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站住了腳,這才發現自己已經站在鹹安宮門口。這是坐落在紫禁城東北角的一座荒涼的偏宮,高高的宮牆上,黃琉璃蓋瓦縫間蓬生着茸茸的竹節草,宮牆上的紅顏色剝落得東一塊西一塊,沿牆根半人高的青蒿也無人清理,冷清荒漠得活似廢棄了多少年的一座古廟,幾個白髮蒼蒼的老太監守在垂花門前,見皇帝和十四阿哥迤邐過來,慌得一齊下階跪下,扯着乾癟澀滯的公鴨嗓叩頭道:“奴才們給萬歲爺請安了!”雍正沒言聲,只擡頭看看藍底鑲黃滿漢合壁的“鹹安宮”匾額,也是多年沒有裝修,漆片脫落得字跡都模糊不清了。他皺了皺眉頭,吩咐道:“把門打開。”
“扎!”幾個太監齊聲答道。
鎖閉得緊緊的宮門“吱呀”一聲呻吟,慢慢地被推開了。這扇門自康熙五十一年到如今,整整十二個年頭,冬送柴炭,夏送冰水,平日傳遞菜蔬米麪,千篇一律只開一條縫,從來沒有這樣譁然洞開的。裡頭幾個白頭老公和陪伴允的廢黜嬪妃,不知出了什麼事,驚惶地面面相覷。廢太子允正在書房臨帖,隔玻璃窗一眼瞧見皇帝和十四阿哥廝跟着進來,頓時驚得面色雪白,手中的筆都掉在地下,顫着腿艱難地跨出書房,就門口雙膝跪下,顫聲說道:“罪……罪臣允……恭叩萬歲金安!”他伏下身去叩頭,一時間雙手竟支撐不起身子!
“二哥,”雍正忙上前雙手扶起允,拉着手走進書房。他覺得允渾身都在顫抖,手涼得冰水裡泡過似的,不禁泛起一陣陰森森的冷意,口中卻道:“你坐,坐下說話。”
允也在驚訝錯愕地打量允,見大熱天允還穿着絲綿灰府綢袍子,半新不舊的起明檢鞋子裡露着厚厚的白布襪子,臉色又青又灰,死人一樣難看,不禁心中也是一聲嘆息。他和允是幾十年的死對頭,允太子位置一廢再廢,允不知在其中絞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手腳。但眼見一個當了四十年皇太子的“天之驕子”變得不安,張皇顧盼,像一個受驚的孩子似的,神經質地擺動着枯瘦的身軀,羞縮地望着雍正,允也不禁萬分感慨。又瞟了一眼泰然自若的雍正,心想:“怎麼會是這樣?怎麼會有今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允,”雍正的話打斷了允的思路,“今兒行家禮。你代朕給二哥請個安吧。”允忙應一聲,正要打千兒,慌得允忙雙手扶住,結結巴巴語不成聲地說道:“這斷斷……使不得!皇上,您……別折死罪臣……”“往日的話不用再提了。”雍正悵惘地望着門外,慢吞吞斟酌着字句說道,“雖說你囚在這裡,朕着實惦記着。王法是王法,人情是人情,你還是朕的二哥嘛。”
允在杌子上僵硬地深深一躬,說道:“皇上,論起我的罪過,早該下十八層地獄的了,如今已是枯木死灰一般。承蒙皇上雨露之恩,得以苟活榮養,於願已足。只求佛天保佑皇上龍體康泰,就是天下百姓之福,也是罪臣之福。”
“早想進來看看你的,”雍正見他這樣,也覺心酸,忙斂了心神,從容說道,“事關國家體制,朕也身不由己。朕常叫人送東西進來,又吩咐不許說是朕送的,爲的不願讓你給朕行君臣禮,謝朕的‘恩’。朕這點子苦心,二哥還要體諒。”允目光與雍正一碰,立刻躲閃開來,眼前這個皇帝當年在自己手下辦了十幾年差事,日日行君臣禮,如今在記憶中已渺如煙雲,想人間世事顛倒迷離,電光火石如同夢幻,一邊沉思,說道:“這是皇上如天聖德,我是罪餘之臣,但有一日之生,即皇上雨露之賜。這些年來潛心佛學,頗有心得。曉得皇上爲大羅漢金身普救衆生而來。左右閒暇無事,罪臣恭抄了《楞嚴經》、《法華經》、《金剛經》三部①這三部均爲佛教禪宗經典。《楞嚴經》又稱《首楞嚴經》,十卷。《法華經》說釋迦要使衆生得到佛的智慧,即人人都能成佛。《金剛經》說,智慧的實際,在於不著事相。禪宗把“心”說成總色世界,勸人行善即可進入天國,要安於現狀等等,都符合封建統治者需要。佛教自東漢傳入我國,隋唐興盛。有天台宗、法相宗、華嚴宗、禪宗。宋代以後,禪宗與儒、道結合,更爲流行。,願獻爲皇上壽。”說罷起身,抖抖索索從櫃頂上取下幾大本厚厚一疊經本。
允見允遲鈍僵板得像個吊線木偶,一副弱不禁風的模樣,忙上前幫着捧過來放在案上。雍正打開看時,一色的鐘王蠅頭小楷,從頭到尾沒一筆苟且隨意的,有些驚世名句,旁邊還有刺血圈點的斑痕,抄經他見得多了,不是虔誠到了十二分,斷然不會齊整到這個份上。允見雍正臉上帶着滿意的笑容,遂指着櫃子道:“這幾大櫃都是罪臣抄的佛經典籍,不過都不及這幾本,往後罪臣更用心點,再給皇上抄幾部呈送,爲皇上納福。”
“二哥今年五十二歲了吧?”雍正突然覺得一陣鼻酸,“囚在這裡已經十多年了,總不是個常法兒,朕想給你挪動挪動。你原在通州置的那座花園子,償還給你。這宮裡太陰沉,你也難以活泛身子。放你出去呢,朕也有這個心,只是怕違了先帝聖意,有駭物聽。還是給你親王名義,只不要與人來往,你就算體了朕的苦心了。”
“不不不不……噢,罪臣不敢承這個福澤……”允如逢蛇蠍,雙手搖着道,“就……就是這樣,罪臣很安心,什麼都不缺,什麼也不要,這樣就最好!”
雍正站起身來,說道:“二哥,你安生養息讀書,隨後朕就有旨意給你。要什麼東西用,叫內務府報到朕那裡,總不叫你落空的。唉……允,咱們走吧……”說着,拽着灌了鉛似的步履出來,允送出書房,和幾個太監一齊跪下,高聲道:“恭送萬歲爺!”
“萬歲爺?哈哈哈!哈哈哈哈……”
隔院突然傳來鬼嚎似的大叫聲,似乎一個瘋子在院中一邊跑一邊大叫,“皇上!你在哪裡?你過來,叫我瞧瞧你什麼模樣?你是一國之君,我是一院之王。君主君王……本來就是一個詞兒一回事嘛,啊?啊……哈哈哈哈……”一邊叫着,一邊去遠了,耳邊兀自傳來森人的狂叫:“過來呀,過來呀!你能過來,我出不去呀!嗬嗬嗚——”
允知道,那邊就是上駟院,是康熙皇帝養馬的廄院,大阿哥允在裡頭呆了十五個年頭了。猛然間思悟到:自己也將去遵化守靈,爲什麼皇上偏偏叫自己獨個兒跟着到這個鬼地方,見這些人,知道這些事呢?他打心底起了個寒顫,偷眼看了看雍正。雍正卻毫不動情,徐步向前走着,招手叫過上駟院門口的太監問道:“允病了多久了?”那太監忙叩頭道:“一年半了。”
“大呼小叫的,成什麼體統?”雍正厲聲道,“去!先關空房子給他敗敗火,叫個太醫進來瞧瞧,該吃什麼藥,不要委屈了他。”
說罷拔腳便走,允忙跟了過來。二人從御花園東北角門進園,因見劉鐵成、德楞泰幾個侍衛帶一羣布庫少年在練功夫,雍正便命身後太監都退出園子,招手叫過劉鐵成、德楞泰說道:“老德,你去叫上書房臣子還有廉親王允到養心殿等着見朕。順便告訴張五哥,後天他和你隨朕出京。今下晌和明日各自回府料理一下,不必進來侍候了。鐵成你就這裡守着,朕和十四弟說幾句話,你隨朕過去。”
“是,奴才省得。”
草樹花卉茂密蔥蘢的御花園中只剩下了雍正允兄弟二人,偌大的御花園中盛開着豔麗的西番蓮,在陽光的照射下寶石一樣晶瑩光彩,濃綠得似乎要流淌下來的薔薇和玫瑰叢中,點綴着血紅的花朵,蝴蝶花中的紡織娘無休止地嚶嚶歌吟,除此之外闃無人聲。
“皇上,今日在此就算別過了。”允看着怔怔出神的雍正說道,“後日皇上也要動身南下,臣弟要不要送了皇上再走?”
雍正沒有說話,點了點頭算是聽見。
“皇上,您有沒有要吩咐的話?”
雍正臉上毫無表情,漫不經心地瀏覽着御苑中的景緻,良久,說道:“記得五年前給母后祝壽那天嗎?”允搖了搖頭,說道:“記不得了,這幾年在山西帶兵,事情雜得很。”
“有些事不能忘,也不應該忘的。”大約因陽光刺目,雍正眯縫着眼,看不出他眼中隱藏着什麼神氣。口氣卻平淡得一泓秋池似的:“今日見了二哥,也聽到大哥說話,朕心裡很有感觸。那次也是我們兩個,不過那次是在城外的荒郊野墳前,這次卻是在天家御園中。這次是春景已去,那次是秋景已老。那荒墳、野草、寒風和眼前光景真是天壤之別。”
允想起來了,那是康熙五十六年,德妃(即雍正和允生母)壽誕,兄弟二人在膝前拜壽承歡。德妃盡了母親一切慈愛心,委婉勸說一對成了政敵的冤家兄弟。當時雍正和允放馬出城,在蒼涼昏暗的野墳前駐馬談心,卻因各自心胸政見分歧太大而分道揚鑣。今日一個勝利者在即將懲罰失敗者時,二人卻在御花園重溫舊話!
“朕削你的王爵,又派你遵化守陵。”不知過了多久,雍正方咬着細碎的白牙,盯了一眼允,“你有什麼想頭,這裡就我們二人,不妨直說。”
允低着頭跟着雍正在茸茸的“規矩草”上踱着,思量移時,終覺與其與這個心細如髮挑剔刻薄的皇帝哥子兜圈子,不如直說。因道:“這是理所當然,勢在必行。打平涼歸來,臣弟就預備着了。如今這樣處置,臣弟很知恩,——真的,臣弟很知恩。”
“?”雍正突然轉臉,眼中閃爍着似驚訝似狐疑的光,卻也並不生氣,似笑非笑道:“你怎麼會這樣想?”允也盯視着雍正,臉上毫無怯色,四目相對移時,允將目光轉向天上的白雲,說道:“皇上一登極,御筆親書《朋黨論》,既然皇上叫直言,臣弟就直說。臣弟在皇上心裡,是‘八爺黨’黨羽嘛!”雍正目不轉睛地看着允,見他打住了不再言語,便道:“說下去,朕說過,今日言者無罪。”
允淡然一笑,說道:“其實也沒多的話,逐鹿多年,皇上捷足先登,但八哥勢力猶存,皇上不放心,自然要一個個地清理。所以剝我的兵權,調臣弟回京。所以叫九哥去年羹堯處,十哥去張家口。皇上要解散這個‘黨’,臣弟自然就得去守陵。守陵前皇上也沒忘了帶臣弟看看幽居宮裡兩個哥哥景況,那是不言而喻的。臣弟在遵化不老實,就得預備着變成二哥那樣的癡子,或者大哥那樣的瘋子。這不能說不是慈悲心,所以臣弟說,臣弟真的覺得‘皇恩浩蕩’——因爲‘臣罪當誅’嘛!”
“痛快!”雍正點頭笑道。他的這種笑容帶着孩子氣的天真率直,只微微下吊的嘴角,帶着不容置疑的冷峻和傲岸:“這裡頭許多話,正是朕想囑咐你的,你既知道了,也就不必多說,不過你只說對了一小半,《朋黨論》並不針對八弟,是衝着漢人科甲習氣來的,同年、師生恩連情結,一人有事八方呼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朕要刷新吏治就談不上!
“至於你,自認‘八爺黨’,朕看倒也不盡然。就是允,只要安分,也還是朕的兄弟。但誰要阻擋朕當個好皇帝,兄弟也罷,父子也罷,君臣也罷,朕就難以顧及私情。朕受命於天,自要對得起皇天后土,列祖列宗!
“剝你的王爵,叫你守陵讀書,並不爲什麼‘八爺黨’。就算老九老十和你都在北京,朕就拿不掉你們?就殺不掉你們麼?
“所以不要胡思亂想,去遵化,好生讀書。既然在遵化,就在‘遵化’二字上下功夫。就這點子意思,你猜朕的慈悲心,也還算地道。”
雍正長篇大論侃侃而言,剜筋剔骨剖析道理,允聽着裡頭綿裡藏針肉裡包骨,雖有假的,但倒是真的居多。想着,嘆道:“您不必說了。臣弟明日就上道。必定閉門思過好生讀書,不辜負皇上一片苦心。”
“就這樣,”雍正也不再多說,陰鬱地盯着園門口,說道:“人不負天地,天地必不負人。你好自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