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

bookmark

在這一場大戰當中,復漢軍所發起的一系列凌厲攻勢,幾乎將朱一貴的內心給打出了陰影,他實在沒想到,剛剛還獲得大勝的明軍,在復漢軍面前居然如此不堪一擊。

“丟盔棄甲!落花流水!”

朱一貴盯着黃殿的眼神彷彿要吃人一般,之前丟下軍隊逃跑的顏子京,正是他黃殿大力推薦上來的,還當上了福建一路的統帥,可是在復漢軍的衝擊下,顏子京都沒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擊,甚至直接棄軍而走,導致大敗。

黃殿跪在地上,垂頭喪氣道:“王上,屬下該死,顏子京是跟咱們一塊起家的老兄弟,屬下也沒想到他竟然如此膽怯.....”

老兄弟.......

朱一貴的眼神中帶着一絲殺氣,當初確實是他黃殿和顏子京等人帶着兩百多個地痞過來,簇擁着他當上了王,可是自己也沒有虧待他們,軍中的高位都給了他們,榮華富貴也給了他們,可是這些人卻依然不知足!

他黃殿在臺灣府,做了多少歹事?霸佔了無數百姓的田地不說,更是大肆殺人。至於那顏子京也是如此一般,還霸佔了許多百姓之妻女,這些人的存在早就讓朱一貴深深不滿了,只是前番還要對付杜家父子,這才一直忍讓下來。

可是如今在面對復漢軍的攻勢時,卻表現得如此不濟,這便讓朱一貴再也忍耐不得,所幸他們的嫡系力量也基本上拼得差不多了......

“總之,這次的亂子必須你們收拾好,復漢軍那邊,咱們既然打不過,那就和談吧......不要再讓孤失望了......”

朱一貴深深望了一眼黃殿,臉上重新恢復了不悲不喜的神色,只是轉過頭看向南京的方向時,不再發一言了。

福州有三十六奇,其中一處名曰華嚴巖,乃在山之陽,一石聳立,長可三丈許。據傳唐嗣聖十八年時,曾有高僧持《華嚴經》於此唸經,一夕雷雨大作,劈石爲巨室,僧遂宴坐其間,遂名華嚴巖。

只是在福州,華嚴巖側的一處宗祠卻更爲大名鼎鼎,喚作施公祠,乃康熙親自下令爲施琅所建,祠前還有專門爲施琅寫下的祭詞。

然而平日裡莊嚴肅穆的施公祠前,今日卻涌來了一大片黑壓壓的人,其中許多人手裡持着火槍,正是攻進了福州的復漢軍,他們押着數百人站在施公祠前,氣氛莊嚴肅穆,令人感覺到通體發寒。

這些雙手被縛住的人,都是施琅的孝子賢孫,大多說起漢軍鑲黃旗的子弟,剩下的也是福建綠營的官佐,也是大清在福建的核心力量,說起來也好笑,就在允祥帶着人去南京談判之時,福州卻在炮火轟隆中被攻破,施家拼湊起來的一些綠營,根本無無力抵擋半分。

在復漢軍進城之時,這些施家的子弟們還帶着城裡的一些青壯族人反抗,甚至許多人都持着鳥槍站在了城頭第一線,結果被複漢軍攻進城以後,盡數抓了來。

在復漢軍攻克南方各省的時候,針對這些大漢奸的清算就根本沒有停止過,而且寧渝專門下了嚴令,對於這些漢奸後代不必有任何的手下留情之處,特別是對於上了漢奸名錄的那些人,更是要嚴加懲治。

說起漢奸,施琅自然也算是頭一號的了,康熙還專門在福州爲他建立了施公祠,而施家的子弟也俱得高位,像之前死掉的施世驃便是福建水師提督,因此他們根本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只是沒有想到漢人的旗幟,重新在福州上豎起來了。

施琅原本所生八子,其中像施世澤、施世綸、施世騮、施世驥、施世騋、施世驃以及施世驊等人都已經身故,而唯獨承襲了靖海侯爵位的第八子施世範還活着,在福州城內被複漢軍給當場活捉了。

此時這位養尊處優的靖海侯施世範卻批頭散發地跪在了地上,周圍都是他的子侄,上百人幾乎一個不落地被抓了回來,還有數十顆血淋淋的人頭擺在了施公祠的面前,看上去極爲恐怖。

“父親啊.....世範不孝,沒能守住這份家業,咱們施家完了啊!”

施世範早就知道復漢軍的相關政策,自然明白自己已經是無路可走,甚至是施家整整一門上下,都已經無路可走了。江南的曹家,如今已經煙消雲散,徹底化爲飛灰,而福建的施家,恐怕也難逃這一下場。

程銘帶着宇治景等人大踏步走了過來,瞧見了跪在地上的施家子孫們,眉頭不由得一挑,臉上浮現出幾分濃濃的鄙夷感,這所謂的施家也不過如此。

在復漢軍和明軍南北共進的情況下,滿保早就帶着人一路跑到了廣東,可是他能跑,靖海侯一族是絕對不能跑的,甚至可以說這全福建的士紳都可以降楚或者降明,唯獨他靖海侯一族誰都降不得!

當年施琅歸順清廷後,悍然帶着人攻臺,平滅了最後的明鄭政權,就已經註定了這條路沒有了回頭路,若是將來漢人復起,靖海侯一族就得拿命去還!這些東西刻在了施琅的血裡,也刻在了施世綸、施世驃等人的骨子裡,他們比清廷更爲害怕!

隨着一聲令下,復漢軍士兵們鬆開了那些施家的子侄們,然後舉起了手裡的火槍,隨後便扣動了扳機,一陣陣轟鳴聲響起後,地上便躺下了一地的屍體,而施世範則目光呆滯坐在原地,無力動彈。

接着讓施世範更爲痛心的事情出現了,許多復漢軍的士兵拿着鐵鍬開始大肆砸毀施公祠,上面的泥像被人直接削掉了半個腦袋,看上去顯得極爲陰森恐怖。

“父親,世範無能啊........父親.......”聲如泣血,哀痛至極。

宇治景瞧見這一幕卻是感覺大快人心,譏笑道:“如此一來,倒是成全了施家的滿門忠烈了,就是不知道北京的雍正皇帝認不認這個賬......”

程銘面無表情,看着被砸毀的施公祠,冷冷道:“當年在湖廣的時候,就曾經聽過施公祠的大名,據說在這福建還不少......什麼施侯祠、施將軍廟的,都合該砸得乾乾淨淨,他們今天的這份榮華富貴也享受了幾十年了,如今就得用命還!”

當然,眼下的這一幕,確確實實是在用命還,只是這份代價之慘烈,怕是施琅九泉之下,都難以安息了.......

就在施家煙消雲散之際,整個福州城內卻放起了爆竹,噼裡啪啦地卻是比過年還熱鬧,實在是對於當地的百姓來說,受到施家的壓迫實在是太久了,也太狠了!

在此之前,施家在福建的地位幾乎等同於土皇帝,光是田地都不知道佔了多少萬畝,再加上施家子弟在福州城內橫行霸道許多年,城裡憎恨他們的百姓是與日增多,而如今大傢伙都知道,施家徹底完蛋了!就連那一座看上去威風凜凜的施公祠,也徹底完蛋了!

“嘿嘿,堂堂的靖海侯施家也有今天......”

“跟你們說嘿,那裡面的槍聲就跟這鞭炮似的,破裡啪啦的,不過人跟咱這可不是一回事!那一聲槍響就得死一個人!”

“活該,聽說這回復漢軍可是把施家給徹底滅族了,實在是大塊人心啊!”

在福州城內許多百姓都在議論紛紛,原本他們就對清廷沒有什麼忠心可言,對於一直欺壓百姓的施家更是深惡痛絕,如今聽說這施家亡了,一個個簡直比過年還開心,還不時有人大聲叫好!

對於施家的清算也不僅僅只是集中在福州,福建其他諸府也在同時進行,對於復漢軍來說,這一次行動還有項關鍵意義,那就是警告所有當漢奸的人,想在將來圖個活路,沒門!

........

四月十四,怡親王允祥帶着使團從北京出發,跟着他一同出使的還有禮部尚書張伯行,使團大概也有數十人,在上百名驍騎營的護衛下一路南下。

只是就在剛剛進入江蘇地界的時候,允祥便接到了福建快馬傳來的消息,靖海侯施家一門忠烈,盡數沒了.....

“堂堂靖海侯施家,竟然就這麼一朝沒了.......本王實在是不忍卒讀......”

允祥的眼睛有些發紅,他看着眼前這封八百里加急的信件,卻是感覺到幾分唏噓,甚至心裡有些驚恐,若是議和不成,將來在戰場上也打不過復漢軍,到時候他愛新覺羅的下場絕不會被施家好上半分......

禮部尚書張伯行也是低低一嘆,他當年在福建做過許多年的巡撫,跟施家人也沒有少打過交道,雖然雙方井水不犯河水,可是對於施家的所作所爲也有所耳聞,只是性格剛硬秉直的他還沒有跟施家交手,就因爲江南鄉試弊案跟總督噶禮互參,以致於被撤職調離。

“施家滿門忠烈,死得其所,皇上也不會寒了功臣的心,若是讓天下人知道楚逆的暴行,或可在人心一節上討得先機......只是眼下,王爺還需收斂起思緒,咱們此行不比施家輕鬆啊.....”

張伯行如今也是七十多歲了,放在這個年代是非常難得的,因此髮辮大半都已經白了,臉上的皺紋也是層層疊疊的,他實在不希望最後晚年這段光景,給葬送在江寧。

允祥表面上是在對施家的結局趕到悲傷,實際上還是在擔心自家愛新覺羅的後路,這施琅也就是收了臺灣,可是他愛新覺羅可是真正的拿下了這個天下!

只是這些話註定是不能說出來的,或許張伯行能猜到,或許猜不到,可是對於此事的允祥而言,只得暫且擱置內心的憂慮,全身心投入到這一場談判當中去。

想到了這裡,允祥收斂起思緒,勉強笑道:“張老大人,這已經進了湖廣了,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也不少了,不知張老大人如何看?”

談起這個問題,張伯行的臉色卻有些嚴峻,“重工商,苛士紳,利百姓........楚逆所謀深遠,其用心更是極爲可誅!”

“何以見得?”

“王爺,這楚逆如今雖然得了帝位,可是一而再再而三苛待士紳,這一處便是我大清的機會啊!再加上他重用工商,可工商之輩見利而忘義,絕非可依靠之輩,由此看來,老夫斷定三年內,這湖廣聖人教化之地怕是淪爲蠻夷之所在。”

張伯行不愧是儒家士大夫出身的能吏,對於寧渝所作的一切,並非完全不懂,只是他出身士紳,自然看不慣對方的所作所爲了。

允祥下意識感覺到張伯行這番話有問題,要知道現如今雍正皇帝乾的事,也是在刨士紳的牆角,只是沒寧楚這般大刀闊斧罷了......

“可是本王發現,這湖廣的士紳也沒人出來表示反抗啊......難不成他們都接受了不成?”

張伯行聽到這話爲之一塞,當下便想反駁,只是卻不知道從何說起,只得嘆口氣道:”“這自古以來造反的,都是活不下去的窮苦人,這士紳自然是比不得的,他們好歹還有良田豪宅,銀谷滿堆,誰肯貿然去送死?”

允祥越發感覺奇怪了,他彷彿明白了什麼東西,緩緩道:“明末之時,造反的也是邊軍驛卒李自成,江南的士紳在我大清八旗的鐵蹄下面,無不是剃髮稱臣,跪在道旁相迎,卻不見什麼人敢於起兵反抗的,如今這局勢變幻,他們自然是不肯冒這個險了......”

張伯行沉默不語,很顯然允祥已經把儒家士大夫心裡的那點玩意戳了個乾乾淨淨,所謂的文人風骨,在刀槍面前無一不瑟瑟發抖......

想到來這裡,允祥終於嘆口氣,“陛下果然高瞻遠矚,所謂跟寧楚爭民心,純粹是一個笑話,他們的天下是靠民心麼?放屁,他們是靠的刀槍,靠的是大炮,沒有這些,豈有今天這諾大的局面?”

“本王知曉,我八旗當年能夠從滿洲一地席捲天下,絕不是靠什麼民心,那些不過是哄百姓的一些東西......還是要靠刀槍火炮!當年我滿洲能留髮不留頭,殺得天地變色,殺得民怨四起,還不是一樣把局勢穩定下去了?”

說道了這裡,允祥的臉色變得一片堅毅,他望着遠方繁華的江寧城時,重重吐出了一句話來,卻是聽得張伯行心驚肉跳。

“我大清想要復起,就得比楚逆有更多更好的槍炮,到時候用槍炮再殺出一片天地!”

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十二章 問責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