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山海經》中許多關鍵的內容都被刪去。??只留下一些與修行無關的內容。其他與修行有關的部分,則成爲修行者纔有資格瞭解的內容。
所以,上古典籍中,援引《山海經》的內容大多可信。這塊柔軟如泥土,而質地明黃通透的東西。便是上古傳說的神物——息壤!
雲雷心中一動,這息壤在上古傳說中,是可以凝聚土壤,封堵洪水的神物。既然如此,或許,這一塊息壤,或許可以幫助雲雷,將空間葫蘆中,大量原始的塵埃和氣體,加凝聚和壓縮的過程。
雖然,空間葫蘆中的破碎宇宙空間,仍舊遵循着這個宇宙的法則。但是,因爲沒有外力催化。這種演化必然會極爲緩慢。從上古至今,這片破碎的宇宙空間中的各種物質,仍舊是由氣體和塵埃爲主要形態存在。
最多有一些由氣體和塵埃凝聚成的石塊。這些石塊的數量,雖然有數以麼億計之多,但是,還沒有一塊體積大到製造引力,可以讓其他石塊聚集。
太陽系形成之前,太陽系中存在的,是前代恆星爆炸後,遺留下的諸多氣體和塵埃。面積廣闊無比。但是密度稀薄。雖然說,這些氣體和塵埃,依靠着宇宙中的法則,因爲靜電力而相互吸引,緩慢凝聚成一體。但是,度卻極爲緩慢。
然而,在太陽系遭受到宇宙中其他恆星爆炸時產生的衝擊波時,各種氣體和塵埃,在爆炸的衝擊波中,飛碰撞。這些塵埃和氣體,才飛的凝聚起來。最先凝聚成的一團,形成一個引力點,將大量的物質吸引過來,最終,形成了新的恆星——太陽!
而其他太陽系中的物質,也在爆炸中凝聚,也會凝聚出無數個小的引力點。於是,早期太陽系中,諸多的原始行星,便出現了。
如果沒有這場爆炸,恐怕從塵埃凝聚,到一個引力點的出現,過程會極爲漫長。雲雷的空間葫蘆中,各種物質,正在經歷的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雲雷只有給這空間和物質的演化一個機遇,這空間中的物質,纔會飛快的凝聚。而云雷又不能在自己的空間中製造一場大爆炸,以促進空間中物質的凝聚。他也沒有這個能力。
一顆恆星的爆炸,威力難以想象,即便是雲雷把地球上所有強國製造出來的核武器歸攏到一塊兒,一次性引爆。其威力也遠遠及不上一顆恆星爆炸的威力。
而且,雲雷並不確定,這樣做會不會把這空間靈寶給毀了。所以,也只能聽之任之。可是這息壤的出現,或許是一個契機。
雲雷將這息壤帶入空間葫蘆內,還不待其用靈力催動。便見原本雜亂無序,混沌不堪的空間內的諸多氣體和塵埃,以息壤爲中心,迅的聚集過來。效果簡直就是立竿見影。
而作爲雷電掌控者的雲雷,在將這息壤帶入這空間的塵埃密集之處時,清晰的感知到,這息壤本身散出來的獨特能量。這種能量與雷電有關,但云雷目前貌似無法掌控這種能量。這不是流轉不定的電流,而是被動守候的靜電力!
這種宇宙中物質自然凝聚的現象,已經被現代科學實驗所驗證。科學家在人爲製造出的零重力空間內,放入塵埃,卻現,這些塵埃居然自動的聚集在一起。
這就是靜電力在宇宙中的作用。而息壤的作用,似乎明顯就是將這靜電力的作用放大。
息壤凝聚物質的度,明顯比雲雷的想象要快。幾乎是肉眼可見的度,原本散逸在這浩闊空間中的一些散碎石塊,飛快的圍繞着這息壤聚集起來。從一個茶杯大小,變成一個茶壺大小,然後由迅的變成一個足球大小。
這種凝聚的度,導致凝聚起來的物質,體積以指數增長。那些聚集而來,碰撞在一起的小石塊,雖然一開始看起來結合的並不是那麼緊密,但是等體積大到一定程度時,卻彼此牽制,密不可分。最終,形成一整塊巨大的岩石。
而從雲雷將這息壤帶入空間,到這塊息壤凝聚物質,形成一塊巨大的岩石,不過是片刻的時間而已。雲雷心念一動,退避開來,任其自由展。
這塊單人牀大小的岩石,迅的擴張,變成一個房間大小的東西。然後,又在飛的凝聚中,變成一棟樓大小的巨石。
而空間的四面八方,經過漫長時間演化出的無數巨石如飛蛾撲火一般,飛而來。引力已經開始產生作用。這空間中,原本被掩埋在塵埃和氣體中的,一些體積比較大的物質,被吸引過來,並在碰撞中,讓這塊巨大的岩石,便得更大。體積飛增加。
這些事情,雲雷本不該管。可是當雲雷現一塊巨大的,形狀和質地都很奇特的巨石後,不由得露出震驚之色。
這方破碎的宇宙空間太大,塵埃雲和氣體太多。所以,雲雷雖然掌控這一方空間,但卻無法對空間中諸多的塵埃和物質,一一清點。這塊被吸引來的巨大石塊。棱角分明,而且,雲雷現,這石頭整體居然還是透明的。
雲雷心念一動,攔住這塊被引力吸引而來的,如同房間般大小的石塊。仔細觀瞧鑑賞後,雲雷震驚的現,這居然是一塊巨大無匹的鑽石!
不過想到這是洪荒宇宙中的遺留,雲雷便也不奇怪了。在宇宙中,小質量的恆星生核聚變時,會產生氫聚變成氦,再由氦聚變成碳的反應。而在高溫高壓的情況下,碳元素的排列組合方式,不會是鬆散的石墨,而會是結構緻密堅實的鑽石!
這種鑽石,會因爲各種原因,脫離原本的天體,飛散到宇宙之中。雲雷空間葫蘆的破碎宇宙空間中,有這樣一塊鑽石,並不是太過稀奇的事情。
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科學家估計,宇宙中,有千分之一的碳元素,是以鑽石的形態保存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