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州,忠武軍節度使秦宗權站在城頭,望着城外綿延如海的鐵甲軍陣,神色一片肅殺。
圍城的自然是宣武節度使朱溫的兵馬。只不過短短旬月時間,朱溫麾下兵馬已經從十萬膨脹到六十餘萬,宣武軍並未擴軍太多,其他的將士來源於被朱溫收服的藩鎮。
如今朱溫帶甲四十萬,大舉進攻許州。秦宗權聞訊,連帶領忠武軍迎戰的勇氣都沒有,只是下令收縮兵力,放棄了北方諸個州縣,集合主力固守許州城待援。
此刻,秦宗權的目光落在城外大軍前方。彼處有一個戰陣,人數只有五百,但卻有吞吐天地之勢,無論是秦宗權還是忠武軍將士,都根本不必過多感受,就能感到如山的壓力在肩上。
那五百甲士白衣勝雪,着銀甲持長矛,人皆漂浮於半空,站立的位置比許州城牆還要高。
“那便是朱溫賴以橫掃各個藩鎮的道兵?”吳鉤眼簾低垂,聲音沉重,“五百個真人境修士,身披符甲,手持法寶,凡兵如何匹敵?”
秦宗權神色在肅殺之外,還有濃厚的焦慮不安,聽到吳鉤的話,他聲音有些發冷:“自古以來,凡間諸侯逐鹿中原,雖然也有許多修士參與其中,更不乏轉世仙人,以仙法蠱惑敵軍領兵將領和主君意志,從而取得大勝的行爲。但像這種仙廷兵團直接下界的情況,簡直聞所未聞!如果戰爭是這麼打的,天下諸侯還逐什麼鹿,直接比誰投靠道門早就是了!”
吳鉤眼神變幻:“道門把持天地正統這麼多年,不是沒有理由的......道兵下界之前不是沒有,上一回,還是秦末大亂的時候。彼時大秦精銳兵團方平天下不久,戰力還在巔峰,可謂是無往不勝,天下豪傑莫能與之敵。若非仙人蠱惑了朝堂重臣心智,又派遣道兵下界,那些有兵家名將帶領的精銳兵團,早就將亂軍撲滅了......”
秦宗權一拳重重砸在女牆上,雙眸漸漸通紅,咬牙道:“現在說這些已是無用,殿下的援軍什麼時候能到?”
早在李曄平定河東時,秦宗權就命令吳鉤去河東拜見李曄,求爲同盟,共同對付有道門扶持的朱溫。
彼時李曄態度強硬,不答應同盟,反而讓忠武軍單方面聽令,秦宗權還有過不忿。
好歹秦宗權沒有跟李曄撕破臉,完全拒絕李曄的號令,這才保留了雙方合作的可能。
這回朱溫橫掃中原,發兵來攻許州,秦宗權早早就派人去平盧求援,希望平盧軍能夠有所行動。
普天之下,也唯有同樣擁有大修士團的平盧,纔有可能對付朱溫,救下忠武軍了。
吳鉤道:“使者早已派出,本來早就該回來了,之所以現在還沒有音訊傳回,大抵是殿下也在考量......”
在吳鉤看來,李曄斷然沒有不支援忠武軍的理由。一旦忠武軍被滅,朱溫在中原就將沒有一個值得正視的對手。屆時北到黃河,南抵淮河,東到大海,西至潼關的地界,就會全面落入朱溫之手。
中原自古富庶,人丁衆多,雖說眼下淮南的富庶已經超過中原,但是論人口數量,中原仍然是最多的。要是讓朱溫完全佔有中原,那就是真正的大業之基。
......
平盧,青州城。
安王府政事堂裡已經聚滿了人,主座空着,下首的位置上坐着崔克禮,其次是劉大正、上官傾城等將。現在是崔克禮在主持議事,眼下衆人商量的,正是要不要發兵救援許州,以及怎麼救援的問題。
李曄不在平盧的日子,尋常時候崔克禮主政,劉大正主兵,凡遇大事,則衆人一起商議。
“朱溫橫掃中原各鎮,我們接到的救援信,也不是一回兩回了,之前之所以不出兵,無非是忌憚那批仙廷道兵。現在道兵未損,我們除非盡起妖族修士,否則便沒有與其一戰之力。但若是妖族修士都離開平盧,一旦朱溫趁虛而入,平盧就危在旦夕。”
說話的是劉大正,他言語還算中正,“而且平盧眼下的要務,是穩定北方,將各個藩鎮治理好,確立殿下在北方的權威。這也是殿下臨走之前定下的大計。所以本將還是那句話,在殿下回來之前,平盧軍不涉中原戰事。”
崔克禮沉吟片刻,緩緩開口:“若是不救忠武軍,那麼朱溫就將得到整個中原。一旦殿下沒有及時歸來,朱溫傾‘河南’之兵進攻平盧跟‘河北’,我們就將無從應對。”
兩人的意見,基本代表了官員們的意思,在場的官員們意見都分成兩派,爭論了許多時日,也沒有一個結果。今日也是如此。
議事散了之後,堂中就剩下崔克禮、劉大正、上官傾城三人。
這時候,崔克禮才能沒有忌憚說出心中的想法,他嘆息着,不無感慨道:“天下大爭,說到底是天下人在爭。如今天上的仙廷橫插一手,連妖族修士都要加入進來,這還是凡間的天下大爭嗎?”
“凡間雖然也有修士,但畢竟是極少數,連真人境都寥寥無幾。在仙廷修士和妖族大能面前,芸芸衆生何異於螻蟻?仙人境一次出手,就能毀了一座城,讓十萬百姓化爲塵埃,這還是天下大爭嗎?”
他話說完,劉大正和上官傾城默然不語。
這時門外傳來一個響亮的聲音:“這場亂世,早已不單單是凡間的亂世,而是天地大劫。大劫是什麼?大混亂。生靈不死傷慘重,叫什麼大混亂?仙凡本是一體,這場大劫席捲天下,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崔克禮等人向門外看去,並沒有看到人,不過他們臉上並無奇怪之色。
說話的是紅孩兒,他們議事的時候,對方也在旁聽,只是沒有現身參與爭論罷了。
崔克禮皺眉道:“仙凡一體,可不能仙凡不分!事實上,本官從來都不認爲,凡間的事,應該由仙人來摻和、決定。既然仙人不管興雲佈雨,造福蒼生,那麼凡間事就該凡人做,仙人只管逍遙仙界就是。每逢亂世,仙廷插手大爭之局算怎麼回事?仙凡一體,本來也不是什麼好事,這天下本就不該有什麼天意,有民意就足夠了!”
紅孩兒笑道:“這事你跟我說沒用,現在就是這麼個局勢,你還想改變不成?”
崔克禮沉眉斂目,正色道:“說到底,這是道門的局勢,不是我儒門的!甚至,不是天下百姓的!”
紅孩兒沒有再說話,似乎陷入了思索。
末了,崔克禮起身之前,對上官傾城跟劉大正說道:“還請兩位將軍,做好征戰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這是自然。”劉大正道,“無論平盧軍是否出戰,這都是必要的。”
離開王府之後,崔克禮沒有回官衙,也沒有回府邸,還是來到了城東一座書院。
這書院是崔克禮進言,李曄批准後所建,比之私塾它規模更大,現在已有學子三千,比之太學院它收受的弟子來源更廣,官宦公子與平民子弟都有。
按照書院課程安排,每隔五日,都有崔克禮授課的時間,無論他政事如何繁忙,到了時間都會準時過來。
崔克禮授課的屋子只有三十張書案,但來聽課的卻有數百人。不僅是屋子外的走廊,院子都擠得滿滿當當,連院牆上都爬滿了弟子。這對向來重禮得儒家學子而言,顯得很是不同尋常。
好在崔克禮有文師修爲,倒是不用擔心有人聽不到他的話。
授課完,崔克禮離開書院的時候,已經是夕陽西下。
書院外站着一名書生。
夕陽將他的影子在街道上拉得很長。
“師兄,揚州文會,先生其他三賢一起,點評天下儒士,再定八傑七十二俊彥榜單,你當真不去了?”張仲生拱手問道,眉宇間不無氣憤之色。
他本已離開平盧,只是如今已經臨近六月,早先答應去揚州的崔克禮,突然說不準備南下了,他這才忿然前來詢問。
崔克禮搖搖頭:“中原局勢變幻,平盧政事繁雜,爲兄實在是脫不開身。”
張仲生聞言,眼中氣憤之色更濃,以至於聲音都陡然大了幾分:“師兄身爲儒家弟子,當知此番文會,是儒門盛事!以師兄之才,經過這些年的沉澱,未必不能位列八傑榜單。到時候名傳天下,爲天下讀書人敬重,爲後世士子傳頌,難道不比區區俗務重要?!”
崔克禮默然。他很清楚,若是他不去揚州,別說位列八傑,可能連七十二俊彥的身份都將不復存在。
揚州是淮南節度使治州所在,如今的淮南節度使高駢,已經威服淮南多半藩鎮,爲天下有數的諸侯,成大業的野心已是昭然若揭。儒門在揚州召開文會,品評天下士子,未嘗沒有籠絡人才爲高駢所用的意思。
也就是說,儒門最後選擇的諸侯,是淮南高駢。
崔克禮沒有直接回答張仲生的問題,他轉身看向書院的匾額,問張仲生:“你可知,爲兄爲何要辦這座書院?”
張仲生沒想到對方忽然說起這茬,微微錯愕,也覺得好奇:“爲何?”
沐浴在夕陽光輝中的崔克禮,眼中有了某種異樣的光彩,“世人皆說,儒門士子,亂世無用,盛世無德。每逢亂世,兵家大顯,士子不諳戰陣,只能爲兵家處理首尾,地位卑微;每逢盛世,士子躋身朝堂,卻忙着打壓兵家,爭權奪利,或者諂媚於上,或者求虛名於青史。”
“所以天下志士都笑話儒門,說自百家爭鳴後,儒門是變得最爲面目全非的,簡直數典忘祖。之前的民貴君輕捨身取義,變成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連‘君權神授’這種話都能說得出口.......”
他轉身過身,看着張仲生:“揚州文會,說到底,不過是一場清談。就算所謂八傑七十二俊彥,能被賜予本門聖器,使得文章教化之力大增,可以讓更多人‘忠君’,可在我崔克禮眼中,這並不比能解決一村百姓秋收難題的政令重要!”
張仲生沉下臉來:“師兄是這麼認爲的?”
他明顯不同意對方的論斷。
崔克禮沒有跟張仲生爭論,復又擡頭看向書院匾額,徐徐道:“諸侯都認爲,亂世不必用儒門士子,因爲懂得沙場之道,懂得耕戰更重要。等到天下太平,再用士子治國治學即可。所以百家爭鳴的時代,我們儒家並無多大建樹,直到漢武帝時,纔開始真正大顯於天下。”
“然而士子亂世不上戰場,盛世不至邊關,沒有看過大漠喋血,沒有見過亂世白骨,他們就會忘了天下爲什麼要大治,書生爲什麼要躋身朝堂!”
“我要的儒門士子,不是這樣的儒門士子。我的要的讀書人,是亂世有作爲,盛世更有作爲,既能平定天下,也能治理天下的讀書人!有這樣的讀書人在,亂世能平,盛世可治,天下事,才能真正讓天下理!”
“如此,天下百姓,纔不會因爲對時局失望,不會因爲被艱苦生活壓垮,或者因爲未受教化,心智愚昧,去燒香拜佛,求仙人庇佑!”
“這天下若是真的盛世,寺廟道觀就不該有香火,仙人就不必存在!
“仙人不死,天下不治!真正的讀書人,當還蒼生朗朗乾坤,給百姓萬千福祉,絕香火供奉,殺天上仙人!”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這纔是讀書人應該做的事!這纔是我崔克禮,辦這間書院的原因!”
這番話聲如金戈,更勝雷音,餘音繞樑,經久不絕。
話音落了,崔克禮卻沒有回頭。
他的身影並不偉岸,但他肩上有光輝。
張仲生沉默下來,若有所思。
半響,他悚然驚醒,看崔克禮的目光帶上了濃烈的驚恐之色,失聲叫道:“你......難怪你不去揚州文會,原來......原來你是想另立門戶,自成儒門一派!”
崔克禮一甩衣袖,冷哼一聲:“有何不可?”
張仲生說不出話來。
因爲他發現了一個更加恐怖的事實。
崔克禮身上有金輝。
他之前覺得那是夕陽光輝。
而現在他發現那不是。
他後退三步,指着崔克禮,嗔目結舌:“文......文聖!你......你竟然要成就文聖境界了?!這怎麼可能!”
崔克禮沒有回答。
他只是凝望着書院匾額。
那是他的志向與希望,是他可以向道而死的那個道。
書院名:君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