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低階的修行者,看到這四道人影,驚訝道:“這不是大戶之道尊、大苫邊尊、面足尊和惶根尊四位尊者麼?”
而在半空之中,浮現出身形的大戶之道尊、大苫邊尊、面足尊和惶根尊,容顏呆滯,表情僵硬。眼神空空茫茫,絕無聚焦。而額頭上。卻各有一個相同的奇怪符號。
東瀛的修行者,大都認得這個符號。
特別是修爲已到結丹初期的神世七代,青橿城根尊、國常立尊、天鏡尊、天萬尊、沙土煮尊幾個人。看到了這個奇怪的符號,心中一驚——這不是白狐公子安倍晴明的桔梗印麼?
怎麼用在了活人的身上?聽剛纔伊奘諾尊和伊奘冉尊的意思,難道說大戶之道尊、大苫邊尊、面足尊和惶根尊,四位結丹期的尊者,已經被煉成了式神?
但又爲何釋放出了元嬰期修行者纔有的威壓?
華夏盛唐之時,華夏的修行界,有中興之象。出現諸如淳于棼、金枝公主、詩仙李白、風塵三俠等一大批修行界的頂尖人物。雖然說,最終沒有人能夠突破那元嬰後期的瓶頸,在末法時代,成就化神期仙人業位。
但是,元嬰期的修行者,甚至是元嬰後期的修行者,卻並不少見。
似乎,那天地之間的靈氣,在盛唐的時候,衰落的並沒有那麼厲害。與此同時,傳承了華夏修行一道的東瀛,在盛唐時候,派了十幾次遣唐使來華夏學習盛唐文化的東瀛,修行界也在逐漸的復甦之中。
在盛唐結束,而華夏正亂的五代十國時,東瀛曾經出了一位驚才絕豔的人物——安倍晴明!此人的修爲已經達到了元嬰後期巔峰,差一點便踏破了化神期瓶頸。雖然最終仍舊坐化而去。但是,卻給東瀛的修行一道,留下了不少東西。比如說式神,比如說這桔梗印。
這桔梗印的符號,是安倍晴明獨創的陰陽道中祈禱咒符的一種。看起來,是一個五角星。而這五角星的五個角,本身就象徵着天地之間,五行之氣的輪轉不休。
這一套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源自華夏。但是,在安倍晴明的手中,卻又硬生生的生出其他方式的妙用來。比如說,製造出各種各樣的式神。或者用於卜算和爭鬥。
這桔梗印的影響極大,不但被東瀛的修行者所用,而且,還被東瀛的普通人周知。許多東瀛的普通人,將這桔梗印,當成了辟邪消災的護身符,經常向其祈願,並隨身佩帶。這桔梗印甚至被印到了東瀛陸軍將校的帽子上。
而與東瀛人有過爭鬥和合作的歐羅巴諸國的人,有一些也開始相信這桔梗印。在希臘這種本應該篤信六芒星的地方,五芒星於是也有了一席之地。
原因無他,這桔梗印確實好用。在安倍晴明留下了自己的傳承之後,東瀛神世諸代中的人,就將其發揚光大。並推廣開來。雖然式神不是人人都能用的。但是,若修行者以自身靈力,通過某種特定的方式和節奏來描繪這桔梗印,也確實會產生一些出人意料的神效。
當然,這桔梗印最大的作用,還是煉製安倍晴明所留下的獨特的術法——式神!
據考證,安倍晴明的祖上,是盛唐年間,著名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呂之後。阿倍仲麻呂從東瀛出發,渡過茫茫滄海之後,求學於盛唐。與李白、王偉等華夏盛唐一代驚才絕豔的人物相結識,關係非常不錯。
而且,這阿倍仲麻呂也確實有真才實學。到唐朝後,便入國子監就學,並於開元三年,參加科考,考中進士。隨後任左春坊司經局校書。開元十九年,擢任從七品上官職,門下省左補闕,職掌供俸、諷諫、扈從、乘輿等事。
然後逐步升遷,歷任衛尉少卿、秘書監兼衛尉卿等職。唐肅宗時擢,左散騎常侍兼安南都護、安南節度使。
阿倍仲麻呂曾經有一次想要回到東瀛。卻與船隊中其他三艘海船失散。在那三艘海船回到東瀛後,阿倍仲麻呂又回到了長安。並於七十二歲時亡故。
從此之後,阿倍仲麻呂所屬的安倍氏,便有了許多傳自華夏盛唐的典籍。這些典籍,玄奧難懂,卻終有一人,能夠讀懂。此人便是安倍晴明。
而安倍晴明的出身,也很奇特。其父爲大膳大夫,也就是負責東瀛天皇膳食的宮內省官員安倍益材。而其母來歷不詳,傳說之中,乃是東瀛一條已經修行得道,突破元嬰期瓶頸,化而爲人的白狐。自名爲葛葉。因此,安倍晴明世稱白狐公子。
正如那玉面金毛九尾狐蘇妲己,在轉生之時,也會選擇一隻白狐一般。這世間,除了玉面金毛九尾狐這種特殊的狐狸之外,修行一道上,天資最高的,就是白狐和玄狐。
安倍晴明也自然傳承了其母的修行資質。而且,安倍晴明雖然後來受賜“法清院”一爵,成爲了貴族。但是,從其出生的幼年,一直到中年,安倍晴明的經歷,全不在世間人的眼中。
而這一段時間,正是安倍晴明隨其母,元嬰期白狐葛葉,于山林之中修行的時候。而安倍晴明,又有傳自華夏上乘的修行功法《金烏玉兔集》,修行起來,自然格外的快!
不過區區幾十年的時間,便已結丹成功。後來入世,拜當時的東瀛元嬰期的大修行者賀茂忠行爲師,學了東瀛人自創的“天文道”,並從賀茂忠行處,得到了另一本佛家的修行功法《白衣觀音法》。這一來,於修行一道上,就更是遠超東瀛羣修了。
無論是賀茂忠行一脈的賀茂保憲、賀茂光榮,還是安倍晴明的好友源博雅,又或者安倍晴明的宿敵,同樣天資卓絕的散修蘆屋道滿,通通不是安倍晴明的對手。
而在學了《金烏玉兔集》和“天文道”之後,安倍晴明對於這人世之間的流轉變幻,也有了一定的體悟。於卜算一道上,無師自通,也有進益。這才能做到算而必準,才能留下《佔事略決》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