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巡遊索倫領的同時,由馬格努斯率領的所謂僱傭軍已經被歸入戰鬥序列,並且與普拉維亞人發生了交戰,後者完全沒有料到魯西諾人還有一隻具有戰鬥力的軍隊,所以在遭到迎頭痛擊後軍心大亂,直接被三百鍊甲騎士一波衝鋒帶走。
首戰告捷,魯西諾宮廷上下歡喜,他們絲毫不在意這隻軍隊是用大量的好處才換來的,他們只想要乘勝追擊,把普拉維亞人趕回老家,洗刷之前的恥辱。
然而,他們很快就意識到這個想法是不符合現實的,因爲來自溫斯特王國的“僱傭軍”人數終究還是太少了,只有可憐一千八百多人而已,反觀聚集在比尼克堡的普拉維亞王國軍隊,可是擁有四千多名士兵,整整超出他們四倍。
魯西諾王室還是不敢冒險了,萬一把這隻最後的希望給葬送了,他們就真的可以等死了,就算最後勉強把普拉維亞人打發走,他們也還是要繼續迎接理查德的怒火。
爲了防止“僱傭軍”傷亡慘重,同時也是爲了獲得勝利,魯西諾王室咬緊牙關,除了將被打散的軍隊重新集結起來,也在領內再次動員兵力,很快就聚集起一支人數在一千四百人左右的新軍隊,別看這支軍隊人數不多,但他們卻是魯西諾王國最後能夠擠出來的軍隊了。
靠着這支烏合之衆的軍隊就想抵抗普拉維亞人相對精銳的部隊,怎麼看都像是異想天開,不光是馬格努斯認爲魯西諾王國輸定了,連他們國內的許多貴族也對戰爭的未來感到絕望,面對王室的徵召令時也是相互推諉,就差把自己的腿打斷說自己不能去了。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局面裡,魯西諾人居然能在和普拉維亞人主力的決戰中贏得了勝利。他們背靠着比尼克斯領境內的一條不知名小溪列陣,迎接敵人的猛烈進攻,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每個士兵都在頑強的作戰,尤其是來自溫斯特王國的“僱傭軍”們,五個連隊的重裝軍士組成的刺蝟圓陣擋下了一波又一波敵軍騎兵、步兵的衝鋒,倒在他們長矛底下的屍體越來越多,幾乎能夠疊起一道一人高的屍牆。
就在魯西諾軍隊的防線即將潰散時,預先被馬格努斯部署在附近樹林內埋伏的鍊甲騎士終於出動,他們胯下的戰馬踏着整齊的步伐,呼嘯着衝出藏身點,向鏖戰中的普拉維亞軍隊發起狂暴衝鋒,他們平舉的兩三米長的蘋果木重型騎槍給予了強大的衝擊力,這三百名騎士就如同一柄鋒利的尖刀般撕裂普拉維亞軍隊的陣型,又如同重錘一般,將普拉維亞士兵抵抗的決心擊碎。
重騎兵不愧是中世紀的陸戰之王,僅僅這三百名騎士就能夠力挽狂瀾,推翻普拉維亞人必勝的局面,將勝利的果實獻給他們的僱主。
不過把所有功勞都給予鍊甲騎士也是不公平的,因爲在此之前,普拉維亞王國的騎兵也數次向魯西諾軍隊防線發起衝鋒,但悉數被重裝軍士擋住,可以說,硬仗全是溫斯特的“僱傭軍”扛,軟柿子全讓魯西諾士兵捏。如果沒有重裝軍士們的頑強抵抗,魯西諾軍隊也是支撐不到鍊甲騎士的支援。
這一場戰役之後,普拉維亞人不得不撤掉了對比尼克堡的圍城,向邊境退去,魯西諾人還有戰鬥力實在是出乎了他們的意料,在鍊甲騎士衝出來之前,他們也只是感覺這次的敵人變得很頑強,誰又知道會從屁股後面冒出來一大堆的神秘重騎兵。
反常,實在是反常。
走在撤退的路上,普拉維亞王國統帥如是想到,這些重騎兵不是魯西諾人所能擁有的,這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他們有的話,也不會在前期被壓着打了,而是反過來把普拉維亞人壓着打。
幾乎就在第一時間,這位王國統帥就想到了一個可能性,他聯想到了在圖斯城上看到過的數量衆多的溫斯特騎兵大隊,如果他的記憶沒出錯的話,出現在圖斯城下的溫斯特騎兵的裝備好像和這次出現的魯西諾騎兵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就只是後者沒有高舉溫斯特王國的旗幟。
這樣一想,他的背後就忍不住驚出冷汗,溫斯特人居然撕毀了條約再次派遣軍隊插手戰爭,想到這,他連忙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心腹,並讓他騎着快馬返回蘇肯(因爲王都圖斯城的城牆被理查德炸上天了,所以普拉維亞王國的王室只能臨時移駕到蘇肯城,沒有了城牆的保護,萬一理查德突然撕毀條約再次進攻,那他們不就等於把自己送給理查德俘虜了嗎),向國王陛下報告這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猜測,這很有可能是溫斯特人再次入侵的前兆。
好不容易擊退敵人的魯西諾人並沒有想這麼多,捷報傳回王都,老國王和杜波依斯王子大爲欣喜,他們趕忙召集內閣成員,就是否向普拉維亞王國遞交合約進行討論,進行一番不算激烈的討論後,他們終於決定結束這場吃力不討好的戰爭,讓外交總管蓋洛普出使普拉維亞王國。
這確實是一場吃力不討好的戰爭,因爲好處全讓溫斯特人給拿了,他們不僅以輕微的代價奪得了蘇肯亞領的銀礦,還藉機逼迫魯西諾人讓出條約中本該屬於自己的那一份銀礦份額,這還不算完,甚至尋求援軍還要用僱傭兵市場的高價支付軍餉,才能換取溫斯特人派出援軍。
好處沒拿到也就算了,比尼克斯領的大部分區域也都因爲戰爭的緣故被燒成白地,普拉維亞軍隊所到之處,當地生活的平民都遭到了毒手,他們的家園被夷爲平地,人不是被掠走就是被殺死,屍體被扒光,吊在路邊的樹枝上隨風飄搖。
雖然魯西諾軍隊在下拉維耶伯國也幹了類似的事情,但他們獲得的戰利品的價值遠遠低於普拉維亞軍隊報復性行爲的損失,所以不管從哪裡看,他們這一次都是虧了,還是鉅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