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膝而坐的李曄在矮榻上睜開眼,看到金色陽光躍過窗臺,在地毯上鋪陳開來,他嘴角浮現出一絲笑意。
平定河東已經有些時日,平盧軍早已進駐代、朔、雲、蔚四州,一系列後續事宜正在穩步推進。隨着徹底掌握河東,李曄對這十一州已經擁有絕對軍政大權。
隨之而來的,便是從四面八方匯聚過來的百姓氣運。
李曄雖然剛平河東不久,但好在平盧軍紀律嚴明,拿下城池之後少有侵擾百姓之舉,昭義、橫海、天平等軍也不敢造次,只敢去份府庫的錢糧,再加上初期撫民措施佈置得當,河東百姓已經初步歸心。
安王威名早已傳遍四海,世人皆知安王仁德,雖說儒釋道兵與各方諸侯,都不認爲李曄能夠中興大唐,所以對他殊無好感。但百姓卻不會管這些,他們在乎的很簡單:誰能讓他們安居樂業。
平盧軍進入河東的時候,雖然沒有出現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大場面,但戰後河東百姓卻樂意歸於安王統轄。
民心歸順,雖然還只是一部分,也遠沒達到河東百姓數量的一半,但好在河東地廣人密,李曄的收穫依然不小。
時至今日,李曄已經到了陽神真人後期,只差一步就能衝擊仙人境。
李曄估摸着,等李振初期民政政策完全實施到位,河東恢復和平秩序,給那些還在觀望、遲疑的百姓吃下一顆定心丸,他就擁有足夠的氣運了。
這個時間並不需要多久,短則半月,長則三兩個月。
到時就看在天際的幫助下,衝擊仙人境能否成功。
上午的時候,昭義軍節度使康承乾、天平軍節度使薛威、橫海軍節度使劉敬思聯袂求見,李曄在設廳招待了他們。
三人中以昭義軍戰力最強,康承乾修爲最高,但第一個開口說正事的卻是劉敬思,因爲他資歷最老——橫海軍早在在李曄出鎮平盧初期,就跟他交好。
劉敬思抱拳道:“此番出戰,全靠殿下調度有方,纔有如今大勝的局面,我等都對殿下敬佩萬分。眼下大軍出征已有數月,河東已定,我等特來詢問歸期。”
戰後的論功行賞早已做過,河東府庫的戰利品都被瓜分,劉敬思等人所得頗豐,上奏朝廷表功的摺子也已遞上,按理說不出多久,劉敬思等人就要加官進爵。
然而現在長安卻被鳳翔軍所圍。
前日接報,鳳翔軍已經開始攻城,而且戰將數量極多,長安城眼看就要被攻破。
一旦長安被破,天子西遷鳳翔,落入李茂貞之手,那麼衆人加官進爵的事,就沒什麼指望了,因爲這得看李茂貞的臉色。
除非他們跟李茂貞交好,李茂貞纔會給他們面子。
所以劉敬思等人,都想快些歸去,再做打算。
畢竟留在河東,只要李曄一個念頭,軍中沒有仙人境修士的劉敬思等人,就得乖乖人頭搬家,大軍落入李曄之手,藩鎮成爲李曄的戰利品。
李曄當然知道他們的心思。
天下大亂,局勢瞬息萬變,長安被攻,朝廷正統難以爲繼,而且平盧也在被宣武軍進攻,李曄的身份地位、權勢威嚴都在受到挑戰。
當大義名分已經脆弱不堪,安王的名頭其實也就沒了什麼作用,再難讓人俯首跟隨。
一切都到了只憑實力說話的時候。
幸好,李曄最不缺的就是實力。
無論是修士實力,還是軍隊實力。
所以他微笑對衆人道:“且不說平盧、天平兩鎮,此戰定河東之後,黃河以北,呂梁山以東,大唐最重要的北方重地,現今大部分都在孤王與爾等掌控之中。只餘鎮州成德、定州義武、幽州盧龍三鎮。也就是說,孤王只需再將此三鎮納入囊中,北方便盡在孤王掌握!”
劉敬思、康承乾、薛威等人聞聽此言,莫不色變,一個個頓感如坐鍼氈。
所謂呂梁山,便在黃河幾字彎的東側,也就是說,李曄只要再平了成德、義武、盧龍三鎮,黃河幾字彎以東、中原以北的地方,全都成了他的勢力範圍。
這還不包括天平、平盧兩鎮。
而聽李曄的意思,他正準備這麼做!
這纔是衆人最擔心的。
李曄平河東時,從平盧出發,渡過黃河,一路向西,沿途攻克魏博、收服昭義,早已將河東和平盧連成一片,之間再無阻隔。
李曄既然得了河東,自然不會拱手讓人,偏偏昭義軍的地盤,就橫在河東與魏博之間。在李曄已經得到魏博的情況下,他如果想要坐擁河東,昭義的位置就極爲尷尬。
總不能坐視昭義卡在喉嚨裡吧?
對李曄而言,這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康承乾這幾天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着,就怕李曄回師平盧的時候,順便把他的昭義軍也奪了去。
這個局面,在攻河東之前,康承乾就很是顧慮,爲此昭義軍內部還吵得不可開交。
只不過最後在李克用與李曄之間,康承乾選擇了後者。畢竟李曄是唐臣,昭義軍只要不被揪住辮子,他總不好平白無故,來攻打昭義軍吧?
誰曾料想,眼下長安被攻,朝廷危殆,李曄固然失去了大義名分的強援,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沒了桎梏。
天子都被劫了,天下大亂了,我李曄身爲唐臣,又是李唐宗室,貴爲親王,當然要平定四方,還大唐一個朗朗乾坤,再續大唐國祚——這沒毛病吧?
這兩日,康承乾已經上上下下,把李茂貞的十八代祖宗問候了百餘遍。如果現在能跟李茂貞見面,他一定會揪住對方的衣領憤怒質問:豎子爲何害我?!
李曄見衆人忐忑不安,康承乾更是汗如雨下,心裡倒也覺得有趣。
他繼續道:“李茂貞攻打長安,朝廷危在旦夕,孤王身爲李唐宗室,不得不爲社稷考量。一旦天子落入敵手,社稷淪陷,孤王也得爲大唐長遠謀劃一二,不能坐視大唐皇朝就此崩塌。”
衆人渾身一顫。
這話的意思就很明確了。
自古以來,天子落入敵手,也就意味着皇朝不存,大臣們若想保存社稷,延續國祚,就得扶持太子、宗親登位——再立一個天子,重建朝廷。
很明顯,李曄就打算這麼做了。
而且他不需要別人扶持,他本身就是李唐血脈,位至親王,在天子果真落入敵手的情況下,自立旗幟,沒人能說他的不是。
如果說,之前李曄行事還有朝廷在頭上,哪怕李儼信任他,哪怕他有節制山東軍政,便宜行事的大權,但歸根結底,他只是個臣。凡事他還得上奏朝廷,走個程序,有諸多掣肘。
那麼現在,一切就都不同了。
隨着李茂貞攻打長安,天子有落入敵手、朝廷有名存實亡的危險,李曄只要心狠一些,行事果斷一些,就能徹底擺脫朝廷的束縛。
當然,在李儼還在的情況下,他當然沒必要說我自立爲帝,在山東再建一個朝廷,搞得跟亂臣賊子一樣,給諸侯口實,在大義上失節。但卻能打着爲大唐廓清宇內的旗幟,自行其是。
如此一想,康承乾又把李茂貞的十八代祖宗問候了一遍:你攻打長安挾持天子,到底是害安王還是幫安王?
康承乾當然知道,李茂貞攻打長安,是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諸侯”,當然也包括安王。
但關鍵李曄可以不認啊,他可以說李茂貞以下犯上,大逆不道,名爲唐臣,實爲唐賊,然後打着勤王的大旗來討伐。
雖然他暫時並不能真的來,但早點拉起旗幟,聚集勢力,跟李茂貞劃清界面,避免李茂貞借天子詔令,讓他做着做那卻可以。
別人或許不能這麼幹,但李曄沒問題,因爲是他是宗室子弟,是名動天下的安王。
再者,經過漢末之後,大家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套路已經熟悉了,沒幾個人還會傻乎乎的任由擺佈。
倒也不是說李茂貞挾持天子就一點用都沒了,效果不如從前而已。
李曄見衆人眼神變幻,一副絞盡腦汁,費力揣摩李曄話中深意,想要弄清李曄的意圖,並且還偶爾恍然有悟的模樣,就有些想要發笑。
他還真不用康承乾等人費心揣摩他的想法。
他又不是心懷野望,行事卻要顧頭顧尾、一再口是心非的表示我是忠臣的梟雄,他是大唐安王,在亂世廓清宇內、匡扶社稷這件事上,還真不需要惺惺作態。
就是這件事可能會苦了康承乾等人。
他直言道:“孤王是什麼人,你們心中都有數。孤王想做的,無非是維護大唐權威,保證政令暢通而已。諸位都是大唐忠臣,河東一戰已經證明。想必諸位現在,也都有和孤王一樣的心思。這就很好辦了,你們繼續做你們的節度使,此戰就算朝廷不給封賞,孤王有節制山東軍政的大權,該給的都可以給你們。”
說到這,他嘆了口氣:“孤王知道你們對大唐忠心耿耿,不會違逆孤王的政令,但是誰知道成德、義武、盧龍怎麼想?孤王想做的,無非也是確認他們的忠心而已。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需要動刀動槍,那想必三位也會繼續匡助孤王吧?”
李曄的意思很明白:你們日後都要聽我的。我叫你們幹什麼,你們就得幹什麼,像對待朝廷政令一樣,對待孤王的命令。
這就是李曄做主,衆人做從的意思了,也可以理解爲李曄做君,衆人做臣。
如果康承乾等人答應,那麼日後,他們就跟李振、劉大正等人扮演的角色沒有兩樣。
康承乾、劉敬思、薛威三人面面相覷,一時無言。
他們當然無言,不然能說什麼?
說安王你吃了熊心豹子膽,竟然想要收編我們?說安王你不講義氣,我們幫你平了河東,你反過來卻想吞併我們?
那不是找死嘛。真當安王的修爲是擺設?
跟着李曄,他們還是節度使,地位不會下降,還會得到很多恩賞,而且只要李曄發展得好,他們也大有前途。
唯一的壞處,就是從此受制於人了。
但受制於人,總比死了強。
三人不用想也知道,李曄想要殺他們,就跟碾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而且碾死之後都不用考慮收屍。
他們各自藩鎮裡那些想要巴結安王、借勢上位的人,會屁顛屁顛跑過來麻利的處理後事。
亂世當道,人心叵測,大家麾下都有十萬大軍,那還能沒一些狼子野心之輩?
康承乾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不得不起身離座,面朝坐在主位上的李曄下拜:“我等唯殿下馬首是瞻,但憑殿下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