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

bookmark

寧忠義這一次的到來並非沒有緣由,原先是由寧渝的東征都督府來率領的全軍,後來寧渝登基爲帝,東征都督府自然也就順理成章的取消了,而新的規劃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因此寧忠義便從南京抵達了軍內,統領全軍攻略兩廣。

在聽完了寧鐵山的建議之後,又細細聽了一番程銘的意思,臉上不由得露出了幾分笑意,“二位所思所慮均有道理,只是孤臨行前曾得陛下囑託,兩廣之戰當以乾淨利落之態勢,徹底消滅清軍主力,解決清軍的威脅,以此策應四川之戰,因此本王此次前來,還帶來了禁衛師的第二旅。”

“四川之戰?”寧鐵山和程銘二人若有所思,這個消息實在是有些太突然了。

寧忠義輕輕點頭,“如今天下是一盤大棋,白蓮教已經進入了關中,與西北的清軍隨時會發生大戰,我大楚乘機進軍四川,牽動清軍的進一步注意力,因此兩廣之戰便成爲了打破僵局的關鍵因素。”

程銘聞言,臉上不由得露出幾分憂慮,“若是陛下有命,末將自當遵從,問題是兩廣的清軍,已經集結了六萬兵力,我軍若是渡海遠征,怕是難以應對。”

“這一次渡海遠征的主力,將會是禁衛第二旅,雖然只有八千人,可是其戰力還是非常強的,應該能夠勝任這一次的任務。”寧忠義耐心解釋着。

寧鐵山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他當然知道禁衛師第二旅的大名,雖然只是一個旅的兵力,可是比起尋常一個師還要強出許多,旅長郭定安也是一員老將,早年間在漢陽營的時候就已經加入了復漢軍,如今從講武堂畢業也堪稱能文能武。

程銘當下也就不再多言,對於他來說,穩妥不等於懦弱,真到了該拼命的時候,也不會選擇後退,如今既然通盤計劃已定,那就聽令行事罷了。

“這一次渡海進攻,水師方面是決定因素,爲何沒有見到水師提督邱澤?來人,將水師提督邱澤請來。”

寧忠義臉上有些不悅,在這麼重要的作戰會議上,卻沒有見到關鍵人物,這讓他深感此次來對了,否則這麼一盤散沙的打下去,遲早要吃大虧。

寧鐵山臉上不由得浮現一絲尷尬,“由於這一次需要大量的運載船隻,末將跟邱提督商議過,需要徵集民船,因此邱提督正在跟各大商號商議,想來此時還在路上。”

“派人去催.......”

“是。”

大帳中陷入了一片寂靜,也不知過了多久,一名粗壯的漢子從帳外邁步而入,面相黝黑,看上去倒是頗爲魁梧,他單膝跪在地上抱拳行禮。

“啓稟常山王殿下,末將邱澤來遲,還請恕罪。”

邱澤望着寧忠義凝重的神色,心裡不由得打起鼓來,他原先其實也是清軍降將出身,在寧渝攻佔江南之後,他便率領了一小部分的水師歸降了寧楚,而後加上覆漢軍的一部分戰船,組建瞭如今的大楚水師,成爲了大楚水師的第一任提督。

正因爲這般出身,才使得邱澤性子變得極爲小心謹慎,不過此人的確深研水師作戰之法,尤爲驍勇,因此倒也能坐安穩這個提督的位子,只是可惜目前的大楚水師實力弱小,因此一直都沒有得到衆人的重視。

“邱澤,若是我軍跨海遠征,水師是否能夠勝任?”

“回常山王,如今我軍戰船雖然只有一百多艘,大部分還都是小船,可是清軍福建水師在先前諸戰中,損失極爲慘重,如今若是與我水師對敵,末將可確保無誤。”邱澤感覺自己臉上的汗水都流下來了。

寧忠義得到了承諾,臉色也就沒有那麼難看,他擠出一絲笑意,“邱將軍不要擔心,如今大楚還在發展之中,今年確實沒辦法擴建水師,可是隻要到了明年,到時候針對水師也會進一步加強實力,皇上曾說過,大楚的水師必須要做到天下第一!”

所謂的天下第一,其實在寧渝看來也就是東亞第一,基本上就足夠滿足寧楚的需求,再大短時間內也沒有那個必要......不過水師的擴充可不能再走原來的老路子,因此寧渝纔沒有明言,不過當下的準備工作確實已經做起來了,比如說大楚水師講武堂已經在福建籌備起來,等到恩斯特從西方拐帶回來的海軍人才就位後,就會正式開始培養近代化的專業水師。

“如今末將已經跟多家商會談妥,到時候會籌備兩百八十七艘民船,暫時借調到我水師中去,以輔助運送兵力,卑職仔細籌謀過,以這些民船的運力完全足夠一次運送六千人到八千人上岸,而第二次的運送則需要十二天。”

寧忠義臉上露出幾分喜色,若是利用民船能夠一次運送八千人,那麼禁衛師第二旅的八千兵力完全可以一次就位,以八千人佔據新會,抵禦清軍十二天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這樣等到第一師的八千人運送過來,以一萬六千兵力,再加上從東邊進攻的第三師和第六師,完全可以將六萬清軍給吃下去。

“既然如此,各自下去準備,禁衛旅的八千人將會於八月二十二啓程,預計在八月二十六抵達崖海,伺機發起進攻,第一師做好準備,按照預定計劃,在九月初四登船啓程,九月初十抵達崖海。”

衆將的神情凝重了起來,他們都知道這一次作戰不比以往,可以說若是稍有失誤,便是數百甚至是數千人的傷亡,因此只能嚴格按照既定計劃進行,絕不能有任何閃失。

寧忠義深深望了一眼衆將,“正面第三師和第六師可以開始動起來了,沿着既定的方向進攻即可,還有從明日起,豎起我的王旗,咱們要把聲勢打起來,得將兩廣清軍的注意力都集中過來,讓他們的眼睛死死放在我麼的身上,這樣才能保證跨海登陸的計劃。”

豎起王旗?

衆人心裡爲之一凜,這代表的意思很清楚,王旗將會是敵軍關注的重點,若是能夠陣斬寧楚一王,所代表的意義甚至會超過這一戰本身,這將會是清軍開戰以來最大的戰果,因此清軍若是看到王旗,恐怕就不會輕易退了。

寧忠義的意思很明顯,就是用自己爲誘餌,拖住正面的清軍,給禁衛旅創造戰機,以奠定將來之勝局。

八月十八,普寧城的上空,飄揚着復漢軍第三師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許多復漢軍士兵正在做戰前的最後準備,他們用細布擦拭着自己的火槍,將槍口處清理的乾乾淨淨,甚至連自己的刺刀,也細細磨了一番。

要打仗了,士兵們並沒有絲毫的驚惶,反倒是心裡充滿了期待之情,這也是過往許多次戰鬥帶給他們的信心,打仗不僅不會輸,而且在戰場上立下功勞,還有軍功田和賞銀拿!

在這些人當中,甚至還有許多當年的綠營兵,他們在清軍那一方毫無戰心鬥志,純粹是因爲清軍賞賜不公不力的緣故,如今加入了復漢軍之後,許多人不僅拿到了賞錢,而且還屢屢升職,早就已經成爲了衆人的榜樣。

“戰前督令,行軍所到之處,嚴禁姦淫盜搶,嚴禁殺民冒功,若有違背者,均有軍紀處罰之,本戰軍紀執法隊爲第三師第一團第四營,請各部知曉。”

一張張的戰前通告書發往軍中,這對於目前的復漢軍來說並不算陌生,畢竟軍紀處制度很早就已經存在了,而且復漢軍與別的軍隊有所不同,那就是軍機處並非固定編制,而是每戰前抽調一部組成軍紀處,不同團營都有機會成爲軍紀處。

這也是寧渝的想法,那就是通過讓各團營成爲執法軍機處,才能更好的去理解軍機的重要性,在執行軍紀的時候也是對自身的一種教育,在面對軍機處執法時也能夠更好的去理解對方,因此這個制度一確立下來之後,便成爲軍中的慣例。

對於第三師第一團第四營的士兵們而言,這也是他們第一次成爲執法軍紀處的一員,因此也還算比較新鮮,他們的胳膊上佩戴着紅色的標誌,上面寫着兩個黑色大字‘軍紀’,有了這樣的標誌後,任何人都不得阻攔軍紀處的執法行爲,哪怕是行軍大總管寧忠義,也不得輕易干預軍紀處的執法。

當然了,對於復漢軍而言,執行軍紀也不代表就是死板行爲,對於民團甚至是一些被清廷蠱惑起來的青壯,如果但凡有違抗者,同樣是視作爲清軍的行爲,因此對於這種情況也是需要進行嚴厲打擊,並不是要綁住復漢軍的手腳。

在轟隆隆的戰鼓聲中,一隊隊的復漢軍排列成整齊的隊伍,開始朝着遠方出發,在這一次作戰當中,第三師將會從普寧出發,沿着葵潭、陸豐、海豐一路行進,拿下海豐之後,就會馬不停蹄撲向惠州,而一旦佔領了惠州就會暫停腳步。

對於第三師而言,這一路上的清軍並不算多,除了惠州有一部分的清軍以外,其他地方其實只有一些民團,並不算什麼正式的抵抗力量,因此倒也不用特別擔心,關鍵難題就在於惠州一戰,若是廣東的清軍前來支援,那麼就不會很好打了。

反倒是第六師在這一戰當中的任務會比較重,他們早在兩天前已經從興寧出發,沿着龍川、連平一路攻向了韶州府,目的便是進一步牽制廣州的清軍,促使其分兵應對。

寧忠義率領着侍衛營隨同第三師一同出發,而他的王旗也已經高高豎起,上面的‘常山’二字描着黑邊,看上去倒也頗爲醒目,再搭配旁邊的蛟龍圖,倒成爲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頗爲引人注目。

“王爺,此番出征艱險無比,末將即便是丟了性命,也會保住王爺萬安!”

程銘望着寧忠義懇切談道,他的想法很傳統,大將上陣無非忠君報國,而戰事變幻莫測,若是真有什麼萬一,保住常山王纔是一切,只有保住了寧忠義,就等於保住了寧楚的面子,下次再戰便可。

寧忠義臉色沉凝了下來,“在南京時,程老太公得知孤要前來兩廣,曾經跟孤說過,程家男兒無非就是八個字,‘馬革裹屍,河山一統’,如此便已足夠。程家子孫雖少,可是沒有一個不是硬骨頭。這句話孤也記在了心裡,難道在你程銘的眼裡,孤還需要你來保護嗎?”

程銘臉上有些尷尬,苦笑了一聲,隨後抱拳行禮道:“既然如此,末將自當竭心盡力,全力殺賊!”

“好,這一仗打完,孤在桂林給你白瞎慶功酒!”

桂林府,乃廣西之省治,寧忠義的意思很簡單,這一戰的目標便是以全收兩廣爲要,打到了廣西桂林纔算完,要不然就是失敗。

在復漢軍行動之時,清軍的哨探也偵知了復漢軍的動向,那些探子們騎着快馬,幾乎是一路馬不停蹄,將一封封情報送回到了廣州,而收到了消息的廣州將軍管源忠,眉頭緊鎖,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看着這些信件。

廣州府方向的團練已經開始動員起來了,但是城裡的士紳們也不是傻子,他們雖然對復漢軍沒有太大的興趣,可是對於管源忠的用心也是一清二楚,所謂的團練,到最後也是送到前線的炮灰,士紳們如何會願意幹這些被人罵先人的事?

在士紳們懷疑和戒備的心態裡,所謂的廣東廣西團練也就是一個空殼子,雖然招募了一萬多青壯,可是這些人一未曾訓練,二沒有裝備,根本沒有任何的戰力,這也讓管源忠感覺到幾分棘手,他有心用蠻力施壓,可是畢竟顧慮重重。

管源忠已經當了二十年的廣州將軍,他跟昔日的好友楊宗仁不一樣,楊宗仁爲了辦成團練,不惜個人譭譽,更不惜與千萬人爲敵,在這種情況下也就勉勉強強辦了幾萬的團練,而如今的管源忠,畢竟年紀大了,已經失去了那股子不惜一切代價的決心,也沒有那番勇氣,這團練註定是辦不成了。

只是光是這樣也就算了,就連現在的六萬大軍,彼此間也存在着隔閡,像滿保帶來的閩浙殘軍跟兩廣的綠營就不對付,而兩廣的綠營當中,廣東兵和廣西兵也不對付,還有孔毓珣的督標兵和年希堯的撫標兵,還有甘汝來的撫標兵之間,也存在着重重矛盾。

這仗還沒有開始打,內部的混亂就已經讓管源忠頭疼不已了。

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六章 雛鷹營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十八章 收徒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