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山本一字一頓地闡述了他所認可的方針,陸相聽完,默卻幾乎將茶杯捏得粉碎。

“請恕我直言,首相的想法是對陸軍的羞辱,陸軍很難接受這樣的方案,儘管我本人原則上並不反對。”

“其實,這是我猶豫了許久的方針,尤其是還沒有得到聖上的認可與元老的審議。”說到這裡,山本的聲音有些低沉,“對方已明確要求我們給予有力地答覆,否則便要有公諸於衆的舉動。”

“這是要挾。”

“我完全明白,可是藏相的話又非常有道理。”看似矛盾的對答說到底是山本的心中還是有一絲猶豫,既希望能夠付出不太重大的代價以保持日本經濟與財政的穩定,又持有將戰爭進行到底,不惜一切代價取得勝利的決心。這是一個軍人出身的首相,儘管已經習慣用政客的眼光來看待政治,願意通過妥協、談判來實現目的,但還是不能擺脫日本軍人那種廝殺到底的衝動,仍然抱有僥倖成功的幻想。他的立場在其中不停的搖擺,一時傾向於此,一時傾向於彼,最後卻是一個最差的結局。

……在緊急召開的陸軍會議上,由於山本事先的溝通,陸相沒有露骨地將矛頭指向內閣,而是對準了海軍――不想打了,他們一直認爲攻略青島是我們陸軍的事情,以爲青島這個港口對於日本是可有可無的,認爲中國並沒有潛在性危害,害怕打下去喪失與美國作戰的本錢和軍費……他們錯了。我們如果連支那也打不贏,那什麼去對抗美國和其他國家?中國是一個龐然大物,日本如果不抱有充分地實力和最大的警惕,只要這個龐然大物翻一個身就能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

20多年前,爲了對付清國的‘鎮遠’、‘定遠’兩艘巨~開始全體國民勒緊褲帶用於海軍建設,那個時候遠比現在要困難,我們也咬牙堅持了過來,現在遇到一些挫折,海軍反而畏縮了。豈不是有辱皇軍的威名。海軍忘了本,我們沒忘!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也咬緊牙關,讓海軍看看我們陸軍的精神,讓國民明白,他們每年耗費了巨大的金錢的海軍到底是什麼貨色!我們只要打贏了這一戰。不管海軍的條件有多麼苛刻。我們都能夠獲得國民的支持!”

經過參謀本部地緊急謀劃,陸軍以甲午戰爭的作戰計劃爲原則性依據制定了相應的作戰計劃。但是。這個計劃能不能得到實現完全有賴於元老和重臣的決策――在神尾師團覆滅後,無論是日本內閣還是海陸軍已經失去了對於局勢的決斷力。

在緊張壓抑的氣氛中。中日地秘密會談卻還在進行,雙方都對借談判契機達成妥協抱地希望不高。卻又試圖藉助談判來證明自己“愛好和平”的形象,所以不得不在談判中虛與委蛇……在中國軍隊展示自身實力之後,朱爾典得到本國政府地訓令。儘量調和中日兩國!但是,這一目標可是可望而不可及,雖然朱爾典在雙方外交人員中四處奔走、來回中,卻發現根本無法彌補這其中之鴻溝。他在日記中哀嘆:“要調和這兩種不同的要求,簡直比讓男人變成女子那般困難……”

面對日方以外交拖延來掩護其後續決策地情況,帝國政府決定採取有力的措施進行還擊。經過大本營地認可和皇帝親自審定,《帝國日報》通過加印《號外》的形式,適當披露了在山東戰場所進行的戰事,報道中透露殲敵逾5000餘人,俘敵C人、擊斃敵指揮官地消息,雖然這一“官方報道”已經對真實的戰果進行了大大的縮水處理,但消息甫一傳出,輿論與坊間一片譁然。

各地民衆首先是不信,待得第二天《帝國日報》配發了部隊記者拍攝的有關作戰、敵軍屍體、敵俘虜羣、淨法寺五郎少將屍體及指揮刀的照片後,卻掀起了自甲午以來最大的民族主義浪潮。白天,以各地師生爲主力的民衆自發上街遊行,抗議日軍侵略行徑,歡慶國防軍取得了盛大勝利――2000年的學生突然一朝翻身..這其中釀就了比“西夷”更大的仇恨。

如今,鬱積的憤懣終於得以宣泄出來。

最好的經濟風向標,在得到山東戰事的進一步消息後所沸騰了,原本已經逐漸穩定的日元匯率又開始大幅度下降,華元匯率一升再升,甚至在帝國銀行不再幹涉外匯交易後仍然不能阻止這一行爲的繼續,華元的匯率指數不但對日元,就連對美元、馬克、英鎊等主要外匯的比價有了上升,以華元爲價格指數的各種國債、股票均處以歷史最高景氣狀態。日本大藏省派駐上海的代表臉色刷白,看了收盤時的價格差點昏厥過去,僅僅一天的功夫,匯率的變動就讓日本承受了大約3000萬日元的損失。

第二天,各大列強的報紙證實了《帝國日報》報道的可靠性與權威性,隨即他們紛紛轉載了這些新聞,並加以第三方的觀察與渲染,雖然戰區依然還是處以被封鎖的狀態,但冠有“消息靈通人士”、“觀察家”名頭的新聞卻大量見諸報端。例如《遠東評論》就如此寫道:“遠東爆發的這場衝突其實是雙方一直以來的歷史恩怨的繼續,在長達成百上千年的戰爭中,中國總是此類衝突的勝利者……只有在20前纔不光彩的輸掉了一次並引起了軒然大波,並進而造就了後來一系列的內部動盪……無論如何,針對日本的強硬舉動總是能夠博得民衆的歡呼――20年來,抵制日貨的舉動幾乎等同於抵制其他國家次數的總和,中國以前那位著名的大臣(暗指李鴻章),由於他的赫赫功勳,不僅在民間有強大的號召力,也深爲政府高層與各國外交師團所尊重,但由於他主張對日讓步乃至於妥協,僅僅數年的功夫,他通過幾十年積累的名聲便損耗殆盡――不理解中國人在對日關係問題的立場與態度,我們是無法完全認清這場衝突的意義的……”

“鑑於日本軍隊在不久前取得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勝利(指日俄戰爭),我們不必對其軍事實力和軍隊的戰鬥力表示懷疑,而中國一直以來都是軍事衝突的失敗者,而且在這場衝突中一直以‘安全’爲由斷然拒絕歐洲記者的採訪,似乎存在種種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一切難道是在暗示中國政府在撒謊?不,本報經過多種渠道的瞭解再加上軍事專家的判讀,他們一致認爲,中國輿論刊登出來的照片基本是屬實的,除了淨法寺五郎少將屍體及其指揮刀那張――專家經過判讀,特別是經過一位與該將軍有過一面之緣人士的辨認,確認屬實無疑,只是從現場看來,這位將軍是死於自殺而非中國人宣傳的那樣是被國防軍擊斃的……因此,中國拒絕記者採訪的唯一解釋便是――爲了獲得如此重大的勝利,中國人也承受了不小的壓力,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雖然中國方面一直含糊其辭地宣稱‘我軍損失甚微’,但此間的觀察家一致認爲這不可能。於是,本報試圖讓他們做出一個相對合理的估計,從9000~20000之間不等,大多數人士贊同華軍損失至少C上,即約1個滿員師的水平的推斷。”

日本政府雖然可以封鎖消息,嚴禁本國的新聞界刊登此類消息,但對於列強的報紙卻毫無辦法,好在日本民間懂英文之人甚少,列強報紙的發行量也不似中國這麼大(在華歐洲人遠遠多於日本,而且有一部分華人習慣於看這類報紙),日本政府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將各種各樣的報紙都予以大量購買,儘可能降低消息的傳播範圍。不過,雖然日本政府有各種遮掩的辦法,但混跡證券界、金融界的都是消息敏感人士,在聽聞日本受挫、日元暴跌的消息後,理性地選擇了沽空日元與以日元爲基準貨幣的有價證券,次日,日元匯率下挫到與上海市場幾乎一致的水平,各種股票、債券等大幅走低,日本政府發行的國債甚至於跌落到只有7的水平,市場一片狼藉……

的消息後,理性地選擇了沽空日元與以日元爲基準貨幣的有價證券,次日,日元匯率下挫到與上海市場幾乎一致的水平,各種股票、債券等大幅走低,日本政府發行的國債甚至於跌落到只有7成的水平,市場一片狼籍.

第28章 直言不諱第80章 深度介入第34章 生離死別第73章 明修棧道第13章 暗藏殺機第47章 過於輕敵第72章 惡有惡報第40章 殊途同歸第12章 脣槍舌劍第20章 誘之以利第12章 千鈞一髮第23章 內外有別第3章 決不退讓第44章 各有所第28章 深謀遠慮第66章 以權制權第39章 平地驚雷第37章 爭吵不休第4章 智困梟雄第9章 先易後難第24章 兩全其美第22章 勢在必然第60章 五權制衡第26 將計就計第18章 精兵強將第39章 分道揚鑣第23章 商討對策卷首語第44章 顛撲不破第94章 趁勢改革第22章 怒不可遏第30章 語重心長第73章 明修棧道第26章 冠冕堂皇第38章 不歡而散第37章 心心相印第98章 最後關頭第28章 直言不諱第74章 創新思路第56章 弄巧成拙第87章 神兵天將第6章 暗潮將起第91章 強力彈壓第20章 誘之以利第5章 錯綜複雜第6章 折戟炮戰第39章 生死一線第89章 最後攤牌第21章 雙管齊下第10章 驚天鉅變第58章 帝國憲法第33章 各顯神通第84章 利器準備第56章 中外同理第37章 狗急跳牆第55章 首日議程第76章 校閱大典第32章 海闊天空第87章 表面功夫第23章 人才薈萃第4章 東亞角逐第17章 鞠躬盡瘁第27章 相互妥協第15章 兩相權衡第43章 日新月異第13章 英魂不滅第12章 千鈞一髮第22章 怒不可遏第1章 獨闢蹊徑第17章 弦外之音第85章 軍歌嘹亮第6章 寧缺毋濫第24章 兩全其美過渡內閣時期帝國主要中央機構及人員第35章 額外插曲第55章 首日議程第37章 狗急跳牆第58章 帝國憲法第66章 羣策羣力第42章 五體投地第18章 敲山震虎第34章 生離死別第29章 深不可測第24章 兩全其美第33章 現成題目第55章 左右爲難第37章 頭頭是道第41章 廣而告之第9章 短兵相接第44章 顛撲不破第1章 秘密佈置第30章 原來如此第19章 考題買賣第3章 決不退讓第24章 怒不可遏第37章 狗急跳牆第60章 五權制衡第72章 惡有惡報第2章 鏈鎖效應第50章 衆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