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

bookmark

寧渝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他很久沒有睡的如此香甜,以致於全身骨頭都發出了咯吱的聲音。

婢女春竹和春綠打來了水,服侍着寧渝起牀,如今的寧渝已經長成了一個英俊高大的年輕人,這讓一些侍女們都生出了一些不該有的心思。

這年頭,雖然有嚴格的婚嫁制度,但是對於大戶人家來說,做個填房的姨娘還真是個不錯的出路了。

春竹小臉微紅,低聲道:“少爺,老爺和幾位大爺在前廳裡等着,說要等你議事。”一邊說着,一邊熟練的幫着寧渝繫好了腰帶,俏生生的小手在腰間滑動時,讓寧渝也不禁生出了幾分懈怠。

若真是做個啥也不愁的少爺,那生活還真不是一般的美妙。

等到一切打理完畢後,寧渝來到了前廳,此時寧忠源等人一臉春風,正聊得開懷。

見到寧渝走進來,寧忠景連忙拉着他的胳膊,走到正廳大聲道:“來來來,我寧家千里駒到了,這回可把我給鎮住了!”

其餘人便一起起鬨,原本也都是三十上下的漢子,性子本來就沒那麼拘束,這平日裡調侃寧渝也不算少了,就連寧忠源也生出了幾分笑意。

寧渝求饒不過,一一行禮,最後才苦笑道:“這一回不過是打了一些土匪罷了,卻算不得什麼正經檯面。”

寧忠源輕哼一聲,笑罵道:“誇你小子兩句,還真上天了不成,以兩百青澀少年兵,竟然將這爲禍多年的桃花山一衆全部剿滅,自身無一傷亡,這樣的勝仗,你老爹我可打不出來!”

得,這一下子謙虛過了頭,反而遭人罵。

寧渝只好端正態度,道:“這番作戰原本就是不對等的作戰,嚴格來說,我這二百少年兵比這七八百匪徒要強太多了,取得如此戰果也不足爲奇。”

寧家兄弟雖然都是軍伍世家出身,可正兒八經在軍內的只有寧忠源與寧忠義,除了他們聽出點名堂,其他人卻是聽得一頭霧水。

寧忠義性子粗爽,笑道:“你這小子,什麼叫做不足爲奇?給你這幾個叔叔們解釋解釋,讓我們也聽聽你小子的高見。”

其他人也都是全神貫注的豎起了耳朵,連久經戰陣的寧忠源也放下了父子關係的面子,如同一名好學的學生一般,凝神靜聽。

其實從這一仗之後,寧家等人對寧渝的印象又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從原來的天才後輩,變成了能夠參與到寧家發展大計的核心人物,別看這一點似乎沒什麼,實際上卻非常重要,說明寧渝能夠在家族內調動的資源,已經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

從目前的情況來說,原本真正能夠左右寧家發展大計的人物一共只有三個,分別是寧忠源、寧忠景與寧忠義,如今寧渝成爲了第四個人,甚至他的話語權比寧忠義要更高一些。

這種話語權並不會因爲倫理上的尊卑關係而發生變化,原因就是目前的寧家還處於興盛階段,更加講究能力,而非輩分與出身。這說明了寧渝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目的,基本上已經全面實現了,那就是團結寧家絕大部分的力量。

寧渝內心有些激動,微微平復了一下內心,才緩緩道:“之所以說這是不對等的戰爭,除了開戰前所說的三必勝,還有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高下。”

“雛鷹營是嚴格的上下等級關係,並且建立了完備的內部編制,在戰時指揮時更加如臂使指,能夠充分發揮出這兩百個人的力量。相反對於桃花山而言,不過是一羣沒有經歷過嚴格軍事教育的匪徒,所謂的幾百人,不過就是幾十個敢打敢拼的亡命之徒加上幾百個只能打順風仗的農夫。而我一戰,正是將那幾十個衝在最前面的人給消滅了,後面的那幾百人也就沒有戰心了。”

寧渝一邊說着,內心卻在感嘆,這其實是封建主義軍隊的通病,對於目前的雛鷹營來說同樣如此,只是在對抗損失方面,雛鷹營實在強上太多,寧渝有信心哪怕傷亡只要在百分之五十以下,雛鷹營是絕不會潰散的,可這一點上目前這個時代任何人都做不到的。

寧忠源聽完後,感嘆道:“這桃花山匪徒原本都是鄖陽的流民,後來朝廷將鄖陽鎮給裁撤掉後,大量的鄖陽流民便匯聚到各地爲匪,這桃花山就是其中一脈,戰鬥力頗爲不俗,尋常綠營也不是他們的對手,可沒想到真被剿滅也是如此簡單。”、

寧渝輕聲道:“從這次的事情裡,我明顯感覺到了不對勁,不過前番是必須下此狠手,否則我寧家威名不復存在,如今這面上的桃花山已經覆滅,暗中的那隻手卻還沒抓到。”不知爲何,寧渝此時想到了從後山抓到的三個人,或許,他們知道一些什麼。

寧忠景冷哼一聲,道:“從你這次抓回來的一些人嘴裡,卻是沒有問出什麼來,不過根據我從其他方面的消息,這次的事件背後,恐怕是淮北鹽幫在作祟。”

說起了淮北鹽幫,在場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細細想來卻又在情理之中,畢竟販私鹽真正影響到的還是原來那些鹽商販子的利益。

淮北鹽幫,說起來還是兩淮鹽邦的一個分支。從西漢吳王劉濞“誘天下亡人煮海水爲鹽”,兩淮鹽業便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成就了赫赫有名的兩淮鹽幫,正所謂“兩淮鹽,天下鹹。”

而在如今的康熙年間,湖廣缺鹽,因此進入的私鹽都是淮鹽與川鹽,不過川鹽還沒有真正成氣候,因此主要還是淮鹽爲主。而寧家的私鹽出現,嚴重損害了兩淮鹽商特別是淮北鹽商的利益。

如今的兩淮鹽商堪稱是匯聚天下財富,哪怕是晉商在這個年代也難以撼動其鋒芒,據說曾經康熙皇帝想要治黃河,結果經費遠遠不足,揚州的鹽商便一次捐了三百萬兩,其實力堪稱富甲天下。

可如今的寧家,卻被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給盯上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十章 尋礦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十章 尋礦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