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

bookmark

許成樑拄着長刀站在了令旗旁邊,冷着臉望着前方的血戰,復漢軍士兵前仆後繼一般地衝了過去,不斷有人倒下,但是有更多的人持着刺刀,在這一方小小的天地裡不斷廝殺。

戰場上的沉悶的嘶吼聲,刺刀刺入人體時的聲音,零散的槍炮聲匯聚在一起,奏出了一曲殘酷的哀歌。有許多士兵捂着傷口倒在了地上,他們痛苦的哀嚎着,絕望着等待着死去。

楊琳臉色有些陰沉,他招呼身邊的親兵,“給廣西提督下令,讓他的督標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楊琳的殺手鐗,廣西兵一向彪悍異常,特別是廣西綠營裡還有許多土番兵,他們悍不畏死,而且戰力頗爲驚人。

廣西提督桂榮是個滿人,生性悍勇,在廣西帶兵多年,因此也養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此時眼見得前方戰事不利,早已經有了上陣的想法,只是楊琳是官場上老資格的前輩,再加上前番的殺伐果斷,使得他不敢過於放肆。

如今得了令,桂榮也十分果斷,招呼自己手下的幾個營,準備開始上陣肉搏,他手下的提標五營,合計綠營兵有四千人,其中肉搏兵佔到了大半,足足有三千餘人。

“兒郎們,隨我殺敵,斬首一級賞白銀五兩!若是能捉到復漢軍團長一級,賞白銀千兩!”

這番話讓廣西綠營兵一下子都沸騰了起來,他們可不怕所謂的楚逆,若是遠遠放槍放炮也就罷了,可是近身搏殺,他們也不會怕得誰。

楊琳心裡亦是頗爲振奮,大笑道:“軍心可用,軍心可用啊!告訴桂軍門,若是能夠活捉楚逆少將軍,我親自向皇上請功!”

桂榮也不是無謀匹夫,他指着前方的復漢軍,“只要一鼓作氣衝過去,對面的兵怕是要慌了神,再加上我軍如今以兩倍兵力擊之,怎麼也能打垮這批楚逆!”

“誅賊!殺!”數千人涌動着向戰場上衝去,看上去倒還有幾分樣子,再看看對面陣容單薄的復漢軍,清軍大小官吏將佐心裡估計着,這一波怎麼也能打贏了吧。甚至有人看到綠營兵這幅模樣,老淚縱橫,“爲報答皇上,咱們也算是用命了啊!”

當下不少人也開始作態,反正衝往一線戰場的也不是他們,如今在總督大人面前表演一下對大清的赤膽忠心,回頭說不定還能記在他老人家的心裡,到時候說不定還能得點好處。

先不說清軍這邊如何,復漢軍在面對這幾千人時,卻表現得不慌不忙,甚至還把防線稍微往後縮了縮,這倒讓清軍越打心氣越高,甚至將戰線主動開始拉長,大量的清軍士卒與復漢軍殺得難解難分。

許成樑看到這一幕時,眉頭皺成一團,他死死握住手中的長刀,只是忍耐着,似乎在等待着什麼。

宇治景此時身上已經捱了三刀,所幸復漢軍自連長以上的軍官皆身披重甲,因此倒也沒有受很重的傷,只是滿臉的血水,看上去猶如地獄閻羅。

他麾下一個個連隊開始告急,許多連長戰死,連教導員頂替,連教導員戰死,副連長頂替,到最後甚至一個排裡都只剩下三五個能動的漢子了。他們揮灑着自己的鮮血,揮灑着自己的生命,拼命地在這短短一刻裡,燃燒掉自己。

寧渝死死握住千里鏡,觀察着這一切,他咬着腮幫子,沒有多說一句話。

再等等,再等等,還不夠。

清軍大部隊已經完全脫離了營寨,他們肆意進逼,將前線的復漢軍壓成了一小團,距離那杆屹立不倒的令旗,也只有短短那麼幾丈的距離,只是那道火紅的令旗依然在風中飄揚,如同一道火,燃燒不息。

清軍將佐們的情緒徹底點燃了,他們發現自己不再害怕復漢軍了,縱使自己死的人多上幾倍又如何?可戰場上卻是自己佔據了主動權,從楚逆復起一來,還有誰能打得更出彩?

楊琳縱使老辣,此時情緒也有些激昂,嚴格來說,這一次楊琳代表綠營出戰也是經過朝廷的商議確定的,因爲原先在兩廣能夠帶兵的人其實有兩個,一個是兩廣總督楊琳,另一個是廣州將軍管源忠,而且對於誰去其實意見並不同意。

從品級來看,廣州將軍比總督其實要隱隱高出一線的,而且總督還不能干涉八旗軍務,對於廣州將軍卻無所限制。此外管源忠也是屬於老資格,他從康熙四十一年就開始當上廣州將軍了,而楊琳是康熙五十五年接替當時的趙弘燦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

從官場資歷上和廣州將軍的權限上,嚴格來說管源忠更適合來這次的北征楚逆,可問題關鍵就在於,現在朝廷的風向不太對,很多滿族親貴大臣都對漢臣和綠營表示不信任,漢臣無法自辯,也就破罐子破摔,導致上下離心離德。

在這種情況下,康熙皇帝還要用綠營之勇,自然也不好太過於壓制漢臣,因此楊琳反而壓制了管源忠一頭,成爲了這北征的首選。而楊琳得到康熙的賞識和重用,感念之餘,內心壓力也頗大,希望能夠打個大大的勝仗出來。

看到如今戰場上已經是這番模樣,楊琳便有些顧不得了,他喚來了自己統領督標的副將徐如峰,斬釘截鐵道:“如今戰機已到,我軍可一鼓作氣壓上去,不說徹底消滅楚逆,至少對面這股子楚逆,要把他們打疼!”

徐如峰望着前方激烈的戰事,心裡亦是躍躍欲試,人都是如此,若是打的不好也就算了,可要是真的打成了順風仗,恐怕人人都想去佔一佔這個便宜了。

楊琳麾下的督標戰力其實也就那麼一回事,不過武器裝備倒是頂好的,鳥槍也是諸軍中最多的,五千人的部隊足足有三千鳥槍兵,足足有六成的比例。此時眼看着要立下大功,一個個也都興奮不已。

不一會的功夫,數千人的督標五營也拎着長刀衝上前去,越來越多的清兵衝出了營寨,開始向着復漢軍發起了反攻,不知不覺中,復漢軍與清軍的攻守之勢已經出現了變化。

許成樑依然沒有向寧渝請求援兵,只是望着自己前方的復漢軍開始一個個倒下,不時有傳令兵前來報信。

“稟告副師長,宇治景團長重傷,由副團長高允接替指揮,四個營長一個戰死一個重傷......急需支援!”

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十九章 火炮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八十章 勸降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十九章 火炮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八十章 勸降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十章 尋礦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