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列車上的英國人已經注意到了前面的鐵軌被破壞了,所以列車開始減速,同時車上的步兵也開始做下車戰鬥的準備了。
列車的車輪因爲和鐵軌的摩擦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列車也顫抖着急劇減速,車上的士兵們紛紛抓住身邊的其他東西來維持平衡。
裝甲列車的制動性能不錯,在距離鐵路遭到破壞的的地段很近的地方慢慢地停了下來,士兵們都拿好了自己的武器準備下車戰鬥。就在這時候一串炮聲響了起來。
獨立軍的兩門40毫米口徑的長管炮首先開炮。他們的目標是英國裝甲列車的動力車。裝甲列車和一般的列車不一樣,動力車一般都在中間的位置上。以避免因爲壓上地雷而導致最爲重要的動力車受損。
但是在大炮面前,這種佈置並沒有什麼用。兩發40毫米的穿甲彈輕鬆地擊穿了掛在動力車的汽缸外面的一層薄薄的,用來抵擋步槍子彈的裝甲,在40毫米口徑的穿甲彈面前,脆弱得就像是一層紙一樣。
在汽缸被炮彈擊穿之後,汽缸炸裂開來,高壓的蒸汽頓時噴涌而出,包括列車的駕駛室在內,都被白色的蒸汽籠罩住了。後來在打掃戰場的時候,獨立軍的戰士們發現,駕駛室內的司機和鍋爐工,都被蒸汽直接蒸熟了。
40毫米炮開火後,其他的幾門火炮也都向着裝甲列車猛烈開火。在使用60毫米短跑管的時候,因爲初速比較低,所以60毫米炮彈的穿透力是遠遠比不上40毫米炮彈的。但是60毫米穿甲殺傷彈,還是足以擊穿裝甲列車乘員車廂的,只能抵擋步槍子彈的裝甲的。
法軍已經開始裝備高爆炮彈,不過高爆炮彈還是非常昂貴,所以愛爾蘭人還是能不用高爆彈,就不用高爆彈。而穿甲殺傷彈,因爲主要靠炮彈在擊穿裝甲後自身碎裂的碎片殺傷,不需要引信和炸藥,相形之下,就要便宜得多。
英國人的裝甲列車有一共有六節車廂,中間兩節是動力車和煤水車。在它們兩端則是乘員車,而乘員車兩端則各是一個裝備了兩門大炮的火力車廂。
按照計劃,獨立軍的炮兵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搶在英軍士兵下車之前,對乘員車廂進行打擊。按照法國人那邊實驗的結果,如果能趕在英國的士兵們下車之前用穿甲殺傷彈對乘員車廂進行一兩輪射擊,幾乎立刻就可以讓車廂中還沒來得及下車的軍隊整個地失去戰鬥力。
事實也就像法國人那邊的實驗結果一樣,幾門炮朝着乘員車打了幾個齊射,然後,就看到從上面跑下來幾個滿身是血,失魂落魄的英國兵。
這些英國人連槍都沒拿,只是亂跑,甚至都忘了周圍都是雷區,有不少的英國兵自己就踩了地雷。
這時候英國人的火力車廂反應過來了,開始開炮向獨立軍的炮兵射擊,不過因爲射擊倉促,幾枚炮彈都沒能有效命中。而這時候,獨立軍的步兵們揮舞着槍支,朝着癱在那裡動彈不得的英國裝甲列車撲了過去。
僅僅靠火力車廂上的幾門炮,是無法阻擋步兵的衝鋒的。因爲它們的無法構成連綿不斷的火力。裝甲列車的戰鬥力,很大程度上在於車廂中攜帶的步兵。但是現在顯然那些步兵都指望不上了,所以很快獨立軍的士兵們就衝到了跟前。進入到了火力車廂上的那幾門炮的射擊死角了。
士兵們正要向着負隅頑抗的敵軍丟出手榴彈。但是卻突然發現敵軍的炮聲停了下來,一件白襯衫被用刺刀挑了出來,朝着他們搖晃,他們還聽到一個聲音大喊道:“別開槍!別開槍!我們投降!”
英國人這樣乾脆地就投了降,這讓戰士們頗有點意外。一般來說,正宗的英軍的戰鬥能力和戰鬥意志都要遠遠地超過治安軍。他們很少有投降得這麼爽快的時候。
不過當士兵們走進了乘員車廂,看到了穿甲殺傷彈在那裡面造成的殺傷之後,大家便都明白爲什麼英國人投降得這樣爽利了。
“那個(乘員車廂)裡面真是太慘了。炮彈打穿了外面的鐵甲,穿進來的時候便碎裂開了,就像霰彈槍打出的子彈一樣。啊,不對,這東西比霰彈槍射出的子彈厲害多了。霰彈槍射出的每一顆子彈最多相當於左輪手槍射出的一枚子彈。但是這可是炮彈,在擊穿了裝甲之後,它產生的即使是較小的碎片依舊可以將一個人擊穿,然後再殺傷另一個人。而那些大一點的碎片則能夠擊穿好幾個人,甚至在打穿了三四個人之後,在另一邊的裝甲板上反彈回來,還能殺傷一個人。
車廂裡面人員很密集,以至於在遭到炮擊的時候,裡面的人根本就沒有任何可以躲避的地方。連續的炮擊也使得他們甚至連下車都來不及,一節車廂中,除了有限的少數人之外,大多數的英國人都在炮擊中死了或是嚴重受傷了。可以說,就在那幾輪炮擊中,英國的兩節車廂中的三百多名士兵中,至少有四分之三的人失去了戰鬥力。可以說這一輪齊速射,就決定了戰鬥的成敗。
獨立軍的士兵們將那些死了,或者是受傷了的英國人留在原地,然後用炸藥將這輛裝甲列車徹底破壞掉,接着便帶着俘虜和戰利品離開了鐵路線。
在此後的一個多月中,獨立軍動用一百多個營,在整個愛爾蘭的多處鐵路線上發起破襲戰。成功地拔掉了上百個英軍據點,打死打傷英軍六千餘人,摧毀了十三輛裝甲列車,繳獲了大量的武器。
在這次戰鬥中,還出現了一個此前很少見的情況,那就是,在這次戰役中,無論是傷亡還是被俘的人數,英軍都大大地超過了治安軍。很多治安軍部隊,以“電話機壞了,完全聽不見”之類的藉口避戰,(據說有些治安軍部隊,自己割斷了電話線,然後自然就是電話線被獨立軍破壞以至於他們無法接受到命令了。)所以他們基本上除了丟失了不少武器之外,實際上並沒有蒙受太大的損失。
不過,在英國人的戰報上,他們的損失還是非常驚人的。包括賈維斯隊長在內,他們的隊伍都上報說自己遭到了獨立軍的襲擊,傷亡慘重,手下的人差不多都死了一半,甚至死得只剩下三分之一了。畢竟,正宗的英國老爺們,都死傷了這麼多,要是治安部隊毫髮無損,那怎麼向英國人交代?那不是明擺着說自己和獨立軍有勾結嗎?所以他們必須將自己的損失說得大大的,這才證明了,當英國太君們遭到叛匪的圍攻的時候,他們還是千里馳援了的。
當然,死掉的愛爾蘭治安軍基本上都是死魂靈。或者說,都是隻存在於領工資的花名冊上,而在現實中並不存在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吃空餉。”
英國人再次遭受挫折,並退回到主要城市。而不久之前曾經讓獨立軍吃了大虧的阿斯隆開始被孤立了起來。雖然他們並沒有再次被圍,但是鐵路線不斷地被破壞,使得這裡的物資供應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該死的,我們的艦隊在哪裡?如果不能阻斷法國人對叛匪的支援,我們就會在愛爾蘭的沼澤地中流乾血!”面對困局,諾福克公爵開啓了甩鍋模式,拼命地將黑鍋往英國海軍的腦袋上面砸。
這也是沒辦法,局面已經要接近失控了,這個時候不甩鍋,那以後還怎麼混?就像後世的懂王,只要民調一落後,就大罵兔子,落後的越多,甩給小白兔的黑鍋就越多,而且也越需要想象力。
然而諾福克公爵並不知道,這個時候,納爾遜的艦隊正面臨着巨大的危險。
爲了及時掌握北美那邊的情報,法國海軍派出了好幾條攜帶着無線電設備的巡洋艦,讓他們在大西洋上游弋,充當臨時的無線電信號中轉站。
利用這套系統,法國人很快就瞭解到了英國艦隊,尤其是“伊麗莎白女王號”的情況。
“約瑟夫,你看新的情報,‘伊麗莎白女王號’受損嚴重,無法高速航行。目前這支分艦隊正在返航途中。你說我們要不要……”
“你是說我們要不要乘人之危一下?”約瑟夫這時候原本正在給女兒講故事,聽到拿破崙的話,便停下來這樣問道。
“爸爸,後來白雪公主怎麼樣了?”小愛麗絲問道。
“啊,不是跟你說了嗎?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嗎?”約瑟夫道。
“那之後呢,怎麼樣了?”女兒卻不願意就這樣結束,便又問道。
“再後來?那當然是死了了。”約瑟夫說。
“怎麼死的?又有個巫婆給了她一個毒蘋果?”
“沒有巫婆,但是人總會老的,會死的。白雪公主要是不死,那就一定是她也變成一個老巫婆!”約瑟夫微笑着摸了摸愛麗絲的腦袋,然後道:“好了愛麗絲,故事講完了。嗯,你自己去玩一會兒,我有些事情要和你拿破崙叔叔商量一下。”
愛麗絲便跑出門去,還貼心地將房門拉上了。
“我想要把我們的主力艦隊派出去,攔截他們,消滅他們。只要我們能在海上找到他們,消滅他們,我們就能對英國海軍獲得決定性的優勢。並且迫使他們向我們進一步讓步。”
“英國人的艦隊司令是誰?”約瑟夫問道。
“納爾遜將軍。他在此前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中表現優異。”拿破崙回答道。
聽到這個名字,約瑟夫又有點猶豫了起來。雖然依着拿破崙的想法,法國艦隊無論噸位還是裝備水平,都要遠遠的高於納爾遜手下的那支艦隊。但是僅僅是納爾遜這個名字,就足以讓約瑟夫遲疑了。
不過約瑟夫想了半天之後,終於吸頂了決心:
“我們相對納爾遜的艦隊。我們規模更大,裝備也更好。狀態也更好,這簡直就是飛龍……呸呸呸,這種敗人品的話可不能胡說。”約瑟夫這樣想着,便道:“可以試試,但是不要吃虧。”
兩個人又談了半天,確定下了大體上的原則。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特雷維爾海軍元帥的事情了。
見到這個打算得到了大哥的祝福。嗯,拿破崙發現便對這次行動越發的有信心了。
“衆所周知,約瑟夫就是一個慫貨,沒把握的事情,他不會亂說話的。”拿破崙想道。
當然,如今法國和英國還處在和平狀態。要對英國人動手,雖然大家都看得出這是在乘人之危地動手,也還是要找個理由,找個藉口的。如果英國和法國接壤就好了,那法國人就可以找一批死囚犯,穿上英國軍隊的衣服……
不過這個問題,同樣不需要拿破崙動腦筋,讓呂西安和塔列朗去商量就行了。
呂西安和塔列朗商量了一番之後,便回來對拿破崙說:“我們派一條軍艦,最好是一條相對重要的軍艦去英國訪問,嗯,耀武揚威的那種。然後呢,英國人肯定會有反對我們的抗議活動的。再然後,我們就讓這條船在英國人的港口中發生爆炸,並因此沉沒。然後我們就指責,說是英國人炸掉了我們的軍艦,接着便提出一大堆的他們不可能同意的要求,並且對他們發出最後通牒。然後就可以合理合法地和英國人開戰了。”
“你們覺得,需要怎樣的級別的軍艦,才合適?”拿破崙問道。
“最好是超級巡洋艦。”呂西安回答說。
“扯淡,你真是一點都不知道心疼!你知道一條超級巡洋艦有多貴嗎?”拿破崙很不滿意的說,“而且超級巡洋艦也是交戰中重要的力量,不能這樣浪費。嗯,派一條裝甲巡洋艦就行了。真是,反正就是個藉口而已。誰不知道那是藉口?再說,只要英國人襲擊了我們的船,哪怕沉沒的只是一條巡邏艦,那也是足夠的藉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