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面穿白綢的人不是公孫良又會是誰。嘉玉一臉茫然,看向裡面兩人時,眼裡充滿了疑惑。
因隔得較遠,聽不清楚這一老一少究竟談論些什麼。但這樣的偶遇已經足以激起嘉玉的好奇心,轉頭輕聲對承煥道:“先去吃飯。”她如今是很想聽聽所謂論道,公孫良要與外祖父說些什麼。
承煥不明所以,這來也是你讓來的,可纔看了兩眼,你又要走。承煥搖了搖頭,再不用貓着身子偷聽,直了身子往回走。嘉玉再看得兩眼,跟了上去。
兩人簡簡單單吃了午飯,嘉玉想着先眯會兒。聽承煥說午間的論道得到未時過半開始,這會兒才午時過半,還有一個一時辰。可承煥卻有些着急,看着嘉玉懶懶的靠在廳裡的榻上,催促道:“只能休息一刻鐘,再晚了去可就沒位置了。”
嘉玉折得他一眼,心想不過是兩個人就某某事或者某某事件討論討論,哪就那麼緊俏了,今兒一大早就出來,她可不得再眯會兒。秋實沒有近身侍候過嘉玉,擔看她似要歇晌的樣子,便對承煥道:“四公子,要不等會兒你再進來?奴才在這兒守着表姑娘。”說着把披風給嘉玉拿來,輕輕蓋在身上。
承煥沒辦法,只道:“我在外面等你,別睡着了。”
睡着是不會的,嘉玉只是習慣了午飯後要眯一會兒而已。剛到一刻鐘,承煥已經嚷嚷着進來了:“快起來,人都快滿了,再不起來沒好位置了。”
秋實正拿了水盅給嘉玉漱口,又遞了帕子給嘉玉。承煥一進來便看嘉玉已起得身,伸手就要拉了她,道:“快,再不去沒位置了。”
秋實很想開口說這樣子沒規矩,可看嘉玉臉上雖是不高興,身子卻已經跟着走了,便沒再說什麼,放了帕子便跟上去。
承煥帶她來的是臨街的那幢樓,二樓靠北的第一間,房間不算太大,但看其擺設,明顯是常有人來的樣子。廳裡已經前前後後坐滿了人,他們倆個只在離門不遠處的一個角落裡尋得一處可坐。
坐下來後,承煥低聲道:“這屋子平日裡都是祖父的學生來的。祖父偶有興趣來說上兩句,正好在書社裡碰上的人,便都會來。”
那便難怪了,廳裡感覺空蕩蕩的,只在最上方設了一個高階,放有小几,小几兩旁有設有軟墊。嘉玉坐得遠,看不太清楚,其實,這小几並不算下小,放下一副棋倒是剛剛好。此時,上面放有一兩本書,還有一疊便箋。大廳裡也是放了無數的小几,衆人都是三五成羣的圍在小几邊,小几上的茶水卻是供應十足的。
這廳也不止剛纔嘉玉剛纔進的這一扇門,面對高階的左邊還有一扇門,是傳供趙老太爺走的。廳裡的人現在還在交頭接耳,三五成羣的爭論着。嘉玉緊了緊眉,很是不習慣。如果不是想知道公孫良的目的,她纔不要來受這樣的罪。
承煥看她秀眉緊鎖,用手肘拐了一下嘉玉,道:“這裡面可都是受過祖父恩惠的學子,有些直接是師承祖父,有些只是常來請教。”嘉玉懶得聽的樣子,哦得一聲兒,似要繼續打盹兒。承煥一個焦急,聲音難免高了些,道:“你別睡啊,聽聽這些人說話也很有意思的。”
嘉玉看得他一眼,很是無語。左邊那三個,一直就孔孟之道辯論了半天,爭得面紅耳赤。右前方那五個,關於一個‘禮’字,也不知說了多久,反正從嘉玉進來時就已經在說了。嘉玉擺了擺頭,心中嘆道:可不可以討論些實際點的。
承煥看嘉玉搖頭的樣子,道:“你不覺得好玩嗎?這些人看似在說同一個事兒,用的卻是不同的邏輯,你如果認真聽,你就知道他們每個人的性格和思維習慣,不是很有意思嗎?”
嘉玉睨得他一眼,倒不想這小子思考的東西,確實和別人不太一樣。難怪他會覺得這樣枯燥的學術論道是有趣的。可是,這些東西,嘉玉統統不喜歡。她很沒有耐心的,用懶懶的聲音問道:“還有多久?”
承煥聽得不清楚,只好問道:“你說什麼。”
嘉玉卻似沒了耐心,吼了句:“我說,那兩個人到底還有多久纔來!”這聲兒雖是吼,但其實不大,承煥還沒來得及說什麼。卻聽旁邊討論‘禮’其中的一個人,扭了頭看向嘉玉,眉頭擰成了麻花,道:“公子如果不想聽,大可以不等的。”
嘉玉瞪大了雙眼,她說什麼惹到這位仁兄了。不認識這人,嘉玉便不打算搭理。瞅了一眼承煥,低了頭微眯了雙眼。
可那人似不放過她一樣,又說:“這裡不接待無禮之人。”
瞬時引來多人的視線。嘉玉閉了眼都覺得有無數道利劍向自己射來,微微擡了頭,不知所以的看向那些人,非常有眼色的收起不耐煩的臉色,很有些無辜的道:“我就是有些心切,你們繼續。”
那些人出於嘉玉比較好的態度,都回過身去。嘉玉這纔看了承煥道:“他們可認識你?”承煥搖了搖頭。他每次都是偷偷來的,也從不發言提問,躲在角落,把準備的零食拿出來,一邊兒吃一邊兒聽。
嘉玉卻是不信,她不過是說得一聲就遭到他們的攻擊,若是吃上東西可不得被罵得體無完膚。承煥適時的解答了她的難題,從袖袋裡拿出一個袋子,打開一看,裡面全是剝好的瓜子,只有瓤兒沒有皮兒。嘉玉不得不佩服承煥了,準備得不要太充分了。
終於熬到兩人進來時,嘉玉已經覺得快睡着了。臺上她的外祖父,趙老太爺老神在在的坐了下來,伸了手做出請的姿勢,公孫良這才微微側了身在他對面坐下。
承煥搖了搖嘉玉撐着腦袋的手,低聲道:“來了。”
睜開模糊的雙眼,便瞧見遠處的高階上坐了兩個人。公孫良正面無表情卻很是恭敬的坐在那與下面的人點了點頭。
於是,趙老太爺開始說話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護國城。”
嘉玉嘴型變成圓形,這還討論起國事來了,不會一會兒衝上來幾個官兵,把他們一個個抓進牢裡吃牢飯吧?而且,這護國城,好像多少與公孫良有點關係。
承煥早已沒再注意嘉玉,拿了瓜子出來,盤了腿兒,邊吃邊樂呵呵的看着遠處的兩人。這樣的的造型,絕對是在趙府看不到的。
臺上兩個人就護國城,從裡到外,從起點到終點,從護國城的當世作用,甚至聊到了後世之功。嘉玉聽得很想睡覺。在她心裡,對護國城的理解,與萬里長城是一樣的。
在她眼裡,這就是個軍事工程,修築烽火臺,並用城牆連接起來,抵禦外侵。自從她讀了公孫良給她的各國國志,她便知道,其實也不是大昭帝來修,他只是將之前各國修建的城塹全部連接起來。別小看這小小的‘連接’工作,只怕在昭帝有生之年都難以完成。
要防的自然也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大昭帝應該是感應到了來自北方的壓力,燕國如今剛統一,消耗過大。可就在燕國統一之時,北方那邊兒也在打着戰,指不定也會統一。到時北方就形成了一個更爲強大的國家。昭帝擔心的還不止這些,他最擔心的是太子扶不起,內亂還不知會不會暴發,但北邊兒卻是個個兵強馬壯,爲了長遠之計,昭帝舍了血本也得把護國城給修起來。
可這些,廳裡這些書生們是不知道的。他們只知道,修建護國城,老百姓的生活更困苦了。不僅要繳稅,家裡的壯男還得被徵用。便是用民不聊生也是可以的。
說到激奮處,有人還舉出修建護國城時的慘案。說是爲了加快修建進度,監工每天都抽打着工人,那裡每天累死的都上百人。這些情況是不是真的,嘉玉不知道,但她看向臺上時,卻發現公孫良微微低了頭。嘉玉心道:難道他會沒想過這些?
還好在坐的人除了嘉玉沒人知道內幕,便是有幾個情緒激動的也不會在趙老太爺的地兒上撒野。
接近尾聲時,趙老太爺總算把場面控制下來,說道:“護國城之築,所以省戍役,防寇鈔,休兵而息民者也。護國城的修築不是爲了不被攻陷,而是就算偶有一處被攻破,但只要整個護國城還在,就會有強勁的兵力駐守,那些入侵者始終會被阻擊。有了護國城,那些人就不會也不敢入侵,就不會動搖大燕的根基。”
這一段話卻是出自公孫良,趙老太爺覺得說得很對,便引用了。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廳裡那些起初還嘰嘰喳喳鬧個不停的,都不再說話,大家似乎都陷入了沉思。
聽到此處,嘉玉已起得身來。她從來沒有這樣認真去考慮過這個問題,也從來沒有想過修建護國城對燕國帶來的政治、經濟方面的影響。可今天她明白了,公孫良其實有個很大的夢。
公孫良在爲了他那個夢一直努力,忘記了自己的家國仇恨,忘記了自己的高貴身份,只是以一個關心百姓疾苦的燕國人,在給朝廷出謀劃策。
她呢?她曾經是一代巾幗英雄,鐵打的忠心,在戰場一輩子,榮極時曾披皇上親賜龍袍。可這一世,她只想做個小女子,只想嫁個好郎君,只想安穩過一輩子。所以她忍下了要與公孫良私奔的念頭,奉了父命來了京都,來看看這個花花都市到底與她有着怎樣的聯繫,到底是誰在等着她。
就在她起身時,公孫良卻發現了她。她的身影於他來說太過熟悉,一眼即可認出。公孫良起了身來,向趙老太爺鞠得一躬以向廳裡的人做得一揖,便從趙老太爺的專屬通道一路追了出來。
就在一個交叉點,公孫良拉住了心不在焉的嘉玉的手,柔聲道:“你怎麼來了。”聽語氣就知道公孫良有多高興。
可是,嘉玉卻愁苦着一張臉,問道:“你爲什麼要來書社?”爲什麼要鬧得大家都知道有你的存在?你的身份不是不可以公開嗎?你這樣在京都大張旗鼓是爲了什麼?
公孫良看她臉色不好,沒回答她的問題,只問道:“你怎麼了?可是不舒服?”
嘉玉搖了搖頭,把手從公孫良手裡抽出來,說:“我以爲,你會默默無聞一生的。”我以爲你不在乎功名利祿,我以爲你只是在想辦法娶我。
公孫良不知嘉玉所想,只輕輕嘆得一聲,道:“你希望這樣嗎?”如果這是你希望的,我也有辦法完成。來這裡,並不是爲了出名,至少不是爲了在皇上面前博名。
嘉玉聽得他一問,愣在當場。我希望?我能希望什麼?我們什麼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