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班氏任俠

“那是爲何?”班超隱隱覺得,這肯定又是竇大人當年佈下的一枚閒子。

竇固道,“此兒非同常人,素有大志,其勇力智慧,絕非常人可比。奈何連坐獲罪,不得已才越獄……此兒阿翁阿母,向爲公主僕人僕婢,公主待其如親人……此子有過人之處,善易容,且手段高強,又足智多謀。爾可收留其人,讓其在軍中,定可助汝成功,彼亦可戴罪立功!”

竇固象下了很大決心一般,終於說出這一番話兒來。

班超明白了,原來這個胡焰是竇固夫人侍婢所生的兒子。竇固仁厚,從沒有忘了這個被逐出族門的遊子。或者,是公主有此心,想幫幫這個僕人之子。“將軍放心,如能相遇,吾一定引其入軍中。只不過,沙海茫茫,西域廣闊,城國衆多,吾未必能碰到此人!”

竇固長嘆一聲道,“汝不用找,胡焰會自己找上門的。當年此子因連坐之罪被逐出竇氏一族,老大人當年便對此子有過交待,此前公主也已有安排,……”

還真說中了,果然又是竇融大人當年即佈下的“閒棋”。只不過公主親自安排,還是讓班超嗔目結舌。竇固直言“此前公主也已有安排”,也就是此人一直與竇固、公主保持着聯繫,這更讓班超驚訝得說不出話兒來。

此子果真如此重要?莫非是斥侯?一個疑問,讓班超揮之不去。

竇固和夫人涅陽公主均是天下聞名的敦厚仁義之人,竇固年少時因與樑鬆之流廝混在一起,曾經受到過光武大帝的訓誡。從此,竇固一生謹慎,行事低調,再未做過一件過激的事兒。

此次竇固和公主竟然甘冒殺頭的風險,要搭救一個犯了連坐之罪的越獄逃犯。而這個逃犯,僅僅是自己僕人僕婢之子,這未免有點匪夷所思。

今上即位後,嚴治吏風,大臣莫敢有逾越者,竇固自然不敢愈規,這能夠理解。可胡焰事發在光武帝建武年末,光武大帝年間,涅陽公主深受帝寵,竇固也因此步步進身,從黃門侍郎一步步至中郎將、顯親侯和漢軍奉車都尉,可謂位高權重。以他二人之力救一個連坐刑徒,有那麼難麼?

看來這個胡焰不簡單,否則竇大人也不會費盡心機,命其伏隱於沙海,靜待漢軍出征之時。此人這不同尋常的經歷,也讓班超對他隱隱有了期待!

……

邊塞風寒,當天夜裡送別竇固後,班超回到別部大帳內,又將此行細節默默盤算了一遍。

即將踏上西域土地,讓他心潮澎湃。忽然思念起老夫人、師母、雁旋和鄧堯、馮菟和他的兒子們。忽然想起臨離開雒陽前阿母的囑託,便讓班騶拿出白絹,慢慢展開,只見絹上竟然是老夫人樊儇親手所書的《北征賦》一幅。

只一瞬間,人到中年的班超眼淚奪眶而出,他輕輕地念出了聲,“餘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舊室滅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遂奮袂以北征兮,超絕跡而遠遊……”

這首《北征賦》,正是阿翁班彪所作。班超睹物思人,不禁淚溼衣襟。

更始年開始的十年混戰時期,班彪帶着樊儇和夜玉從三輔出發,遠避涼州,至高平時寫下了這篇氣勢恢宏的《北征賦》,以紀述他在動亂中離長安至避亂隴右、河東的艱難行程,以及心憂漢室江山的悲涼心境。

此時,班超已經明白老夫人的意圖,也理解了竇固的一番良苦用心。

應該再沒有人能比班超更瞭解竇固的心事,他這是要讓班超在此次遠征大漠的軍事行動中建功立業啊。班氏家族與竇氏家族,分別是前漢和後漢帝國的望族,兩家淵源極深,累世情緣牢不可破。

看着《北征賦》,班超再一次淚溼雙眼。又回到了祖先雄起之地,又回到了阿翁征戰過的土地,又回到了自己生活過五年的大西北,在治觻城的童年歲月,祖先征服邊地情景,一幕幕,在他的眼前顯現。

班氏祖先原爲戰國時楚國的貴族,秦末戰亂,班氏始祖班壹爲避戰亂,從南方的楚地遷陡於樓煩(今山西省西北部)。樓煩鄰近匈奴,民風粗獷,善於騎射,戰鬥力彪悍。班氏居樓煩後,到前漢惠帝、高後時期,便已靠放牧“以財富稱雄邊地”,馬牛羊“數千羣”,成爲前漢邊地豪強。

連出門打獵的時候,都有騎兵儀仗。每出獵,必鑼鼓喧天,紅旗招展,人喊馬嘶,氣勢非凡。班氏家族從班孺開始,就成爲世代爲官、書香門第和儒學世家。

班氏在樓煩的崛起是個謎,史書並沒有專門記載,但《漢書》裡也留下了蛛絲馬跡。據《漢書》記載,班孺爲人“任俠”。班孺是班壹之子,在民風豪放粗獷、匈奴時常寇擾的西北邊境地區,“任俠”二字揭示了班氏崛起的全部奧秘。

所謂“任俠”,即重承諾、講義氣、輕生死、扶弱凌強、見義勇爲。“任俠”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是墨家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墨子·經上》說,“任,士損己而益所爲也。”“任,爲身之所惡以成人之所急。”

春秋戰國時期的墨者,自成體系,自有社會理想,參與諸國縱橫。墨者多武功高強、身懷絕技之士,卻不甘爲統治者驅使,不甘爲功名富貴出賣自己,寧願走向民間,獨來獨往,在亂世替天行道。或隱姓埋名,或長嘯狂歌於市井酒肆,驚世駭俗,無視家法國法,特立獨行,視權力財富如糞土。

秦漢以後,墨者迅速消亡。司馬遷在《史記》說“俠以武犯禁”,一言道出墨者消亡的真相。“任俠”雖然擁有武力,但俠的武力又觸犯統治者的禁忌,因此,便被或逮捕、或殺戮、或收買,或孤獨地走向民間、走向江湖、走向荒野草澤。

雖然班氏後人滿門史學大家,是真正的書香門第。但班氏的祖先班孺,確實是一個武功高強的西北俠士,他憑武功,讓一個“外來戶”慢慢成爲樓煩豪強大族。熟諳史學的班氏豪族,之所以沒有隨“俠士”一起消亡,是因爲二世祖班孺審時奪勢,即時實現了由地方土豪到朝廷命官的轉變。

第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四章 駝隊北上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六章 夜咒毳賊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十三章 鮑昱兩問第二十七章 再傳寶矟第三十八章 犒賞勇將第二十七章 名坊深處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二十六章 天山雄鷹第十四章 絕境生存第二十一章 張侯謀反第二十七章 從天而降第三十九章 欽賜司馬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第二十三章 奔襲石城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二十章 借肩一用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十五章 爲老不尊第二十八章 私定終生第十二章 屯田藍圖第二十章 御史自參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三十六章 父女論戰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十二章 害蟲被羈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六章 戰略迂迴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三章 形勝之地第一章 摧枯拉朽第三十章 投石問路第三十八章 內室風景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二章 雷霆反擊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八章 于闐危急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六章 死到臨頭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七章 國運角逐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八章 截斷鳥道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二十六章 別時亦難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七章 提兵雒陽第九章 暢所欲言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三十六章 父女論戰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十章 風雪關城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十四章 威服羊同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二十二章 班昭牽線第二十三章 奔襲石城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四十七章 大戰將起第十章 風雪關城第六章 相思最苦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八章 元氣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