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連破兩陣

由於佈置在武剛車之後的,是六千官軍弓弩手。就算皇甫嵩如何變換陣型,還是有大部分弓弩手沒能在擁擠混亂的陣中,撤回後陣。而這些弓弩手只有弓弩作爲武器,面對甲騎具裝的碾壓,能存活下來就十分不容易,接下來他們又要用弓弩去迎擊疾馳的鐵騎,和他們搠來的馬槊、長槍,和揮平而來的斷金刀,自然這些弓弩手根本擋不住,毫不意外地被消滅得一乾二淨,毫無還手之力。

皇甫嵩也並非沒有組織起反擊的力量,他經過短暫的慌亂後,終於組織起了兩個部、四千人的盾牌手,和三個部、六千人的長槍手,在混亂不堪的中軍方陣靠前一些的方位,排列成嚴整的方陣。

但甲騎具裝很快就掃平了擋在方陣之前的擁擠在一起的官軍士卒,隨即在徹裡吉的率領下,全速撞向由盾牌疊加合併、長槍長矛從盾牌間隙中刺出的盾牆。

這羣官軍訓練有素,在第一列盾牌手和長槍手之後,第二列也是同樣均勻排列的盾牌手和長槍手,第二列之後是第三列,第三列之後是第四列。也就是說,就算第一列有士兵倒下了,第二列相應位置的士兵就會立即補上;若第二列補上的又倒下了,第三列的就會繼續補上,如此往復,一直能保持住方陣不被鐵騎攻破。而等鐵騎後繼乏力時,組成方陣的官軍步兵就可以趁勢反擊,大獲全勝。

本來在正常情況下,依靠盾牌和長槍組成的方陣,只要士卒經過嚴格的訓練,懂得相互配合,攻擊和防護作爲一體,就能夠在哪怕是重騎兵的衝擊下,維持方陣的嚴整,獲得最後的勝利。

官軍士卒確實也訓練有素,但在今日,官軍士卒經歷了武剛車被焚燒、濃煙籠罩、陽光刺眼,又經歷了全軍範圍內的恐慌和混亂。尤其是恐慌和混亂,已經讓官軍士卒亂了心神,士氣泄了大半。

甲騎具裝是重騎兵,重騎兵的使命就是撞陣。甲騎具裝沒說的,人人都咬緊牙關,奮不顧身地撞向十分嚴密的方陣,那個皇甫嵩寄希望能借此阻擋住西涼鐵騎衝鋒勢頭的方陣。

戰馬長嘶,戰士怒吼,甲騎具裝攜帶着百斤鐵甲和千斤戰馬的勢能,撞上了方陣盾牆。頓時,一面面盾牌破碎,木屑橫飛;一個個官軍士卒被撞倒、被馬蹄踐踏,血肉橫飛。方陣第一列,就這麼輕易地被踏爲平地。

鮑鴻瘋了似的大喊:“補上!快補上!”

方陣第二列也很快就把缺口補上,但隨着甲騎具裝絲毫不停的攻勢,第二列立即出現了更多的缺口,更多的盾牌被踏碎,更多的長槍無助地折斷。

旋即,第二列也就這麼被破開了,而且被破開的面積更大。徹裡吉這些甲騎具裝瘋了似的衝向方陣,趁着第三列的士兵瞠目結舌、還沒來得及補上缺口之時,又繼續深入到了第三列這裡,緊接着破開了第三列。

衝鋒到了這裡,已經是到了這個一萬多人組成的方陣的正中。甲騎具裝一衝到這裡,整個方陣也就完全被破開了。鮑鴻瘋狂地指揮所有剩餘的盾牌手和長槍手,都匯聚到甲騎具裝這裡來,他想要包圍住甲騎具裝。

但防備騎兵的方陣,本就必須佈置得十分緊湊密實,士卒都擁擠在一起,兵器都朝着一個方向,很難調動。況且甲騎具裝已經把方陣破開了,將方陣幾近一分爲二,所以任由鮑鴻怎麼調動,步兵方陣怎麼也不能形成包圍。

而甲騎具裝繼續深入,凡是擋在他們面前的官軍步兵,都被踏成齏粉,形成容他們繼續衝奔的道路。

與此同時,追在甲騎具裝之後的馬超等輕騎,也很快肅清了衝鋒道路上的殘敵,殺到了皇甫嵩和鮑鴻匆忙佈置的方陣之前。見甲騎具裝早就把這個方陣給破開了,殺得陣中官軍步兵哭爹喊娘。馬超怕甲騎具裝人數太少,搞不好會被還剩數千人的方陣給吞沒掉,便命令馬岱率五千輕騎,沿着甲騎具裝開闢的血路,衝進方陣裡,繼續以騎兵強大的衝擊力,蹂躪這個已經被蹂躪得不成樣子的方陣。隨着五千輕騎的到來,官軍的步兵方陣的崩潰更快了。

而閻行、龐德與他,則各自分兵,率部繞過方陣,殺向躲在方陣之後擁擠成一團的官軍士卒。

皇甫嵩能在紛亂不堪的中軍陣中,組織起一個方陣來,就能組織起第二個方陣來。第一個方陣一萬多人雖然被擊潰了,但好在也爲皇甫嵩爭取到了不少時間。趁着西涼軍還在攻擊第一個方陣,皇甫嵩加緊調度,把中軍剩下的四萬數千步兵,重新排列布置,形成一個更爲龐大的方陣。

看着這個方陣形成了,皇甫嵩終於敢用手背揩了揩額頭上無數的汗珠,鬆了口氣。

但皇甫嵩卻打錯了算盤。由於他與鮑鴻把盾牌都集中用於第一個結成的方陣,導致第二個結成的方陣,並沒有像前者那麼層層疊疊的盾牌。

而因爲時間太過倉促,皇甫嵩也沒能很仔細地佈置部曲,導致方陣裡弓弩手、長槍手、刀斧手,使用不同兵器的士兵,都不能作有規律、整齊的分佈,而是散亂地擁擠在一起。更可怕的是,組成這個大方陣的,不僅有官軍士卒,還有剛剛歸附的世家宗兵。

旋即馬超、閻行和龐德三部繞過了第一個方陣,衝到了最後這個方陣面前。皇甫嵩急忙下令弓弩齊射,但只有很少的箭矢從陣中飛出,飛向西涼鐵騎。一是因爲官軍大多數弓弩手之前被佈置在最前列,早就被殺乾淨了;二是因爲方陣中的弓弩手不集中在一處,不能發揮箭雨的效果。

零零星星的箭矢射向西涼鐵騎,只不過射倒了幾十人。馬超命令三部分散開來,閻行率部從大方陣之左衝擊,龐德率部從大方陣之右衝擊,而他則率部從正面衝擊大方陣。

第二十章 終見大敵第六十五章 設計復仇第七十五章 交付兵權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境平定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戰終止第一百二十章 陳倉城的來客第三百九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二百零八章 休屠人的老巢第七十八章 激戰第六十一章 鼓聲第七十六章 劫得信使第二百二十九章 第四種選擇第一百八十一章 偶遇、識破第一百三十三章 四郡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議事(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交易第二十八章 突圍第二百七十六章 無奈逃跑第一百七十九章 徵河西第四百零九章 恩賞第一百三十六章 拉攏蹇碩第二百六十五章 陣前約談 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惑第三百三十四章 湯餅第一百七十八章 楊彪的轉變第二百一十四章 離間匈奴二別部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阜的又一個任務第四十九章 救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謀驚四座(下)第四十章 襲營第四百一十二章 爭取支持第二百九十三章 站隊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阜(下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第四種選擇第三百零一章 遲疑不定第二百零四章 圍而不攻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勝第二百五十八章 宗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敲打和試探第二百八十一章 官軍傷亡第一百八十六章 消息走漏第三十一章 戰後回顧第二十六章 陣中勇殺第四百一十九章 園中奇景第一百零九章 出戰第三百零六章 朝爭(上)第四百零八章 扯皮第三百零一章 遲疑不定第七十八章 激戰第五十二章 秘計反攻第一百二十五章 最後時刻第三百零三章 犒軍第三百四十六章 心動行動第四十八章 門下血戰第九十四章 幕府商事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境平定第二百七十三章 亡羊補牢第一百八十三章 攻觝得第一百七十八章 楊彪的轉變第七十七章 阿陽之戰第二十二章 山與林第五十四章 得手第三百九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八十二章 父子言談第三百九十五章 世家之害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二百零七章 執詢第三百二十二章 匈奴變故第二百九十一章 降卒和降將第二百五十章 幷州文士第一百九十二章 會水之戰(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何袁之謀第四十章 襲營第二百三十二章 成公歸附第三百四十八章 讀書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的威脅第一百八十三章 攻觝得第一百六十九章 達成交易第三百零八章 朝爭(下)第一百零七章 施威第二百零四章 圍而不攻第六十九章 對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楊阜(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討伐的理由第二百七十四章 飛熊軍對先登營第九章 閻行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阜(下下)第五十五章 決勝千里第二百一十二章 趁亂而戰第十章 街亭南山第二百五十六章 裝備的因素第一百四十九章 謀驚四座(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同住第一百七十九章 徵河西第三百三十四章 湯餅第二百三十章 西域奇謀第一百八十一章 偶遇、識破第三百四十八章 讀書會第五十八章 刑訊逼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