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三十六 七步詩應該沒機會了

曹植考第二名在郭鵬想來還是有點意外的,因爲他覺得曹植有衝擊第一名的實力。

天才還是天才,這獨佔八斗才華的曹子建,從小就顯露出過人的才華。

雖然他還是那麼喜歡吟詩作賦,喜歡登高望遠,過風流才子的生活,但是在郭某人的教育方針之下,他並未倖免。

爲了拉攏人心鞏固自己的基本盤並且培養死忠粉,曹氏子弟、夏侯氏子弟和郭氏子弟是一起接受皇族精英教育的。

郭某人決不允許自己的治下出現遊手好閒不學無術的二代子弟。

所以郭氏、夏侯氏和曹氏子弟的童年都是非常忙碌且悲慘的,曹植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從小就顯露出過人的詩詞歌賦方面的才華和浪漫氣息,但是在郭鵬經世致用的教育指導思想下,這一類東西被視作業餘放鬆心情的小道,不足以爲才華的象徵。

會寫詩詞歌賦沒用,只能說逢年過節給家裡人增添一點喜色,真正能給家人裡掙面子的,還是考試分數。

所以這幾大家子弟們逢年過節被郭鵬聚在一起吃飯糰聚的時候,就是各大家家長互相攀比孩子們分數的時候。

郭鵬對此並不阻止,反而還推波助瀾。

能讓這羣高官顯貴們關注孩子們的學業的辦法不多,面子就是最好的方法。

這種攀比的方式,能讓他們爲了自己的面子不得不關注孩子們的學業,儘管出發點不好,客觀上卻起到了逼迫孩子努力讀書的作用。

比如郭嘉和曹操就經常爲郭嘉的兒子郭奕和曹植之間的成績比對吹鬍子瞪眼。

這種面子上的糾紛,郭鵬非常樂於見到。

儘管對這些二代子弟們不太友好——

但是能讓他們錦衣玉食就是最大的溫柔了,還想要什麼?

老老實實埋頭讀書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基礎教育大家接受的都是一樣的,而且還受到嚴厲的監督和嚴格的考覈,很容易就能判斷誰是真的優秀。

曹植就一直力壓羣二代,成爲大家心目中真正的第一名。

其實這根本不是曹操的功勞,曹操最多也就時不時問一下考試成績。

曹操是無暇管教孩子的,就和郭鵬一樣,他也把孩子託付給正妻。

丁夫人和曹蘭在關於關教孩子這方面是真的認真,而且是又當爹又當媽,又要唱紅臉又要唱黑臉。

每當曹植想要去吟詩作賦而不是認真讀書學習的時候,丁夫人就生氣,丁夫人一生氣,曹家兄弟的日子就不好過。

從曹昂開始,一直到曹丕曹植曹彰曹熊幾兄弟,到年齡尚幼的曹衝,沒一個不被丁夫人管得嚴嚴的死死的。

有這麼一位嚴母的管教,曹家幾兄弟的基礎成績想差都差不到哪裡去。

曹植的文章寫的是真好,寫策論都能用駢文的方式去寫,不僅有政治價值,也有文學價值,讓一衆閱卷官員們歎服不已,給了高分。

這一切無不透露他過人的才華。

至於這種才華是否是治國所需要的,那還真不好說。

又有文學才華又有治國才華的人不在少數,只是曹植的這個性子需要打磨。

就郭鵬所知,曹植不止一次的顯露出對於考試成績極端的不屑,以及對考試的厭惡,多次出言抨擊這種事情,覺得這種事情束縛了他,讓他非常不愉快。

偏偏他的考試成績還好,所以也沒人說什麼。

當然他這樣說這樣想無所謂,他爹是皇后的哥哥,內閣首輔,他什麼也不做都能躺着度過衣食無憂的一生。

但是郭鵬非常不喜歡他的這種性格。

另一個時空裡曹植和曹丕的爭鬥之所以失敗,就是曹植的這個性子給鬧的。

小性子人人都有,江山易改,本性倒也是難移,可是聰明人知道什麼場合可以放縱什麼場合不可以放縱,什麼場合可以使小性子什麼場合務必端莊嚴謹。

曹丕就沒有自己的性子嗎?

有啊,喜歡打獵到了一定的程度,以至於崔琰都要告誡曹丕不要因爲打獵誤了正事。

曹丕一開始還頂嘴,後來被人一說,立刻反省過來,把自己的獵具都給燒了,當衆表明態度。

這就證明曹丕知道輕重緩急,不會隨意使小性子,爲了正事,願意且能夠壓制自己的慾望。

這是一個合格的上位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反觀曹植就沒有,平時放浪形骸也就算了,在辦正事的時候還酩酊大醉,不聽旁人勸阻,把自己的愛好和慾望凌駕於正事之上。

這就不是一個合格的上位者可以具備的素質。

曹丕和曹植的優劣一眼就看出來了。

文采再好,於國無用,大爭之世最需要的是行政和軍事的才能,而不是吟詩作賦的才能。

就算是吟詩作賦的才能,郭鵬手下也有了陳琳這種不知廉恥的御用文人,曹植還偏偏清高,不趨炎附勢。

他若不是曹操的兒子,定然是下一個禰衡。

曹植若以那樣的性格上位,怕是李後主都要甘拜下風引爲前輩。

所以郭鵬對曹植沒有太大的期待,只要他能勝任一個郡太守就足夠了。

他的性子要是不能打磨掉,還是把個人慾望放在公務上,那可真的不能大用,他還是老老實實的吟詩作賦名留青史比較好。

嗯,七步詩應該沒機會了。

對前兩名都感到莫名的失望之後,郭鵬又問了問第三名。

第三名得荊州零陵郡人,名爲蔣琬,二百八十五分,和郭珺一樣的分數。

蔣琬這個名字就比馬謖和曹植聽起來舒服得多了。

因爲這個蔣琬成了諸葛亮事實上的繼承人,蜀漢四相之一,工作做的也是不錯。

多加培養,以後也是一個行政人才。

之後郭鵬詢問了目前的前十名,得知前十名裡只有一個非士人出身的學子,就是曹植。

剩下九個全是士人。

其中以荊州士人居多。

馬謖的哥哥襄陽人馬良,荊州武陵郡人廖立等。

也有其他州郡的士子,如青州東萊郡人王基,河內郡溫縣人司馬芝等等,不過更多地還是荊州出身的士子,把名次往後排,前五十名裡,荊州士子都佔多數。

看起來,劉表時期荊州的安穩和學業堂的存在還是給荊州士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就算郭鵬用論才大典把旅居荊州的北方士子都給拉了回來,荊州本地還是有很多優秀的士子。

相對的和平安定才能發展相對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才能培養好的人才。

這一點上來看,劉備能順利拉起蜀漢政權的荊州人行政班底,還要多謝劉表的培養。

沒有劉表十數年如一日的重視教育,劉備佔據荊州以後,也帶不走數量如此之多的荊州人才,比如諸葛氏,馬氏,向氏,龐氏等等。

這些優秀的人才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在劉表時期成長並且接受教育的,學業堂的存在也是他們的受教生涯裡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沒想到劉表都死了那麼多年了,他留下來的遺產居然會在這個時候綻放光芒。

一千五百三十七 我就是那味心藥九百八十五 鹹鹹的稠菜粥(下)八百二十三 韓嵩再也沒有踏足過這裡一百五十五 郭鵬由衷的感恩四百零一 亂世啊七百九十七 攻伐荊州,平滅劉表六百六十 更加努力的享受九九六的福報一千二百四十三 于禁和張遼的處境並不好一千三百一十四 小乙,這一切真的是天意嗎?四十一 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七百零七 君,民,黎庶(上)一百五十 蔡邕彈琴送郭鵬一千四百九十 郭瑾想要政治影響力一千一百二十二 關羽很羨慕張飛二百五十五 一路打,一路吞併一千一百六十八 那他袁氏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啊?一千一百九十四 皇帝居心不良一千一百一十三 崩潰的扶羅韓一千二百七十六 士府君,這皇帝詔你不接嗎?一千一百四十六 孤不僅要武功,也要文治一百二十九 決戰張純七百九十四 劉璋稱帝一千一百七十 你就答應我吧一千二百零四 皇帝在沉默中撕毀一切政治契約七百二十四 吳國的生死之戰三百三十 哈士奇和狼長得還蠻像的八百六十九 三十年前的往事一千一百零一 烏丸人當然也沒什麼存在的必要了八百一十八 劉琮北上洛陽六百一十四 何苦來這裡做這勞什子的漢中王!二百九十 投石機的再現二百八十四 再不遏制,就晚了一千二百七十二 士燮的反應出乎預料一千四百六十一 那是姜維永遠也不會忘記的一天一千零一十二 整個晉西北亂成了一鍋粥一千五百三十七 我就是那味心藥一千一百七十三 老張打仗二十年,全靠小心二字八百五十一 魏軍長驅直入七百九十三 劉表的憤怒一千二百二十五 有人要陷害我!八百五十七 我們真的那麼不如魏人嗎四百三十 袁術開始猜疑一千二百二十五 有人要陷害我!五百九十七 合肥之戰(中)三百零五 我不會讓你做毫無意義的事情七十六 支援盧植的合適人選一千零一十 許靖與張昭六百七十八 關羽圍攻襄武縣五十九 活捉馬元義!五百五十五 少年陸議一千二百一十三 這種地位,是你程仲德說動就能動的?一千一百三十 郭瑾正在期待着那一天的到來五百七十二 郭某人再一次大限度的凝聚了人心一百七十一 劉焉上表一千二百八十一 顧雍是真的爲郭鵬感到可惜一千一百七十 你就答應我吧九百九十 於是,曹操忙不迭的逃出了勤政殿一千二百八十七 爲孔夫子的理想立下天大的功勞四百七十七 父與子一千五百五十一 諸葛亮只好收起心中的遺憾六百零五 江東大亂一千一百六十六 于闐國與疏勒國的覆亡九百二十六 崔渠是不是唯一會死的那個人?一百七十一 劉焉上表一千二百一十 程昱愛權力甚過愛自己二百五十 大漢,要不行了一百七十五 西園軍的建立與驚恐的何進一百七十五 西園軍的建立與驚恐的何進四百二十一 年輕人的選擇一百八十一 何進之死三百九十六 郭子鳳!你居然敢背叛我!一千五百四十八 您覺得農部尚書諸葛瑾之女如何?一千四百六十七 抗壓大師司馬懿四十四 重大的政治機遇二百五十五 一路打,一路吞併一千二百零九 科舉考試的內容之爭一百一十三 張飛辦不到九百五十五 臨淄訓練營五百六十六 他們還想再賭一把一千四百四十六 太上皇的大手筆七百八十四 尚書檯大改一千零八十三 我,還是當年的那個我四百七十四 楊彪露出了一絲悔意一千二百二十七 龐統忽然明白了一切一千三百九十六 算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了六百七十六 夏侯淵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七百二十一 郭魏政權已經贏了八百八十五 郭某人的政策重點永遠都是農村七百四十六 黃公覆就到這裡了一千四百七十 太極宗師對太極宗師七百八十九 第六份詔書一千三百一十七 趙雲負荊請罪一千一百四十 現在想想,郭某人還真的有點心虛八百零七 沒有懸念的戰爭三十八 郭鵬詣闕上書四百二十三 蔡瑁不傻四百三十八 壽春城的防線就此破碎一千四百九十四 一場雷暴大雨如期而至九百零一 軍閥的終結五百二十二 天子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