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行走在通往凌江省官道上的馬車車簾被掀開,露出一張白嫩嫩的少女臉,只見她眨巴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眼底閃過一絲驚歎。
這就是古代的省城,而凌江省相當於二十一世紀的省會,下面設有縣鎮等行政機關。
擡眼望去,高約三丈的城樓出現在面前,上面有官兵隨時查看情況,青磚石頭搭砌起來的城門樓厚重沉穩,實心搭砌的它千百年來抵禦外來入侵者揮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這是柳清溪第一次親眼目睹古代城樓,比起現代旅遊景點所見所聞,真正置身於這個時代,這裡的城樓更加大氣磅礴。
來來往往的行人比起臨沂縣,不知道繁華多少,更多的是來來往往的馬車,即使進城的小商販,比起縣鎮,大多都是推着獨輪車或者兩輪平車,而不是肩抗手擡。
馬車繼續前行,柳清溪久久不願放下車簾,比起震後臨沂縣的蕭條,凌江省的百姓毫無受其干擾,也只是最大一次地震生時,他們感受到震動。
也是,比起前世所見所聞,比如迄今爲止最大的汶川地震,這次臨沂縣的震級明顯遠遠不如。
然而,前世多爲磚砌體結構,亦或是鋼筋混凝土,抵抗震害的能力本就大大增強,因此這次地震,農村地區的生土建築(未經焙燒過的黏土或麥草等摻合料砌築而成的房屋)破壞嚴重。
有多長時間沒有看到如此繁華的景象了?有多長時間沒有感受輕鬆的空氣了?
自從地震之後,柳清溪全身心投入到災後重建的工作當中,絲毫不敢懈怠,直到修建工作基本完成。
思緒漸漸飄遠,馬車跟隨前面大隊伍緩緩前行,比起臨沂縣,這裡查看更加嚴格,沒有路引或是戶籍壓根兒不讓進入。
好在臨行之前有溫氏提醒,柳清溪纔沒落下。
隊伍緩緩前行,等待進城出城的人或衣着華貴,或身着樸素,或焦急,或平靜。
此時天色已晚,他們進城之後要任務是找一個客棧住下,待明日先去拜訪應老。
一刻鐘後,輪到柳清溪,順利通過檢查,馬車駛入凌江省城。
此時此刻,柳清溪的震驚不能用言語形容,如若從外面看凌江省古樸大氣,那麼從裡面看,用繁華一詞根本不足以形容。
只見寬闊的大路兩旁,整齊排布着三層兩層的建築,比起碧溪鎮的居住之所,這裡的建築更爲細膩。
大大的門窗雕刻着繁複的花樣,大門上方的雕飾爲四大祥獸,或供奉財神,兩旁的墀頭無意不預示着對生活的憧憬。
屋脊上部的飛魚、仙人、麒麟等,預示着生意順遂,家庭幸福安康。
而商鋪門口,大多雕刻財神,大氣的暗紅色搭配青磚紋理,組成美麗的山水墨畫。
再看街上的行人,此時太陽已經落山,街旁的小商小販不着急收攤回家,此時正是熱鬧非凡的時候。
生活在城中的人們不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旁晚時分出門散步消食,順便買一些小玩意兒再好不過。
目光所示之處,女人或錦衣華服,或飛雲髻,膚色白皙,蓮步輕邁,和平時所接觸之人截然不同。
馬車繼續前行,停在一座三層高的客棧前。
門兩旁有兩個夥計迎接:“幾位客官住店吧?我們這兒有上中下三等房間,不知道您要幾間?”
“兩間上等房,兩間中等房。”上等房柳清溪和楊奕辰一人一間,中等房這次跟隨而來的有一個車伕一個小廝兩個丫鬟,男女各一間。
飯後,柳清溪和楊奕辰行車一天,身體疲憊,無精力繼續閒逛,因此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日,兩人起牀較早,天色不錯,簡單在客棧吃了點清粥小菜,收拾好家中帶來的土特產,柳清溪帶着兩個丫鬟出門拜訪應老。
本來柳清溪沒有丫鬟,不是沒有經濟能力,而是自己經常外出,帶着丫鬟不方便。
只是這次出門,溫氏特意交代:“這次不是去鎮上,而是去凌江省,撐門面的不能少,這兩個丫鬟從小跟着我,送你陪你去。”
柳清溪隨後不再推辭,反正經常來楊家,和這兩個丫鬟比較熟悉,兩個丫鬟都是十四五的年紀,一個**雨,一個夏荷。
“走吧,你們兩個隨我去。”
兩個小丫鬟麻溜起身提起禮物,恭恭敬敬跟在柳清溪身後。
車伕早已等待,並且早已打聽好應府位置。
馬車緩緩前行,走在凌江省城寬闊的青石道路上,咕嚕咕嚕車聲響起,柳清溪或許並不知道這次參加這樣一個會議,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帶給她什麼樣的好處。
應府,硃紅色的門前,兩座一人多高的麒麟巍峨屹立,倒座屋檐流水雲紋花狀,青色的琉璃瓦邊緣是一排紅色,相得益彰。
和普通門房設置不同,應府門房在倒座上開了兩個小口,類似於現代門衛的設計,方便許多,不用每一個前來拜訪之人都要他們打開大門詢問。
因爲第一次拜訪,又是昨日到達凌江省,柳清溪並沒有提前送上拜帖,到達之後才遞上:“你好,臨沂縣碧溪鎮的柳清溪前來拜訪應老,這是拜帖。”
門房低頭看了兩眼,大紅色的拜帖上面字體大氣,自然看出不尋常,當下不敢怠慢:“這位姑娘,您稍等。”
隨後快步朝書房的方向走去,這兩日忙着準備座談會的事情,老爺子和幾位老爺幾乎所有時間都泡在書房。
本以爲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拜帖,又是趁着這個機會沒有被邀請,意圖來應府蹭一個捷徑。
應大爺應付山隨意將拜帖放下:“不用管,咱們接着剛纔說。”
應老無意看了一眼,頓時被拜帖封面上的字體吸引,下筆有力收筆自如,非短日之功,隨手拿起翻開看了看。
想看看能寫出如此風骨字的人到底是誰,怎知他突然被最後的落款驚呆了。
“來人來人,這個拜帖誰送來的?”
剛纔門房恰好沒有走遠,聽到呼喚,三步並作兩步轉回來:“回稟老太爺,門口有一個十四五的小姑娘送來的,說來拜訪你,今日剛到,沒有提前寫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