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零三 郭某人最懂得什麼叫捨得

魯肅一愣,頓感驚訝。

“陛下要任命臣爲刺史?”

“沒錯,以你的才幹,我以爲,你足以擔當此任,平州剛剛攻取,需要精明強幹之人去管理,去治理,而你,就是我選中的那個人。”

郭鵬非常篤定。

魯肅卻有些不安。

“陛下,臣……臣資歷尚淺,恐難當大任。”

“子敬,你是明白我的,我用人,不是那麼看中資歷,只要我覺得你合適,你就是合適的,這些年,我把你放在很多職位上,看到你所做的事情,我覺得非常滿意。

平州刺史所面對的是一個荒涼之地,人口不過數十萬,尚不及中原大縣,地廣人稀,還有諸多外族,交通不便,閉塞,和中原還有河北是不能比較的,但是好就好在可以供你大展拳腳,沒有掣肘,你可以盡情施爲。”

郭鵬微笑着看着魯肅,讓魯肅很有些惶恐。

“陛下如此信賴臣,臣惶恐。”

“子敬啊。”

郭鵬站起身子走到了魯肅身邊,把他扶了起來,握住他的手,開口道:“中原河北之地,秩序已經建立起來,人口稠密,日漸富庶,自有一套行事準則,需要的是老成持重的官員去鞏固。

而關西,江南,還有遼東,都是新近佔領之地,我軍攻佔不久,交通沒有那麼便利,屯田戶口也還沒有那麼多,甚至還有很多沒有解決的事情,需要的是銳意進取的官員去創造,這是我選擇你的原因。”

魯肅顯然沒有想到郭鵬一出手就是一個刺史,還是一個開荒刺史的職位交給他,顯然對他非常看重。

按照這個趨勢,這個考驗要是度過去,做出一些成績,未來回到中央出任高官大佬顯然就不是問題了。

所以魯肅心中的激動也是理所當然的。

郭鵬建立魏國以後,把刺史的薪俸層級提升到了三千五百石的層級。

和兩千石的郡守、一千石的縣令縣長還有更下層的五百石鄉長三百石村長有明顯差距。

這一舉措就從事實和名義上一起確認刺史是郡守的明確上級。

刺史層級更高,官位更高,待遇更高。

而且之後擔任刺史的要求也更高,不再是隨便一個名士靠着名聲就能擔任的了,需要做的工作也更加繁雜。

要擔任刺史,就需要過硬的才幹和政績,還有皇帝的認同,是真正的國士之才。

自東漢中後期以來,刺史的地位逐漸提高,待遇也逐漸提高,從最開始的六百石監察官員逐步提升到了兩千石的事實行政主官。

但是名義上沒有改變,郡守的實際上級依然是州牧,不是州刺史,州刺史名義上和實際上都很難對郡守進行限制。

所以漢末州刺史和郡太守之間的矛盾屢見不鮮。

這也是東漢朝廷無奈之下的一種制衡之術,讓地方互相產生矛盾,以此確立中央的權威。

典型的例子,現在混的風生水起的太史慈就是當年捲入了青州刺史和東萊郡太守之間的政治鬥爭而被迫去遼東避難的。

一直到郭鵬建立魏國以後,這種情況不復存在。

郭魏帝國明確規定州刺史就是一州行政主官,是郡太守的上級,郡太守需要聽從州刺史的行政命令。

不過魏國就不再存在有州牧這個職位了。

郭鵬廢除了州牧的存在,明確規定以後不再設立州牧這種軍政財大權一把抓的軍閥溫牀職位,一名官員不得同時掌握軍政財三項權力,必須各司其職。

文官不管軍務,軍官不管政務,雙方互不干涉,誰敢幹涉,那下場絕對不會比荀彧和臧洪更好。

而且雖然在魏帝國內州刺史和郡太守是上下級,但是二者之間沒有從屬關係。

州刺史和郡太守都是中央任命,不像州牧,還有對郡太守和縣令的任免權。

一直到縣令縣長還有底下的鄉長村長,現在都是中央派專人去任命,登記造冊,沒有例外。

官員的任免權被郭鵬死死抓住,沒有下放給任何一任地方官員,地方官員對一些重要職位上的輔佐官員是沒有職權任免的權力的。

這一權力屬於中央,屬於吏部。

乃至於原先可以自行辟召的州、郡、縣三級行政主官身邊的重要輔佐吏員都是中央指定。

中央在任命官員的時候會配備一個完善的行政團隊給主官,之後的調遣和任免,都是吏部做出決定,主官無權干涉。

當然主官可以向吏部提出意見。

郡太守和縣令身邊的輔佐吏員在東漢時代也是有規矩的。

有一部分是東漢朝廷任命,剩下一部分是太守縣令自行辟召,爲了方便拉攏本地豪強士族,方便對地方的統治。

中央任命的是極少一部分,官員自己辟召的是一大部分,象徵着皇權的妥協和萎縮。

以東漢那衰弱的皇權,也只能在京畿三輔這樣的要害之處和邊地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彰顯皇權,其他地方都是人家豪強的。

當然,交通不便利也是實際情況,是客觀事實。

偏遠地方往來一次洛陽就要好幾個月,中央要是深度干預,做什麼事情都要往返彙報的話,地方行政也就廢了。

進入郭魏時代,情況發生了改變。

郭鵬沒有對這些地方職務的具體權力做出什麼改變,而是對組織結構進行了優化。

郡太守和縣令身邊的重要職位都是中央任命,只有少部分無關緊要的打雜小吏可以自行辟召。

這是郭鵬創業以來的規矩,建立魏國以後被強制復刻,取代了東漢的地方郡縣自行辟召。

當時有官員提出反對意見。

他們認爲這樣一來中央壓力太大,村鄉之長就不說了,居然連一個縣中佐官都要親自安排,對地方的干預未免過甚。

而且這種狀態下上官和下官之間出現矛盾的話,該怎麼辦事,又該如何調和?

就近地區還好,往來不會那麼艱難,要是天南海北的,往來艱難,耗費時間,任免不便,實在不利於中央統治,建議還是按照東漢時代來。

郭某人思考了一下,覺得這樣也有道理,官員任免往返洛陽的話,未免太過於浪費時間,會降低地方行政效率,所以做出了一些修改。

他下令擴編吏部官員數量,在每個州的州治所建設中央吏部分部,各派人常駐,可以就近處理每個州的人事變動,最後彙總到中央吏部做備案和審覈就好了。

這樣一來就可以極大的增加辦事效率了。

當然吏部分部還是歸屬中央吏部管轄,歸程昱節制,不受地方官員的干預。

但是這樣還是有人反對,認爲中央還是干預地方過甚,不利於地方治理。

這一次,郭某人沒有妥協。

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就是要讓他們都成爲中央官員,而不是地方官的部下。

爲了中央集權,造成些許的行政不便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人事任免這種大權必須掌握在中央,而不是地方。

郭某人從來不認爲世上有兩全其美的事情。

他一路走來,最懂得什麼叫捨得。

像北宋那種強幹弱枝到了極致的辦法當然不行,那實在是太限制地方發展了,他現在做的已經相當溫和了。

當然這種想法不能往外透露,他就簡單一句“孤修了那麼多路就是用來做擺設嗎”,就把所有質疑給強行壓制下去了。

言下之意就是我修了那麼多路那麼多驛站就是在加強信息傳播速度,你們還要怎樣?

當我那麼多錢是白花的?

官員們頓時大驚。

感情皇帝修路還有這方面的考慮?

您老人家十幾年前開始修路的時候就想到這一層了?

您那麼早就想着要做皇帝了?

四百三十六 壽春百姓盼大漢王師如久旱盼甘霖一千二百三十二 把他斬了!六百 你要是死了,我活着還做什麼?五百一十九 他們不甘心二十一 蔡邕的日常六百六十七 作威作福的馬家父子一千三百四十六 當着我們的面罵我們,你很有成就感嗎?一千五百零七 沒人在意劉健爲什麼死一千五百三十一 蔡邕病了一千二百六十一 張津驟然發難一千一百三十一 儘管如此,也不能阻擋郭鵬對王平的欣賞三百七十八 孫策與周瑜八百九十四 東北巨獸一百零九 以權謀私的郭某人六百二十五 郭鵬抵達漢中一千一百三十一 儘管如此,也不能阻擋郭鵬對王平的欣賞七百四十 周瑜之死六百一十七 郭子鳳的軍隊殺到漢中來了?二百五十六 郭某人的離間計七百七十四 從現在開始,你就真的沒有退路了一千五百三十九 訣別一百四十三 蔡邕很高興一千四百七十三 也不知太上皇心中是何等滋味三百二十二 你不是很狂嗎?九百五十五 臨淄訓練營一千二百六十八 你們居然敢襲擊王師!四十 明白人與富貴人三百五十五 天意八百五十三 魏軍包圍成都一千五百零五 劉健死了八百五十八 我魏天子素來很看重士兵的性命一百七十 我也想要這樣一心一意的舔狗啊!一千一百八十一 簡直就像個守財奴二百二十八 勇武的呂布二百三十一 傳國玉璽一千一百三十八 科舉考試就是這樣改變人生的一千一百九十九 許靖有幸成爲這場大戲的一號男主角八百一十一 劉琮只能被迫做出了投降的決定九百二十六 崔渠是不是唯一會死的那個人?一百八十八 袁太傅的一步棋二百五十四 郭鵬率軍入兗州一千四百五十四 治大國,是需要死人的啊六百六十七 作威作福的馬家父子一千零五十二 文明和野蠻的界限從來沒有在曹休的心裡如此明確過一千四百七十五 與孔明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一百四十八 我得元嘆,不勝欣喜十六 遠離三高,從我做起八百六十二 郭某人得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七百六十五 郭某人對史書的記載進行了專業性的指導七百三十一 郭某人的危機公關九百零三 郭某人最懂得什麼叫捨得一千一百三十四 郭珺的分數一千一百零八 重騎營出擊八百五十三 魏軍包圍成都一千二百八十八 荊州舉士實在是太多了,多到了引起公憤的地步一千五百五十三 郭承志不懂郭鵬的落寞一千四百一十 郭珺要做漁翁七十一 盧植的考驗五百五十九 孫策痛恨自己的無能六百九十一 郭某人的政治打擊永遠都不會來的太遲一千三百二十八 朝堂之上,步步殺機一千一百三十五 第一名,馬謖一千零三十四 成功的外交試驗二百七十七 孟卓不會怪罪我吧?二百一十八 他成了英雄三百八十七 袁術正式稱帝一百七十六 劉辯登基六百五十四 蔡邕相信郭鵬七百二十二 郭魏的國策一千四百五十二 毛玠的回答非常的政治正確一千一百三十八 郭某人在鄴城打完了前哨戰八百四十九 有斷頭將軍,沒有降將軍五百八十 魏公深謀遠慮一千一百三十三 他居然試圖刺殺皇帝!一千二百五十 糜貴人之死五百一十五 陰溝裡翻船三百四十六 生擒袁紹一千二百八十三 原始的殖民開始了七百五十一 我希望天上趕緊降下一道雷把郭子鳳劈死一千四百四十六 太上皇的大手筆九百三十三 董昭,你瞎嗎?一千四百七十六 搖扇子的諸葛亮一千一百二十四 他只能爲呂凱的命運感到悲哀一千一百零二 素利與扶羅韓一千一百七十七 郭某人的國務會議一千零六十六 不能讓諸葛亮把問題擴大化三百四十三 好處我拿,黑鍋你背九百七十四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一百一十三 張飛辦不到三百六十六 幷州亂起一千零二十三 魏帝國逐漸的正常化七百五十 黃祖在行動一千一百六十 我強,我打你,我就是有道理一千三百零六 辛毗並不喜歡一擲千金二百九十七 將軍纔是真正值得託付族人性命的豪傑一千零六十六 不能讓諸葛亮把問題擴大化三百四十二 郭某人的心中醞釀着足以毀滅一切的風暴一千二百零七 程昱求職一千四百六十三 馬匹太多的煩惱一千二百五十一 天子永遠都不會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