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氣節壯士

bookmark

戰方歇,陽還是在一片混亂之中。

薰俷也面臨許多難題,比如大戰之後的俘虜,又該如何處置?

五萬多聯軍俘虜,數量遠遠超過了陽的西涼軍和幷州軍的總和,已經構成一種威脅。

不過,董俷並不擔心俘虜。

在他看來,雖然俘虜人數衆多,卻抵不住西涼軍精銳的一輪衝鋒。只要沒有大的外因相引誘,聯軍俘虜也不是傻子,難道赤手空拳的站出來和長槍大刀抗爭不成?

讓董俷感到頭疼的,實際上是另一批俘虜。

廣陵軍的臧洪,曾舉爲孝廉。父親臧旻,曾爲匈奴中郎將,是一個與大漢朝廷有功勞的人物。洪是當今名士,有雄氣壯節,與劉王朗同時外放爲縣長,政績頗爲卓著。後來十常侍張讓曾試圖招攬臧洪,卻被洪拒絕,甚至從此不再爲官。

廣陵太守張超仰慕此人之名,故而邀請他爲廣陵功曹,非常的幹練。

此次酸棗主盟,就是臧洪所主持。

按道理說,這個人不但是該殺,而且應該千刀萬剮纔是。畢竟,他算得上是首惡。

但偏偏這樣一個人,不僅僅是楊定、李通等人爲他求情,就連賈詡這樣的人,也出面向董俷求情。爲什麼呢?洪的名氣太大了,如果殺了洪,就會產生許多麻煩。

用賈詡的話說:這是氣節壯士。殺之不祥。

氣節壯士,天底下有多少人能擔當這種評價?連賈詡都這麼認爲,薰俷真地爲難。

殺,不詳。

不殺,與法卻說不過去。

薰俷從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不由得左右爲難。沉聲問道:“此人可否招降?”

招降?

賈詡等人相視一眼,輕輕的搖頭苦笑。

若是可以招降的話,還能稱得上是氣節壯士嗎?

薰俷苦笑道:“即不能招降,又不能殺害。老師是有大智慧的人,可否給我一個主意?您也知道,這個人爲關東諸侯主盟之人,只怕太師和林鄉亭侯都不能饒他。”

賈詡也頗爲難,“以我看。主公還是見見此人,再做主張!”

“也罷,那就帶他前來。”

“不,主公你最好還是……親自去比較好。”

薰俷不明白賈詡的意思,不過既然他這麼說,也只好答應。說實在地,薰俷心裡挺膩歪和這些名士們打交道。蔡他們還好,這黨人……就像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

薰俷見到他的時候。洪正在飲酒,看上去是逍遙自在,絲毫沒有半點恐懼。

+

看到董俷,洪笑道:“一人獨飲,好生無趣,侯前來,正好相伴。”

薰俷不由得愕然。

看臧洪的樣子,並沒有許多士子所表現出的那種咬牙切齒地痛恨。相反還很親熱。

弄的董俷覺得洪纔是這裡的主人。

不過,心中愕然,董俷臉上卻沒有任何表示,在臧洪對面坐下。

“侯。請滿飲此杯。”

薰俷舉杯,一飲而盡。他也不說話,只是好奇的看着臧洪,突然道:“我所見過的士子黨人,對我莫不是徹骨痛恨。甚至不屑與我同席而作,公爲何是如此態度?”

+

說着話,臧洪爲董俷滿了一觴酒。

“侯定然奇怪,既然無冤無仇,我爲何要與你作對?”

薰俷點點頭,“我正想請教。”

“公爲赳赳武夫,我本文弱士子。論較征戰疆場,當以侯稱雄。但若論令天下大治,則武人必不可掌權。高祖之時,陸賈時時談及《詩》《書》,高祖就說:我得天下靠的是天下強勇,馬上征戰,與《詩》《書》何干?陸賈就回答:馬上得乎,寧可以馬上治乎?武夫和士子的分歧,自那時就有定論,恩怨糾葛,已四百年。”

薰俷點頭,“這個我略知一二。可是我父親一直都致力於武夫和士人的合作,爲何……”

+

一句話,說的斬釘截鐵,董俷也無話可說。

聽上去似乎是很有道理,可不知爲何,這心裡總是很怪異。

這世上,難道武夫和士子,真地沒有合作的可能嗎?士有士的好處,武有武的用途。爲什麼二者不能合作?爲什麼彼此要相互爭鬥,卻平白讓外人得了好處呢?

這個問題,董俷實在是想不通。

+

薰俷沉默了許久。突然說:“說穿了,不就是誰掌權?還不是權利之爭。”

+

薰俷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站起來說:“這麼說來,我欲勸降。公定不相從?”

“道不同,不相爲謀。”

“我明白了!”

薰俷嘆了一口氣,轉身要走。

+

“但說無妨。”

“我雖反董涼州,但家人無罪。我死之後,還請侯代爲照顧。”

有時候,人與人地情感很奇妙。特別是在這個時代生活的久了。薰俷幾乎忘記了,自己的靈魂,是屬於未來。我們可以互相攻擊,我們可以相互殘殺,但並不能因此,而失去了敬佩之心。

古人常會在殺戮之中,求敵人來照顧自己的家人。

而作爲敵人的一方,也往往會答應這樣的請求,不得不說,是一種很奇怪地事情。

知己。也許就是在不經意間出現。

薰俷停下腳步,扭頭古怪地看着臧洪。

“你不會死!”

+

“我說你不會死,你就一定不會死,除

到七老八十,自然的老死。病死……我會囚禁你,實在權利之外,還有很多東西要去把握。子原公,你千萬別死,若我知道你自求死路的話,那我就殺了你全家,株連你九族。明白嗎?”

+

“先生是氣節壯士,殺之不祥。我也不想千夫所指,所以先生。您最好能長命百歲。明日我會命人送你去一個地方。在那裡,你可以隨便的走動,但是此生,休想再回中原。你的家人,我也會派人送去那裡,什麼時候你能想出一個讓士人和武人平等合作地辦法,我什麼時候放你回來。否則,你子子孫孫,都呆在那個地方吧。”

也不理目瞪口呆的臧洪,董俷走了!

你求死以全氣節,休想……

我不殺,我也不放你。我讓你呆在塞外爲我想辦法,否則你就去做個化外之民。

薰俷這一招,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殺了臧洪,難不成讓天下人指責他嗎?

回到了書房裡,董俷立刻讓人找來了賈詡。

“老師,我想請您代我護送臧洪去張掖,告訴黃劭、陳到,給我看死這個人,不能短了吃穿,不能少了照應。他要什麼,就給他什麼。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能和他接觸,就算是盧師也不可以……總之,給我看死了他,不能讓他再回到中原。”

賈詡點了點頭,“如此,倒也妥帖。”

他沉吟了一下,“不過主公,臧洪這些人好辦,其他人……該如何處置?”

“這個,押送陽,由父親來處置吧。”

“那些聯軍俘虜呢?五萬多人,不但要消耗我們大量的糧草,還會對我們產生威脅。”

薰俷一蹙眉,“以老師之見?”

“我有兩個方法,供主公選擇。”

薰俷點頭道:“請老師指教。”

“第一個辦法,非常簡單。明日命人在水河畔挖一深坑,將這些人就地處置了。”

坑殺俘虜?

這種辦法,的確是很簡單。

而且在這個時代,殺俘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成王敗寇,自古一將功成萬骨枯!

可董俷卻感到不妥。

戰場上,我們手拿兵器,可以各爲其主,如同野獸一樣的兇殘殺戮,那是生存之戰。

可戰場下,對方手無寸鐵……

薰俷實在不忍心,對這些人痛下殺手。這一場大戰,已經死了太多的人,實在不應該再有流血了。

沉吟片刻,“那第二個辦法呢?”

賈詡笑了,“我就知道,主公不會選擇第一個辦法。第二個辦法,就是戍邊屯軍。”

“戍邊屯軍?”

薰俷瞪大了眼睛,有些茫然的看着賈詡,“怎麼戍邊屯軍?往張掖去嗎?”

賈詡搖頭道:“主公難道不覺得,你手中除了巨魔士之外,再無可用之兵嗎?”

“還好吧,西涼軍,幷州軍……還有張掖軍……”

“西涼軍是主公你地嗎?幷州軍聽從主公的調令嗎?張掖軍雖強,可主公現在要把他們調入中原嗎?”

“這個……”

薰俷撓着頭,對賈詡的話語,頗有些意動。

不錯,西涼軍也好、幷州軍也罷,名義上雖然是他董家的兵,可實際上呢?

有些時候,手裡有些人馬也是好事。

至少有一些事情,總不成事事都去煩勞老爹出面吧。

www ▪ttκa n ▪c o 薰俷今年已經弱冠,倒也可以自領一軍了。張掖軍,最好還是不要輕易的出動吧。

想到這裡,董俷向賈詡看去。

“想必先生已經有了主意。”

“此戰結束,想必主公的下一個目標,應該是朔方。”

薰俷先是一怔,旋即明白了賈詡話中地含義。沒錯,下一個目標,就是朔方!如今已經是新的一年了,算一算時間,那段仇恨已經延續了八年,是該了結的時候了。

韓遂……

這個名字在董俷心中,始終是一個痛。

“先生的意思是,將這些戰俘,屯於北地、安定、石城一線,而後出兵朔方嗎?”

賈詡點頭,“這些戰俘,需要一番修整。主公何不向太師請命,領三地兵馬,震懾北方?非是我挑撥,經此一戰,太師大獲全勝,其心思難免……主公雖爲太師親子,卻不能不小心一些。領三地之兵,一來可以讓太師放心,二來主公可趁機訓練出第二支精兵。而朔方,正是主公的練兵之地。何況,朔方土地肥美,棄之可惜。”

薰俷明白賈詡的意思。

所謂功高震主,鳥盡弓藏,雖爲親父子,但難免也會有些許的彆扭。

有時候,所謂的矛盾,就是在不經意中出現。賈詡地話雖有挑撥之意,可也說的在理。

朔方的朔,有寒冷之意。

朔氣指的地北方的寒氣,朔方,也就是寒冷之地的意思。

自漢武帝時,大將軍衛青北破匈奴,取河水南土地,置朔方郡,轄河套西北和後套地區。東漢光武帝,出於休養生息的目的,廢朔方縣,改朔方郡治所爲臨戎。

可實際上呢,等同於拋棄了早先的河套地區。

名義上歸於幷州,但實際上……

如今,河套地區爲南匈奴人所佔據,此次關東諸侯會盟,河套的南匈奴也出兵威脅。

但有李傕郭所部震懾,使之不敢妄動。

南匈奴和鮮卑人走的很近,也時常對中原進行擄掠。

最好能趁着狙殺韓遂的時候,順便把南匈奴也幹掉。省的將來,養虎爲患。

薰俷當下表示同意,由賈詡執筆,寫下了一分奏摺,請董卓將各地所俘虜的兵馬,全部行戍邊屯軍之法。而後,董俷又寫了兩封信,分別是給陳到和盧植二人。

張掖軍,看樣子是時候告訴董卓了!

再隱瞞下去,肯定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至於屯軍,董俷也面臨着巨大的難題。在北地、安定和石城三地屯軍,也就必須要有三個足以信任的人來治軍。誰,可以擔當治軍的重任?薰俷的麻煩,可真不小。

當然這些事情,已經不是賈詡要考慮的問題了。

在第二天,賈詡率領三千西涼軍,押送着臧洪,往張掖去了。出於考慮,董俷命武安國隨行保護,連帶着郝昭,一同被送往了張掖。

且不說賈詡和董俷灑淚而別,踏上了迴轉張掖的歸途。

薰俷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不過很快的,他就接到了李儒的書信,薰卓病了。

第117章 回河東(二)第391章 十年(一)第185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二)第149章 憐香惜玉否第167章 雒陽名士皆瞽目第306章 沙沙有心事(一)第368章 各方雲動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17章 求官(1)第8章 大姐(2)第4章 殺人歌(1)第240章 雒陽一夜(一)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154章 老實人發怒(二)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410章 董西平單刀赴會(一)第150章 郎心死鐵,風情不解第80章 龐德公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499章 決戰之殤逝第393章 十年(三)第314章 西域暴虎(一)第82章 三醜結義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193章 知我者謂我心憂第15章 關二哥怎麼辦(2)第171章 漢帝心中存躊躇第234章 一個小人物第360章 小溫侯(三)第491章 蔡美人第42章 少年蒲元(2)第63章 再遇唐周第115章 兄弟重逢第186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三)第276章 司馬防(二)第255章 求賢令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第139章 請君入京爲質子第357章 有女文姬第65章 巨魔襲來(一)第345章 徐州一夜第78章 少年行第360章 小溫侯(三)第60章 雙醜會第403章 袁紹亦躊躇第61章 惺惺相惜第465章 溫侯(三)第413章 殺虎第344章 名士之殤(三)第342章 名士之殤(一)第328章 西域二三事(二)第266章 金銀決(一)第22章 殺人者‘公子’(1)第313章 兗州鉅變第18章 放長線第196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一)第333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一)第413章 殺虎第377章 長安之亂第185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二)第304章 開始吧第337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五)第150章 郎心死鐵,風情不解第490章 野望第120章 河東一霸第477章 四猛八大錘(五)第344章 名士之殤(三)第99章 殺牛角(二)第232章 賈詡毒謀第230章 飛將雄風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來第447章 覆沒第298章 鏖戰(一)第206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三)第231章 羣雄鬥呂布第387章 建安二年的雪(三)第198章 奔走雒陽第185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二)第295章 並非那麼簡單(二)第441章 千里草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117章 回河東(二)第276章 司馬防(二)第43章 父子一諾(1)第155章 流言四起第328章 西域二三事(二)第199章 盧子幹赴河西第294章 並非那麼簡單(一)第13章 殺戮一(上)第374章 長安之亂(六)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193章 知我者謂我心憂第211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126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一)第13章 殺戮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