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向爲縱,東西方向爲橫,秦國在西邊,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南北分佈,所以蘇秦提出的六國聯合爲“合縱”。
蘇秦說服六國合縱,然後趙肅侯派遣使者約齊、楚、魏、韓、燕五國國君,到洹(huán)水相會。
快到約定時間,燕文公先到,韓宣惠公第二,沒過幾天,魏惠王、齊宣王、楚威王陸續都來了。
蘇秦先與各國大夫見面,商議怎麼樣排列座次。
按理說楚國、燕國是個老牌國家,齊、韓、趙、魏都是新被封的國家;齊國是田乞奪取齊景公的姜姓政權成立的國家,國家名字沒變,國君家族已經變了;韓、趙、魏更不用說了,三分晉國後成立的國家。所以楚國、燕國資格老。
可是現在爲了合縱對付秦國,各國大夫商量來商量去,在戰爭之際,定下來按照國家大小排序爲敘,楚最大,齊第二,後面依次是魏、趙、燕、韓。
這些國君裡面楚國、齊國、魏國已經自稱爲王,趙、燕、韓還是沿用周天子給的封號,這樣的話,在一起稱呼爵位,名義上不平等,很不方便。再讓這些稱王的國君稱呼降級,雖然是稱呼,這些國君不一定樂意。於是蘇秦建議,六國國君全部稱王。
因爲此次盟會是趙王發起的,趙王佔據主位,楚王等以次居坐客位。
各國大夫商議妥當以後,到了會盟日期,各國國君和大夫登盟壇,照位預定位置排好。
蘇秦站在壇中向六國國君說:“諸君皆爲山東大國,位居王爵,地廣兵多,足可以自強稱雄。秦國乃是西戎牧馬賤夫出身,憑藉佔據咸陽險要,蠶食列國,諸君願意依附秦國,向秦國俯首稱臣嗎?”
諸位國君都說:“不願臣服秦邦國,願聽先生教誨!”
臺詞是提前排練好的。
蘇秦接着說:“‘合縱抗秦'的辦法,已經告訴大家了,今日歃血爲盟,向神明發誓,六國結爲兄弟,患難與共!”
六王一齊拱手說:“謹聽先生。”
有從人交給蘇秦一個托盤,盤內有一個小碗,一把尖銳小匕首,蘇秦手捧托盤請六王以次歃血,然後一同拜告天地和六國祖宗先人。寫下六份誓約“一國背盟,五國共擊之!”,六國各收一份,然後擺酒開宴。
趙王提議:“蘇秦用合縱結盟的辦法使六國安定,應該封他一個尊貴爵位,讓他往來六國之間,保證盟約順利執行。”
五位國君都贊同趙王提議,於是六國合封蘇秦爲“縱約長”,兼佩六國相印,總轄六國臣民,又各賜黃金百鎰,良馬十乘。
蘇秦謝恩接受封賞,六王各自歸國,蘇秦隨趙肅侯歸趙。
六國“合縱”聯盟以後,蘇秦把盟約抄寫了一份,派人送給秦國,秦國邊境的官員得到盟約,快馬加鞭送往都城咸陽。
秦惠文王看了以後大吃一驚,立即召集衆臣商議。
盟約先交給相國公孫衍,公孫衍看完交給在座的各位大臣傳看。
秦惠文王對公孫衍說:“如果六國聯合起來,寡人就沒有希望稱霸中原,必須想個辦法破壞他們的合縱。”
公孫衍說:“提出合縱聯盟的是趙國,大王可以派兵討伐趙國,如果哪個國家來救趙,咱們就去攻打這個國家,這樣,諸侯們就會感到害怕,爲了自保,聯盟自然而然就解散了。”
這時,張儀在座,他與蘇秦有約,本意不想討伐趙國,公孫衍說完以後,張儀說:“六國剛剛簽訂盟約,聚合的勢頭正盛,不可能短時間拆散他們,秦如果討伐趙國,那麼韓國出兵宜陽,楚國進兵武關,魏國攻取河外,齊國強渡清河,燕國派出精銳助戰,秦國應接不暇,那裡還顧得上攻打他國?距離秦國最近的是魏國,而燕國在北邊距離秦國最遠,大王用貴重禮物賄賂魏國,與魏國和好,讓各國對魏國產生懷疑,同時與燕太子通婚,這樣一來,各國各懷心事,合縱自然土崩瓦解。”
秦惠文王聽得不住點頭,按照張儀的辦法,歸還魏國襄陵等七座表達誠意與魏國講和,魏襄王派出使者感謝。對於燕國,秦惠文把女兒許配給了燕國太子。
一位有野心的君王,任何人都是他的政治籌碼,女兒又算什麼,在他眼裡,權力是最重要的。
趙王知道以後,叫來蘇秦責備他說:“你倡導合縱聯盟,抵抗秦國,還沒到一年,魏、燕二國都與秦國好上了,如果秦國現在出兵攻打趙國,這兩個國家可能出兵救援嗎?”
蘇秦早就知道了這個消息,對於魏國、燕國與秦國結好,他無能爲力,只能盤算着怎麼應付趙王,早就想好了脫身之策。
蘇秦誠惶誠恐地向趙王謝罪說:“臣請求爲大王出使燕國,說服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