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已成聖,往事一幕幕,便涌上左守心頭。
左守陷入了回憶之中,關於自己身世的回憶,自從懂事以來,師傅一直沒有告訴他的父母是誰,只說是一次雲遊中偶然撿到,然後帶到天澤書院中。當時,襁褓中的左守正躺在雪地之中,僅留一張紙條,上面寫着左守的姓名與生辰八字。
師傅是他最親近的人,而今,他卻是孤身一人,這一切都是拜天魔學院所賜。
天澤書院所處的位置是一重天,那裡是渡者與渡士居住之地,普通人類要是上去,可能會被聖人所殺。而左守,因爲師傅的關係才能安安穩穩的在上面生活了十五年,大部分的少年,除非資質優秀,否則是無法生存。
左守明白,要成爲渡者有三個方面不可少,悟性、體質與經書。昏睡前的左守,只有背得《天澤經》,而悟性與體質卻都是柴廢,若不是師傅沒有放棄他,那左守就不會在天澤書院呆到十五歲了,早就被人踢下一重天了。
他想得很多,想到師傅就會想要報仇。
現在他無依無靠了,目前有兩件事對他十分重要,一則是身世之迷,二是爲師傅報仇。這兩件事都是要以實力爲前提,所以他必須得先提升實力。還得活着,一重天他是不可能上去了,這凡界卻爲他提供了成長的空間。
“楊玄、天魔學院,我會讓你們付出代價!”左守咬牙切齒道,他現在對於天魔學院的人,已經恨之入骨。恨不得喝其血,食其肉。一顆仇恨的種子已經深埋。
千年對於聖人來說不算什麼,只要上了渡使,壽陽就會有千年,而渡將可以上萬年。只要楊玄不被人殺死,左守明白,他肯定可以活到現在,如此長時間,他的實力必是上升不少。對於剛入聖道的左守無非是一個大考驗。
左守所在的世界分爲四界:聖界、魔界、人界與鬼界。
聖界,生活着千千萬萬的聖人,又稱渡界,有兩種形式可以成爲聖人,一則父母是聖人,生下的孩子也會是聖人。二則是普通人通過修煉經書生出魂力的人類,也可以成爲聖人,渡化九天,離苦得樂,轉凡成聖,說的就是這種人。聖界入門就是渡者,渡者分爲九星,每升一星實力強大一分,當渡者九星升到渡士一星的時候,成功渡劫之後才能成就渡士。
聖人之間爲了利益自相殘殺的事常有,就像當年天魔學院滅掉天澤學院一樣。
魔界,生存着大量的妖怪與走火入魔的人類,它們與聖界相爲對應,也有修煉的經書。入門稱爲魔者,也有九星,無天劫。
人界,就像之前左守一樣千千萬個普通的人類,是凡人。這些人類尚武,以力量和武功爲尊,強者可以媲美聖人的存在;
而鬼界,僅有三種等級,鬼兵、鬼將、鬼王,實力不一。它們通過吸收人類、聖人、妖怪的靈魂爲活,人類與聖人一旦被鬼殺害,就會化身爲鬼,實力不一,魔者不會成鬼。
這些描述左守在《九天志》中都已熟讀。
……
“不知現在身在何處?”左守在這封閉的空間內度過千年,卻不知身處何處,外面的世界是怎麼樣。
他朝着窟窿外走去,一會便出了空間,到達外面,清新空氣撲面而來。
此時已臨近中午,正值秋天,秋高氣爽。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荒蕪,這裡正是荒郊野外。天空的蒼鷹在快速的移動,左守盯着看有些炫目。遠處的野草被風吹得瑟瑟作響,草尖隨風飄搖,飄忽不定。以左守爲中心十公里內,沒有一人的存在。
“這裡是…天武大陸…原來我沒在一重天了。”大陸與一重天的景物還是有區別。一重天上滿是雲霧,而這裡卻長滿大樹。左守說起這話,心裡還是有些落寞。
“看樣子,我得在這裡提升實力纔是。”左守立即有了主意,一重天,他目前是上不了,在人界之中提升實力也是個不錯選擇。
《九天志》中還提及人類尚武,崇拜力量。以左守的力量在人界中可以混個小將軍噹噹,他也想過,運氣好,上了一重天,上面的聖人可都神通廣大,天魔學院的人肯定會尋找他們。自己上去無非就是找死。
一重天高近萬米,一千年前,從上往下看,天武大陸最繁華的在南方,在南邊有許多船隻通商口岸。每天夜幕降臨之時,燈火輝煌,可見其繁華程度,相比之下北方就荒涼不少。
如此一來,左守便循着太陽的位置,找到了南方,踏出第一步。
介於體質關係,左守行動起來十分迅速,就如同打了雞血一般,一點都不覺得累,加上魂力的支持,就算是三天三夜不睡覺,也不覺得睏乏。普通的渡者體質可不強大,但左守卻不同。
南行幾天後,左守終於看到了一片金色麥田,麥田上是一羣勞作的農民。他們皮膚黝黑,穿着樸素,衣服上已滿是補丁,有些破舊。腳上沾滿了泥土。
他們看到了左守從遠處走來,對於這個衣着光鮮的年輕人,他們充滿了好奇。一致以爲是哪家的公子哥。
“這位大叔,請問最近的城市怎麼走。”左守極有禮貌,農民們感覺到,這個少年與他們打交道的城裡人不同,但又說不上哪裡不同。靠近左守的一老漢楞了一會,才反應過來。
“失禮了。”老漢同樣禮貌的對左守說,他爲剛纔的怠慢感到不好意思。
“距離這裡五十里有一個城市,叫新寧城,翻過那座大山就可以看到城市所在。”老漢指着南方的一座大山說道。
“謝謝大叔,在下告辭。”左守說道。他對着衆人微微笑後,便快速離開,他們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反應,左守已經走出百米遠。隨後便消失在他們的視線之中。
“難道是高人……”老漢喃喃道,搖了搖頭。之後便埋頭幹起農活,就算是高人又如何,有什麼比得上農民收成更爲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