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天時地利人和!
麥裡思一個白人,他是不太懂得陳伯和宋紹光說的風水。
就剛剛陳伯和宋紹光說的那些風水術語,即使翻譯成英文,他也聽不懂。
但是,麥裡思也聽說,在香江,無論白人,還是華人都是信奉風水那一套。
像香江的總督府,匯灃銀行大廈,香江許多高樓大廈,修建幾乎都是和風水有關。
如果麥裡思知道,歷史上的那位總督猶德就是死在任上,據說是中銀大廈被剋死的,可能麥裡思就很清楚這風水的厲害和重要性了。
這些對於楊銘來說都算不上什麼。
像香江對面的鵬城,如今正在快速發展,香江一開始是以山地爲主的,許多矮山,高地,全部都推平了。
那不影響鵬城的風水和發展?
所以說,風水不是發展的藉口。
但是,楊銘可以藉助風水來發展。
歸根到底,就是人心。
此時,楊銘優勢非常明顯。
他自己是最大的地主,除了原來香江三大洋行被他收入囊中,還有香江電燈公司,青州英泥,香江自來水公司,香江巴士集團等等旗下的土地很多。
還有前兩年,在香江地產危機中,楊銘更是獲得大量土地,以及大量的物業。
如果他真的不想做那些事,他什麼都不用做,只要每年開發一定的土地,他和帝國集團的財富就不停往上漲。
但是,這並不是楊銘所追求的。
還有,就是國內,倫敦方面,甚至總督府的支持。
國內方面,去年國慶節,楊銘和老先生談過,老先生是非常支持的。
倫敦方面,這次前往倫敦,就是爲了獲得倫敦方面支持,在得到薩鍥爾夫人和內閣支持後,倫敦方面也沒有任何問題。
倫敦方面沒有問題,香江總督府方面,總督麥裡浩早就沒有任何問題。
除此之外。
這次大規模填海造地,不但不需要動用總督府和納稅人的財政,反而填出來的土地,賣給帝國集團的情況下,總督府還有一定的財政收入。
還有就是這次填海造地,楊銘是真正是香江底層沒有房子一族考慮的,那幾十萬人可能是最支持的。
上百萬市民處於底層到中產之間的,這些人原來是購房無望的,如今楊銘填海造地,實際上也是把香江房價緩和下來,他們反而有購房的希望了。
毫無疑問,這些人也是支持的。
最反對的,可能就是已經擁有房子的,還有一些香江地產業相關的公司,甚至炒房的。
楊銘相信,那個時候,不要說是李加城,其他地產公司可能都受到不小的影響。
也就是說。
天時地利人和。
全部都在楊銘這邊。
即使真的有人反對,楊銘也不怕。
他是以總督府的名義來進行填海造地,甚至炸掉大嶼山開發的。
這兩年下來,他的EG安保公司的正式職員越來越多,逐漸往全球最大安保公司來發展。
楊銘,麥裡思在那商量完後。
“麥裡思,下午16:00,我們前往總督府和麥裡浩先生再談一談。”
“是,老闆。”
此時是下午的14:25,時間還早,麥裡思先去客房休息。
。。。
下午16:00。
楊銘,麥裡思,林秀芝,林德鍾坐車離開淺水灣半山別墅,前往總督府。
一個多小時。
總督府門口。
總督麥裡浩夫婦已經出來迎接。
楊銘那輛防彈玻璃的勞斯萊斯停下來,楊銘,麥裡思,林秀芝,林德鍾從車上下來,麥裡思夫婦先是和楊銘打招呼。
他們知道楊銘前些時間去倫敦,再次獲得王室授予爵位勳章。
這足以說明楊爵士在倫敦方面,甚至王室方面的影響力。
“楊爵士,麥裡思先生,林秘書,林管家,裡面請。”
總督麥裡浩和楊銘,麥裡思,林秀芝來到他的書房。
在書房裡面。
楊銘說道:“麥裡浩先是,我昨天的時候,親自去大嶼山那邊轉了一圈,甚至昨晚還在大嶼山的大澳村過了一晚,今天上午纔回淺水灣半山別墅。”
楊銘大概說起大嶼山那邊的情況。
對於大嶼山。
麥裡浩真的不清楚,他也沒有去過,只是聽說那邊真的非常偏僻,除了山就是山。
如今看來,那邊確實是人煙稀少。
“麥裡浩先生,這次就是爲關於修建香江新的國際機場,大嶼山開發,以及大嶼山附近填海造地做準備的。”
對於這三大計劃。
麥裡浩已經知道。
他一開始就是支持楊爵士的,只是布政司猶德方面有反對的意見。
猶德反對的是填海造地問題,他並不是反對填海造地,而是反對大規模造地。
對於這個白臉猶德,楊銘早就不喜歡,但是,對方一直佔據布政司的位置。
如果對方還是想歷史上那樣的短命之徒,楊銘自然不會動他,如果他還是像現在對於楊銘所做的事反對,那麼他到時就不得不用其他手段了。
“麥裡浩先生,我是希望香江每個市民真正居住有其屋。”
麥裡浩最早提出居住有其屋,歷史上,在他那個時候就開始大規模修建公屋,但是,並不是什麼人都住得起公屋的,也不是什麼人都申請得了公屋的。
也就是說,這個公屋還是有限制。
如今,楊銘提出的楊氏居住有其屋。
首先,像楊銘這種真正的香江富豪,包括麥裡思,李加城等人,肯定是住在這種半山別墅的豪宅。
其次,是香江的中產。
楊銘認爲這一類人是有錢購買房子的,也就是說,這些人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買得起自己的房子。
最後,就是現在以住在九龍城寨等爲主的籠屋居民。
這些是收入最底層的居民,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甚至連籠屋都住不起,只能住在橋底,甚至某個公園廁所裡面的。
這些人,楊銘知道,他前世的時候,這些人也是沒有辦法住到公屋,也就是說,有許多人到死都是住在籠屋,只是後來住在籠屋的人羣減少到十多萬人。
這些纔是真正最需要的。
這也是當初楊銘視察九龍城寨裡面那些居民,提出的問題,也是要爲他們解決的問題。
楊銘決定在大嶼山,甚至大嶼山附近的填海造地修建出來的高樓大廈,讓這些人都住得起房子。
第二章!
求訂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