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帥荀林父命令衆將班師,被一員上將攔住。
荀林父順着聲音觀瞧,乃是中軍副元帥先谷,字彘(zhì)子。是先軫之孫,先且居之子。
荀林父說:“楚王親自統軍,兵強將廣,以你部人馬戰楚,如羊入虎口。”
先谷聽完更不服氣了,咆哮着大叫:“我若不往,讓世人品論堂堂晉國,沒一個敢戰之人,豈不可恥?此去雖死於陣前,也不能讓人嘲笑晉國人沒有志氣!”
說罷,轉身走出大帳,在營門遇到趙同、趙括兩兄弟,給這哥倆說:“元帥害怕楚軍,命令班師,我將獨戰楚軍!”
趙同、趙括二人血氣方剛,滿腦子馳騁疆場,建功立業,齊聲說道:“大丈夫正當如此,我弟兄願率本部車馬與你同去。”
三員將官也不稟告荀林父,回到自己的營盤,召集軍隊繼續前行,有軍士就把這個情況告訴了軍中司馬韓厥。
韓厥大驚,到中軍來見荀林父,說:“元帥不知道彘(zhì)子等人帶領本部車馬已經出發,迎戰楚軍了嗎?如遇楚師,必敗。元帥您總領全軍,如果彘子他們兵敗,主公追究責任,你怎麼辦?”
荀林父沒想到先谷、趙同、趙括仗憑着將門之後,竟然如此魯莽,蔑視軍令,但是,如果戰敗,自己難逃其咎,一時沒有辦法。
韓厥看出荀林父無計可施,繼續說道:“事已至此,不如三軍同時前進,共同與楚軍作戰,如果能勝,是你的功勞,萬一失敗,衆人一起承擔責任,如何?”
荀林父拱手稱謝,於是再次傳令三軍一起前進,迎戰楚軍。
先谷知道後,得意洋洋說:“我就知道元帥不能不聽我的意見。”
話分兩頭,再說鄭國鄭襄公得知晉國出兵,害怕一旦戰勝楚國,就要討伐鄭國背晉降楚的罪過,召集羣臣計議,大夫皇戍上奏說:“臣請做爲鄭國使者去見晉軍元帥,勸他與楚國交戰。晉勝則降晉,楚勝則降楚。誰強就投降誰,這有什麼顧慮的!”
鄭襄公採納這個建議,派使皇戍出使晉軍,見到元帥荀林父說道:“我們國君不敢背叛晉國,一直拼死抵抗,期待上國救援,望眼欲穿,最後實在抵擋不住,爲了保全社稷,只得投降楚國。楚軍剛剛戰勝鄭國正在驕傲之中,並且出兵已經時間很長了,軍士疲憊,晉軍如果與其交戰,我國作爲後繼予以增援,必能全勝。”
荀林父沒有直接答覆。
先谷搶先說道:“戰敗楚國,讓鄭國降服,在此一舉。”
欒書說:“鄭國人反覆無常,他們的承諾不能輕信。”
趙同、趙括曰:“屬國助戰,此機不可失,彘(zhì)說的沒錯!”遂不由林父之命,同先谷竟與皇戍約定戰楚時間。
同時,鄭襄公又派人到楚國軍中,也勸楚王與晉國交戰,他自己兩邊挑鬥,坐觀成敗。
做個夾在兩個大國之間的小國,真不容易!
孫叔敖考慮到晉兵初到,氣勢正盛,對楚王說:“晉國沒有決戰的決心,不如與他講和。如果晉國不答應,然後戰,是晉國不佔理,他們的士氣就會不如現在。”
楚莊王派蔡鳩居去晉商議罷戰修和。
楚國講和,這很符合荀林父的想法,熱情接待,說道:“這是兩國之福啊!”
荀林父的話剛剛落音,就聽有人呵斥道:“你奪我屬國,現在你軍疲憊,想要躲避我軍鋒芒,使用和談的伎倆故意拖延。便是元帥肯和,我堅決不肯,務要殺得你片甲不回,方顯我晉國威風!快回去報告楚君,讓他早早逃走,可饒他性命!”
說話的正是先谷,邊說邊向前衝想要打蔡鳩居,被旁邊欒書攔住。
荀林父乾瞪眼沒辦法,晉景公給自己安排的副元帥,他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