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

唐僧師徒行走在大路上,大路兩旁林蔭遮日,涼爽怡人。

孫悟空:“師徒,比丘國是不是快到了?”

唐僧:“是快到了,再往前走三五里地就到比丘國的地界了。”

豬八戒:“師傅、猴哥,我們在比丘國遇到的是什麼是啊?我們是幫他制服了黃獅精對吧?”

孫悟空:“八戒,黃獅精是鳳仙郡的事。”

沙和尚:“大師兄黃獅精是玉華縣的事,鳳仙郡是上天宮求雨的事,雞米狗面的事你忘了。”

孫悟空:“哦,記得。反正他們離得不遠。”

豬八戒:“師傅,比丘國是什麼事啊?”

唐僧:“是小兒心事。”

豬八戒:“是那鹿精狐怪的事。”

唐僧:“正是。”

孫悟空:“那國王不是個好東西,我們不去他那裡。”

唐僧:“悟空,西天取經一路之上,與我們有緣的地方,我們都要去一下,講經說法度化有緣的人。想當初,如果不是他們施捨給我們衣食,我們如何能經過這裡,到達西天取得真經呢。”

孫悟空:“可那國王被狐狸精迷惑,不知害了多少人的性命。”

唐僧:“徒兒們,昔日如來也曾爲自己的仇人歌麗王醫治過病,割截身體。當時如來以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壽者相,無有恩怨之念,無有仇恨之心,以對一個平常普通人的心態,爲歌麗王醫治,割截身體,而不管這個人是不是自己的仇人,是個好人還是壞人。”

孫悟空:“不管是個好人還是壞人,那就像是對着一個木頭人一樣。”

唐僧:“是的,悟空,就像是對樹木花草一般無有情義之心。佛祖說:如我昔日爲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爲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佈施。’”

孫悟空:“師傅,那我們還得去比丘國,去度化那個壞蛋國王。”

唐僧:“是的,悟空。以能讓他悔心改過爲目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孫悟空:“他要是不改,俺老孫打他一頓金箍棒。”

豬八戒:“猴哥,那你非把他打死了不可,他又不是那妖怪,能經的起你的金箍棒。”

唐僧:“悟空,你即便是打死他也無用的,他不明白自己所做的是惡,不知道自己犯下的是罪行,即便是死了,來生依然還會作惡的。心病還需心藥醫。”

孫悟空:“師傅,是不是地藏王菩薩所說的,衆生唯心難度,難度是心。心即是魔,心即是佛。”

唐僧:“是的悟空,我們還是趕緊去比丘國吧。”

豬八戒:“師傅,你們說什麼呢。我老豬聽不明白。什麼佛啊魔的,是什麼意思?”

唐僧:“佛和魔就在人的一念之間,能做出像佛一樣的慈悲善事,光明磊落的君子之舉,也能做出像魔一樣的害人惡事,陰險狡詐卑鄙無恥的小人行徑。”

豬八戒:“師傅,你就說是善與惡不就行了。什麼心即是佛,心即是魔,快把我老豬給弄迷糊了。”

唐僧:“八戒,你只要記住善與惡,就不會迷糊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無論到那裡都是一樣的。衆生唯心難度,難度是心。心有千千結,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佛說無是無非,無善無惡,是相非相,是空非空,人心是最難度化的。”

豬八戒:“師傅,那我們去比丘國吧。”

唐僧:“嗯,徒兒們,我們去比丘國,度化那裡的衆生。”

唐僧師徒望遠方走去,逐漸遠離,林蔭大道靜悄悄的。

比丘國,城門口,唐僧師徒來到這裡。

在城門口張貼一張國王的告示,圍了好多人在觀看。

唐僧:“悟空,你看他們都在看什麼呢?”

孫悟空:“師傅,我們過去瞧瞧。”

唐僧師徒擠在人羣中看城門牆上的告示。

告示上寫着:“近日,寡人偶感風寒,不能臨朝,寡人知國不可一日無君。可是寡人病重在身,無力處理朝政。希望過往的遊方郎中或是大德高僧,能爲寡人醫治病痛,寡人定當重謝,情願以一般江山送與爲寡人醫治病痛的大夫或者是大德高僧。

比丘國國王 比丘國王玉璽”

豬八戒:“這就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國王遭報應了。”

唐僧:“八戒,小聲。小心看守城門的官兵聽見。”

豬八戒一捂嘴說道:“我老豬差點又闖禍。”

唐僧:“悟空,你去揭下那張告示,我們去爲國王看病。”

孫悟空:“師傅,這國王的病,俺老孫恐怕是醫治不好。”

唐僧:“悟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不是認識鬼府的神醫嗎,讓他來給國王看病、醫治病痛。”

孫悟空:“哦,師傅,俺老孫去揭下那張告示。”

孫悟空來到告示跟前,伸手揭下告示。兩旁看榜的太監過來,深施一禮問道:“請問,你是何方人士?可能醫好我國王的重病。”

孫悟空:“那讓我先去看看病症再說。”

太監:“那請跟我們到王宮給國王看病吧。”

孫悟空:“哎,慢着。我還有師傅在呢。”

太監:“那就請你師父一塊去往王宮,給國王看病吧。”

孫悟空來到唐僧跟前說道:“師傅,現在該怎麼辦呢?”

唐僧:“悟空八戒,我們去王宮給那國王看病。”

太監也跟過來,深施一禮說道:“有請聖僧師徒前往王宮爲我王看病。我王必定重謝各位。”

唐僧:“有勞你們爲我們帶路。”

太監:“請。”

唐僧師徒跟隨兩個太監進城,在路上。唐僧問道:“敢問你那國王身患的何病?什麼症狀。”

太監:“我王前歲,半年前還能活動,只是喊頭痛,心悶難受。前三個月就臥牀不起了,昏迷不醒。”

唐僧:“昏迷不醒了。悟空,你可知得的是什麼病?”

孫悟空:“師傅,我們到王宮裡看看再說,俺老孫一時拿不定注意。”

唐僧:“悟空,你看用不用請神醫來醫治。”

孫悟空:“我看用把。(悄悄的來到唐僧跟前小聲的說道:)師傅,我看那國王肯定是冥府官司上身了。”

豬八戒:“真的是惡報應來了。”

唐僧:“八戒,小聲點。”

太監聽見回頭問道:“什麼惡,什麼報?”

孫悟空:“哦,那是那呆子,飢餓難忍,想吃個飽,再好好的休息一下。”

太監:“幾位請跟我們到王宮,我們馬上爲各位準備豐盛的酒筵。幾位請。”

唐僧:“哦,謝謝。”

王宮,太監把唐僧師徒帶到王宮,告知王后,王后與文武衆官接見唐僧師徒。

唐僧:“貧僧拜見娘娘。”

王后:“感謝聖僧願爲國王看病。來人,引聖僧去給國王看病。”

唐僧:“謝娘娘。”

宮女領着唐僧師徒來到國王的寢宮。

王后:“不知聖僧需要何物?”

唐僧:“悟空,你看。”

孫悟空:“待俺老孫瞧瞧。”來到國王的病榻前。

國王躺在牀上昏迷不醒,有進氣無出氣,像是熟睡一樣。

孫悟空看了看,摸摸國王的額頭。伸手又給國王號脈。過了一會兒,孫悟空來到唐僧跟前說道:“師傅,這國王是邪氣上身,昏迷不醒,有氣無力,冥府官司纏身。”

唐僧:“悟空,可有法醫治?”

孫悟空:“師傅,俺老孫去一趟陰曹地府,一看便知。”

唐僧:“悟空,快去快回。”

孫悟空:“知道了,俺老孫走了。”

孫悟空離開王宮,飛上高空,往陰曹地府飛去。

王后和衆人,“啊,還是個會飛的神僧。”

王后:“可喜,能有神僧爲國王醫治,國王的病一定會好起來的。聖僧,不知你那高徒是去往何方?”

唐僧:“哦,他是去尋找醫治的方兒去了。”

豬八戒:“你們光知道閒談,還沒說讓人吃飯呢。”

王后:“哦,怠慢聖僧,聖僧請恕罪。”

唐僧:“不關緊,醫治病人要緊。”

王后:“來人,給聖僧安排上等的佳餚酒筵,招待聖僧。”

下人:“是。”

王后:“聖僧,請。”

唐僧:“謝娘娘。”

唐僧師徒在此王宮吃齋。孫悟空來到陰曹地府。

孫悟空:“閻王,閻王,俺老孫來找你了。”

閻王和判官:“大聖,何事前來?”

孫悟空:“是那比丘國的國王,讓俺老孫給醫治,我看那國王是官司纏身,故而來問個明白。”

閻王:“大聖,那比丘國的國王,聽從妖狐之言,挖食小兒之心。前些年他的陽氣狀,還沒大礙,但是現在,他已是年老體衰,冥府冤死的孤魂野魄,狀告他,現在正在怨恨司償還孽債。”

孫悟空:“哦,那去看看他。”

閻王:“大聖,請。”

閻王和孫悟空來到外面的一間牢房、刑獄。

牢房內有許多的囚犯,還有一些冤魂相纏,鬼卒在一旁施刑鞭打罪犯。

一處冤魂:“當年,你這沒良心的畜生,不但霸佔了我,還把我給殺害,害的我年紀輕輕的就來到了陰曹地府。我恨死你這人面獸心的畜生。”

鬼卒:“如今知道了厲害了吧。”一鞭子打過去。

囚犯:“我求求你饒了我吧,日日在這裡受折磨,也不知什麼時候纔是個頭啊!”

冤魂:“等把我這口怨氣出了,我恨你恨得要死。”張開嘴上去咬囚犯。鬼卒拉開,鞭打囚犯。

閻王:“大聖,請這邊。”

孫悟空:“怎麼都是這麼狠?”

閻王:“大聖,這還算是好的,那囚犯只是先奸後殺而已,害的人家姑娘飽受冥府陰冷苦寒。更有甚者,時時刻刻的害到人家,爲了錢財,爲了自己的利益,只知道自己有權有勢強大,卻不知人家的怨恨。哎~來到冥府,先還怨氣,再行處罰。這叫世間欺人之報。”

孫悟空:“哦,原來是欺負人了。那國王也是這樣的罪?”

閻王:“那國王,仗着自己是國王,逼迫老百姓們交出小兒,挖食小兒心,害的人家,有怒不敢言,有恨無處泄,這難道不是欺人果報嗎?”

孫悟空:“嗯,是這些,那國王是欺壓他人該罰。”

閻王領着孫悟空穿過牢房衆囚犯,來到國王面前。比丘國國王,被綁在柱子上,一旁兩個鬼卒,手拿鞭子。身旁站着幾個婦女還有幾個小孩。

婦女哭着說:“你身爲國王,就要強行拆散人家,殺害人家的小孩,我上前和你們理論,卻被你們打傷在地,我受不了這種撕心裂肺的苦痛,上吊尋了短劍,如今我恨死你這沒良心的畜生了。”張牙舞爪的上來撕咬。

國王:“救駕,救駕。”

鬼卒惡狠狠的鞭打:“你以爲你還是國王啊,救駕,誰救你啊!”有幾鞭子打下。

孫悟空:“閻王,是這樣的國王,該如何救治?才能重返陽間。”

閻王:“天地衆生恩恩怨怨,唯有欺壓果報難以報還,往往是千倍萬倍的償還,也難以還人家的怨恨。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是像這種欺壓他人、**他人。明知是惡行惡舉,還要故意的傷害人家,欺壓他人,冥府是最難報還的。明知犯法,還要違法,罪加一等。”

孫悟空:“哦,原來是故意爲惡啊。”

閻王:“如果當初不爲惡,或者知錯能改,冥府是不會有恩怨的,天地之間就是這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而改,恩怨不生。”

孫悟空:“閻王,那這國王還能不能回得了陽間。”

閻王:“除非,這國王知道了過錯,悔改當初的罪過,從今以後不再爲惡。可是你看他,他依然認爲自己是國王,而不只悔改。”

這時候,空中觀音菩薩來到,觀音菩薩坐在蓮花臺上。

判官看見了觀音菩薩說道:“閻王,大聖,觀音菩薩來了。”

閻王和孫悟空連忙低頭參拜。

觀音菩薩:“冥府閻王,那比丘國的國王,受狐狸精的迷惑,情有可原。可教唐僧師徒點化比丘國的百姓,知善惡果報,遵紀守法,好好做人。只要那國王知錯認罪,就可豁免他的罪行。”

閻王:“謹遵菩薩口諭。”

孫悟空:“菩薩,俺老孫會轉告師傅,度化比丘國的百姓的。”

觀音菩薩:“如今比丘國國王,你可認罪,並且保證從今以後,不再欺壓百姓。”

國王:“謝菩薩教誨,寡人已經知錯了, 不再強欺百姓。從今以後,維護王法公道,替萬民做主,使比丘國百姓安居樂業。”

觀音菩薩:“鬥戰神佛,你可回比丘國,讓你師傅講經說法,度化比丘國的百姓。”

孫悟空:“是,菩薩。”

觀音菩薩離去,孫悟空告辭閻王,回到了比丘國。

孫悟空來見唐僧。

唐僧:“悟空,你可回來了,那國王的病?”

孫悟空:“師傅,那國王果然是恩怨纏身,不得脫離,正在閻王那裡受酷刑呢。”

唐僧:“悟空,那可該怎樣才能醫好那國王?”

孫悟空:“師傅,觀音菩薩,讓你講經說法,度化比丘國的百姓,讓他們都知道知善惡果報,遵紀守法,好好做人。”

王后:“如果能醫好國王,臣妾願爲聖僧做一切能做之事。”

唐僧:“貧僧別無他求,只求王后,張貼告示,通知比丘國百姓,說貧僧登臺講經說法,超度衆生即可。”

王后:“臣妾,立刻就去爲聖僧辦來。”

唐僧:“謝娘娘。”

王后:“來人,立刻去四門張貼告示,通知百姓,說東土大唐高僧,三日後卯時在王宮門前講經說法,超度衆生,望鄉鄰相互轉告,屆時參加,聖僧講法。”

太監:“是,娘娘。”

……

城門口士兵,張貼告示。

鄉村,官府衙役敲鑼打鼓,張貼告示,通知鄉民。

三日後。

王宮門前,人山人海的,唐僧師徒在講臺上。

唐僧:“貧僧,遠道而來,受觀音菩薩法旨,講經說法,度化比丘國百姓。

衆位父老鄉親,人世間,何爲貴?千金難買是人情,恩怨仇恨人分離。親朋好友歡聚一堂,膝下兒女成歡,安享天年。世上誰人不想,可是事與願違,經常是鬱鬱寡歡,孤苦一生。

衆生恩恩怨怨是爲何?都只爲一個名利,爲名利而殺人放火,爲利益而殘害骨肉親人,爲自己的衣食,就傷害他人,強取豪奪,無法無天。天地王法難容,身犯罪責,冥府受苦。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六道輪迴。

世人違法是爲何?不信神鬼不信佛,狂妄自大欺良善,惹下冥府官司身受苦。有人說今朝有酒今朝醉,哪怕天王老子來身邊,我行我素管他人,只爲自己樂無窮。

世人迷,衆生傻。不知王法約束,天地鬼神管制。恩怨豈是那麼好惹得,一還一報,恩怨起,打打殺殺,傷自己。犯下官司,官府要抓你,欺壓相鄰,鄉親也要咒罵你。人能惡到幾時,身強力壯不過一時,年老體衰之時,你就再也不是後生小夥的對手了,如果還要爲惡,恐怕吃虧的就是自己。

觀音菩薩叫貧僧點化你們,知道善惡果報,遵紀守法好好做人。貧僧學疏識淺,無德無能,只能善語勸化。

衆生恩恩怨怨,苦海沉淪。不知前世因今生果,如有人問,今生爲何受苦,自己貧窮而他人富有。不問天不問地,自問你自己,你可是個心性良善的人。只說自己好,自己真的就好了。悶心自問,這都是你自己的惡果,惡報。有人受窮卻想偷盜;見人不義,自己就不忍,你難道能說你是一個好人。

民以食爲天,天產五穀,滋養萬民。可你缺是一個懶惰的人,勤勞致富,小康之家。可你卻想一朝致富,天下皆知。上天對誰不公?

爲人之道,做人之本。遵紀守法,好好做人。不信閻王,難道你還不尊王法嗎?

爲官之道,爲官之本。廉潔奉公,大公無私。徇私枉法,難道你還想有一個好秩序嗎?

要是人人都能爲此,比丘國也就沒有了惡人、歹人,比丘國將會成爲祥和善良的一方好國家。

貧僧點化衆生,知善惡,遵紀守法,其目的就是希望你們能過的更好,生活的更幸福。可這需要你們每一個人都來維護他,維護你們的法制,遵紀守法,好好做人。”

唐僧師徒講經說法,從宮裡跑出來一個太監,一路呼喊着:“王后,國王甦醒了,王后,陛下醒過來了。”

王后欣喜若狂,來到唐僧師徒跟說道:“臣妾謝聖僧,謝聖僧講經說法,教育百姓,謝聖僧搭救陛下。”

唐僧:“既然國王醒過來了,貧僧也就告辭了。貧僧好去重遊故土——西天取經之路,點化與貧僧有緣的衆生。娘娘,貧僧告辭了。”

唐僧:“悟空,八戒、悟淨,我們走,離開比丘國前往他方,點化衆生。”

唐僧師徒飛上高空,往他方飛去。

比丘國的百姓們,看見唐僧師徒飛上高空,盡皆跪地參拜。

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二、兩界山搭救劉獵戶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十七、金平府講經說法度化羣迷十五、鳳仙郡初戰魔王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十四、滅法國唐僧師徒遇魔王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十六、玉華縣二戰妖魔十二、唐僧師徒說法朱紫國十一、祭賽國九頭怪龍追趕鬥戰勝佛十七、金平府講經說法度化羣迷七、唐僧師徒說法車遲國十八天竺國師徒再次遇妖魔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五、寶象國虎精假冒唐僧十、師徒相逢重遊西天取經路一、長安師徒相聚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七、唐僧師徒說法車遲國二、兩界山搭救劉獵戶六、師徒鬥法烏雞國妖僧十八天竺國師徒再次遇妖魔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七、唐僧師徒說法車遲國四、五莊觀師徒大戰衆賊魔六、師徒鬥法烏雞國妖僧二、兩界山搭救劉獵戶十二、唐僧師徒說法朱紫國十一、祭賽國九頭怪龍追趕鬥戰勝佛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十四、滅法國唐僧師徒遇魔王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十二、唐僧師徒說法朱紫國十八天竺國師徒再次遇妖魔十五、鳳仙郡初戰魔王十五、鳳仙郡初戰魔王十八天竺國師徒再次遇妖魔十八天竺國師徒再次遇妖魔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六、師徒鬥法烏雞國妖僧十五、鳳仙郡初戰魔王五、寶象國虎精假冒唐僧十七、金平府講經說法度化羣迷二、兩界山搭救劉獵戶一、長安師徒相聚十、師徒相逢重遊西天取經路五、寶象國虎精假冒唐僧四、五莊觀師徒大戰衆賊魔六、師徒鬥法烏雞國妖僧五、寶象國虎精假冒唐僧六、師徒鬥法烏雞國妖僧十、師徒相逢重遊西天取經路十、師徒相逢重遊西天取經路四、五莊觀師徒大戰衆賊魔十六、玉華縣二戰妖魔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七、唐僧師徒說法車遲國十四、滅法國唐僧師徒遇魔王十、師徒相逢重遊西天取經路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十六、玉華縣二戰妖魔十四、滅法國唐僧師徒遇魔王二、兩界山搭救劉獵戶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六、師徒鬥法烏雞國妖僧十、師徒相逢重遊西天取經路六、師徒鬥法烏雞國妖僧十四、滅法國唐僧師徒遇魔王七、唐僧師徒說法車遲國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一、長安師徒相聚七、唐僧師徒說法車遲國十五、鳳仙郡初戰魔王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六、師徒鬥法烏雞國妖僧四、五莊觀師徒大戰衆賊魔十五、鳳仙郡初戰魔王十四、滅法國唐僧師徒遇魔王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十七、金平府講經說法度化羣迷十六、玉華縣二戰妖魔十二、唐僧師徒說法朱紫國十五、鳳仙郡初戰魔王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十一、祭賽國九頭怪龍追趕鬥戰勝佛十七、金平府講經說法度化羣迷四、五莊觀師徒大戰衆賊魔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十二、唐僧師徒說法朱紫國十六、玉華縣二戰妖魔七、唐僧師徒說法車遲國十七、金平府講經說法度化羣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