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伏波遺寶(1)

關於董俷和老夫人的這次談話,整個董家沒有人知道,當然也不會記載入史冊。

董卓升任河東太守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董家。

每一個人都很高興。俗話說的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主人高升了,當家人的自然也就水裝船高。但老夫人聽到這個消息後,並沒有露出笑容。相反,她呆呆的坐在石墩上,許久之後長嘆了一口氣,拄着龍頭柺杖顫巍巍的走進了房間。

幾天後,朝廷的天使乘興而來,高高興興的走了。

董卓隨即宣佈了朝廷的安排,然後帶着牛輔前往羌人的聚集地,一去就是三十多天。

從羌人部落回來之後,董卓馬不停蹄,帶着李儒、董旻等一干心腹前往河東。

牛輔留在了臨洮;老夫人和董俷留在了臨洮,董氏和董媛也都留在了臨洮。

董卓沒有發現,在他離開臨洮的時候,家裡多了一個人,一個始終站在董俷身邊的人。

演武場事件過後,董俷又過上了往日的生活。

家人們對他更加的畏懼,甚至連說話的時候都畏畏縮縮。董俷知道,在這些人的眼中,只怕他這個妖怪轉生的名號是徹底坐實了。不過沒什麼,日子該怎麼過就怎麼過。上輩子當護林員的時候,每次去巡視山林,不都是他一個人嗎?

孤獨的感覺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畏懼它。

董俷依然是每天早早的起來,打熬力氣,練習拳腳。老夫人爲他請了幾個老師,教他讀書寫字。期間李儒也來過兩次,只是兩個人面對面坐了半天,沒人說話。

董俷知道,那天在演武場中狂性大發,歌了那麼一小曲,已經引起了李儒的注意。

不在三國,你永遠無法理解當時人的想法。

那首詩不像詩,詞不像詞的東西里面,所蘊藏的東西對於當時人而言,具有何等的爆炸性。自漢武獨尊儒術以來,雖不像後來時代那樣子張口子曰,閉口子曰,可在世人的眼中,儒的思想是神聖的代名詞,決不允許有人輕易的去褻瀆。

而董俷的那首歌,恰恰是對儒的褻瀆。

好在當時演武場中聽到這首歌的人大都死了,董璜至今仍是呆呆傻傻,估計一時半會兒清醒不來。而李儒,這個在三國演義中都有留名的人,絕不是一個墨守陳規,循規蹈矩的傢伙。他來找董俷,也就代表着那首歌裡面有吸引他的東西。

董俷好幾次想要學那穿越小說裡的主角,先是誇誇其談,然後一句‘君不見,天下將亂,漢室將亡’讓對方立刻拜倒腳下,口稱主公高明。在這個年代生活了不少日子,董俷很清楚這個時代的人是什麼想法。即便是日後可能會亂政的老爹,此刻也是一腦袋效忠漢室的想法。即便李儒很叛逆,可董俷卻不敢嘗試。

所以,他只好用沉默來應對。

而這種沉默,更增加了李儒對他的好奇。

已經很不錯了,至少姐夫開始留意我,將來一旦出了什麼事,他一定會想起我。

董俷安慰自己片刻,又捧着書簡開始學習。

幾天後,董卓帶着牛輔去了羌人部落,董俷看罷書後,獨自一人在演武場練武。

這時,從演武場外走來了一個年紀大約有八九歲的小女孩,穿着翠綠色的長裙,一身婢女的打扮。她有些畏懼的在演武場邊上站下來,咬着嘴脣,想要出聲。

“綠漪,有事嗎?”

這小丫頭是董氏讓人給董俷安排的婢女,不到十二歲,臨洮人。由於家境貧寒,早年隨母親賣身進了董家。如今她的母親已經亡故,只剩下綠漪一人在這裡生活。

綠漪是個很聰明,很伶俐的小姑娘,很得董氏的喜愛。

董氏讓綠漪來服侍董俷,也是給董俷了一個和解的信號。畢竟,董氏雖然不相信什麼妖怪,可董俷的勇武卻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這纔不到七歲,如果等這醜小子成年了,天下英雄又有幾人是他的對手。

出身羌人的董氏,喜歡勇武的人,對外貌並不在意。否則,她當年也不會嫁給董卓。

對於綠漪的到來,董俷專門請教了奶奶。

奶奶說:“既然你生在董家,不管你是否喜歡你的父親,可骨子裡都印着董家的痕跡,你無法擺脫。既然這樣,你就應該和家裡人搞好關係。你娘這是在向你示好,如果你不接受,定然會得罪她,以後的日子更難過。收了那丫頭,然後去給你娘請安……阿醜,凡事都有個尺度,一味的倔強逞強,最後肯定是慘淡收場。”

這番話,如果是對一個不到七歲的小孩子說,肯定有如天書一般。

可董俷能理解,而老夫人也相信,阿醜能理解。不是任何一個小孩兒都能有阿醜的見識。阿醜既然能說出那天的話語,就足以說明這孩子,絕不能以普通人視之。

於是,綠漪就成了董俷的丫鬟。

不過可以看得出,綠漪並不喜歡跟着董俷,甚至對董俷有些畏懼。

無所謂,畏懼就畏懼,至少能讓這小丫頭知道,誰纔是她的主人,能放端正態度。

聽到董俷的問話,綠漪怯生生的回答:“公子,老夫人找您。”

董俷從兵器架上抓起一塊汗巾,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拿起衣服就朝演武場外走去。

綠漪跟着董俷的身後,看着這個全家人都畏懼的小主人的背影。

他不到七歲,可看上去比十二三歲的人都要魁梧壯碩。肌膚呈現出健康的古銅色,那身上墳起的肌肉看上去並不嚇人,相反給人一種很柔和的感覺。但是,在柔和之中,又有一種爆炸的力感。如果不是長相太難看,一定會吸引很多女孩子。

綠漪不到十二歲,可是心智已經成熟。

跟在董俷的身後,她那張俏麗的臉龐通紅,心頭的小鹿更是砰砰亂跳。

公子長得雖然兇惡,可並不像那些家人所說的那麼可怕。相反,他待人很和氣,甚至比那些經常狐假虎威的管家們還要和氣。不知爲何,綠漪想起了夫人那天對她說的話。

第111章 孟德登場第25章 黃河九曲第291章 南山桃花源(三)第191章 徐庶求學第402章 關中橋頭堡(二)第150章 郎心死鐵,風情不解第120章 河東一霸第339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七)第11章 馬奴小鐵(2)第188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205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二)第179章 惡來逞威第416章 空城第84章 董卓不立危牆下第273章 陰謀與背叛第206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三)第354章 拉虎皮,扯大旗第48章 緣深緣淺第407章 大軍天降第484章 長安(三)第414章 大亂第95章 俷公子突圍第15章 關二哥怎麼辦(1)第183章 雍丘之戰(二)第48章 緣深緣淺第169章 辨王子(二)第395章 十年(五)第422章 五蠻第371章 長安之亂(三)第482章 長安(一)第357章 有女文姬第33章 進退維谷第250章 漢安軍第12章 心思(2)第385章 建安二年的雪(一)第170章 辨王子(三)第173章 籌謀建新軍第364章 彈汗山(二)第212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一)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219章 孺子心歹毒(二)第205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二)第165章 北宮校尉第476章 四猛八大錘(四)第236章 滎陽大戰(二)第113章 文臺受辱第412章 老招數第174章 故人重逢第30章 身處險境(2)第231章 羣雄鬥呂布第403章 袁紹亦躊躇第188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117章 回河東(二)第240章 雒陽一夜(一)第424章 錦帆賊(二)第490章 野望第442章 如此簡單第92章 絞肉機(四)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99章 殺牛角(二)第474章 四猛八大錘(二)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215章 昭寧大事記(二)第116章 回河東(一)第146章 月旦評第182章 雍丘之戰(一)第436章 僧與帝(二)第98章 殺牛角(一)第144章 雒陽城內大宅門(二)第79章 張機辭官第14章 殺戮(二)第309章 皆爲漢民第443章 賈詡一謀蜀中第151章 鐵馬金戈入夢來第72章 火燒盤龍谷(一)第422章 五蠻第20章 董衛聯姻(2)第125章 毒士賈詡第407章 大軍天降第230章 飛將雄風第250章 漢安軍第393章 十年(三)第377章 長安之亂第344章 名士之殤(三)第392章 十年(二)第140章 三醜戰三英(一)第73章 火燒盤龍谷(二)第309章 皆爲漢民第99章 殺牛角(二)第31章 再見,姐姐第499章 決戰之殤逝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146章 月旦評第231章 羣雄鬥呂布第22章 殺人者‘公子’(1)第113章 文臺受辱第441章 千里草第394章 十年(四)第256章 曹孟德的退讓第235章 滎陽大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