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導彈技術,而且是唯一能夠生產火箭發動機的國家。雖然美國軍方也研製過火箭發動機,但是在戰敗的時候,美軍銷燬了所有相關資料與設施。

必須承認,這是一個相當聰明的選擇。

最重要的是。彈道導彈是更加容易實現的原子彈載具。

關鍵就是,彈道導彈本身對基礎技術的要求比重型轟炸機低得多。要知道,在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能夠研製生產戰略轟炸機、而且只有中國空軍大量裝備了戰略轟炸機的時候,有十多個國家能夠研製與生產彈道導彈與運載火箭,甚至一些實力較弱的小國。也能夠製造出彈道導彈。

也許,這很難以理解。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彈道導彈與運載火箭的技術難度更高,但是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認識。

搞清楚一個問題,就能知道導彈與轟炸機的技術差距了。

即便是性能最好的彈道導彈,也是一次性載具。只需要使用一次,因此對各個系統的要求並不是很高,火箭發動機的工作時間最長半個小時,最短只有幾分鐘。相比之下,轟炸機是需要反覆使用的載具,因此對各個系統的要求高得多,其渦輪噴氣發動機的使用壽命要達到數千小時,甚至上萬小時,還要在使用中進行數千次的啓動,更需要適應各種各樣的工作環境。

可以說,僅次一點就決定了兩種武器系統的研製難度。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彈道導彈的相關技術領域已經有了較多的積累。

由此可見,德意志第二帝國在載具上走了一條捷徑。

只不過,德意志第二帝國也爲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一九五六年,在德意志第二帝國製造出第一枚實戰型原子彈之前,就已經制造出了第一枚能夠以原子彈爲彈頭的彈道導彈,而且射程達到了一千五百公里,具備了有限的戰略威懾能力。

這就是,如果把這種導彈部署在高加索地區,剛好能夠打到中國的極西部地區。

可以說,爲了獲得戰略打擊能力,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彈道導彈上花了大量的資源。

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彈道導彈與運載火箭領域取得了短暫的優勢。

一九六二年,德意志第二帝國率先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枚運載火箭,把一枚質量爲二十七公斤、安裝了一部短波電臺的人造衛星送入近地軌道,也由此拉開了太空時代。僅僅六年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又開創了一個第一,即發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把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彈道導彈與運載火箭領域的優勢,極大的刺激了中國。

一九六三年,中國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當然,這是應急之作。這枚衛星的質量僅有八點六公斤,只安裝了一部小型電臺,持續工作時間不到八個小時,而且需要用專門的功率放大器才能收到其發出的信號。載人航天方面,中國只比德意志第二帝國晚了半年,即在一九六六年底,也把第一名宇航員送上了太空。

在此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優勢就不再明顯了。

比如,在一九六八年,德意志第二帝國開始營建第一座空間站,而中國的第一座空間站在一九七零年就投入了使用,比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第一座空間站早了三個月,中國也首次在太空競賽中超越了德意志第二帝國。

太空競賽的大逆轉發生在一九七二年。

這一年,中國在進行了三次試驗性質的登月宇航行動之後,終於邁出了人類文明史上最爲重要的一步,即把宇航員送上月球。雖然根據後來解密的資料,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登月行動安排在一九七三年,但是在中國宇航員成功登月後,德意志第二帝國放棄了登月計劃,改爲登陸火星。可惜的是,直到三十年之後,也就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人類的技術實力也不足以把宇航員送上火星。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在覈時代開始的年代裡,只有中國海軍對彈道導彈技術感興趣,並且在該領域投入了鉅額資金。

甚至可以說,中國能在運載火箭領域趕上德意志第二帝國,中國海軍功不可沒。

這就是,中國海軍在彈道導彈領域的巨大投入,爲開發彈道導彈與運載火箭打下了最爲堅實的基礎。

只是,中國海軍並不是中國航天工程的主要成員。

原因就是,中國海軍需要的是能夠裝到潛艇上的彈道導彈,而不是用來向太空發射衛星與宇宙飛船的運載火箭。

雖然這兩種運載工具有很大的共通性,彈道導彈稍加改造就能成爲運載火箭,而運載火箭只需要改變末端飛行軌跡就能成爲彈道導彈,但是兩者又有極爲明顯的區別,彈道導彈是武器,而運載火箭是工具。

對中國海軍來說,兩者最大的區別在動力系統上。

這就是,運載火箭大多采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而海軍在深入研究之後發現,要把彈道導彈裝到潛艇上,並且具備水下發射能力,最好採用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而不是推比更大的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

當然,中國海軍也投資研製過使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潛射彈道導彈,並且裝備到了幾艘潛艇上。只是,這只是臨時應急措施,主要解決海軍有無戰略投送能力的問題,隨後就把全部研究資源用在了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上,並且由此拉開了長達數十年,分成了數代的潛射彈道導彈的研製史。

正是如此,世界上的第一艘戰略導彈潛艇與第一艘戰略核潛艇都在中國誕生。

一九五二年,中國海軍將“雙髻鯊”號大型遠洋潛艇改造成了世界上第一艘彈道導彈潛艇。主要就是,在潛艇指揮台圍殼後面安裝了兩具用來儲備彈道導彈的發射筒,只有當潛艇在海面上的時候才能發射。

當然,這只是一艘試驗性質的潛艇,主要就是驗證能否把彈道導彈裝到潛艇上,以及能否從潛艇上正常發射。

隨後的幾年間,中國海軍用“雙髻鯊”號進行了數十次導彈發射試驗。

此後,中國海軍還專門建造了一艘彈道導彈潛艇,把發射筒的位置由指揮台圍殼轉移到了耐壓殼體內,而且數量增加到四具。

只是,這些都不是中國海軍理想中的戰略打擊平臺。

前期的積累,都是爲了最後的大爆發。

第447章 備戰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68章 不放棄第148章 劇變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15章 熱身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29章 驟起波瀾第103章 餘波第81章 內訌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25章 再接再厲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243章 消耗品第77章 伏擊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157章 最後任務第23章 士氣歸零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171章 遠去第267章 孤軍深入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17章 戰略大師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32章 立場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155章 得手第45章 特立獨行第503章 下一步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94章 混血兒第53章 倒計時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64章 關鍵情報第416章 解脫第65章 攻擊開始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176章 重頭戲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117章 僞裝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299章 虛幻的優勢第41章 載譽而歸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99章 別無選擇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138章 深入大洋第191章 大工程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445章 兩洋咽喉第50章 我行我素第167章 血誓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394章 拉鋸戰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23章 士氣歸零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187章 馬拉松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30章 偷襲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206章 閃擊戰第100章 堅持第596章 關鍵點第44章 萬不得已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181章 替身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345章 下一個目標第2章 重新開始第244章 發現第381章 震驚之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