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愁思

bookmark

郭汜道:“可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軍以後怎麼辦?”

李儒道:“岳父,事已至此,再去招惹西涼鐵騎已然不可能。我軍當繼續在河南地劫掠匈奴部落,壯大實力,發展自身。待日後有足夠的實力,再找錦馬超算賬不遲。所謂君子報仇,十年未晚也!”

董卓頹廢地點點頭,說:“卻也只能這般了。”

說完,董卓下意識看向氈房外的鵝毛大雪,心裡淒涼苦寒不已,彷彿他的心裡也正下着雪。

………………………………………………………

外面仍舊在下着大雪,雪一片一片地從天空翩翩飄下,把大地染成白色;天地之間只有一種色調,那就是燦爛的白色。

蔡琰支着頤,呆呆地望着窗外的白雪,看着那燦白的雪,腦海裡不由得冒出馬超那張與白雪一般燦白的面容。

馬超率領大軍出了臨汾城,在這茫茫大雪之中,不知道他在幹什麼呢?是正在奮勇殺敵,還是在營帳裡呆着?若是呆着,那會不會也正好在想起她呢?

蔡琰臉上愁雲慘霧,嘆了口氣,心想恐怕也不會。畢竟他是將軍,軍營裡一堆軍務忙都忙不過來,又怎會有多餘的心思放在她這裡?

可蔡琰轉念一想,她與他都發生了那麼多啼笑皆非的事,就算馬超再怎麼木頭,也總會對她有些心思吧?若真對她沒有半分心思,又怎會多此一舉地提出什麼讀書會,借這個由頭靠近她呢?

蔡琰不是傻子,在馬超一提出讀書會時,她心裡就知道這不過是貼近她的由頭。況且他偷聽到蔡邕有意要把她許配給衛仲道後,又竭力阻止。蔡琰想,若他對她真沒有半分心意,視而不見就是了,何必多費口舌呢?

可蔡琰又轉念一想,若說他真對自己有心思,可讀書會時卻又表現得那麼認真,一心放在書上,根本沒有分神;之所以勸阻,說不定也只是出於朋友之間的勸告而已。

想到這,蔡琰這心裡,就更爲玉慘花愁了。

回想起馬超對她說,他與她能夠在茫茫人海中相識,是爲緣分。可這緣分,蔡琰卻也知道,也快要如眼前這雪花,飄下天空,掉在地上融化,消失不見了。

因爲只要白波軍與匈奴騎兵被平定,馬超勢必凱旋而歸,率領得勝之師,進入京城,一時風光無兩,天下震動。

而她呢,叛亂平息與她並沒有什麼關係。相反,叛亂平息後,她與蔡邕仍舊要被押送到朔方郡去。聽說朔方郡有衆多匈奴人,殺人成性,腥羶骯髒。想想蔡琰都覺得可怕。

屆時,馬超將在京城,她將去朔方,相隔千里之遙,哪還有什麼緣分呢?

蔡琰不禁心裡有些惱馬超,爲何既然只是驚鴻一瞥,並不能長久;又何必出現在她的生命裡,讓她先得而後失,始於喜而終於愁,到頭來只是白白失落一場呢?

想到這,蔡琰惱得銀牙咬脣,用小手用力一砸窗臺。

蔡邕的聲音從樓下傳來:“琰兒,怎麼了?”

蔡琰被嚇一跳,她沒想到自己這一砸聲響居然如此之大。

“沒什麼……”

“沒什麼事就快下來,你楊伯伯有大事要與我們商量。”

“哦,來了。”蔡琰便嘆了口氣,整理了些心緒,裝成若無其事的樣子,掩蓋自己的愁思,下了樓來,看見楊彪與蔡邕已經坐着在商量着。

“楊伯伯。”蔡琰行了一禮。

楊彪點點頭,說:“快坐下,老夫正與你父親商量,要暗中安排你等到江南避禍,免於流放。可你父親卻執拗,不聽老夫的話,你快勸勸。”

蔡琰看了看偏過頭一臉不滿地蔡邕,自己心裡也有些吃驚,說:“楊伯伯,你說讓我們到江南去避禍?”

楊彪說:“對。老夫與你父親也是世交,不能阻止陛下下詔已經有負,這次在臨汾城能夠重逢,說什麼老夫也不能讓你父親再去朔方那等苦寒之地受苦。江南雖然偏遠了些,但總比匈奴人四處出沒的朔方好。老夫在江南也有一些故舊,可以安排你們在江南長住。等陛下氣消了,老夫再勸陛下赦免你父親。可你父親執意不聽,你趕緊勸勸你父親吧!”

蔡琰一聽,心想若是去了江南,距離京城不是更遠了嗎?

蔡琰黯然低下頭,說:“楊伯伯,小女也不想去江南。”

楊彪詫異地看着蔡琰,說:“可不去江南躲避,你們又想去哪裡呢?”

蔡邕生氣得沒說話,蔡琰脫口而出:“雒陽!”

楊彪更爲詫異,難以置信地看着蔡琰。

蔡琰一看楊彪生疑,害怕楊彪是看出了她想回雒陽城的真實目的,趕緊撒謊:“因爲我父親收藏的四千餘卷書籍,都在雒陽!”

楊彪詫異地說:“可你們現在正被流放,怎麼可能再回到雒陽?雒陽城裡官府衆多,還有十常侍,一旦回去被發現,那必定是重罪啊!”

蔡琰見楊彪是這麼想,並沒有看出她的心思,才知道這是虛驚一場,是自己想多了。

蔡邕道:“文先,你不必勸了。倒是上次你曾與老夫說,這錦馬超並非我等之前設想那般。你不如給老夫說說,這錦馬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吧!”

楊彪便把他在涼州時,看到馬超怎麼對待世家大族、怎麼對待平民百姓,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以及馬超與他相約一同在京城中、在朝廷謀劃打擊世家大族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蔡邕和蔡琰。

蔡琰一聽,心裡對於這馬超,不禁多了幾分敬佩。原來她以爲,馬超大肆迫害世家大族,只不過是想劫掠世家大族的錢糧來供養他的西涼軍。卻沒想到,馬超打擊世家大族,是爲了打擊土地兼併,讓天下貧苦百姓得以喘息之機。自己竟然是看錯了他,小看了他了。想到這,蔡琰心裡不禁有些愧疚。

蔡邕聽了,則是不由得想起在白波軍中大營中,郭太同他說的話。那次之後,蔡邕也知道,就連白波軍的首領郭太都遭受世家大族這般壓迫,更不用說白波軍普通的士兵了。雖然他自己也出身兗州的大世家,但蔡邕從小學儒,仁義禮智信鐫刻在骨子裡,對於世家的暴行自然看不下去。

第三百九十一章 拒絕理由第三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三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二百五十八章 宗兵第一百五十九章 蓋勳(下)第五十五章 決勝千里第九十六章 何進的決斷第三百五十八章 又得謀士第二百四十二章 世家第二十六章 陣中勇殺第三百二十六章 營中埋伏第二十八章 突圍第一百零六章 先登初生第三百九十七章 十步計劃第二百三十二章 成公歸附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境平定第四百一十章 永樂太后第六十六章 蛇谷奇謀第一百三十二章 談判第四十章 襲營第一百九十八章 堅守之策第四百一十三章 勸說和拉攏(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勸說和拉攏(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達成交易第三百七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四十四章 涼州初安第一百八十一章 偶遇、識破第二十四章 突襲第三百四十六章 心動行動第三百一十九章 白波郭太第二百六十二章 應對之策第七十一章 包圍和包圍第二百一十五章 離間計成第二百五十六章 裝備的因素第一百九十四章 樂涫之戰(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綻與戰機第六章 推敲第二百三十三章 良心不安第三百七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七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九十一章 奏表第二百四十三章 皇帝心計第二百零三章 攻城受阻第四十一章 火馬計第一百零四章 推想(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挑唆第一百五十五章 楊阜(中)第四百章 歃血爲盟第二百八十章 傷亡、繳獲與徙民第一百一十九章 說降第一百九十六章 樂涫之戰(下下)第二十章 終見大敵第一百四十四章 涼州初安第三章 穿越者第三百五十一章 失落第二百一十二章 趁亂而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謀驚四座(上)第八十六章 噩耗第一百四十六章 議事(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消息走漏第三百五十一章 失落第三十七章 鏖戰(下)第三章 穿越者第三十一章 戰後回顧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惑第三十五章 鏖戰(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蓋勳(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蒲元第二百六十五章 陣前約談 中第一百六十章 楊彪(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馬鈞的改造第四百零四章 首次上朝第三百五十章 勸阻第二百一十九章 又是離間第四百零三章 機鋒交談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馬換牛第四百一十章 永樂太后第一百九十五章 樂涫之戰(下)第三百零二章 如何抉擇第二百二十七章 駱駝長城第二百七十六章 無奈逃跑第三百二十九章 襲取臨汾第四十四章 戰後的計較第三百零三章 犒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阜(下下)第四百零四章 首次上朝第二百五十七章 補充兵力第二百零六章 護盧水胡校尉第一百零二章 三軍統帥的一天第二百零七章 執詢第三百四十一章 沐浴(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枹罕之戰的影響第一百六十七章 樂涫之戰(下下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追擊董卓第六十章 推算第二百二十七章 駱駝長城第三百三十八章 局勢突變第二百三十五章 風聲走漏第四百章 歃血爲盟第三百七十三章 偷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