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什麼纔是真正的孝順和忠貞呢?”這個年輕弟子又問道。
“忠貞就是該服從的時候才服從,不該服從的時候反對。”夫子回答道。
“我還有一事想請問夫子。”這時候,第一位年輕的弟子又說道:“爲下人之道如何,爲人下其有土乎?”意思是說,天下的主子只有幾個,大多數人還是要做別人的下人的,那麼做別人的下人能夠有所作爲嗎?
不過王天卻從這個問題中看到了另外一層意思,在修行的人羣當中,等級是金字塔一樣的。頂尖的只有一個,可以說人人都是別人的下人。強者之上更有強者,弱者之下更有弱者,那麼自己該如何去處理這種關係呢?
夫子回答道:“夫之者,掘之得甘泉焉,樹之得五穀焉,鳥獸魚鱉遂焉生則立焉,死則入焉多功不言,賞世不絕,故曰:能爲人下者其惟之乎?”
意思是說——像這樣的人要像土地,挖掘它就可以得到甘泉,耕耘它就會得到五穀;草木在它上邊生長,鳥獸魚鱉在其中各得其所。人活着就在上面成家立業,死後就埋入地裡。大地的功勞很多卻從不會四處張揚,然而它對社會的貢獻卻永不斷絕。
“賜雖不敏,請事斯語”年輕弟子說道。
聽了他的回答,王天知道這個弟子的名字了。他說自己雖然不聰明,但是還是會按照老師的話去做,他自稱是‘賜’也就是說他是端木賜,也就是叫做子貢。
“何謂智也?”這時候,另外一名弟子站起來問道。他問的問題是,什麼是智慧。
“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孔夫子回答道。他的回答很簡單,意思是說踏踏實實的做事。尊敬鬼神但要遠離它,就可以說是智了。
在這個時期,諸神紛爭,紛紛出來爭取自己的信徒,到處宣揚自己道法,甚至到處展示自己的能力。以至於百家爭鳴出現,各種流派出現。他能在這個時候說敬鬼神而遠之,可謂是十分的大膽。當然,王天知道孔丘修煉的是人聖之道,是不怕某些神靈的。他現在已經成爲了人聖。實力已經足以和一些即將隕落的神靈抗衡。
而且他說的話也非常的有道理,這些神靈並不會真正的傳授他們修煉之法,讓民衆信仰他,只是在利用這些普通的百姓而已。與其被他們愚弄,還不如踏踏實實的做事。
這人問過之後,又有人陸續的站起來提問。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又一弟子站起來問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丘回答道。
“夫子自以爲何?”一名弟子站起來問道。
“默而識(zhi)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孔丘回答道。他回答的很是謙遜,說自己牢牢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在這些方面沒有一處是做到了的。
接着又有很多的弟子問了問題,孔丘都一一的給他們做了解答。其中當然不乏流傳千古的名句,比如說:“鳥獸不可與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等等。
“我也有問題想問夫子。”這時候。王天也站起來說道。他現在的智慧有5w+,他當然也有自己的問題想問。本來他只是想問關於術方面的話題的,不過既然他們聊的這麼的起勁,王天也來了興趣,想和他論一下道。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丘說道。王天只是碰巧進來的,他還不知道王天的底細,當然不會把他當做自己的弟子看待,自是稱他爲自己的朋友。
“記得夫子曾經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夫子的話中,是否有歧視女子的意思?”王天問道。
他說話當然不會掉書袋,所以他說的只是普通的白話。要讓他掉書袋他也會,不過要是一隻掉書袋的話,觀衆也懶得去研究。王天當然知道孔丘不會去歧視女人,這和他的經歷有關,他的老爸六十六歲了才娶了他的老媽,而他的母親當時才二十二歲。可以說這樣的父母,他在小時候絕對和母親最親近。
“非也。”孔丘回答道,“含章可貞,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矣……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
“原來如此。”王天說道。
王天明白了,在他的這句話中‘難養’兩個字並非是貶義,而是一種中性詞。只是說出了一種女人的普遍特徵,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傲嬌’這兩個字。“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你對她過分的遷就,嬌慣,女子反而會覺得你不行,不怎麼的去尊重這個人。而你去刻意的疏遠她,她又會覺得你不解風情,對你有怨氣……
總體來說,這是女人的一種特性而已。她們對溫情看的太重,時刻需要別人哄着,因此時常會因爲失望而發點小脾氣。而男人對於感情的表達方式不一樣,他們不喜歡錶達出來……如果她們喜歡一個男人,而對方又不去向她表白,她們更是會情緒反覆。而且男人不喜歡錶達自己,女人就看不慣這一點。
而小人難養是因爲其心叵測,以詭道欺世,難以按常理揣讀。若是君子或常人自然不懂,若是同道自能臭味相投。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心底狹隘的小人和一個妒婦在一起,那將是何等的可怕?古時候很多宮鬥發生的慘劇,都是這樣的組合造成的。
因此王天猜測出了他說這句話的原因,他或許是碰到了一個於他有關係的女子。吃到了對方傲嬌的苦頭,他才說出了這樣的話來。
所以他說這樣的話,不是一種嫌棄,而是一種無奈的意味在裡面。後世因爲政治方面的原因,有一段時間大規模的批孔,對於他的這一句話批判的體無完膚,其實這是他們的誤解而已。
孔丘回答王天的那句話,含章可貞,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矣……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取自於坤卦,也從側面回答了這個問題。他之所以沒有從正面回答,大概是他不願意提起自己以前的往事吧。坤,陰,本來就是代表女性。馴致其道,不習,無不利,都是女性的特徵。
天地分陰陽,萬物分雌雄,這是天道。
“夫子曾說道:‘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你說‘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既然有道現又有何意義?無道則隱,豈非是逃避的意思?”王天接着又問道。他的這兩句話用通俗一點的話講,就是可以錦上添花,不要雪中送炭。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這句話也是千古名句。意思是說那些危險的國家不要進去,也不要定居。在那些治理的很好的國家,一個人又窮又地位低下,那麼就是一種恥辱。而在一個治理的不好的國家,有錢有地位那就是一件恥辱的事情。所以要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但是事實卻於他這句話截然相反,在他窮途末路的時候,他被困於陳蔡之間,但是那些混亂的小國的國君要召見他,他還是欣然的前往了。既然無道則隱,爲何要去?無道則隱,是不是逃避?所以王天問了他這個問題。
“尊道而行。”孔丘聽了王天的問題,只用了四個字回答他。他的這個回答非常的隱晦,王天也知道他隱晦中的意思。
“夫子去小國去世,就是夫子之道嗎?”王天問道。
“不錯,這是我的道。”孔丘回答道。
王天知道他這麼做的原因,因爲他也是百家中的一家。他也需要自己的信徒,需要去傳道。不過他所傳的道是對人們有益的,不能等同於那些神靈。
“何爲道?”王天於是問道,他沒有去再追究這件事情。再追究下去,恐怕兩人就會鬧的不愉快。而且這是他的私事,去過問這種事情也是不禮貌的表現。既然你說遵道而行,那麼什麼纔是你自己的道?
其實孔丘這句‘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和術有關,他只不過是偶爾說了出來,後人不知道’術‘的存在,所以只是把這句話往道的方面去理解。這樣的認爲十分的片面,不過還瞞不過王天。
王天問他何爲道,就是在追問這個問題。他當然問的也很隱晦,當着這麼多弟子的面不隱晦那是不行的。修煉之道,怎麼可能在大庭廣衆之下講出來?
“道可道,非常道。”孔丘回答道,聽到王天問這句話,他好奇的盯了王天一眼,好像要看出他的來歷來似的。不過看了一會兒,他還是沒有看出王天到底來自何處。
ps:??感謝51石書友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