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

bookmark

張廣泗聽到嶽鍾琪這番話,卻是眼前一亮,便望向了輿圖仔細看了好一會,方纔緩緩凝聲道:“大人想打宜昌,莫不是要取道施州衛?”

“有何不可。”

嶽鍾琪的神色依然淡淡的,似乎心裡已經有了全盤的計劃,因此纔信心滿滿。

“可是大人,施州衛地形您也是知道的,若是楚逆在施州衛有所準備,咱們不僅沒辦法從施州衛取得突破口,反倒是有可能蒙受損失.......”

蔡珽臉上帶着幾分猶豫,儘管對方是總督,可是在這種軍國大事上,他蔡珽自以爲也不能不說兩句。

一旁的張廣泗雖然沒有出聲反駁,可是他臉上的表情卻已經透露了他的想法,那就是從施州衛取道並不可行,關鍵就在於施州衛是一個極爲特殊的地方。

施州衛,即施州衛軍民指揮使司,位於川鄂交界的地方,早先歸屬於四川,後來才被劃到了湖廣都司,並於洪武十四年設立了施州衛。

與其他諸府不同,施州衛更多是一種沿襲前明的軍事架構,在軍事上的色彩更加濃重了些,用來鎮懾鄂西各級土司,而在行政上主要負責控馭鄂西各民族。

在復漢軍起兵之後,施州衛並非從一開始就納入了到了自己的管轄範圍,而是用一種冷豔旁觀的態度對待,原因便是施州衛內部錯綜複雜的土司結構,但是即便是清廷,在對於施州衛的問題上,也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人人都知道,施州衛是一個險地,從前明施州衛建立開始,曾經連續幾十年裡,屢屢有鄂西土酋相繼發動叛明動亂,像洪武十四年,洞酋覃芳諸攻破州城,知州李才、同知孫同明、州判王傑等被殺,可以說從上到下幾無倖免。

後來施州衛又出現過幾次土酋叛亂,像洪武二十年時,桑植土千戶夏德忠叛明,北上攻破施州,知州胡士能被害,又一次造成顛覆施州的慘劇。

儘管叛亂最終都被平息了下去,可是鄂西土司的實力都還在,因此儘管在明太祖時期屢屢動兵,可是沒有徹底鎮壓鄂西土酋,自然也就無法實行郡縣。到了成祖士氣,出於對鄂西深山腹地地形地勢的特殊性,還有鄂西土司實力的考量,終究還是以土司制度爲主。

而如今即便經歷了清廷幾十年的治理,施州衛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官府的力量始終無法滲透進去,再加上當下地勢嚴峻,一直都沒人敢走這條路,連同復漢軍這一次都沒有從施州衛出發。

“二位多慮,此行大軍路線本督已經命人探察,想來這兩日就有了結果,這一點本督倒是不用太擔心。”

嶽鍾琪並不是一個容易被人勸服的人,就連在雍正皇帝面前,他都有自己的一番主張,更不用說屬下的勸告了。

張廣泗見嶽鍾琪意見已定,也就不再相勸,而是開始從實操層面給出了建議,“督憲大人,若是要走施州衛的路線,當地的守軍還是要考慮進去。”

施州衛目前的守軍在名義上還是掛着清軍的旗號,可不管是嶽鍾琪還是張廣泗,心裡都明白眼下的施州衛清廷根本插不進去,跟土皇帝其實也沒啥區別,因爲那裡的所有綠營兵,還是其他的武裝,都是土司勢力。

“施州衛大概有五千人左右,其中一部分屬於那些衛官,像衛指揮鄧慶、還有指揮僉事黃永這些人,不過他們手裡的兵力頂多也就八九百人,其餘的基本都是酋陽的冉氏和石耶等司的楊氏、田氏、許氏這些土司世家的兵。”

蔡珽相對於這兩位來說,他在湖廣和四川當官的經歷要豐富很多,因此對於這些還算是畢竟熟稔,卻是一點點將目前的狀況講了出來,隨後又擔心道:“想要從施州過,最主要的就是跟土司達成合作協議,如此一來我軍便可隱蔽地穿過施州,抵達宜昌。”

嶽鍾琪臉上帶着幾分笑意,“蔡大人所說正是本督所想,本督早已遣人去施州衛,尋訪各大土司家族,以爲共謀。”

聽到嶽鍾琪這番話,蔡珽卻是心裡一驚,他沒有想到這匹岳家千里馬竟然心機如此深重,爲了今天竟然已經在施州衛經營許久,看來此人倒不是僅靠家世和皇帝的信任。

“既然二位再無異議,五日後我軍出成都,過潼川、重慶以及酉陽州,半個月後進施州衛。一旦通過施州衛,便全力進攻宜昌,截斷楚逆大軍後路!”

嶽鍾琪臉上帶着幾分淡淡的笑意,他心裡其實掛念的還是再一次跟復漢軍交手的機會,儘管眼下的對手不是寧渝,可是也足以洗刷當年的恥辱了。

...........

隨着清廷與寧楚在西南的多番動作之下,西南之戰迎來了一個新的高峰期,雙方在四川、貴州二地爭相廝殺,清軍集結各方勢力大約在十八萬人左右,而復漢軍西南集團軍也擁有九個師加上一個旅的兵力,也有近十萬人之多。

“轟隆——”

都勻府,位於貴陽府南面的另一處屏障,清軍在這裡佈置了五千餘人的兵力,因此在受到了許明遠的第五師進攻時,依然選擇了頑強抵禦。

“以五千清軍就想守住都勻?哼,實在是異想天開。”

許明遠手裡舉着千里鏡,望着遠方在炮火中顫抖的都勻城,臉上有一絲不屑,不過他不屑歸不屑,可是在打仗的時候也是一板一眼,打算用硬實力直接壓垮城裡的清軍。

在他的身邊,站着一羣穿着紅色軍衣的漢子,其中一部分是師屬參謀,而其他幾人則是各團團長,衆人的神情裡有些振奮,無論怎麼說,這一路建功立業的機會總算到了。

不斷的轟鳴聲在衆人的耳邊響起,那一顆顆黑色的彈丸被髮射到天空中,然後在都勻的城頭上製造出了一片片血雨,只是都勻的守軍卻一直都保持着沉默的姿態,在彈雨中苦苦死守。

不知過了許久,一名傳令兵卻是急匆匆從帳外進來,隨即便呈遞了一封軍令,“啓稟師長,程副使命令我師與三天內拿下都勻,趕到貴定與第一師和第三師匯合。”

“哦?”

許明遠聽到這話卻是來了興趣,他接過了軍令後,仔仔細細看了一遍,不由得大笑道:“諸位,咱們第五師可是來活了.......”

“師長,到底是......”

第五師所屬的幾名團長臉上有些驚訝,他們還沒見過自家師長這般大笑過,甚至有些過於興奮了。

許明遠恢復了平靜,隨即環視衆人,低聲道:“鄂爾泰所部已經匯聚在了安順,甚至還有土司兵,而貴陽眼下只有不到三千人......你們應該明白下這意味着什麼吧。”

衆人眼裡出現了一片火熱,他們當然明白這裡面意味着什麼.......貴陽乃黔省首府,也是清軍後勤要地。其次,一旦佔領貴陽,就能將大半個貴州給截斷下來,到時候貴陽以東諸府基本不戰而降。

更關鍵的是,在西南一局棋上面,由貴陽北上,過永寧州、瀘州以及資州,便可以直接打到成都府去......無論怎麼說,戰局的關鍵所在依然是四川,一旦復漢軍的這幾個師北上四川,等於是在嶽鍾琪的眼皮子底下插上一把刀。

到了那個時候,鄂爾泰要是不玩命奪回貴陽,他如何去見嶽鍾琪?如何去見皇帝?甚至可以說,西南之戰就贏輸了一大半了。

畢竟無論黔省打得多麼熱鬧,那都是配合進川之戰,若是沒了四川的屏障,滇黔二省也就無險可說,打起來不要太輕鬆了。

許明遠自然懂得這個戰略意義上的問題,其實這也多虧了郭定安,在泗州一戰打得太好,一下子就滅掉了岑家,也在某種意義上吸引住了鄂爾泰的注意力,成了真正的香餌。

現在十二師守在羅甸城下,也是在給鄂爾泰看的,想釣魚可以,得先拋出魚餌來,沒有魚餌他們是不會上當的,就比誰的耐心更好了。

說起來,之所以促成眼下的局勢,其實已經跟鄂爾泰關係不大了,純粹是雙方目標的差異,導致眼下的這種被動情況出現,而鄂爾泰已經深陷局中,難以自拔了。

“第一團爲主攻先登,第二團和第三團掩護,火速攻堅都勻,我希望咱們今天的晚飯,就在都勻城內解決了!”

許明遠握緊手中的千里鏡,心思卻是已經飄到了貴陽。

“轟隆——轟隆——”

“殺!”

炮火聲與喊殺聲交織在一起的時候,也就意味着復漢軍所發起的攻勢也開始了,對於城上的清軍而言,卻無異於死亡的臨近。

對於目前的復漢軍而言,攻城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畢竟在經驗上已經相當豐富了,各種拔城的能力,足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都勻這種小城。

到了下午,復漢軍先頭部隊已經登上了都勻城牆頭,而清軍則是慌不擇路地潰退了下去,就彷彿是一個信號一般,越來越多的復漢軍在火力的掩護城,成功實現先登,而清軍也基本退下了城牆,守在了城內。

雙方打到了這個份上的時候,清軍的潰勢基本上已經註定,作爲守城的清軍總兵王直而言,他也沒有了繼續打下去的信心,便率領自己的部下,直接投降了復漢軍。

都勻府陷落的消息並沒有在那麼快傳到鄂爾泰的耳朵裡,畢竟許明遠針對清軍哨探的獵殺也是非常持續的,因此趁着時間還算寶貴的關口,許明遠率領了自己的第五師,急匆匆地趕往了貴定。

而貴定作爲貴陽的門戶,本身也不是什麼堅城,在趕來的第一師和第三師的夾攻下,幾乎連半天的時間都沒有堅持住,便宣告了陷落。

等到第五師趕到貴定的時候,已經是七月初五了,而對於鄂爾泰來說,他也匯聚了土司的五萬土兵,連同手裡的兩萬清軍,合計七萬人馬,他再也不願意繼續等待,而是選擇了直壓羅甸,意圖來一個裡應外合,擊潰在羅甸城外的復漢軍。

在得到安順清軍異動的消息時,卻是一下子將嶽凌峰給驚出了一身冷汗,他終於明白郭定安爲什麼要在這裡大興土木了,他從一開始就在防備着鄂爾泰的大軍南下!

雙方的暗牌雖然都在不斷挑開,可是相對來說,復漢軍一直掌握着主動權,因此對於情報方面的運用和壓制,一直都比清軍強出許多,也就造成了目前復漢軍在局勢上的主動。

就像在貴定之戰後,復漢軍有意封鎖了消息,以致於目前的清軍還沒有收到貴定的消息,唯獨貴陽的守軍感覺到有些不對勁,可偏偏派出去的探子,都被複漢軍的哨探給獵殺了,除了知道貴定不對勁之外,並沒有其他有用的東西。

說到底,雙方的差距逐漸體現在這些還不起眼的地方上,並不僅僅只是武器裝備的問題,可是對眼下的清軍而言,他們更難以承認這種因素,因爲一旦承認,就是說明自己的人也不如復漢軍的人。

等到鄂爾泰大軍抵達了羅甸城之後,他並沒有第一時間對復漢軍的陣線發起了進攻,而是帶着貴州巡撫毛文荃和幾個總兵,去觀看復漢軍的陣型。

“大人,似乎有些不妙......何世吉沒有說實話......”

貴州巡撫毛文荃臉上有些不愉,在提督何世吉給到他們的消息裡面,並沒有復漢軍在羅甸城下的防務信息,可是當他們一看,卻是有些傻了眼。

層層疊疊的壕溝,再加上鐵絲網,卻是將復漢軍目前的陣地給攔了個嚴嚴實實,不要說清軍去進攻復漢軍了,就算復漢軍出來進攻清軍都很麻煩——可是何世吉卻說他是經過苦戰才守住的?

鄂爾泰一邊看着復漢軍的陣地,臉上的神色也逐漸陰沉了下來,他也意識到自己過於相信何世吉了,眼前的情況幾乎在告訴他,從一開始復漢軍可能都沒有考慮過打羅甸,完全是何世吉自己在自吹自擂。

何世吉光是自吹自擂還不夠,他還說復漢軍至少有兩個主力師在這裡,可是復漢軍兩個師一直守在羅甸,根本沒有發起進攻,這讓鄂爾泰更懷疑了幾分。

“復漢軍的主力絕不在這裡......咱們上當了!”

鄂爾泰捏着千里鏡的手幾乎在顫抖,他忍了又忍,纔沒有直接衝進羅甸城去將何世吉的狗頭砍下來.......

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八十章 勸降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六章 雛鷹營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六十九章 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