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再次徙民

bookmark

這樣的劇情,在扶風郡和京兆郡各處,同時上演。很多發展了數百年、樹大根深、底蘊深厚的大世家,頃刻之間灰飛煙滅。一座座塢堡被燒燬,一座座莊園消失不見。在廣闊的關中平原上,塢堡燒起的濃煙,多如林立。哪怕是在長安城、郿縣、槐裡城,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與此同時,一車車的物資和財富,接連被運送到西涼軍大營裡,讓原本十分空曠的西涼軍大營立即變得水泄不通。逼得馬超沒辦法,只得再次擴大營區的面積。

西涼鐵騎動作很快,僅僅在第二天中午,就完成了對扶風郡和京兆郡的搜刮。經過統計,這次一共搜刮到了糧食六百七十多萬斛,錢二百五十八億,牛二十萬頭,良馬三萬匹,羊豬則數以千萬計,金銀財寶、絲綢錦帛堆積成山,短時間內無法算出總價值。

馬超笑得,兩個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這些物資,可是比涼州的家底還豐厚。得到了如此之多的物資,足以讓他的實力更上一層樓。再面對朝廷的軍事威脅,他也就不必再以“光腳不怕穿鞋”的方式進行對抗,而可以遊刃有餘、留有餘地地應對了。

可是這麼多物資,要運回千里以外的涼州,這又是一大難題。但有了上一次運糧的成功經驗,馬超也並沒有困惑太久。

馬超便又招來成公英,命令他徵集扶風郡和京兆郡的流民,和世家的僮僕奴婢們,一同運輸回涼州。

聽了馬超的命令,成公英卻搖頭反對。

馬超詫異地說:“爲何?你不是已經成功地組織過十六萬流民運輸軍糧回涼州了嗎?這次爲何不願意了?”

成公英說:“少主有所不知,屬下並非不同意再次招募大批人口,運輸糧食,同時充實涼州戶口。而是反對招募如此之多的人口。”

“什麼?吾沒聽懂你的話。”

成公英淡然解釋道:“據賈祭酒的統計,京兆郡境內還有十八萬之衆的流民。在我軍劫掠兩郡所有的世家之後,又計算出所有世家的僮僕,應當稍微多於流民之數,當有二十萬之數。”

馬超一聽,立即兩眼放光,說:“三十八萬人口,如此之多!”

成公英說:“多是多,但屬下斟酌之後,認爲剛剛建立、機構不健全、官吏人手不夠的涼州刺史府,最多還能吃下二十萬人口。上次主公將流離在扶風郡內的十六萬流民遷徙回涼州,就已經讓整個涼州捉襟見肘,左支右絀。旁的不說,就連管理這些流民的官吏,都要在各個郡縣東拼西湊。

這次,若是涼州一次吃下三十八萬人口,那涼州刺史府以及各郡縣的太守、縣令,便應付不了。到時候,因無力治理,賑濟不周,很多問題就會凸顯出來,甚至會激發民變,產生內亂。

那麼主公與少主苦心孤詣才改變的穩定局面,便會崩塌,涼州很有可能會重新陷入內亂之中。風險如此之大,故而屬下不敢不謹慎。屬下建議少主,此次徙民,不能全要,只能招募二十萬人。”

馬超也知道成公英說的有道理。畢竟他們父子倆奪下涼州,只不過才統治了兩個多月。要不是因爲實行了六曹制,使得處理政務變得更爲精簡容易,涼州也不可能那麼快就實施均田制,恢復農業生產;還在楊彪的帶領下,大興土木。

官吏的選拔、任用、提拔,都需要很長的時間。涼州的統治框架都還沒建構好,這時再把過量的百姓塞進這個框架裡,非把這個框架給擠破不可。

認識到這一點,馬超也就不再堅持一口氣吞下兩郡的僮僕和流民三十八萬人了。

馬超道:“既然涼州最多還能容納下二十萬人口,那就選上所有流民,再簡選出兩萬世家奴僕,湊足二十萬。”

沒想到成公英又搖搖頭。

馬超更爲不解,說:“你不是說,涼州能吃下二十萬人口嗎?”

成公英說:“屬下並非反對再接納二十萬人口,而是認爲,這二十萬人口的組成,還有待商榷。”

“商榷什麼?”

成公英說:“既然涼州只能容納二十萬人口,就直接選擇遷徙走二十萬世家奴僕即可,最好不要再招募流民。”

馬超更爲不解:“什麼?爲何?流民比世家的奴僕更爲飢餓,隨時都在餓死的邊緣,爲何不優先選擇他們?”

成公英笑道:“正因爲流民更容易餓死,才更應該優先遷徙走世家的奴僕。因爲流民長時間飢寒交迫,故而他們比衣食較爲充足的世家奴僕,更容易鋌而走險。一旦涼州刺史府管理不善,政策不當,哪怕僅僅是很小的失誤,也很容易激起這些人的反叛。

而反觀世家的奴僕,他們一輩子都活在世家子的陰影之下,性情溫順馴服。假使我刺史府果真在某些政策上有所失當,傷害到他們的利益,他們也不會起來反叛。所以,爲了維持住涼州的穩定局面,說什麼也必須優先遷徙走世家的奴僕。”

自從穿越到這個餓殍遍野的時代,馬超越來越憐憫那些流離失所、朝不保夕的流民。安頓流民,結束戰亂,這也是他當初立下的誓言,他所作的一切,其實都是爲了使流民能得以存活生息。

見成公英百般不願意遷徙流民,馬超聞言大怒,說:“難道在你成公伯英的眼裡,流民就那麼可怕,隨時都有可能禍亂涼州嗎?”

成公英執拗地說:“少主心裡恐怕也清楚,只有遷徙馴服的世家奴僕,纔是對維護涼州安定的最佳選擇!徙民是公事,少主何必感情用事?”

馬超怒道:“若你不從,吾可以另外選擇他人,來組織徙民。賈詡、楊阜、閻忠,哪一個能力不如你?”

成公英也怒道:“即使如此,屬下也會勸動主公。以主公之英明,絕不會同意少主之見。退一萬步說,即使主公也同意少主之見,屬下也絕不會因此就同意的!”

第九十五章 幕府的幕僚們第三百四十六章 心動行動第一百八十一章 偶遇、識破第六十七章 決戰成公英第三百六十六章 賞琴第一百七十一章 參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蔡昭姬第一百九十五章 樂涫之戰(下)第三百八十章 宣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降第三十二章 翌日再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後定策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軍的潰敗第一百零五章 服軟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綻與戰機第三百一十八章 於夫羅第一百八十六章 消息走漏第二百零一章 反夜襲第三百四十九章 賈詡解惑第四十三章 中計了第十五章 獻降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徒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徒第六十七章 決戰成公英第二十七章 深陷重圍第七十八章 激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樂涫之戰(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雜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同黨第三百七十八章 同住第一百五十八章 蓋勳(上)第六章 推敲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勝第一百五十六章 楊阜(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官軍議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離間匈奴二別部第二十一章 計中計第二百九十七章 偶然第二百九十章 伏擊戰第五十一章 入營詳談第一百三十六章 拉攏蹇碩第四十二章 成公英第一百六十九章 達成交易第三百八十七章 約定達成第十一章 斷水之謀第二百五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一章 追擊戰第四十九章 救兵第三百八十八章 訪客又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諫言第九十八章 鞠義第九十七章 十常侍第四百零六章 貢物第一百六十一章 楊彪(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打擊士氣第二百九十九章 皇命傳來第三百章 心亂如麻第二百一十三章 楊阜用計第三百二十三章 結盟第三百四十九章 賈詡解惑第二百九十九章 皇命傳來第三百一十九章 白波郭太第三十九章 危機和破局第三百三十八章 局勢突變第四百二十章 “西園世界”第三百八十八章 訪客又至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降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境平定第一百四十六章 議事(上)第四十九章 救兵第十五章 獻降第八十二章 父子言談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馬換牛第一百一十六章 張繡的疑惑第三章 穿越者第一百六十章 楊彪(上)第一百零七章 施威第一百二十二章 攻枹罕第二百四十章 牛輔出謀第一百九十四章 樂涫之戰(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綻與戰機第一百三十二章 談判第十一章 斷水之謀第三百九十三章 和盤托出第一百三十三章 四郡國第三百九十章 雒陽駐軍第四百一十三章 勸說和拉攏(上)第三百三十章 施救第一百二十章 陳倉城的來客第四十一章 火馬計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後定策第一百六十四章 雜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陣前約談 下第七十三章 襲瓦亭第二百四十二章 世家第一百零九章 出戰第三百零四章 主意已定第三百八十五章 花園密談第二百四十三章 皇帝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