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採珠人(二)

遊醫說完就退到了一旁,而被稱作“採珠人”的中年漢子聽了遊醫的話卻一點都沒感到驚愕,只直直的把目光投放在魚兒身上、用盡全身力氣說出最後一句話來:“小姑娘,我死……死了後,你……你能不能將我安葬在離海最遠……遠的山上?千萬不要把我的屍首丟回海里,求你了,千萬不要……不要……”

採珠人的聲音漸漸的小了下去、到最後已是微不可見聞,但魚兒卻把他的話一字不漏的記在了心裡,雖然同他只是萍水相逢、但面對他的請求魚兒還是認真的做了回答:“大叔您放心,既然我無法將您救活,那我一定會盡這點微薄之力將您安葬在高山上。”

但安葬採珠人不是魚兒一人可以辦到的事,因此魚兒想請村裡的衆人先將採珠人的屍首擡到一旁去,待她回去同家人商量後、再將屍首帶到高山上好好安葬。但魚兒還沒來得及開口請同村的鄉親幫忙、就見他們已經開始肆無忌憚的翻採珠人身上物事……

圍在採珠人屍首前的男女老少、包括村長在內,各自佔了採珠人身上的某一處飛快的蒐羅着,有幾個甚至已經取下采珠人掛在腰間的魚簍、似乎想要看看那裡頭有沒有什麼值錢的物事。

這樣的情形讓心底善良的魚兒忍無可忍、當場就大聲質問道:“你們在做什麼?他已經死了,你們這樣是對死者不敬!”

這魚兒眼下只是個八、九歲的小姑娘,因此她的話那羣貪婪的人一點都沒放在心上,甚至有無賴至極之人毫不客氣的嗤了魚兒一句:“他死都死了、留着身上那些寶貝做什麼?!再說了,我們現在不把他身上的寶貝搜走,難道留着等你們替他入殮時白白得了去嗎?別以爲只你一人聰明、我們大家都是傻子!”

“寶貝?爲什麼寶貝?”

魚兒有些不解的問道,但先前諷刺魚兒的那個無賴已顧不上同他細說,早就埋頭繼續在採珠人身上尋寶貝了,生怕多同魚兒說句話寶貝就會被別人得了去。

倒是在一旁看了一會兒熱鬧的李二妞早把事情打探得一清二楚,把魚兒拉到一邊悄聲說道:“他們說這個被海水衝到我們這裡的人是個採珠人,身上一定帶着許多從海里採來的珠蚌,這珠蚌裡嵌着的珍珠可是值大錢的稀罕物事,所以這羣貪婪的人才會急着翻他身上的物事……”

李二妞也很看不起這些連死人物事都要搶的人,因此邊說邊有些幸災樂禍的撇嘴說道:“可惜村長他們把那採珠人身上掛着的魚簍倒了好幾回,還是一個珠蚌都沒找到!看來那採珠人在海里顛簸時,那裝珠蚌的魚簍不慎開了口子,纔會讓裡頭的珠蚌被海水衝出魚簍、衝得一個都沒剩……”

“不過那些珠蚌還是被海水衝了好,若是那採珠人辛辛苦苦採來的珠蚌沒被海水沖走、眼下可就白白便宜了這羣貪婪小人!我要是那個採珠人,也是寧願把珠蚌丟回海里、也不白送給這些一點同情心都沒的人……”

李二妞接下來的話魚兒沒有細聽,而是突然記起了先前那個採珠人硬塞給她、最終被她藏在竹籃裡的那個錦囊,照李二妞這麼說那個錦囊裡裝的物事、一定是那個採珠人在海里淘到的最寶貴的物事!否則那個採珠人也不會把它單獨藏在錦囊裡、掛在脖子上。

雖然魚兒還不能確定那個採珠人塞給她的究竟是什麼物事,但魚兒卻清楚的知道一點———那個採珠人交給自己的錦囊,一定不能落入這羣貪得無厭的人手裡!否則自己可就有負那個採珠人之託了……

魚兒一想到這一層,當下就拉着李二妞悄悄的往外退去,趁着村長等人都還在瘋狂的搜採珠的屍首時、飛快的抽身往自家船停的地方奔去。

魚兒拉着李二妞一口氣跑到了自家船前、才鬆開李二妞大口大口的喘氣,緩過勁來後也顧不上同李二妞多說了,邊跑到岸邊解綁着竹筏的繩子、邊隨意敷衍了李二妞一句:“我得趕緊回家把這件事告訴我阿爹和阿母,畢竟剛剛我答應了那個採珠人會好好的安葬他……”

魚兒說完就上了竹筏往自家船劃去,不一會兒就拎着竹籃爬上了自家的船,一上船就貓腰鑽進了船艙、拉着楊大柱等人說道:“阿爹、阿母,不遠處的沙灘上死了一個採珠人……”

魚兒對自個兒家人自是一點都沒有隱瞞,一五一十的把先前發生的事說了一遍後,才提出了一直盤旋在心頭的疑問:“阿爹、阿母,採珠人是專門潛到海底採珍珠的漁民嗎?他們是怎麼潛到海底的?”

魚兒以前學過一些和珍珠有關的歷史,也知道古代有“採珠”這麼一個既奇特又充滿危險的職業。但魚兒眼下已是經歷了兩世的穿越人士,加上這一世和上一世已經間隔了快十年了。因此魚兒就是曾經學過這些知識、眼下一時半會兒也想不起來,而越是想不起來的事魚兒就越想記起,於是纔會一說完事情的始末、就迫不及待的問起和採珠人有關的事來。

魚兒一發問,楊大柱率先把知道的都說了出來:“阿爹以前聽你阿公講過一些和採珠人有關的事,聽說北海合浦一帶有許多專門靠下海採珍珠爲生的人、這些人就被大傢伙稱作‘採珠人’。不過阿爹只知道他們本事很大、能潛到深海里採珍珠,至於他們究竟是怎麼把珍珠採上來的、阿爹就不知道了……”

楊大柱頓了頓,才接着說了一些流傳在小岞村、和採珠人有關的傳言:“不過聽說這些採珠人家境都十分富裕,每次下海回來身上都帶着很多珍珠,有的甚至只要下海採珠一次、採上來的珍珠就足夠他們生活一輩子了。”

魚兒聞言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道:“怪不得村長他們一得知那個被海水衝上岸的人是採珠人,就不顧一切的搜他的身,原來是衝着珍珠去的!”

楊家人骨子裡其實都是本份純良的老實人,因此沒一人贊同村長等人的做法,大多和魚兒一樣認爲村長他們實在是太過分了,畢竟“死者爲大”這麼簡單的一個道理連三歲小孩都知道。

就在這時,站在魚兒身邊的楊四郎突然猛一拍腦袋、一臉激動的衝魚兒說道:“阿妹,我知道那些採珠人是如何把珍珠採上來的!”

“四哥你知道?連阿爹、阿母都不知道的事你知道?”魚兒顯然有些不相信楊四郎,畢竟連楊大柱這個經驗豐富的漁夫、都不知道採珠人是如何採珠的。

魚兒臉上的懷疑神色讓楊四郎十分不滿,當下就氣哼哼的抗議道:“阿妹你別小瞧我,我真的知道!那些採珠人都是駕着大船出海,尋到打算下潛採珠的地方後,採珠人會先取出一條結實粗大的長繩,長繩一端牢牢的綁在船上、另一端則在採珠人的腰上纏繞幾圈最後牢牢打結,且纏繩子時採珠人會把一隻竹簍一起串掛在腰間……”

“隨後採珠人會攜帶竹簍深潛到海底,把拾到的珠蚌放到竹簍裡,感覺快要支撐不住時就會用力搖動縛在腰上的繩子、告訴海面上的人拉繩子。海面上的人一見繩子晃動就會死勁的往上拉繩子,飛快的把採珠人連人帶竹簍拖到水面上。”

楊四郎邊說邊仔細的觀察魚兒的神色,見魚兒露出震驚的神色後心裡十分得意,說完採珠人是如何採珠後、還故意多賣弄了幾句:“聽說別的島國採珠的方法和我國有着類似的地方,比如波斯灣沿岸的產珠國、也是用我剛剛說的那種簡陋的方法。”

這楊四郎的話像是一把、開啓魚兒腦海中封塵記憶的大門的鑰匙般,讓她瞬間記起了前世學的、和珍珠有關的種種知識。魚兒封塵在腦海裡的記憶一復甦,很快就記起楊四郎先前說的採珠方法、很多古書籍上都有記載,也記起了楊大柱先前所說的“北海合浦”、乃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採珠之地。

魚兒前世查閱過一些資料,知道北海採擷海水珍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周朝。古代北海的採珠人生產工具十分落後,基本上都是按着楊四郎先前說的那種方法來採珠。

雖然楊四郎把採珠的方法解析得十分簡單,但魚兒卻知道在任何設備都十分落後的古代、潛海採珠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縱然採珠人身纏粗繩,但他們還是常常會被惡浪吞沒,或是被鯊魚等兇猛海獸咬死咬傷,有的還會因潛水時間過長、被憋得七竅流血而死。

除此之外,採珠人在海底既要經受缺氧的考驗,心臟還要承受來自海水的巨大壓力;而在寒冷的冬天,潛到海底的採珠人還要忍受海底逼人的寒氣!所以採珠可以說是一種九死一生、以人易珠的危險職業……

--------------------------

小云覺得古代採珠這個行業很神奇,所以纔會在文中多做介紹,也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看~當然這個情節安排在文中也是有它的用處的~

第四十四章 籌備第五十一章 楊記燒烤攤(二)第十章 楊家送女(1)第六十三章 湊抱媳禮兒第三十一章 買房(一)第二十五章 甜蜜蜜(一)第三十三章 過自己的小日子第二章 哄愛女第四十三章 挺身護送第四章 一顆青李子第六章 引“魚”上鉤第四十三章 原來如此第四十章 表明心意第三十六章 串珠換錢第六十一章 夜半哭聲第四十六章 又一樁好事(一)第三十八章 陳年舊事第十九章 楊六郎語出驚人第六十八章 分家(三)第五十一章 初吻沒了第五十五章 努力改造第六十四章 瘋癲柳氏第六十五章 方氏提分家第二十三章 喜慶洋洋(二)第六十九章 殺手鐗第九章 進城賞燈(二)第二十六章 一條帕子第三十一章 終得拜師第四十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一章 轉眼兩年第五十二章 笑談結親第十六章 妾的悲慘命運第十章 突變第四十二章 苦學閩繡第二十二章 好的開始第四十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二十八章 年師傅的考驗(2)第十一章 兩樁大事第三十二章 魚兒的小苦惱第一章 轉眼兩年第三十三章 楊大郎的轉變第六章 引“魚”上鉤第二十九章 年師傅的考驗(3)第六十七章 分家(二)第五十五章 努力改造第三十五章 同貨郎打交道第十七章 教育過頭了第十章 兩個妾的手段第十一章 被虜第一章 北宋紫菜第十八章 一分欣喜一分黯然第五十三章 拒親第三十二章 魚兒的小苦惱第六十五章 方氏提分家第二十章 溫情(三)第三十七章 雜事一兩樁第十章 兩個妾的手段第六章 引“魚”上鉤第十八章 斤斤計較第十五章 意外之事第三十一章 買房(一)第三十三章 楊大郎的轉變第十四章 秋梅之死第十一章 兩樁大事第五章 捉襟見肘第五十章 通房丫鬟第八章 終於成功第二十四章 又一個賺錢的本事第五十六章 事有反常必爲妖第五十三章 拒親第十一章 楊家送女(2)第六十九章 殺手鐗第二十章 不再迂腐固執第三十章 妯娌和睦第三章 找到方法第二十八章 新婦拜堂第六十八章 分家(三)第二章 新的八卦(二)第四十八章 不大對勁第二章 哄愛女第十三章 以事實來教育(二)第二十一章 選門好手藝第三十二章 魚兒的小苦惱第五十二章 及笄第十四章 秋梅之死第二十七章 年師傅的考驗(1)第六章 熱鬧(一)第十一章 誓不爲妾第四十六章 久違的親人第十章 楊家送女(1)第十九章 權宜之策第六十五章 守活寡第十五章 王道婆驅邪第三十五章 秦家鬧劇(一)第四十四章 籌備第四十四章 籌辦親事第二十六章 方氏撒潑第四十七章 不告而別第十四章 終明道理第三十一章 買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