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

bookmark

寧渝收起了宇治景的信件,臉上微微有些凝重,“傳令守備二師,告訴宇治景,這一仗能不能勝,關鍵就在他的身上,在我拿下北硤關之前,一定要守住練潭鎮,切記切記。”

“是。”

董策得了命令,隨後便派了派了數名信使,攜帶了加密後的情報,便喬裝打扮向練潭鎮而去。這種情報加密的法子,已經成爲了復漢軍的慣例,可以保證清軍拿到情報,也不會出現泄密的情況。

寧渝翻身上了馬,摸着馬身上流出來的汗液,大致估算了一下路程,輕輕嘆了口氣,這匹馬已經陪他許久了,也算是一起見過生死,可是眼下這一路走完,恐怕也會累死了。

“傳令大軍立刻啓程,夜間務必抵達襄安,咱們現在多歇一會,前線的兄弟就要多死一人!”

命令傳遞下去之後,正在歇息的復漢軍士兵連忙站起身子,儘管大多數人的體力已經相當吃不消了,可依然在勉力支持。他們所求的無非就是一點,那就是勝利,除了勝利,其他的什麼都不想要。

夕陽斜照,落日餘暉,淡淡的金色光芒灑在了這一支行軍隊伍的身上,遠遠看着這一幕,卻彷彿是從畫卷中走出來的。

安慶城內,嶽鍾琪望着城下的復漢軍,臉上帶着些許的苦澀笑容,在復漢軍的主力全部撤走的情況下,留下的不過是一支不到八千人的部隊,卻依然將整個安慶城圍得紮紮實實,滴水不漏。

自從得到了康熙南下的消息之後,嶽鍾琪便想着擊潰城外的復漢軍,然後去跟康熙大軍回合,可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城下的復漢軍雖然沒有撤走的主力精銳,可依然不是清軍能應付的對象。

嶽鍾琪派人組織的幾次出城攻擊,都被人給直接打回了城內,關鍵時刻甚至差點被複漢軍給突破進來了——那些復漢軍沒有什麼威力大的火炮,可是小炮數量卻極多,射速也較快,每次清軍出城進攻時,那些小炮便打出許多彈子,對清軍造成了十分慘烈的殺傷。

若只是如此也就罷了,可是安慶城內的清軍戰力原本就十分低下,在大量的傷亡面前,一個個狼奔鼠竄,卻是半點也想不起來反擊,也沒有那個決心不管不顧衝出去,於是這幾次攻擊,最終都無功而返。

嶽鍾琪恨不得將這些潰兵全都砍了,可是他強自忍下來了,畢竟若是把這些人都殺了,低下的綠營恐怕都會造反,到時候整個安慶城跟丟了也沒啥區別,這是嶽鍾琪無法接受的。

“軍門,如今城下的復漢軍已經在城邊深挖戰壕,看上去似乎要把我軍困死在安慶城內,若是我軍出城,則以火炮轟擊,現在咱們只能眼睜睜看着他們挖.....”

嶽山臉色有幾分難看,適才出城試探的那一撥,他率領了兩千人直撲城東面的復漢軍,卻在半路上就接連遭到了幾波火炮的轟擊,好不容易趁着火炮停歇的空檔,嶽山驅使着剩下的綠營兵繼續進攻,還沒跟復漢軍正式接觸,就被幾輪排槍和手榴彈給揍了回來。

到了清點一看,兩千綠營兵或死或傷或逃或被俘,一共損失了七百多人,剩下的一千多人也都被嚇得不敢再戰,士氣卻是更加低落了幾分。

眼看着自己麾下這批綠營兵實力不濟,再加上也沒有什麼火炮等重武器,嶽鍾琪也十分無奈,徹底打消了從安慶城內突破的想法,只是這樣一來,與康熙大軍回合的計劃也就隨之破滅,不過嶽鍾琪眼看着復漢軍也沒有主動進攻的計劃,便號令全軍做好準備,等待練潭鎮方向的結果,只是經過了這一番折騰,嶽鍾琪手下的綠營兵只剩下一萬五千人不到。

........

康熙大軍圍繞練潭鎮的攻擊也不順利,火炮數量也沒有起到壓制的作用,目前清軍的火炮只有一百門左右的老實子母炮和劈山炮,至於大將軍炮也只有七八位,射程和威力都不盡人意,而練潭鎮的守備二師在寧渝臨行前專門進行加強過,把主力一師的炮團暫時調撥了過來,因此擁有的雷式火炮數量已經達到了一百三十多門。

在這一百三十多門的火炮中,其中六斤炮佔了一大半,剩下的都是十二斤炮,更關鍵的是,漢陽兵工廠新生產的臼炮也被運送了足足二十門過來,這種臼炮能夠專門發射霰彈,對於集羣敵人的殺傷力尤爲巨大。

康熙在練潭鎮這個鐵刺蝟上已經碰夠了釘子,被扎的滿嘴是血,短短數日的功夫,整個清軍在練潭鎮前已經倒下了足足五千多人,受傷加上逃亡的清軍士兵更是多達萬人,這種慘烈的傷亡,幾乎是清軍歷所未見的,若不是康熙皇帝親自率軍,恐怕整個軍營都會出現譁變的情況。

眼下的綠營兵,幾乎都被打入了另冊,他們死的死,逃的逃,還沒來得及離開的都已經被打入了苦力營,每日裡的進攻,都是以他們打前鋒,用他們的屍體來鋪成八旗軍進攻的道路,可是這麼一來,整整五萬綠營,如今已經只剩下三萬人不到,一個個心裡滿是怨言。

血與火在這一片戰場上上演着,對於清軍而言,他們這些日子幾乎形同地獄,進攻已經不再是榮耀的象徵,而是成爲了死亡的代名詞,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想着,什麼時候能夠徹底逃出這一座地獄。

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