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鄭衆出使

“汝另有要務!”

竇固未允渠耆之請,而是向竇戈一揮手,竇戈五人便迅速魚貫而出。

等竇戈等五名壯士出發後,竇固又指着掛圖,對渠耆道,“汝選五百可靠之人,每百人爲一隊。需自帶糧秣,多備旌旗,從敦煌郡星磧山至武威郡靈武谷,轟轟烈烈分段巡視烽燧侯望,並督促戍卒,確保遮斷邊境!”

“轟轟烈烈?”

“大張旗鼓巡視,使胡人不敢越境!”

“好計!”渠耆恍然大悟,“末將遵令!”

……

陰曆四月初,劉莊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向北匈奴派出使節!

鑑於北匈奴勢盛,漢朝此時並未做好戰爭準備,雙方還未到撕破臉皮之時,爲穩住漠北,便決定派越騎司馬鄭衆出使北匈奴。同時命屯駐雁門的漢軍長史鄧鴻,率麾下二千漢騎,迅速移防五原郡,頂替鄭衆出使後出現的防守空隙。

鄧鴻是已故太傅鄧禹的少子,僅比鄧訓小一歲,是著名的少年將軍。雖然年僅二十三歲,卻因勇悍且又擅謀略,而深得劉莊信任。永平六年,在他二十一歲那一年,就被破格拜爲漢軍長史,屯守雁門郡。

四月九日,正在代郡的劉張收到了劉莊的詔書,命鄭衆迅速擇員出使北匈奴,並在詔書中明確命道,“詳察漠北現狀,洞明胡人意圖!”

劉張迅速將聖上的詔令傳達給鄭衆,鄭衆不敢耽擱,帶着軍候林曾等隨從,從代郡移至五原郡,籌備出使,並準備從五原出塞。在五原郡做出使準備時,敏銳的鄭衆感覺情況有異,在南匈奴的營地內有北匈奴使者隱秘出入。

漢朝向北匈奴派出使節,令南匈奴上下一片責備之聲。在美稷的南匈奴單于庭,南匈奴胡邪屍逐侯鞮單于連番給劉莊上書,力主征伐北匈奴,堅決反對漢朝與北匈奴有使節往來。在五原,在給鄭衆的接風宴上,南匈奴骨都候、萬夫長呼衍霸歷數北匈奴罪惡,懇切希望鄭衆放棄出使漠北。

鄭衆深知南北匈奴之間的仇恨,但身負皇帝詔令,故而不爲所動。漢朝與北匈奴來往,使南匈奴各部怨聲四起,還讓他多了一個心眼。因此,他一邊與呼衍霸周旋,一邊派出軍侯林曾等人隱秘探查實情。

林曾蹲守監視幾天後,很快便查明,住五原郡的南匈奴須卜骨都侯等人得知漢朝與北匈奴使者往來,十分不滿,於是便揹着南單于,想反叛漢朝。他們秘密接待北匈奴使者,欲讓北匈奴派兵呼應其北歸!

面對驟然事變,鄭衆表面上接部就班地出塞,暗中命士卒隱秘急報劉張,令護烏桓校尉部和各郡漢軍提前做好戒備,以防不測。同時,他出塞後,還悄然命士卒秘密監視出入受降城的南匈奴人,竟然抓獲了須卜等人派往北匈奴的兩名使者。

於是,鄭衆連夜寫好了奏章,命五名士卒帶着自己的奏章,將這兩名全都悄然押赴代郡交給劉張。

消除了隱患後,鄭衆才率使團從受降城一路北上。四月初夏,正是漠北草原上花開草茂之時。使團極目所見,令他們大爲驚異。只見沿途氈帳點點,牛羊遍野,牧民們在安靜地放牧,景色美麗如畫,與傳說的漠北乃苦寒之地相去甚遠!

藍天上白雲滾滾,草原上河流彎曲。牧場上芳草萋萋,百花點綴,五顏六色,斑駁繽紛,令人賞心悅目。而山區則佈滿茂密的森林,北坡多爲高大而耐寒的落葉松,南坡多爲一般松樹,山坡和峽谷里長着許多瀟灑的雪松,到處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

匈奴河流衆多,河流兩岸到處都是挺拔的楊樹,美麗的松樹,輕盈的柳樹,牧場從山麓伸展開去,牧草特別豐美,長滿各種各樣的植物。河岸兩旁的驕楊、垂柳掩映在河水中,靜靜地蜿蜒流淌。

匈奴人不僅放牧,也耕作農田。有些河畔平坦之地,開闢了大片大片的農田,田野上春粟長勢旺盛,豐收在望!

“大使,此仙人之境,美過吾家鄉南陽郡,何故名苦寒之地耶?”

軍侯林曾是南陽郡人,此時他不解地問道。其實,入眼的這一切,漢使團衆人心裡都帶着這個大疑問。這如詩如畫的景象,很難讓人相信,生活這如畫風景中的北匈奴,會是殘酷好戰的民族!

鄭衆理解衆人的疑問,於是解釋道,“春夏季節,是漠北最好的時候。五月,草原上綴滿鮮花,一直持續到七月中旬,好日子便結束了。八月,天高地遠,酷熱的風掠過草原,滿地碧綠頓時消失,整個草原將一片枯黃。從九月開始,冬天來臨,暴風雪肆虐無忌。”

“從十月開始,堅冰在地,水流凍結,溪流上下頓失滔滔。一年一年,循環往復。冬天,極度寒冷,能將牲畜全部凍亡。夏季,草原在烈日下顫抖,烈日在空中肆虐,每天中午時分,則又必遭暴風雨突然襲擊。在這種氣惡劣的苦寒之地,北匈奴人無時不在做着奪取中原富庶之地的夢!”

使團行走在詩情畫意中,遇到的大小部落,對漢使團也較爲友好。奴隸們在放牧着牛羊,各部落的大人、甚至酋長甚至親自用馬奶酒接待鄭衆。眼前的一幕,很難讓人將眼前的牧民部落與凶神惡煞的匈奴鐵騎聯繫到一起。

到達弓盧水(注:即今克魯倫河)時,漢使團與北匈奴王庭的骨都侯於儲率領的匈奴人匯合,開始向龍廷進發。

這裡是北匈奴的左地,弓盧水兩岸水草豐美,是蘭氏名族的世襲封地,卻歸實力最強的左賢王優留統領。自前漢孝武大帝時代起,左地即受到漢軍持續打擊。北匈奴的嚮導沒有引導使團直奔龍城,而是從左地繞行一大圈,動機不明。

順弓盧水北上,北方即是巍峨的狼居胥山(注:即蒙古北部的肯特山)。那裡便是霍去病遠征漠北大敗匈奴後,在此祭祀土神和天地的地方,遠涉可見參差不齊的峰巒聳立於藍天之下。使團開始往西走,扭頭向南面看去,大大小小的圓形丘陵由大而小,向着戈壁方向依次排列下去,像無數逐漸趨於平緩的波浪。

狼居胥山西邊,便是著名的姑衍山(注:即今蒙古國博格多兀拉山脈),把弓盧水流域和餘吾水(注:又稱安侯水,即今鄂爾渾河)流域分開。高山頂上長滿稠密的針葉林,多爲樺樹和山楊。這片森林被匈奴人認爲是神靈的居所,是聖山。

姑衍山的山腰和山麓坡地,則長滿茂密的黑松樹。這片黑色森林一直延伸到餘吾水上游的東岸,漢時被稱爲黑林(注:即今蒙古國哈拉和林叢林地區)。

餘吾水向南到黑林地區共有四條支流,其中一條支流的西岸,在波光波光粼粼的湖泊(注:即和碩柴達木湖)畔,柵木森嚴,穹廬林立,玄旗獵獵,木屋、圍欄和氈帳錯落有致,北匈奴蒲奴單于的王庭金帳便位於正中。這裡便是北匈奴的都城龍城,亦稱龍庭。

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三十八章 骨肉親情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十二章 萬軍之中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十九章 巧計疲敵第二十六集 閃擊西城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二十章 御史自參第二十六集 閃擊西城第三十六章 父女論戰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二十五章 兵行險招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三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二十章 幽幽漢魂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二十三章 鄧女閱典第十五章 分離最苦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三十三章 雷霆出手第二十四章 潛入楨中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三十九章 求見聖上第三十六章 私鹽官鹽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五章 北山來客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十四章 威服羊同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七章 安鵲傳信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十章 祖孫情深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三十二章 圍營打援第十五章 威服衆匪第六章 田舍大火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二十一章 揮軍出關第二十五章 上兵伐謀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十章 飢餐虜肉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六章 死到臨頭第十六章 野蠻生長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十八章 單于南下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二十五章 雪上加霜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舊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第八章 于闐危急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三十三章 靜候來客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十四章 鄰家笨牛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