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

使者對司馬南的慍怒視而不見,坦然辯道,“非也非也,此一時彼一時。今西池已亡,北匈奴雖蝗旱之災頻仍,然漢朝周邊大勢亦未嘗有變。大俠或不知,漢廷內部不睦,諸王反心尤甚。國師‘兌上乾下’策,正是要藉助漢廷內部變故,內借諸王之勢,外借諸國之力,由內而外,先亂其北征之心,後再扳倒劉莊之漢……”

司馬南右手擲爵於案,左手揮過,打斷滔滔不絕的使者,“漢地諸侯不似前漢,封國軍政大權盡掌於國相。劉延、劉英、劉荊之流,有諸侯王之名,卻無諸侯之實,雖存反心,又豈能成大事哉?國師將希望寄託在諸王身上,定然又是竹籠打水,一場空歡喜!”

“大俠差矣!劉延、劉荊或是浪蕩子弟,可楚王卻大不相同!”

使者辯道,“今日之彭城,已成天下歸心之地。浮屠遍地,信衆以千萬計,漢朝國內,二千石官吏、列侯,莫不以交結楚王爲榮。楚雖遠在海邊,可雒陽劉莊卻鞭長莫及。只要楚王舉起大旗,天下必四方響應。倘楚王起於東,大俠起於西,諸羌國出隴右、蜀中,單于領兵出塞北、河西,試問大俠,彼時劉莊如何應對?”

這次會面,司馬南到底未做出任何承諾。

六月初,一個叫毗溼博奴的大月氏國佛陀,用一匹白馬駝着佛經,從西部高原進入隴右,又過陳倉,奔向三輔。司馬瑞帶着族人,一直迎到陳倉,將佛陀迎進茂陵的司馬浮屠。毗溼博奴在茂陵開壇講經三天,近萬名信衆參拜佛陀,一時間三輔震動,各郡矚目,成爲佛界盛事。

這天夜深人靜,一輛輜車從司馬浮屠的後門悄然馳出。此時的浮屠前面,無數信徒仍從四面八方趕來朝拜,他們夜晚便扎帳蓬宿在浮屠的四周,一些庶人和賤民乾脆露天而臥。輜車躲開衆信徒,離開浮屠後,一直馳進司馬氏莊園中,來到位於莊園西側的司馬氏宗廟前。

一個魁梧的身影從輜車內低頭走出,昂首挺胸走進宗廟之內。這個佛陀正是毗溼博奴佛陀,此時,他一改白天敦厚、睿智、慈眉善目的形象,快步走到擺放着司馬氏祖宗牌位的大廳內。而司馬瑞則只能送到大廳門前,便畏畏縮縮地站立在門前,佇足不前。

此時的宗廟大廳內,燈籠閃爍,影影綽綽。只有一個少年婢女,在香案前侍候着香火。一個高大的男人正跪在祖宗塑像前,頭叩於地。聽到腳步聲,此人慢慢起身,轉身抱拳道,“參見‘國師’,大人辛苦了!”

原來,這個毗溼博奴“佛陀”正是北匈奴“國師”呼倫。聞地上人言,也趕緊也抱拳道,“方甫大俠辛苦了!”言畢,走到條案前,拈起幾柱香在燭上點燃,插到銅香爐內,便在香菸繚繞中,退後幾步,向司馬氏祖宗塑像三叩首,嘴裡唸唸有詞地道,“臣匈奴大國師呼倫,叩拜祭奠隴右、關中王列位先祖!”

司馬南聞言大驚,“關中王?呼倫國師……何有此說?!”

呼倫緩緩轉身,看着魁梧的司馬南,先在客人案前坐下,然後不容置疑地說道,“方甫大俠,吾此番前來,並非爲說將軍反漢。隗裡令木容轂已歿,將軍亦被削去行右扶風事一職,劉莊暫未動汝,蓋因汝乃馬皇后前門人也。然而,劉莊非常人,豈是因女人而壞江山社稷之君?將軍危矣!”

司馬南也在主案前坐下,並抱拳叩首,“還請國師明示,甫當如何自處?”

呼倫道,“欲逃出生天,其實也不難,只是需要勇氣!劉莊暫未奪大俠兵權,方甫大俠手握重兵,且有隴右、關中羌人可助。如能巧借衆羌國之力,則可得十數萬衆,非同小可。關中有崤函險關之隘,如運籌妥當,必有一線生機。存亡決絕之時,方甫大俠乃伏波將軍麾下,豈能懷婦人之仁而坐以待斃乎?!”

婢女跪於案側,爲二人舀酒。司馬南端起案上爵一飲而盡,半晌無言。

呼倫也端起爵飲盡,又說道,“吾知大俠心憂之處,是畏漢朝正舉國練兵,畏懼竇固爲漢軍主將,畏懼河西有廉範、鄭衆、張江等漢將。爲解大俠心中之憂,吾將去楚國,與楚王約定,歲末共同起事。屆時,河西有呼衍部與西域諸國對付,楚王起於東,而大俠據關中,單于將舉國南越塞北,劉莊勢將四面楚歌!”

“楚王果然會起事?”司馬南聞言眼睛一亮,可又迅即暗淡了,“漢軍有竇固有主將,楚王未必敢反,衆羌國未必敢從之!”

“哼!”呼倫“啪”地一聲擲爵於案,厲聲道,“方甫大俠何故如此倉皇,而長漢人威風耶?”婢女敢緊給他舀上酒,呼倫又長嘆一聲道,“竇固,當世名將也,只可惜劉莊不能容人。現竇固已爲我‘死間計’所陷,失漢軍主將之印,真可惜可嘆哪!”

司馬南聞言先是大驚,繼而大喜, “原來如此,前番聞‘使節案’,竇固被削練兵使一職,吾尚疑其有詐,原來是國師出手,真可喜可賀也。只是……右扶風有秋曹在,羌國當如何聯絡?戰後,當如何處置衆羌國?”

呼倫擺擺手道,“將軍起事,衆羌國盡歸方甫大俠節制。今劉氏據有漢家天下已數百年,雒陽有劉莊,然彭城有劉英。劉莊暴戾,漢地人心已漸歸楚。郡國官吏,王公列侯,功臣之後,無不以交接楚王爲榮。如楚王舉起反旗,漢家天下諸郡國必響應之。因此,方甫大俠起事,當以楚王爲旗,擁戴劉英爲帝!”

司馬南道,“楚王……黃老信徒,儒雅之輩,畏虎怕狼,未必能成大事……”

“南方大俠不必擔心,吾早已有成算!”呼倫對司馬南的心思洞若觀火,他未讓司馬南說下去,“吾使節已與楚王賓相(注:即門下賓客統領)顏忠、大將王平共同謀劃,反不反,非楚王說了算。明日,吾即訪楚,大事必成!事成之日,將軍或可爲劉英之漢開國元勳,子孫享受榮華寶貴。或可爲關中王,佔據寶地,大有可爲,豈不妙哉!”

司馬南聞言,又思忖一番,說道,“國師謀劃甚妙,關中各郡國不足慮,惟三輔有秋曹,乃朝廷耳目,欲成大事,必先誅之!”

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三十六章 祖姑詩冢第二十二章 司馬聖人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二十九章 藝僧討打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二十五章 雪上加霜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十六章 天理難容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燭第二十四章 楊終發難第二十四章 橫掃千軍第十八章 楚地隱士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二十四章 楊終發難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十六章 帝國誓言第四章 海底撈月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三章 賞罰分明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二章 二下莎車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九章 暢所欲言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三十八章 犒賞勇將第一章 突出重圍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定遠侯班超》小序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二十五章 沁水公主第三十五章 校場比武第十一章 犒賞三軍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三十章 榻前較量第三十三章 雷霆出手第十八章 男大當婚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二十章 嬌俏憐人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十七章 兄弟鬩牆第二十二章 竇固返京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二十九章 愁腸百結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一部《國運較量》主線劇情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四章 犬惹不起第二十八章 私定終生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一章 長亭驚馬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十七章 驚天圖謀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二十三章 鄧女閱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