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弘之沒有繼續說話,是因爲他突然發現,迂迴到烏林號側面的這兩條天師道突擊艦,它們的側舷那裡,突然張開了三四個艙洞,方圓一丈左右的射孔,黑乎乎的,就這樣出現在了衆人的眼前,而射孔之中,則分明是一架架重型弩機,長長的飛槊槊杆,已經安放在了弩臂之上,帶着倒勾的箭頭閃着冷冷的寒光,直指着這些黃龍戰船的側舷。
傅弘之幾乎要一口老血噴出來,他甚至沒來得及叫出一聲,就看到了兩側的天師道突擊艦的弩機,幾乎是同時地發射了,他的腦袋“嗡”地一下,甚至可以想象到,自己的座艦,是如何地給打得底艙洞開,就象自己剛纔親眼看到本艦的撞角,是如何地在敵艦上撞出一個大洞,然後瞬間就涌入濤濤的江水,把這條蒙衝戰船給淹沒,只一眨眼的功夫,剛纔還立於自己面前的敵艦,就已經沉入了江底,連桅杆也消失不見。
自己的這條烏林號,雖然比那條天師道的突擊艦要大了一圈,但兩側的船舷,給加起來十部以上的弩機齊射,那真的是千瘡百孔,瞬間就會完全沉入江水之中,自己甚至來不來得及脫掉這身鎧甲,都要打個大大的問號了。
傅弘之的心裡,一個絕望而悲憤的聲音在大叫:“想不到我傅弘之,本想着在這一戰中大殺四方,卻是隻射死了幾個小賊,就要這樣沉入江中,連屍首都未必能找得到,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哪!”
“卡”“卡”的聲音不絕於耳,傅弘之閉上了眼睛,他知道,這是弩機發射時的機黃之聲,隨之而來的,則是飛槊劃破夜空,然後狠狠地擊中船板時的那種聲音。
傅弘之甚至很清楚地確認,接下來就是船板“譁”地一聲裂開,然後洶涌的江水狠狠灌入時的聲音,再後來,就是自己在迅速地下沉,墜入冰冷而血腥的江水之中,墮入那無邊無盡的黑暗,此生自己所殺過的敵人,都會化爲厲鬼,伸出那枯瘦而冰冷的手,向着自己索命。傅弘之突然不敢繼續向下想了,那些在惡夢中才出現的場景,竟然馬上就要變成現實!
可是,閉上眼睛的傅弘之,卻沒有聽到這些接下來的聲音,只有十聲左右的悶響傳來,似乎是這些飛槊打中了城牆,不得而入時的那種響動,他一下子睜開了眼睛,飛快地奔到了船舷邊上,向下一看,只見對面的艙門之中,那些天師道的弩炮手們,跟他一樣目瞪口呆,直勾勾地看着對面的烏林號船舷,七八根飛槊,正紮在船舷之上,微微地搖晃着。
而兩三根槊杆,已經落到了江中,連中槊頭扎着的一塊盾牌大小的木板,顯然,這已經是打破了船舷,留下一個大洞了,只是,這個大洞沒有任何的江水灌入,甚至從洞中看,可以看到一層厚厚的沙包土囊,正頂在破口的位置。
裴方明的身邊,一個小校模樣的人得意地說道:“傅將軍,你恐怕還不知道吧,按蔡統領和胡統領的安排,這次戰前,底艙那裡,已經準備了沙包土囊,一旦與敵近戰前,就將槳位全部堵上,就是防敵軍這種攻擊的哪。”
傅弘之扭頭一看,這人叫劉道濟,是兗州刺史劉粹的小弟,一年前剛剛成丁,因爲其頗有文化,所以跟着劉道規一起來荊州歷練,在軍中當了個文書的職務,到水軍營中任職,沒想到,今天在烏林號上,竟然能與此人重逢。
裴方明哈哈一笑,搖着劉道濟的肩膀,驚喜地叫道:“道濟,你怎麼會在這裡?還記得我裴方明嗎?”
劉道濟笑道:“方明,咱們在京口庠序裡同學三年,你就是七老八十了,我也能一眼認出來,想不到,我們能在這種情況下,在這烏林號上相遇呢。底艙那裡由我負責,咱們長話短說。”
傅弘之點了點頭:“現在底艙的情況如何了?”
劉道濟正色道:“敵船的弩炮攻擊已經全防下來了,只是槳位上現在堆滿了沙包,已經無法搖槳前進了,現在我們可以挪開沙包,緊急堵上那幾個缺口,重新划槳,也可以乾脆就這樣停船作戰,直接攻擊敵艦。”
傅弘之哈哈一笑:“都已經近戰了,還要駛船做什麼?再說再次相遇的時候,敵軍仍然可以這樣攻擊我們的底艙,着實麻煩,就這樣戰鬥吧,傳令,給我用重錘和拍杆,把兩條側面的敵艦,給我砸沉了!”
裴方明暴諾一聲,就要去傳令,劉道濟突然說道:“且慢,傅將軍,剛剛你來之前,江寧號上傳令,現在不許用拍杆和重錘攻擊敵船,得通過接舷肉搏戰的方式戰鬥,而且,不可一次性盡出戰士,得分批出動,與敵纏鬥。”
傅弘之先是微微一愣,轉而哈哈大笑起來:“明白了,檀帥是怕我們打得太狠,直接把敵軍打跑了啊,這戰我們要全殲敵軍,而不是打退打跑他們,很好,就按這個來,方明,你帶第一隊兄弟,去攻擊兩條側面的敵艦,對了,給我勾住它們,千萬別讓這些兔崽子跑了!”
裴方明哈哈一笑,轉而對着四周吼道:“聽到將軍的話沒有?勾住敵船,然後上去砍死這幫妖賊。”他一邊說,一邊抽出了腰間的一把雙手大刀,順便解開了纏在肩上,早早備好的一圈繩勾,勐地一扔,就和二十多條几乎與他同時拋出的爪勾一樣,搭到了右側的那條正在開始加速向着後方駛出的突擊艦的船板之上,幾十個壯士同時發力吶喊,使勁地一拉,居然讓這條突擊艦,微微一晃,再也不能前行了。
傅弘之的眼中殺氣一閃,重重地在裴方明的胸口擂了一拳:“方明,先登的功勞給你小子了,別給老子丟人,不殺十個,別回來見我!”
同時,他轉頭對着劉道濟說道:“道濟,你就在這裡當我的書記和傳令,親自紀錄這場戰鬥的過程和衆將士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