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

bookmark

管源忠所言並不是什麼稀奇,楊宗仁在想到這個法子的時候,就已經想過這一點了,可是楊宗仁此人性格與他人不同,不僅是一個能臣,還有幾分名留青史的渴望。

在楊宗仁的潛意識裡,只要他是在爲國爲民,那麼就算是死,也是光榮的,值得青史大書特書的,當然這並非說楊宗仁是一個正臣,而是別人當官所爲是錢財、爲世俗權力,而他是爲了名留青史,看似更爲高尚一些,其實骨子裡的自私是一樣的。

出於這樣的出發點,楊宗仁並沒有把管源忠所言放在心裡,不過他還是想把管源忠拉到一條船上來,無論這個目的是爲了什麼。

“管兄,你的意思我何嘗不知?只是如今兩廣危在旦夕,下官亦不曾將自身的身家性命放在心裡,縱使世人辱我謗我,又有何妨?只要皇上懂我的這番忠心,只要能爲大清剷除楚逆,無論何種結局,下官亦願矣。”

楊宗仁站起身來長揖一禮,嘆道:“我雖然沒有楊大人那般爲國廝殺的勇氣,可畢竟還是一個讀書人,這等君臣大義,下官心裡還是清楚的。”

管源忠當下也不再作聲,話不投機半句多,也只能選擇端茶送客。

楊宗仁見管源忠想要置身事外,除了長嘆一聲也無他法,不過楊宗仁此時決心已下,縱使他想要當上這兩廣總督,也需得去做出一番事來。

做事做事,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都需要做出來,才能被天下人看得見。

創辦團練便是楊宗仁拿出的一招狠棋,當然這無疑於是在押寶。賭的不是康熙的想法,甚至也不是整個朝廷的想法,而是天下的變局。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當前的大清王朝,並非只有八旗才能參與到這個棋局裡來玩,還有一羣人,那就是隱藏在無數人背後的地主鄉紳,他們的力量之強大,是歷朝歷代君王都不可能看不到的,包括如今的康熙,也包括後來的乾隆。

在這種情況下,寧渝起家依靠的其實也是地主鄉紳,那就是寧、程、鄭等楚地大族以及其他的小家族,才能裹挾出這般的大勢來。當然他搶奪其他忠於大清的鄉紳土地,也是出於爲這些大族考慮,目前也只是拿出一部分土地分給了功臣,更多的利益依然是被大族所把持。

打天下不是意氣用事,也不是殺伐決斷,而是團結更多的人,更多的力量,如果只是一味殺伐,那麼寧渝離死也就不遠了。

因此寧渝能夠利用大族成事,楊宗仁自然也想利用這些地方的實力派來成事,倡辦團練折便是給天下地方豪強勢力看的,他在告訴這些人,支持他就有糖吃。

在昏暗的燈火下,楊宗仁奮筆疾書,如今七月份的天氣,讓他額頭上都是汗水,可是這一點也擋不住他內心的激動。

“......粵團義勇有餘,而散無統紀,竊恐一旦有事,玉石不分,轉難收拾。雖今日楚逆其將才兵力、船堅炮利,迥非三藩之逆可比,而先事預防,主客異勢,以精練之營勇爲正兵,以各鄉之聯團爲援應,未必竟不足相持。”

楊宗仁想了想,又寫道:“臣懇請皇上派遣粵地大員,延請主持團事,用粵民之望以用粵民,並屬鎮道各官虛衷延訪,冀使官紳一氣,固結人心,能彌外患於將來,當可激厲衆志,共矢同仇。”

這一番文字卻是寫得酣暢淋漓,楊宗仁寫完後又反反覆覆推敲了幾遍,改了其中的幾處字眼,便放在了奏事折當中,隨後便開始寫起了謝恩折,這封摺子則要好寫許多,一團生花妙錦的文字很快寫就,用黃綾包好,便差人送完了湖廣前線。

此時的湖廣邊界已經打成了一團亂麻,清軍攻勢並不順利,眼看着這十幾天的功夫下來,只是粗粗打破了復漢軍的幾處小堡,而後方的防線卻依然堅固無比,想來短時間怕是無法攻克。

這讓康熙心口始終憋了一口氣,他想大軍直入武昌,卻沒有想到被這信陽給絆住了腳,連同其他幾路都有些不順,正處於憂愁之際,處於勳陽的年羹堯卻帶來了好消息。

“回稟皇上,年羹堯發來急信,聲稱已經攻克了青桐關,斬俘楚逆千餘人,如今正往鄖縣攻去。想必不日便能再斬獲大捷!”

張廷玉臉色有些激動,他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這般的好消息了,聲音都有些顫抖。

馬齊、白璜、阿喇衲、祁裡德等人亦是萬分高興,他們一起跪下來,以額觸地。

“恭喜皇上,有此大捷實在是皇上天威所致,奴才爲皇上道喜呢。”

康熙終究是聽慣了奉承,此時聽到這些諛辭,心裡雖然高興,面上卻不做聲張,淡淡道:“年羹堯勤勉得力,忠勇爲國,着賜雙眼花翎,並賜下黃帶、紫轡等物,以恩賞大功。”

這一封賞卻是讓在座諸位都有些愣住了,年羹堯雖然立了功,可畢竟也不是什麼驚世大功,如此封賞卻着實厚了些,這讓衆人心裡都有些犯迷糊。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沒想明白,至少馬齊心裡有了幾分猜測,無非就是跟四爺有關。無論是拉攏四爺,還是離間四爺和年羹堯的關係,這一手都十分玄妙,面子上也都是賞賜,讓四爺都不得不犯下嘀咕。

當然做奴才的,都有做奴才的覺悟,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反對,大家又是順水推舟,將那年羹堯吹成當時名將,說了一通什麼唯有明君在位才能盡展名將鋒芒的這些廢話,卻是讓康熙開懷不已。

只是老天爺似乎都不想讓康熙的日子過的舒坦,這高興的功夫還沒過一會,管源忠和楊宗仁的摺子便一前一後到了御帳,康熙的臉色便陰沉了下來。

剛開始聽管源忠的摺子時,康熙的神色雖然陰沉,可是也沒有明確表態,可是當聽到了楊宗仁的辦團練折時,康熙整個人都似乎被人打了一拳,他的臉色一下子變得潮紅,當然這不是高興的,而是氣出來的。

“來人!來人,把這個逆賊給朕抓起來!快去!”

康熙皇帝都沒能忍住讓張廷玉唸完,整個人都如同瘋魔了一般,他用手指點着摺子,怒吼道:“沒想到啊沒想到,朕竟然養了這麼一些狼心狗肺的東西!”

“什麼團練,那都是這些小人陰謀篡位的騙局!”

在場的大臣同時跪在了地上,驚慌不已,特別是刑部尚書托賴,臉色更是一片鐵青,這剛剛纔派人將楊琳逮回來,可沒想到廣州還有個這般猖狂的楊宗仁,簡直是罪無可赦!

當下托賴膝跪出列,大聲道:“還請皇上放心,奴才定派人捉拿那楊宗仁,以供皇上發落。”

康熙整個人這才慢慢舒緩過來,只是原先的激動之色卻是再無,不僅是這個摺子本身的問題,而是在於這背後東西,讓康熙既畏且恨。

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四十章 出鞘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十章 尋礦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二章 奴才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九十章 傷亡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