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自這次抱病之後,性情突然大變。或許是意識到自己的歸期不遠了,他急切地找來了巧匠大師公輸班的再傳弟子,齊地最著名的大匠田齊,開始同時興建阿房宮和驪山陵。
工程興起之時,咸陽各處,囚犯絡繹於途,運石挖土,裝載木頭,一片混亂。人民哀怨於繁重的徭役和官吏的淫威,紛紛揭竿而起。
嬴政對這些事情一無所知,他一個人坐在王位上,唯我獨尊,目空一切。
丞相李斯看出了嬴政的心思,爲了討好他,李斯擬寫了一封對策。李斯在對策裡大肆痛斥了儒家“民爲重,社稷次之,君爲輕”的民本主張,他提出要焚燒諸子百家的著作,並禁止儒生當衆討論詩書等對策,來統一天下的言論。
嬴政對李斯的對策大爲讚賞,決定實施此策。在李斯的嚴刑酷法之下,秦域之地,三十日內,火光沖天。古籍竹簡,羊皮、絲絹,手抄之卷,悉數亡盡,聖賢之智,都成飛灰。
在魯地曲阜,孔子後人孔鮒和數百民衆爲了保住孔府大成殿,泣血上表嬴政太子扶蘇。扶蘇爲孔鮒的真情所感,和他的老師淳于越一起面見了嬴政,聲淚俱下地將焚書之痛面呈於他。
嬴政派扶蘇去魯地本來是拆除大成殿的,沒想到扶蘇不但不拆,還反過來替孔鮒求情,暗指自己焚書不智。讀書人!這些耿直而迂腐的讀書人啊,竟然連他的太子都帶壞了!
嬴政的怒火徹底地被點燃了。可扶蘇畢竟是自己的骨肉,嬴政不忍殺他,只將他發配到了北方和蒙恬一起戍邊;而淳于越就慘了,嬴政將他對讀書人的憤恨全部發泄在了身邊這個離他最近的讀書人身上。他下令:“殺!”
李斯和淳于越雖然政見不合,私下裡卻是知心知肝的兄弟,他怎麼能眼睜睜地看着兄弟死在自己面前呢?於是,他跪求嬴政,放淳于越一馬。可是這一次,縱使李斯再怎麼巧言善辯,他也救不了淳于越了。
黔驢技窮之後,李斯想到了徐巿,求他救淳于越一命。
徐巿忐然入宮,嬴政卻已熟睡。他和李斯只得在嬴政的寢宮前等了一宿。
直到第二天午時,嬴政的房門才終於打開,出來的卻是郎中令趙高。
李斯和徐巿馬上迎了上去,想要面見嬴政。
趙高卻將二人攔在了門外,“丞相、先生請莫再進!淳公之死,定矣,若勸……”趙高沒有將話說完,但從他搖頭嘆息的樣子可以看出來,再勸,只怕他們兩人的性命也難保了。
淳于越最終還是被綁到了火刑架上,而他最愛的詩書則如小山一樣堆放在他的腳下。
監刑官李斯早已淚流滿面。他顫抖地握着火炬,心痛得幾乎是對着淳于越咆哮:“淳公,淳公,奈何不聽我言?上欲焚書,奈何不從?”
淳于越仰天大笑一聲,立刻反駁了回去:“書焚心亦焚。焚書之事,奈何要從?”
李斯被淳于越問得啞口無言。他羞愧地低下了頭,小聲問道:“公不惜祿位,亦不惜性命乎?”
淳于越再次仰頭大笑。笑聲慷慨,絲毫不畏死亡。
“誅首無民,誅心無臣。捨生取義,死何足懼?”說完這句話,淳于越平靜地閉上了眼睛。
李斯痛心而絕望地狠狠搖頭。這個頑固的淳于越啊!這個寧死不屈的書呆子啊!
在李斯的感嘆聲中,火光熊起。食古不化的“書呆子”淳于越高喊着“捨生取義,死何足懼!”的豪言,和無數的書簡一起化爲了灰燼。
將一切看在眼裡的徐巿忽然想起了嶺南的那片戰場之中,爲了同樣的理由雙手奉上頭顱的桀駿。
誅首無民,誅心無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