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暢所欲言

兵曹吳彥按班超令,帶着刑卒們再伐下十數巨木,斫去細枝末節,白天黑夜加班加點製作砲車。並在峽谷邊的山嶺上的密林中建立了砲車陣地,準備了足夠的大石塊、大冰塊、牛油火氈等,只待峽谷阻斷那一刻,好讓匈奴嚐嚐厲害。

班超巡視完口門子峽谷各處後,才心事重重地回到中軍大帳內。大帳內炭火正旺,暖洋洋的,讓他睜不開眼來,腦袋越來越沉,頭一丟上行軍枕便呼呼大睡過去。

不知睡了多久,正睡得香甜,忽然感覺一個毛聳聳的東西推他,睜眼一看,小姑、寡婦蹲坐在榻前搗亂。原來,已經是午後了。起來一看,淳于薊、胡焰和華塗等人,都已在大帳內等着他餉食呢,怪不得二犬故意來搗亂。

餉食畢,班超與淳于薊、胡焰帶着小姑、寡婦,策馬來到積雪覆蓋的峽谷溝口雪原內。

峽谷內的防禦工程仍在轟轟烈烈地施工,班超三人順着峽谷山澗,踩着厚厚的積雪艱難地一路上行。山澗兩側均是連綿不絕、深邃幽暗的原始森林,山澗內冬季均爲積雪覆蓋,多數地方深過馬腹。有的地段積雪深丈餘,只能牽着烏孫馬步行,一點點登上北山口。

北山口兩漢時代叫黑紺嶺,元朝和明朝改稱爲庫舍圖嶺(注:庫舍圖爲蒙語,意爲石碑),清乾隆年間在山道東側建關帝廟,又改稱天山廟。

這裡是整個山巔鳥道的制高點,班超佇立山頂,居高臨下,眺望山北冰雪覆蓋的疏榆谷。高聳的雪峰,呼嘯的北風,蒼茫的林海,幽遠的北山,大地白茫茫,變成一個白色的冰雪世界。天上烏雲籠罩,寒風勁吹,砭骨徹寒,似乎暴風雪即將來臨。

半個月前,這裡還是戰場,十幾名刑卒、斥侯、戰犬殉國在這裡。樑寶麟已經重新收斂、安葬了烈士的遺體,班超三人來到森林內十幾座新墳前,點上香,並鞠躬祭奠。或許是有心靈感應,小姑、寡婦自己奔來了,它們從回這傷心故地,蹲坐在小奴、胭脂的墳前,淚水漣漣,悲哀地嗚嗚低嗚!

淳于薊驚訝不已,可班超與胡焰卻將小姑、寡婦的大腦袋緊緊摟在懷中,淚如雨下!尤其是班超,心裡的悲痛無法言說,當時如不是胭脂或小奴捨命相救,自己或許也會和刑卒們一樣,殉國在這林海雪原中,永遠守護這片壯美河山!

千山萬徑鳥飛絕,陟嶺遙開萬里天。巡視完畢,三人佇立北山口,默默無言。特殊的戰場環境,留給別部的選擇並不多,這注定是一場生死大戰!

回到營內,見軍侯與屯長們都聚集在中軍大帳前,班超便升帳,衆將圍繞胡焰製作的大沙盤站立成一圈。淳于薊抱着劍問胡焰道,“呼衍部眷屬與牧民已多數冒雪逃向燕然山或車師後國,燕然山有何動向?斥侯是否傳回信息?”

胡焰稟報道,“吾斥侯已隨逃難牧民混進燕然山,並已傳回信息。左鹿蠡王屠耆烏已加強燕然山防衛,但天寒地凍之時,尚無進軍疏榆谷動向。中軍派出監視南山口之斥侯小隊,已與中軍外刺營敵後斥侯取得聯繫,並防範吾軍奪佔疏榆谷消息走漏。”

胡焰接着指着沙盤,介紹嚴峻敵情,“吾軍徑取伊吾廬城、城北大營與疏榆谷,已對呼衍部形成包圍之勢。住蒲類城之呼衍部眷屬、匈奴牧民數萬人,已經冒雪向北逃向燕然山,或向西逃向車師後國,匈奴人舉國震盪。對呼衍王而言,如在南山口戰敗,只有逃回疏榆谷一條道,與別部一場生死大戰已然難免……”

三位軍侯與屯長們都面色嚴峻,形勢再明白不過,別部這一驚天大迂迴,徹底兜住了呼衍王的退路,也使自己處於極其險絕的境地,甚至比呼衍王處境還要兇險。衆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這些軍侯和屯長大都是跟隨竇固徵戰多年的兵油子,他們不需多費口舌,慢慢意見便趨向一致。

蒙榆中氣充足,甕聲甕氣地代表衆人說道,“司馬,吾等以爲,應封閉山巔鳥道,借鳥道天險,將呼衍王堵在山巔險隘之處,與大軍夾擊之,彼必敗!”

衆軍侯、屯長們都頻頻點頭,田慮也抱拳道,“據王艾稟報,積雪封溝,鳥道九曲迴旋,峽溝內兇險難行,無數險絕處,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蒙榆之請正合吾等之意!”

胡焰等衆人說完,搖頭道,“山上叢林茂密,遍地積雪覆蓋,溝中深處丈餘,淺處亦有半人深,不利匈奴人北逃,同樣不利吾別部重騎馬戰。匈奴人身處絕境,定然死戰,別部兩千人想在山巔封鎖住匈奴潰兵,既做不到,又是打消耗戰,是爲不智。別部兩千餘卒,人馬兵甲之利難以發揮……”

蒙榆揮手打斷胡焰,絲毫不留情面,“軍侯一派胡言,呼衍王被南北夾擊,更耗不起!如果放到疏榆谷內打,正好發揮匈奴人兵衆、騎射、圍獵優勢。而在山巔打,只要能堵住呼衍王,以利竇固都尉大軍全殲匈奴人,別部縱使打光,也值得!”

屯長甘英支持蒙榆意見,“數日之前,張望欲至疏榆谷報信,被外刺營斥侯八人,憑一堵冰牆將五六十人擋在風谷中動彈不得,幾乎爲吾全殲。在山巔鳥道將呼衍王堵住,吾軍得地形之利,彼兵再多,也施展不開,最終必被全殲!”

衆將分成兩派,爭持不下,軍侯、屯長們呈一邊倒,多數都支持蒙榆意見。胡焰說服不了衆人,只得臉上苦笑。人都有佔便宜心態,如果在山巔打,別部在暗處,匈奴人在明處,別部將利用地形,給匈奴人大量殺傷。可衆人並不知白山之巔地形是多麼複雜,區區二千人想完全封鎖,根本不可能做到!

班超靜靜地聽衆將爭論,始終未置一言。即將到來的這一戰,對南呼衍部盛衰和竇固北征成敗,都可謂關係重大。但對別部而言,還關係着所有刑卒的生死存亡!

衆將所言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他們都忽視了另一個更爲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至目前爲止,呼衍王全軍尚不知疏榆谷已爲漢軍佔領。如果在山巔阻擊,勢必暴露別部行蹤,接下來勢必是山巔苦戰。別部唯一的勝機,是利用敵不知漢軍動向這一優勢,隱蔽待機,驟然接敵,以重騎兵兵甲之利,擊破匈奴人!

大戰將至,他需要全軍統一意志。因此,等衆將暢所欲言後,他與淳于薊交換一下目光,淳于薊說道:

“未進山前,吾贊成在山上打。隨司馬勘查山巔後,吾便想在雪原上打!南呼衍部擅騎射,可別部人馬皆披重甲,陷陣搏殺更是吾之長處。在山巔鳥道,人馬施展不開,只能慢慢相持。別部孤懸山北,區區兩千人如滄海一慄,一旦匈奴人反應過來,燕然山、車師後國援軍至疏榆谷,吾軍則必敗。”

第二十二章 大戰之前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憐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十四章 西域商賈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四章 橫掃千軍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二章 桃林之塞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四章 御前會議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六章 逃出生天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十七章 絕境逢生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二十五章 禮遇王妃第二十五章 兵行險招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十六章 甲類秘傳第三章 賞罰分明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二十六章 連坐之法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十九章 悶殺死士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二十六集 閃擊西城第十七章 附庸風雅第六章 夜咒毳賊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二十四章 大氣磅礴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十五章 爲老不尊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二十三章 奔襲石城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四章 竇氏封后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十五章 爲老不尊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十一章 事戒不虞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第六章 雷霆之怒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二十九章 聚陣死戰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一章 帝宮夜色第二十五章 禮遇王妃第十四章 小露身手第二十章 嬌俏憐人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