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幾……噶幾……”的馬車聲從遠而近,令正在準備擺攤的老漢覺得有些奇怪:這一大清早的,誰家的馬車會這麼早啊?
他擡起了頭,看向那輛馬車,那輛馬車外表看起來有些破舊了,馬也是老馬,估計又是哪一個小藥材商販趕早來這裡收購了。
“再早又有什麼用,都早就別人給內定了……算了,還是專心擺攤吧,這天氣,不太好啊。”老漢咕噥着說道,不再看那輛馬車,專心拾掇起自己的小攤來。
他從大麻袋裡拿出一個又一個小袋子,小心地將它們一一擺放整齊,邊喃喃地說道:“訶子、砂仁、當歸、黃連、茯苓……都齊了……”原來這是一個藥材攤子,這老漢,是個賣藥材的。
“籲……”的一聲,那輛噶幾噶幾的馬車竟然在老漢跟前停了下來,老漢有些迷糊也有些害怕。
他正想着呢,就見趕車的小廝跳了下來,朝老漢行了個禮,然後問道:“請問老丈,文鎮藥市怎麼走呢?”
原來是個問路的,老漢鬆了一口氣,見到這個小廝這麼有禮,便熱心地回答道:“這裡就是文鎮藥市了。這裡是大街道口,前面第一個藉口右轉彎,就是藥市了。不過現在這麼早,藥市還沒開呢。”
“多謝老丈了。請問老丈,這藥材攤子是您的嗎?”突然間,一箇中年人插話道,然後很好奇的看着老漢的藥材攤。
他是馬車的主人,在老漢和趕車小廝說話的時候,他從馬車上下來了,剛好聽到了老漢的一番熱心話。
“是啊,這不是趕早,來佔個好位置嘛。呵呵。你們是第一次來文鎮?這藥市啊,起碼要到申時纔開呢,你們來早了。”老漢說着話。然後再次整理着他的攤子。
這天色一明,就會有些百姓和散客陸續來藥市這裡了。他得抓緊時間,在藥市開門之前做多些生意纔是。
“老丈說的是,我們是第一次來文鎮,不懂規矩。我聽人說文鎮的三七是最好的,所以趕來看一看。老丈,你這有三七嗎?”那中年人又說話了,笑呵呵的樣子。看着就讓人覺得十分親切。
“三七?有的,有的,你等等啊,我給你找找。”老漢一聽也來精神了。說不定這問路的還能做成一筆生意呢,便忙不迭地翻出一個小袋子,將它打開給那個中年人看。
“這……文鎮不是盛產三七嗎?這個頭怎麼這麼小?和我在別處看到的還要差一些啊。”中年人看着老漢遞過來的三七,覺得有些詫異。
西寧道滇州一帶盛產三七,這裡出產的三七數量佔了全大永三七數量的七成。而文鎮的三七尤其有名,以量大個大效好聞名於世。他遠在京兆都曾多次聽過文鎮的三七之名。
西寧道的藥材商人曾以“遍地三七”來誇揚文鎮,如今他親自到了這裡一看,卻真是有見面不如聞名之感。
“您有所不知啊,文鎮盛產三七不假。可是好的個頭大的三七,全部都是被別人內定的了,或許你可以去前面的李家和藥市行會了解情況。似老漢這樣的小攤,都是一些小三七了。”老漢搖搖頭,說了這文鎮的大概情況,卻四顧了一下,顯然覺得說的這些話怕被別人聽了去。
“哦?請問老丈,這李家和藥市行會是怎麼說法呢?實不相瞞,我此次前來文鎮就是想收購三七的。西寧道的藥商行會我就聽說過,這文鎮的藥市行會,我還真是不知道呢。請老丈不吝賜教。”那中年人面帶笑意地問道,一副誠心請教的樣子。
“總之,收購三七呢,你去找藥市行會就是了。就在前面呢,丘北街道上擺着兩尊石獅子的,就是行會李會長的家了。”老漢推拒着說道,不願意就這樣的話題多說什麼。
見到中年人還是盯着那一袋三七看,也沒有再說什麼,又去擺弄他的小袋子了。
“既然這樣,老丈,您這一袋三七我都要了,您開個價吧。在下多謝老丈的指點,不然我還不知道要去李家呢。再給我來一些當歸、訶子,還有天麻也要一些。麻煩老丈了。”
中年人見老漢沒有再說話,也不以爲意,吩咐着那趕車小廝將銀兩拿出去,買下了老漢的不少藥材。
那老漢一聽,喜不自勝,這可是一筆大生意呢,他擺好些天攤子也沒能賣出這麼多藥材呢,今天真是遇到貴人了。
那中年人讓趕車漢子將藥材送回了馬車上,然後再問那個老漢道:“老丈,請問這附近哪裡有落腳的地方,我這馬車和人都要休整一下,總不能在此等一兩個時辰的。”
“我們這文鎮啊,雖然只是個邊陲小鎮,但是由於往來的藥商很多,客棧倒也不少。前面不遠處就有一間文七客棧,地方很大。既可落腳,又有飯點供應的,先生在那裡落腳就可以了。”老漢眯着眼睛說道。
他剛剛做成了一筆大生意,對中年人的問話是笑着回答的。
“如此,多謝老丈人了。”那中年人謝過老丈,再次看了一眼老漢的藥材攤子,然後跳上馬車,吩咐着趕車漢子繼續前行了。
在這個中年人馬車離開後一小會,又有一輛馬車駛過老漢的身邊,和前一次馬車一樣,也是車敗馬老。只不過,這一次,它沒有停下來向老漢打聽消息了。
老漢撓撓頭,不再理會接連過去的兩輛馬車,低下頭整理藥材攤子去了。
文七客棧的小夥計甫一打開客棧門,就見門前停了兩輛馬車,那兩匹老馬已經歇鞍,優哉遊哉地甩着馬尾。
一個小廝和一個漢子正在一鹹一淡地扯着話,顯然這兩輛馬車已經在客棧面前等了一段時間了。
誰會這麼早來投宿啊,下夥計迷迷糊糊地想着,打開了大門,招呼着門外的客人進來堂中坐下。
而他自己,則一溜煙地跑去後堂吩咐煮熱水、備早飯去了,一大早就有客人來投宿,這可得好好表現纔是,掌櫃的肯定也滿意的。
聽了趕車小廝的請示,那兩輛馬車的人也先後下來了。從第一輛馬車上下來的,就是在先前在老漢攤子買了藥材的那個中年人。他先是跳下馬車,然後恭敬地對着馬車裡面說道:“岳父大人,我們已經到客棧了,請下車吧。”說罷,便彎下了腰,把手伸向馬車裡面。
馬車的車簾再次被撩開,一個老年人下了下車,他頭髮有些斑白了,然而精神看起來很好,臉上帶着笑容,老實敦厚的樣子,他呵呵笑着說道:“到了就好,到了就好。我這副老骨頭啊,實在不應該走這一趟啊。”
中年人笑了笑,卻並沒有回話,將老年人迎進了客棧,吩咐趕車小廝打點一應落腳安置事宜,坐下來似是等待着什麼人,而小夥計,已經手腳麻利地將熱水、碗筷都送上來了。
出乎小夥計的意料,第二輛馬車上下來的竟然是一個姑娘家,並一個丫鬟。那姑娘家頭戴着帽緯,看不清樣子。
那個丫鬟,看起來年紀不小了,看着是精明審慎的人。她們兩個施施然地在中年人那一桌落座,顯然,他們是相識的。
“寧兒,都叫了你不要跟着來的。一個姑娘家的,跑來這裡做什麼!你父親也真是的,就讓你跟了過來,這姑娘家,怎麼好到處出門!”那中年人嘴裡着,卻給那丫鬟使了個眼色,讓她趕緊給那姑娘倒熱水。
“二叔,這是祖父的決定,與父親無關。況且,我也很想來文鎮這裡看一看。我這不是挺好的,有秋歌跟着,在馬車上也很舒服的。”那姑娘笑着說道,語氣裡自有一股清爽和疏朗,頓時讓中年人說不出話來。
一旁的丫鬟,聽了這些話,也很有眼色地將一杯熱水送到了那姑娘的手中。
“好了,則遠,這出門在外,年輕人多長些見識就是好事。”那老年笑着說道,這一路以來,這對叔侄就重複着這樣的話語,他覺得自己的女婿說得有點囉嗦了。
“外祖父都這樣說了,侄女自然要跟着二叔來見見世面了。其實我真的很想知道最接近西燕的地方是怎樣的。就像祖父說的,這才能想出去接下來要走的路。”那姑娘字字句句都搬出“祖父”,令那中年人頓時氣結。
原來這一對叔侄,正是沈則遠和沈寧,而那個老人,就是沈則遠的泰山大人,江南胡氏安和堂的當家人胡不塗,而趕車的人,正是如流處的連山,還有應南圖的得用之人陳成,他們一路負責沈則遠等人的安全,終於來到了文鎮。
文鎮是位於大永邊陲一個小鎮,隸屬西寧道昆州,地方很小,人口卻是不少,是昆州屬下一個十分出名的小鎮。沈則遠和沈寧等人之所以來到這裡,有兩個原因。
其一這裡是最接近西燕的地方,其二,這裡生產藥材三七,沈則遠和胡不塗要來這裡看看,被稱爲大永軍隊“金不換”的三七藥材,在文鎮具體是怎麼樣的。
沈寧,原本這個時候應該在桂州的,卻硬要跟着沈則遠、胡不塗來到了這邊陲小鎮。
這時,已經是長泰四十二年的春天了。
ps:
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