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帝宮夜色

圍觀的庶民、士人們也都愣住了,高大巍峨的望樓下,一時間鴉雀無聲。只有傍晚刮過的一陣一陣清風,吹得宮前和御道兩旁的老槐樹葉,簌簌作響。

他眼裡沒有本官哪,似乎只有皇上才能爲他申冤!

這窮小子莫非是瘋子,要麼是見過大世面的。周乙心裡有點惱怒,他堂堂的公車司馬令兼尚書侍郎,已經報出自己的衙門、官號,可這落泊小子卻沒有求他收下訴狀,而是直接懇請面見當今皇上。

班固被拘押,是因爲私修國史,皇上的詔書還是尚書檯和司隸校尉部共同派出專門驛吏,以五百里加急的速度,急傳至京兆府的呢。如果是一般的公務,只需責令京兆府駐雒陽郡邸抄回(注:漢代各郡在京城設邸,爲郡守、上計吏等官吏入京後的棲身之所,主要功能是待朝宿用),並派驛吏送回本郡即可。

老天哪,這可是皇上欽定的大案、鐵案啊。班家公子雖然落泊,然史學世家之後,如果沒有天大的冤屈,誰會捨命詣闕上書?!

想到這裡,周乙脊樑上便冷汗直冒。當今皇上容不得官員犯錯,對枉法的官員是零容忍,輕則笞撻,有時甚至是皇上親自笞撻。重則下到雒陽詔獄(注:東漢最大監獄,由雒陽令與河南尹二府共管),就是貴爲三公,也是死路一條。他隱隱覺得,一場暴風驟雨將至,朝內定將有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

如果班固果真有冤屈,周乙腦海出現一幕可怕的景象,那個告發班固私修國史的人,三輔(注:漢時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稱三輔)一大批失責、甚至瀆職的官員,紛紛在雒陽詔獄內人頭落地……

他不敢往下想了,原還想再抖抖威風呢,這下一點也不敢再耽擱一絲一毫了。雖然心裡大爲不悅,但他還是放下身段走到班超身前,躬腰挽袖,伸手接下訴狀,並朗聲說道:

“世子班超,故徐令有功國家,且文章人品有口皆碑。念汝乃河西軍(注:竇融大將軍麾下的原河西五郡軍隊稱河西軍)功臣之後,汝兄果真有冤,朝廷自會還爾班家公道。本官也不和汝計較,現接下訴狀,定然親呈皇上。然汝需明白,狀中如有誑言,便是欺君之罪,爾可知後果麼?!”

兄長大冤在身,吾狀中怎麼可能有誑言?周乙的話讓班超急火上攻,便擰着腦袋,躬身強辯道,“大人,草民大冤大身,如有虛妄之言,願領重罰。倘能爲兄申冤,還草民公道人心,即便碎屍萬段,班超亦在所不惜!”

周乙接了訴狀,又狠狠地瞪了一眼這個狂傲、邋遢、衣衫破碎、頭髮紛亂、渾身髒兮兮的士子,這才緩緩返回宮內。

周乙接下狀子,沒有返回公車司馬署,而是直接來到尚書檯的二千石曹。皇帝親自下詔,剛剛抄捕了班固,現在他的二弟就不顧生死,親自來皇宮鳴冤。二千石曹的尚書侍郎及令史們已盡知原委,他們無人敢碰這兩捆書簡,更不敢自專,便連夜將奏章呈遞進內宮。

周乙走後,南宮衛士令楊仁又從宮門內走出。他手扶腰中寶劍,圍着班超整整轉了兩圈。

身爲皇帝的侍衛長,聞名天下的內宮帶劍侍衛,看着這個衣襟襤褸、形容憔悴、邋遢不堪的士子,他的心裡直癢癢,也覺得難以置信。

身負重名,何故如此不堪?

但他很快便放棄這個想法了,大漢奇人隱士多。自中興以來,無數高人隱於青山綠水之間。最有名的是餘姚人嚴光(字子陵),乃光武大帝早年太學時的同窗。帝國中興後,光武帝令繪形貌尋訪,三聘而不就,卻隱於富春山耕讀垂釣。

琅琊人淳于恭(字孟孫,與竇固字同),善說《老子》,清靜不慕榮名,但因劍術已至化境,故而名貫天下。建武年間,琅琊郡舉其爲孝廉,司空府也徵召他,但淳于恭皆不應,隱於琅邪黔陬山耕讀整整數十年。

想到這些大隱士,楊仁看着這個跪着的世子,目光中自然多了一分尊重,可心裡是渴望能與他分出個高下。雖然身在內廷,楊仁可是知道,這個把自己弄得如此不堪的世子,其實在雒陽劍坊和大漢民間劍壇聲名卻如雷貫耳,“大漢第一劍士”金綬帶一直由此人保留着。

“哼!”

楊仁輕輕哼了一聲,轉了兩圈,他到底還是忍住了。

班家陡遭大難,人家已經夠落泊了,自己此時提出較量,未免有乘人之危之嫌。於是,他命四名南宮衛士,站立在班超兩旁,將他看管起來,並不許他再胡亂叫喊。一切安排完了,這才很不情願地返回宮門內。

一邊往宮內走,還一邊想道,“臭小子,汝不是第一劍士嗎?那好,雒陽近來不太平,汝給吾出點力吧!事辦完了,等皇上殺汝頭前,吾定要領教你一下,再砍汝腦袋!”

楊仁這麼幹,並未徵求肖愚意見。這在站在一邊的肖愚和公車司馬尉眼裡,與其說是看管,不如說是保護更貼切。不管怎樣,南宮衛士令是接管班超了,南屯司馬肖愚只好與公車司馬尉交待了一句,便怏怏不樂地帶着四名平城門衛卒返回城門去了。

而班超則依然跪着,他雖然疲憊至極,但心裡已經好受了些。

剛纔周乙接下訴狀後,他腦袋裡還是一片空白呢。剛纔有人圍着他轉啊轉啊,一股強大的氣場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但他卻堅持着跪得好好的。等人家返回宮內,他便身子一軟,差一點癱睡下去。

夜色已漸漸籠罩了巍峨的帝宮,雒陽城如羞澀的少女,用絲絹遮住了華麗的面容。班超極度疲憊,也有點恍惚,自己不過是五陵原一介農夫,一番胡亂鳴叫,皇帝竟然真的派大臣出宮接下狀子,這似乎讓他感覺有點不真實。

他跪在丹闕下,扭頭望着南方黑沉沉的星空,想着驚惶不安的阿母、師母、嫂嫂和兩個小侄,熱淚便止不住掉落膝下的丹樨之上。

……

華燈初上,雒陽城殿宇幢影,流光溢彩,夜色斑斕。

當濃濃的夜色漸漸籠罩氣勢恢宏、金碧輝煌的漢宮時,東漢帝國第二位皇帝劉莊正在明光殿御書房內批閱奏章。書房內明燭高懸,如同白晝。地上鋪着安息地毯,毯上是一張大案,與無數小案,擺得如同今日小學教室一般。

帝宮的這個夜晚不尋常,一項關係華夏千年安危的重大國策,即將在明光殿內誕生!

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三十章 投石問路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九章 暢所欲言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五章 漫漫駝道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三章 形勝之地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十九章 生入玉門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三十八章 犒賞勇將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三十七章 巨孝還齊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二十五章 大勢已去第三十一章 奇恥大辱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十章 祖孫情深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十三章 死生相隨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十八章 楚地隱士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三章 左地戰場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十四章 西域商賈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十六章 蘭臺書傭第十三章 鮑昱兩問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五章 十年之約第十五章 羊狼對決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十二章 死士傳信第二十三章 奔襲石城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三十四章 膽大妄爲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十五章 威服衆匪第六章 防範萬一第四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十七章 初露崢嶸第十五章 爲老不尊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十九章 生入玉門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六章 田舍大火第十六章 天理難容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二十四章 潛入楨中第二十四章 橫掃千軍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四十章 尷尬相會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三十六章 再得大將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