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是進是退

bookmark

見堂堂的大軍師成公英這次居然被他噎住了,樑興頗有些得意。其實自從薄藩谷之戰死裡逃生後,樑興就對成公英十分不滿了。如果不是成公英中了馬超的計策,他也不會淪落到沿路討要村民食物的地步。

樑興笑道:“藉由陰平道,我軍可從涼州直抵成都城下。聽說現在正有一部黃巾軍肆虐益州,連易守難攻的巴郡都給攻下了,眼下益州兵正在與黃巾軍亂戰。益州兵也素來孱弱,怎能抵擋我西涼鐵騎?且陰平道只有武都一些土人知道,我軍果真出陰平道而攻益州,必定出其不意。如此,巴蜀沃野豈不是唾手可得?”

樑興如此說,聽得韓遂和閻行等人都有些心動了。要知道,益州巴蜀之地可是全天下最爲富庶豐饒的所在,素來以物阜民豐、錢糧廣集而聞名天下;更有鹽鐵之利,加之又有山川形勝,可謂易守難攻,簡直是天下最適宜成王業的土地,就連關中也多有不如。

但成公英卻不以爲然,說:“樑將軍,你既然說這陰平道如此隱秘,想必陰平道應該十分險惡狹窄吧?”

樑興本來還挺自得的,一聽成公英,就愣了一下,說:“軍師怎麼知道?”

成公英笑道:“涼州與益州之間遠隔秦嶺,是爲天塹,不然也不會要用棧道才能交通。陳倉道、金牛道、褒斜道等道,都是秦嶺上最爲便利寬闊的山道,然而卻馬不能並轡,車不能連軌,料想陰平道一定比這些道更爲狹窄,也更爲險惡。”

韓遂冷冷地看了一眼樑興,沒有說話。樑興慚愧地低下了頭。成公英說:“而我軍呢,俱是鐵騎,不善跋山涉水。陰平道狹窄,又不利於運輸糧草。如果真從了將軍的主意,我軍必定會在陰平道中困死。希望將軍下次獻策,可一定要斟酌斟酌。”

樑興苦着臉退下了,韓遂說:“既然如此,伯英,老夫該如何是好?”

“沒有別的辦法,想活命就必須衝破馬超之封鎖,回到金城、回到涼州中北部!”成公英堅決地說。

韓遂陷入了沉思,馬玩和張橫卻嚇了一跳,馬玩說:“軍師你瘋了吧!馬岱麾下三萬精騎駐守隴西、馬超麾下七八萬精騎又在安定,我軍迎面而上,豈不是自投羅網嗎?”

成公英說:“不盡然。隴西和安定雖然被馬超奪取,但兩郡的城池衆多,馬超勢必要分兵駐守。其中白石、枹罕、狄道、平襄四城,在只要我軍攻克了其中一座城池,就足以打通回金城的道路。四座城池,即使馬超再如何機敏,又如何猜到我軍從哪個城池突破?我軍雖難以從馬超駐守的安定郡逃回金城,但仍然可以從馬岱駐守的隴西郡郡逃回去。馬岱多不如其兄,一定不是主公的對手。”

韓遂仍然若有所思,遲遲沒有下決定。張橫反對道:“主公,軍師說的確實是有可能實現。但馬超軍數倍於我軍,要突破重重阻攔回金城,何其困難!一旦攻不下城池,馬超得知後一定會率領重兵前來圍困,到時候就是想跑也沒地方跑了!

況且主公退回金城,那麼剩下的漢陽、天水和武都,馬超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屆時以黃河爲界劃分涼州爲東西兩部,河東六郡即北地郡、安定郡、漢陽郡、隴西郡、天水郡和武都郡爲馬超割據,而主公卻只能得到人少地狹的河西六郡即金城郡、武威郡、張掖郡、敦煌郡、酒泉郡和居延屬國。此乃因小失大啊!”

韓遂看了一眼張橫,說:“那你的意思是?”

張橫說:“不如就先行固守漢陽、天水和武都,並催促羌中和河西六郡派來援軍。生力軍趕到,馬超久攻不下,必定退兵,主公就可以保全西南三郡。”

韓遂仍然難以決斷,即使是九曲黃河,到了選錯路就會萬劫不復的時候也會躊躇不決。

成公英說:“張橫將軍此言,吾不敢苟同。羌中之所以服從主公,是因爲他們懼怕主公。可一旦主公被馬超圍困住,羌中之人見主公自身難保,哪裡還會出兵救援?說不定他們還會就勢投降馬超。況且三郡無險可守,豈能擋得住馬超?”

張橫這下沒話說了。見韓遂仍然決斷不了,成公英焦急地向前踏出一步,說:“主公,不要再猶豫了!要知道漢陽剛剛打下來,天水和武都只不過是望風而降,三郡士民不會爲主公所用,根本不是主公的基業。金城以及金城背後的金城郡、武威郡、張掖郡、敦煌郡、酒泉郡和居延屬國爲主公把持已久,才真正是主公的後方,是主公賴以壯大的基業。只有依靠黃河天險、依靠河西六郡,主公纔有足夠的實力與錦馬超抗衡,將來還有機會收復河東六郡。”

韓遂這才擡起頭來,成公英說:“所以,就算有馬超和馬岱加起來超過十萬兵力的封堵攔截,主公也必須要衝破之,回軍河西六郡。不然,不僅連河東六郡拱手讓人,恐怕整個涼州都無主公立錐之地。”

“可要衝破其阻攔,必定要付出慘重的代價……”韓遂仍有些猶豫,閻行、馬玩、張橫和樑興都沒話說了。

成公英毅然決然地說:“就算是全軍覆沒,主公只要回到河西六郡也能捲土重來。”

韓遂對此有些質疑,要知道雖然河東六郡飽受戰火摧殘,但耕地較爲廣闊,氣候也十分宜人,人口仍然佔涼州大半。失去了河東六郡,拿河西六郡去和馬超抗衡,根本是實力懸殊。

成公英見韓遂如此猶豫,知道韓遂其實心裡很清楚他說的是正確的,明白河西六郡的重要性,但就是懼怕。於是成公英計上心來,故意冷笑一聲,道:“呵!屬下知道了,主公是怕了馬超了,所以纔不敢輕易突破重兵駐守的隴西、安定二郡。主公進又不敢進,退又無路可退,不然投降馬超算了!”

第三百二十二章 匈奴變故第四百零七章 反將一軍第九章 閻行第二百二十二章 妙計突現第二百三十六章 困難重重第三百八十五章 花園密談第三百五十一章 失落第二百六十八章 火攻第二百三十二章 成公歸附第二百八十八章 皇甫定策第三百四十六章 心動行動第六十二章 山羊和鼓第二百九十八章 皇甫嵩的選擇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馬換牛第一百四十五章 班師和迎接第七章 九曲黃河第三百九十章 雒陽駐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說客臨門第三百一十七章 董卓又現第一百四十一章 同黨第二百七十七章 追擊董卓第二百七十六章 無奈逃跑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阜(下下)第三十三章 陣前打鬥第六十五章 設計復仇第二百七十七章 追擊董卓第二百四十三章 皇帝心計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戰終止第二十二章 山與林第三百五十章 勸阻第二百九十七章 偶然第一百二十三章 陣前投降第六十一章 鼓聲第一百零七章 施威第一百三十四章 敲打和試探第二百八十七章 爭吵第二百六十七章 甲騎具裝出擊第二十三章 火攻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向散關第一百零八章 消弭部曲第二百八十一章 官軍傷亡第一百七十九章 徵河西第三百七十五章 硬闖第一百三十一章 賈詡的建議第九十六章 何進的決斷第二百三十八章 羞辱與反羞辱第二十九章 追韓遂第四百一十八章 西園第三百三十一章 綺夢第四百一十二章 爭取支持第四十四章 戰後的計較第一百九十章 會水之戰(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董卓第四百一十九章 園中奇景第五十四章 得手第二百三十五章 風聲走漏第四十二章 成公英第三十三章 陣前打鬥第三百四十章 陽謀第一百九十五章 樂涫之戰(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開誠佈公第一百四十章 尚書檯裡的對弈第三百零四章 主意已定第二百九十三章 站隊第一百二十六章 變故第三百五十三章 反覆襲擾第一百二十二章 攻枹罕第三百五十八章 又得謀士第一百六十六章 交易第三百三十八章 局勢突變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一百二十七章 諫言第一百零七章 施威第一百五十三章 用人與改革(下)第四百零九章 恩賞第二百六十章 約戰第八章 對策第三百四十四章 蔡邕第一百五十四章 楊阜(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議事(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陣前約談 上第二十七章 深陷重圍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徒第一百三十七章 玄機第五十九章 開口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弱水之戰(上)第三十二章 翌日再戰第七十五章 交付兵權第一百四十一章 同黨第二百章 絕境第一百零四章 推想(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垂釣昆明池第一百五十六章 楊阜(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戰終止第三百四十章 陽謀第十四章 下山廝殺第一百八十一章 偶遇、識破第一百零八章 消弭部曲第二百六十七章 甲騎具裝出擊第三百一十章 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