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

bookmark

得了消息的康熙,勉力地從榻上爬了起來,而隨着他一起爬起來的,還有桐城下的十萬大軍,背後更是有着上百萬人的奔走協作,這才勉強將十萬大軍的軍需糧草給準備得差不多,便就此往安慶出發。

行輦當中,擺放着厚厚一摞的奏摺,這些奏摺已經是經由南書房反覆挑選,最終呈遞上來的一些急務要務,卻是不能絲毫耽擱。

康熙皇帝披着一件厚厚的大氅,翻開奏摺批閱,腦海裡卻如同跑馬燈一般,不斷想起了過往,那些當年的人和景,從三藩到收復臺灣,再到北征草原,這些彷彿刻在了腦海裡,卻是怎麼也遺忘不掉。

康熙聽聞人只有快死的時候,纔會不斷回想往事,這讓他內心有些驚懼,若是尋常也就是罷了,死了或許就死了,可是眼下內憂外患不斷出現,這讓康熙如何放心得下?就算是死,也不能死在大軍的行進路上。

批閱了兩本關於前線軍務的摺子,康熙卻是喚來了小太監,將行輦中的火盆燒旺了一些,頓時感覺身子骨便多了幾分暖意,也有精力批閱剩下的摺子,擡眼望去,卻是十四阿哥胤禵再一次發來的急報。

原來胤禵如今已經派了定西將軍噶爾弼爲先鋒,率領三萬精銳步騎爲先鋒,一路從西北出發,或許一個月便能抵達甘肅,最快的情況下,三個月內便能抵達河南,只是後面的十二萬大軍卻是要負責運送大量的輜重,難以在短時間內抵達,卻需要足足半年左右。

這一信息也在康熙的意料之中,不過心裡隱隱也有些後悔,年前時雖然已經決意跟策妄阿拉布坦達成和解,可當時的局勢還未惡化至此,以至於在細節問題上一直反覆糾纏不休,雙方也是屢動干戈,導致和議遲遲未能達成。

策妄阿拉布坦也明白,自己面前的這個龐然大物已經遇到了天大的麻煩,大到這個老皇帝都不得不親征的地步,要知道上一次康熙親征是啥時候?那是在打策妄阿拉布坦的叔叔噶爾丹的時候,都過去二十多年了。

既然心裡有了底,策妄阿拉布坦自然不願意就這麼放老對手回去救火,提出的要求也是逐漸層層加碼,連他夢寐以求的拉薩也要求割讓回來。清廷那時候自然不會願意,可是隨着奔赴湖廣戰場上的大軍,一路路被徹底擊潰,康熙自然也就有些扛不住了。

現如今割讓了半個西藏,康熙心裡卻是後悔不已,他後悔的不是割讓領土,而是後悔沒有早一日與策妄阿拉布坦達成和議,只要早上半年,那麼現如今清廷在湖廣戰場上又能多出十五萬精銳老兵,這些人可都是久經戰事的悍卒,剿滅楚逆自然不成問題。

可是僅僅只是半年的時間,就足以讓整個復漢軍大變樣了,不僅佔據了三省之地,更是藉助多次大戰歷練,出了七八萬的戰兵,而且戰鬥力十分可觀,已經不是如今的清廷能一舉覆滅的存在了。

只是如今後悔也晚了,眼下的清軍無法再等到胤禵的大軍前來,半年的時間足以讓復漢軍將整個江南全部據爲己有,到那時候沒了江南錢糧的清軍,光靠這十幾萬大軍,又能打幾根釘?

康熙皇帝想了一會兒,卻是將張廷玉喚來,他的手中還摩挲着十四阿哥胤禵的密摺,只是臉上卻毫無表情。

張廷玉也不敢怠慢,連忙前來拜見,也不敢問究竟是何事,只是將頭貼在冰冷的行攆上,一言不發。

“鄂爾泰此人你可曾認識?爲人秉性如何?”沉默了良久,康熙卻是拋出來了一個張廷玉沒有料到的問題,聞言不由得微微一怔。

只是張廷玉何許人也?那九竅玲瓏的心肝回答這個問題,卻是最合適不過,他原先便是聰明機警的一個人,在其父張英的教導下,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對京城內外的人物風貌更是掌握得滾瓜亂熟,心裡微微思索便了然於胸。

“奴才知道他在內務府裡當差,似乎還是雍親王的門子。”

康熙心裡有些不悅,他想聽的可不是這個,輕聲道:“朕當然知道他是老四的人,可正因爲他是老四的人,朕纔要好生問一問,此人的能力秉性如何?”

張廷玉嚇得一激靈,連忙磕頭道:“奴才與此人並無太多交情,只是知道此人有度有節,還曾經對人曰‘大事不可糊塗,小事不可不糊塗,若小事不糊塗,則大事必至糊塗也。’想來也是讀過聖賢書的。”

自從田文鏡跟張廷玉攤牌以後,張廷玉便有心將來投靠老四,只是一時沒個機會,如今聽康熙詢問雍親王的門下,便自感這是個納投名狀的好機會,只是怎麼說卻尚需細細把握,若是過於偏向,康熙也不是傻子,到時候若是讓康熙以爲自家已經投靠了雍親王,那可是天大的一場禍事。

只是眼看着十四阿哥大權在握,康熙心裡便又有了幾分打鼓,他自然能想到,若是自己真的在戰場上身亡,到時候的大清恐怕會變得四分五裂,那麼想要徹底杜絕這一風險,康熙也就給對方再加上一道鎖鏈,那就是鄂爾泰。

張廷玉多機靈的一個人,很快便將事情的前因後果揣測得清清楚楚,只是望着康熙的身影,卻是隱隱有些發寒,誰若是再小看康熙老邁,那可真是連死都不知道如何死的。

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九十章 傷亡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