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應對之策

bookmark

馬超擡起手,止住了龐德,說:“這一點你說錯了。我軍鐵騎勢必無法攻破由三列戰車組成的防線,屆時我軍鐵騎勢必擁擠在戰車面前,很難轉圜,也很難逃走。騎兵之利,在於機動。若動彈不得,就會淪爲步兵的刀俎魚肉。官軍確實可以派輕步兵手持輕便的刀斧,越過戰車,前來擊殺我軍騎士。

但戰車之間,空間狹小;又足足有三列。即使是輕步兵,要鑽過戰車行列,也需要花費時間。而官軍根本不需要鑽過戰車行列,就能給我軍騎士造成比刀斧手更大的殺傷。”

經馬超這麼一點撥。龐德恍然大悟,道:“少主明智!官軍不必派刀斧手越過戰車,官軍只需要在戰車行列之後佈置成千上萬的強弓勁弩。待我軍騎士困頓於戰車行列之前,官軍的弓弩手萬箭齊發,我之西涼鐵騎,必定死傷慘重。”

馬岱吃驚地說:“所以,在中軍戰車行列之後,必定有衆多的弓弩手,在等着我軍的鐵騎,向中軍發起衝鋒。”

龐德道:“一定是如此。另外,爲防止我軍鐵騎不選擇正面作爲衝鋒方向,而選擇左右兩側作爲衝鋒方向,皇甫嵩在中軍左右佈置了左右兩翼。左右兩翼不僅有護衛中軍左右的作用,還有作爲攻擊主力的作用。就是在我軍鐵騎停滯於中軍面前、短時間內不能轉圜和逃走時,那時就是我軍鐵騎最爲虛弱之時。左右兩翼趁勢掩殺,我軍鐵騎必定戰敗。”

閻行道:“那預備隊呢?”

龐德道:“若我軍選擇衝擊敵之中軍,預備隊不動;若選擇衝擊敵之兩翼之中任意一翼,以我西涼鐵騎之驍勇,自然能擊破之。屆時,就由預備隊前來救援,攻擊我軍鐵騎的後部。如此,兩部相配合,很可能將我軍鐵騎包圍起來。這時,敵之中軍或另外一翼再加入戰團,局勢便一去不復返。如此一來,我軍便逃不開戰敗的厄運。”

聽了龐德的分析,諸將都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閻行重重地嘆了口氣,道:“這皇甫義真,真不愧爲天下名將啊。”

賈詡道:“衆位可能不知,皇甫嵩佈置在中軍最前列的戰車,乃武剛車。在前漢之季,孝武帝之時,大將軍衛青與匈奴的伊稚斜單于展開漠北之戰時,就曾用到武剛車。”

賈詡這麼一說,馬超也想起來了。

賈詡接着說:“當是時,推測伊稚斜單于應有精騎十餘萬,而衛青只有五萬騎。而且衛青的五萬騎,還早在出塞之後就分出了李广部和趙食其部。向東迂迴策應。所以推測衛青實際兵力,應該只有四萬餘精騎。局勢極爲不利。

衛青以武剛車環繞,結成營壘,守住陣腳,又派五千騎出擊,與伊稚斜單于派出的一萬騎混戰。兩軍混戰半日,匈奴精騎始終無法破開武剛車結成的營壘;與漢軍騎兵混戰,也無法分出勝負。

後來,天佑華夏,大漠之上颳起沙塵暴。衛青趁機命令漢軍全軍出擊,包圍了匈奴騎兵。伊稚斜單于恐懼,便只率幾百騎逃跑了。由於之前在混戰,後來兩軍又都被沙塵暴包裹其中。

已經被包圍並被打垮的匈奴騎兵紛紛突圍逃跑,衛青一路抓俘虜問出伊稚斜單于的逃跑方向,追擊數百里乃止。後至趙信城,焚燒匈奴糧秣,共斬殺匈奴一萬九千騎,大勝而還。

衛青能贏得此戰大捷,箇中原因,除了衛青之才,以及天時相助,還有便是武剛車之利。

武剛車乃木製獨輪之車,十分沉重厚實。在車上正面固定住一大塊厚厚的方形木盾,木盾上刻畫出猛虎食人之紋。無數武剛車併爲一列,車上的木盾便合併在一起,組成一道堅不可摧的盾牆。與盾牌手結成的盾牆還可以用鐵騎陵險沖垮不同,武剛車所形成的盾牆無法被鐵騎沖垮,人力也很難挪動。

以此看來,皇甫嵩必定是忌憚我軍鐵騎殊甚,故而才起用了早已不用的武剛車。而且,他所佈置的戰陣,明顯也受到衛青的啓發,專門用來剋制以精悍騎兵爲主的敵軍。”

聽賈詡的敘述後,馬超便絞盡腦汁地思索對策。而與此同時,諸將都有些焦灼。

張濟甚至感嘆道:“難道這一戰,我軍註定失敗不成?”

張繡道:“那我軍可以不出戰啊。”

馬岱斥道:“戰書都收下了,若不出戰,豈不叫官軍士卒恥笑?”

張繡爲難地說:“可是出戰的話,我軍又應該如何取勝呢?”

聽了這句話,衆人紛紛把目光投向人羣正中的馬超。

馬超看了看諸將,不滿地斥責道:“真沒用!若吾讓二三子獨擋一方,二三子可怎麼辦?”

諸將紛紛請罪道:“我等無用,還請少主恕罪。”

馬超嘆了口氣,說:“罷了,這次面對的是皇甫嵩那等名將。二三子不敵,也情有可原。不過,論用兵致勝,皇甫嵩還遠不如吾。”

諸將一聽這話,欣喜萬分地道:“少主有何計策?”

馬超胸有成竹地道:“早有計策。聽着!”

“是!”

馬超沉着冷靜地說:“中郎將馬岱、閻行、龐德,校尉徹裡吉,你等與吾一起,領三萬鐵騎,並甲騎具裝營,應對敵之中軍七萬步兵。”

馬岱、閻行、龐德、徹裡吉四人應道:“遵命!”

馬超又看向其他人,道:“中郎將張濟,校尉伊健姬妾、樑興、楊秋,由張濟與伊健姬妾率領五千騎,樑興和楊秋各率兩部共五千步兵,應對敵之左翼。記住,先以中郎將張濟率領五千騎攻擊敵之左翼,待敵軍難以轉圜時,樑興、楊秋二位校尉,再率領步兵衝上去攻擊敵之左翼。”

三人一聽就明白了,騎兵一旦不能機動,就最爲虛弱。之所以馬超要他們先用騎兵打擊敵軍的左翼,就是想以騎兵來剋制騎兵。雖然五千鐵騎遠遠少於敵軍左翼的兩萬騎,但西涼鐵騎更爲驍勇,足以硬抗下四倍敵軍而不致崩潰,並能使之停滯下來。停滯的騎兵,用善於步戰、靈活多變的步兵來攻擊,是最佳的方法。

三人道:“遵命!”

第二百五十七章 補充兵力第一百零八章 消弭部曲第九十章 朝廷第一百三十二章 談判第一百九十四章 樂涫之戰(中)第六十九章 對戰第四百零二章 曹操之父第一百二十六章 變故第一百六十四章 雜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樂涫之戰(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再次徙民第三百三十七章 前後夾擊第三百五十四章 怒火攻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楊彪之思第六十四章 追擊之中第十九章 悔改第二十四章 突襲第三百九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四十四章 戰後的計較第一百九十八章 堅守之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個儒士第一百六十章 楊彪(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火攻第三百三十章 施救第一百三十九章 枹罕之戰的影響第七章 九曲黃河第二百二十三章 具裝騎兵第九十八章 鞠義第六十八章 羣毆的要訣第三百六十九章 袁隗的打算第四章 爭雄之念第三十三章 陣前打鬥第九章 閻行第四百零三章 機鋒交談第二百九十七章 偶然第十六章 連克八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襲擾第一百七十四章 囑咐第一百八十四章 先登顯威第七十章 一線生機第一百二十一章 董卓第四十二章 成公英第二百八十七章 爭吵第三百九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十章 街亭南山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訪第三百二十七章 兩軍潰敗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的威脅第一百四十章 尚書檯裡的對弈第一百六十章 楊彪(上)第九章 閻行第三百三十七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零三章 推想第二百六十五章 陣前約談 中第二百零二章 營中混戰第二百六十章 約戰第二百章 絕境第三百三十章 施救第六十八章 羣毆的要訣第一百二十二章 攻枹罕第二百九十章 伏擊戰第三十一章 戰後回顧第一百二十五章 最後時刻第四百一十六章 挑唆第十二章 段煨第一章 追擊戰第三百零一章 遲疑不定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徒第六十九章 對戰第八十八章 下一步的應對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的威脅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惑第三百六十六章 賞琴第三百三十章 施救第一百七十八章 楊彪的轉變第二十七章 深陷重圍第一百五十六章 楊阜(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騷擾戰第四章 爭雄之念第三百九十章 雒陽駐軍第四百零四章 首次上朝第一百六十一章 楊彪(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無奈逃跑第四百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七十一章 參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談論第二百九十章 伏擊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個儒士第三百三十五章 焉知非福第二百一十三章 楊阜用計第一百三十一章 賈詡的建議第四章 爭雄之念第二百二十二章 妙計突現第七十一章 包圍和包圍第四十八章 門下血戰第九十三章 父子官爵第三百七十章 雒陽城第三百一十六章 轉戰西河第二百零七章 執詢第五十六章 避實擊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