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四十三 諸葛亮的決定

這下子,饒是徐庶和諸葛亮關係那麼好,也忍不住有點酸,恰起了檸檬。

在荊州有叔父,在冀州有兄長,怎麼到哪裡都有人給諸葛亮鋪好了道路呢?

感覺無論什麼時候,都有人提前爲諸葛亮做好了準備,彷彿就是等着諸葛亮去發揮自己的才能一樣。

再想到自己一路坎坷的遭遇,徐庶忍不住感嘆,人和人之間的區別比人和豬之間的區別還要大,簡直不能忍!

“既然令兄已經出仕,你更應當速速北返,去和令兄會合,孔明,這樣的機會不是什麼人都能遇到的,你有如此境遇,更應該立刻抓住,不能猶豫,否則,你讓我等這些還要自己尋找出路的人情何以堪?”

看到徐庶一臉沮喪的表情看着自己,諸葛亮頓時明白了一切。

一種不好意思、愧疚和爽夾雜在一起的感覺席捲了諸葛亮的內心。

於是在這一刻,時年十八歲的年輕人諸葛亮做出了要離開荊州北返的決定。

他清楚,在他看來還需要猶豫的事情,在好友看來,卻是求之不得的機遇。

所以諸葛亮不僅決定自己走,也還不忘給自己的好友一點福利。

“我會帶你一起去見我的兄長,此番論才大典我們都參與,若是不幸落選,說不定兄長可以爲我等謀一條出路,元直,你以爲呢?”

徐庶長諸葛亮四歲,現在已經二十二歲了,已經是正正當當的成年人,不過一直未能出仕,現在正是徐庶尋求出仕的時候。

可惜他出身寒門地主家庭,沒有士族的出身。

雖然靠着一點際遇和本身過硬的才華得以進入學業堂和士族子弟們一起讀書學習,但是身份上的差距不是才華可以抹平的。

早年剛來到荊州求學的時候,因爲出身不好,他很受鄙視,沒有人願意和他往來。

後來他努力求學,努力讀書,逐漸展現了自己的才華,然後纔得到了少數幾名並未眼高於頂,也並不歧視寒門出身的士族友人的友情。

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

論才大典是有選拔和淘汰的,這一點徐庶知道,所以萬一落選,而諸葛亮願意擺脫諸葛瑾爲他舉薦,給他牽線搭橋找一條路,這在徐庶看來就是非常大的恩德了。

等於是雙保險。

於是徐庶忍不住的有些激動。

“當真?”

“當真。”

諸葛亮果斷點頭。

“太好了!孔明,若果真如此,徐元直欠你一個情!”

徐庶滿臉的激動。

直到此時,諸葛亮才更加深切的明白了自己的出身和運氣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

而隨後所發生的事情也印證了這樣的看法。

石韜和孟建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也十分驚訝,於是攜手來找諸葛亮,帶着開玩笑的意味說諸葛亮不可以厚此薄彼,大家都是好朋友之類的。

話雖如此,但是諸葛亮聽出了幾分真實感。

沒有單純的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真實的成分,甚至有些玩笑比正經的話還要真。

這兩人一個是潁川人一個是汝南人,都是士族出身。

但是戰亂時代,士人賴以維持權勢的關係網絡被打散了,靠着姻親、互相舉孝廉和商業互吹結成的利益網絡被毀了。

舊的被戰爭和郭鵬毀滅掉,郭鵬全盤洗牌之後所結成的新的關係網絡已經初成規模。

而在新的關係網絡構成的時候,他們並未身處其中。

現在北方安定,他們想要回到家鄉新的關係網絡之中,已經很難很難了,因爲大家都不會願意帶着他們玩,他們甚至要重走諸葛玄的老路,重新進入那個圈子。

諸葛亮這邊有現成的,當然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起來,否則靠他們自己已經大爲衰弱的家族力量,想要進入郭魏政權這個已經大成的統治集團,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於是石韜和孟建就抓住了這個機會,向諸葛亮玩笑般的求助,但是內心可是把這個玩笑話給當真的。

諸葛亮自然也察覺到了兩位友人的真心,頓時就十分感嘆,覺得自己好像忽然間就進入了一個可怕的名利場了。

在這個名利場內,還有真摯的友誼存在嗎?

諸葛亮自然是應下了,於是孟建和石韜非常高興的離開了。

結果不知道是誰嘴巴不嚴,這個消息很快傳開了。

於是學業堂內一部分出身中小士族且失去了家族關係網絡、在郭魏政權內部沒有任何親屬關係、正在爲前途感到憂愁而四處奔波拉關係的學子們立刻就起了心思。

他們立刻就忘卻了自己曾經是如何對諸葛亮進行言語上的暴力的。

也忘記了他們是如何逼的諸葛亮不得不夾着尾巴做人,甚至差點讓諸葛家族身敗名裂的。

官場上,多個朋友多條路,他們也不是僅僅只求一個諸葛亮,也求了其他有關係的人,本着多求一個多一點機會的原則,多一個諸葛亮自然也是好的。

腆着一張臉,三三兩兩帶着些禮品前往諸葛亮的居所拜訪諸葛亮,然後言辭謙卑陪着笑臉希望諸葛亮可以向他的兄長美言幾句,然後幫着他們在魏公麾下求一個職位。

他們這樣的人其實還是蠻有前途的,因爲不要臉,還會鑽營。

諸葛亮一開始還應付得來,但是隨着人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拜訪他,他不勝其煩,對這些人感到十分厭惡,於是不由得加快了離開荊州的準備。

他向自己的老師龐德公還有司馬水鏡告別,向自己的岳父、荊州名士黃承彥告辭。

龐德公和司馬徽是真的欣賞諸葛亮的才華,對於諸葛亮決定北返的消息,兩人心中瞭然,甚至有那麼一絲絲的嚮往。

但是他們的身份終究和一個沒有官職的年輕人不同,他們要是現在就走了,未免太難看了。

諸葛亮還年輕,可以走,他們不行。

他們年紀大了,人設固定了,要面子,不能離開,否則一輩子營造出來的人設就毀了。

不過也無所謂,只要學業堂內的諸多士子們包括諸葛亮在內能混個好的職位出來,那麼他們的將來也不會很爲難。

於是司馬徽和龐德公勉勵了諸葛亮,說諸葛亮腹中的才華足以讓他在人才濟濟的郭鵬麾下取得一定的地位,諸葛亮一定會得到郭鵬的賞識。

諸葛亮對此不置可否,拜別了兩位對他有恩的長者。

然後,諸葛亮來到了黃承彥的府中,拜別自己的岳父,黃承彥。

黃承彥欣賞諸葛亮的才華,覺得諸葛亮將來必然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所以在很多人都不看好諸葛亮的情況下,答應了諸葛玄的求親,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諸葛亮。

現在看來,不說才華,這個運氣就很不錯。

不過說到底,諸葛亮也是一個年輕人,有年輕人的通病,所以爲了避免他犯錯,黃承彥覺得有些事情他必須要提前告訴諸葛亮。

“此番魏公主持的論才大典選拔的是魏官,不是漢官,你可知道?”

七百九十六 荊州人的怒火六百八十二 郭鵬現在真的沒什麼後顧之憂了八百九十八 遼東的平定一千四百五十 曹衝之眼中所見到的七十 漳水大捷一千二百二十六 這叫我的面子往哪裡放?三百三十三 焦慮的袁紹三百八十 士族的選擇絕非唯一一千三百八十 霸權的確立一百八十一 何進之死八百一十五 完了三百五十 這並不能實現他的夢想一千五百一十六 郭某人的報應四百零三 郭鵬太瞭解袁術了一百零二 逐漸膨脹的野心和慾望六百七十六 夏侯淵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一千一百八十 洛陽亂成了一鍋粥一千一百八十 洛陽亂成了一鍋粥一千零六十二 司馬懿知道答案五百三十六 魏延送信七百七十八 魏室山河之雄壯,必將遠邁秦漢九百二十六 崔渠是不是唯一會死的那個人?七十九 不得已一千一百八十四 皇權膨脹一千五百二十六 郭承志的後勤見習一千二百一十 程昱愛權力甚過愛自己二百六十五 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千零八十二 陳宮很想要進入中央一千零一十六 覺得我這個皇帝沒有必要存在嗎?七百七十四 從現在開始,你就真的沒有退路了一千四百七十七 所以諸位,真的有人比我更能解決問題啊九百五十二 曹休想當英雄一千一百一十四 討伐南中的時候到了一千二百八十 揚州不再是過去的揚州八十 破城四百八十四 荀攸來了二百四十八 於是乎郭某人在歷史的舞臺上縱情起舞九百四十九 曹仁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一千四百六十六 司馬懿憂心忡忡三百七十五 郭鵬納妾一百九十 我去青州吧一百七十六 劉辯登基二百九十二 我願爲將軍馬前卒一千三百一十六 這是他有記憶以來,第一次看到郭鵬在私下裡流淚一千二百四十二 你覺得你能很好地駕馭他們?一千一百四十三 郭某人滿是期待的準備出手五百九十二 孫策也感覺美好的未來正在向他招手二百零三 董卓的大禮一千一百二十四 師漢長技以制漢四百八十八 這是你們自找的五百一十七 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唯有魏公啊八百四十三 魏人的將計就計八百五十一 魏軍長驅直入一千三百二十三 難道要變成第二個曹仁?二百八十七 高順並不打算後退一千一百六十四 左伯獻紙四百九十一 裂變的天下四百六十六 天子護不住我們一千二百零六 天塹變通途八百八十六 郭瑾主動請纓一千二百二十七 龐統忽然明白了一切一千三百七十二 把握下層,拉攏中層,架空上層一千一百三十九 除了贏,我無路可走五百五十九 孫策痛恨自己的無能一千一百二十五 爲呂凱“報仇”八百四十八 蜀軍的絕境一千四百九十六 天威難測一千零七十七 這真的不是一道送命題嗎?八百一十三 公子琦和公子琮之中沒有贏家六百四十一 天下大勢在魏一千一百七十九 皇帝難道是山賊嗎!六百八十七 騎兵革新三百零四 來自忠臣良將郭某人的背刺七百九十一 郭某人是一個精緻的皇帝七百零三 爲了出仕三百六十三 幸虧世人不識字一千一百七十三 老張打仗二十年,全靠小心二字二百九十九 做老闆的感覺,真好八百六十九 三十年前的往事一千一百二十二 關羽很羨慕張飛四百四十四 亡國之君還敢口出狂言?一百六十七 太守迴歸一千四百六十三 鎮西都護府的大危機二百二十 討董聯盟的存在就像一個笑話一般一千二百零一 皇帝陛下的禍水東引二百九十二 我願爲將軍馬前卒一千三百三十三 最後,朱元璋沒有成功一千五百五十一 諸葛亮只好收起心中的遺憾一千三百九十四 全軍大比武八百六十三 我有伯寧,益州再無憂矣!一千三百九十 我郭瑾不是一個刻薄寡恩之君一千二百五十七 郭瑾納妾與交州變故七百零七 君,民,黎庶(上)二百四十五 全靠同行襯托一千二百零二 無解四百三十一 他必然死於袁術之手六百六十九 用完就拋棄,方顯人渣本色一千一百三十二 他知道他對魏帝國有絕對控股權四百八十九 世上英才何其多,怎能不爲我所用四百七十九 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