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

朝堂上氣氛瞬間有點詭異,衆臣都不敢說話,一齊看着皇帝。

終於,劉莊深思熟慮後,長吁了一口氣,才頷首道,“吳卿所言,甚合朕意。念班氏曾有功於先皇,命司隸校尉部速督京兆府、右扶風,要善待班固。所查抄班宅之書,用五百里加急,解送京師,朕要親閱,不得有誤!”

“臣等遵旨!”衆臣聞帝詔令,都鬆了一口氣。

“雖然如此,班固私修之行不能倡。朕命充班固於蘭臺,爲書吏,秩俸麼……罰俸半年!”劉莊說完,故意頓了一下,看一眼吳良,見吳良若有所思地點着頭,並未提出抗辯,這才話鋒一轉,突然厲聲道:

“三輔衆官有材不薦,反欲假朕之手殺國之良材,聞所未聞。司隸校尉部確有失察之罪,現免去鮑昱本兼各職,即在府中待察,由御史臺與侍中廬聯名查證。果有罪,朕絕不輕饒!”

鮑昱再一次走到堂中跪下謝恩,北宮衛士令楊仁按令進入朝堂,將鮑昱帶了下去。

這一幕令朝堂一片蕭索,衆官無不戰戰兢兢,噤若寒蟬。

可就在衆臣驚惶之時,司徒範遷顫顫巍巍地站起奏道,“陛下,老臣以爲,司隸校尉重臣,不可一日或缺。今老臣舉薦一人,當得此任!”

劉莊大喜,躬身道,“範相可坐下說話,不知卿舉薦何人?”

權倌將範遷扶回座位坐下,範遷又道,“陛下,豐縣令牟融,忠誠公正,學品兼備,治豐三年,縣無訴訟,民皆安居樂業。本府評議,其績爲州郡之首。老臣舉薦此人,可爲司隸校尉!”

剛處置了一位司隸校尉,老宰輔便爲朝廷舉薦重臣,劉莊深感慰籍。

見大局已定,他從御座上站起身,深有感慨地道,“朝中有忠臣,國家無難事,餘謝老宰輔忠誠謀國!”說着,身爲皇帝,卻面向範遷座位,雙手抱拳,深深地鞠了一躬!

此舉令滿朝文武再一次震驚!

範遷趕緊站起,向皇帝鞠躬還禮,並自謙道,“陛下,爲國薦賢良,乃臣下天職。老臣不敢受皇上如此大禮也!”

劉莊卻正色道,“範相忠誠謀國,如何受不得?受得,受得!餘有衆卿相輔,乃國之大幸也!”

話鋒一轉又道,“尚書檯即刻書詔,命豐縣令牟融,爲司隸校尉。着司隸校尉牟融即刻馳奔三輔,務要親自督辦,定保班固無虞!”

“臣即刻辦理!”尚書令孫堪言畢,出殿安排一番後,又匆匆歸殿。

此詔令一出,東漢初年又一位著名能臣,一下子走上了漢帝國政權核心!

君臣意見相合,大殿之上時而電閃雷鳴,狂風驟雨。時而又春風和煦,君臣一團和氣。一直跪在堂下的班超受到的震撼,難以形容。

三十年來,班超先爲雒陽讀書世子,後爲五陵原農夫,一直生活在父兄羽翼之下,奔走在世俗俚巷之間,何嘗見識過朝堂之上如此風景?皇帝聖明,大臣謀國,這不就是史家筆下描繪的清平盛世之景麼?有這樣的皇帝,有這樣的大臣,大漢怎麼能不興旺?

想吾班超乃堂堂大漢第一劍士,並非一無所用之徒,何故只能屈身安陵邑面朝黃土背朝天?如果皇上看好吾,吾定然也能象範大人、牟大人一樣,做一個爲皇帝分憂、爲萬民仰望的忠臣、能臣。不,做文臣屈沒了吾一身武藝,應該象竇融竇大人一樣,做一個令匈奴人聞名膽寒的大將軍!

他甚至閉目想象着,他按皇帝令出征後,大軍得勝班師歸來,滿朝重臣代表皇帝親自到城外長亭迎接,就象當年迎接竇融大人入朝時一樣,萬民歌頌,皇帝嘉許,這該是何等榮耀啊。阿母、師母、阿妹、嫂嫂、竇夫人等人,又該是何等高興啊!

他甚至進一步想到,受到皇帝親自嘉獎,鄧府女公子會降貴紆尊,主動到班府遞納采求親。而馮菟也主動休了宋洪,重新回到他班超身邊。哇,人生能得此二女,夫復何求啊……

此時,沒人理會班超,他一直低首默默跪着,甚至流着垂涎想着美事。渾渾噩噩三十年的世子班超,第一次有了明確的人生理想!

大事已決,劉莊心裡快意。下面該就如何賑災進行廷議了,劉莊打斷了班超對未來的想象,嘴裡說道,“班超,待書簡到日,是非自然了斷。汝先靜待數日,如汝兄班固果然爲國修史,朕斷不會讓汝空跑一趟,自會還汝兄與班老夫人一個清白!”

說完,卻沒有聽到班超回話。這個愣頭青此時低首跪着,一動不動,嘴上掛着垂涎,心裡正想着美事呢。

“班超,回陛下話,謝陛下恩!”座位離他最近的御史中丞薛大人一迭聲低聲提醒道。見他一付癡迷迷的樣兒,便伸腿輕輕踢了他一腳。

這一幕,坐在珠簾後御座之上的劉莊看得一清二楚。

班超愣了一下,擡頭看一眼皇帝,只見皇帝高高在上,正笑眯眯地看着他呢。他這才知道皇帝正和自己說話,只好意猶未盡地結束對未來的想象,嘴裡大呼道:

“皇帝陛下聖明,明察秋毫,吾兄沉冤將雪也!願陛下千秋萬歲,長樂未央!願大漢社稷永固,千秋萬代!”

他沒想到皇上這麼聖明,心裡暗暗激動,想到大冤就這麼申了,歹人的算計就這麼化解了,眼淚脫眶而出,便伏地長拜,大呼萬歲不止。

劉莊被他逗笑了,他擺擺手道,“班超,勿再喊也,朕耳炸爾!卿且退下,等候佳音可也!”

“皇帝陛下聖明,願陛下長樂未央!”

班超此時已經不會說別的話,他再拜後跌跌撞撞地狼狽退出。至於那個白頭髮白鬍子大臣說要秩俸減半,他並未當真。只要能申冤,其他一點不重要!

滿朝文武也都被他逗笑了,他們也都聽明白了,皇帝這是第二次稱呼班超一介庶民爲“卿”,這可不是簡單的事。

在等級森嚴的兩漢帝國,一般九卿以上的官員,皇帝纔會在正式場合稱其爲卿。平時在民間,吏民之間也只有士人以上才能被稱爲卿。

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六章 田舍大火第三章 玉門重地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四章 閃擊燕然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九章 羌胡謀漢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十三章 歲月如煙第二十九章 聚陣死戰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倉第一章 摧枯拉朽第六章 女國歸附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二十七章 再傳寶矟第十章 張網以待《定遠侯班超》小序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二十六章 綁架國王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十二章 重椎金微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二十七章 再傳寶矟第三十一章 奇恥大辱第二十九章 藝僧討打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四十章 將星墜落第十三章 曠野重圍第八章 文星隕落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二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三章 召見王景第二章 西池密報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六章 白山潰敗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舊第十四章 膝血銘誓第十七章 笑擒賊酋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十四章 鄰家笨牛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二章 班氏任俠第十八章 風情文采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二十四章 金滿驚雷第二十七章 漢廷震怒第十七章 笑擒賊酋第三十章 投石問路第二十三章 奔襲石城第十二章 廷議辯決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