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

寧渝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他很久沒有睡的如此香甜,以致於全身骨頭都發出了咯吱的聲音。

婢女春竹和春綠打來了水,服侍着寧渝起牀,如今的寧渝已經長成了一個英俊高大的年輕人,這讓一些侍女們都生出了一些不該有的心思。

這年頭,雖然有嚴格的婚嫁制度,但是對於大戶人家來說,做個填房的姨娘還真是個不錯的出路了。

春竹小臉微紅,低聲道:“少爺,老爺和幾位大爺在前廳裡等着,說要等你議事。”一邊說着,一邊熟練的幫着寧渝繫好了腰帶,俏生生的小手在腰間滑動時,讓寧渝也不禁生出了幾分懈怠。

若真是做個啥也不愁的少爺,那生活還真不是一般的美妙。

等到一切打理完畢後,寧渝來到了前廳,此時寧忠源等人一臉春風,正聊得開懷。

見到寧渝走進來,寧忠景連忙拉着他的胳膊,走到正廳大聲道:“來來來,我寧家千里駒到了,這回可把我給鎮住了!”

其餘人便一起起鬨,原本也都是三十上下的漢子,性子本來就沒那麼拘束,這平日裡調侃寧渝也不算少了,就連寧忠源也生出了幾分笑意。

寧渝求饒不過,一一行禮,最後才苦笑道:“這一回不過是打了一些土匪罷了,卻算不得什麼正經檯面。”

寧忠源輕哼一聲,笑罵道:“誇你小子兩句,還真上天了不成,以兩百青澀少年兵,竟然將這爲禍多年的桃花山一衆全部剿滅,自身無一傷亡,這樣的勝仗,你老爹我可打不出來!”

得,這一下子謙虛過了頭,反而遭人罵。

寧渝只好端正態度,道:“這番作戰原本就是不對等的作戰,嚴格來說,我這二百少年兵比這七八百匪徒要強太多了,取得如此戰果也不足爲奇。”

寧家兄弟雖然都是軍伍世家出身,可正兒八經在軍內的只有寧忠源與寧忠義,除了他們聽出點名堂,其他人卻是聽得一頭霧水。

寧忠義性子粗爽,笑道:“你這小子,什麼叫做不足爲奇?給你這幾個叔叔們解釋解釋,讓我們也聽聽你小子的高見。”

其他人也都是全神貫注的豎起了耳朵,連久經戰陣的寧忠源也放下了父子關係的面子,如同一名好學的學生一般,凝神靜聽。

其實從這一仗之後,寧家等人對寧渝的印象又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從原來的天才後輩,變成了能夠參與到寧家發展大計的核心人物,別看這一點似乎沒什麼,實際上卻非常重要,說明寧渝能夠在家族內調動的資源,已經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

從目前的情況來說,原本真正能夠左右寧家發展大計的人物一共只有三個,分別是寧忠源、寧忠景與寧忠義,如今寧渝成爲了第四個人,甚至他的話語權比寧忠義要更高一些。

這種話語權並不會因爲倫理上的尊卑關係而發生變化,原因就是目前的寧家還處於興盛階段,更加講究能力,而非輩分與出身。這說明了寧渝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目的,基本上已經全面實現了,那就是團結寧家絕大部分的力量。

寧渝內心有些激動,微微平復了一下內心,才緩緩道:“之所以說這是不對等的戰爭,除了開戰前所說的三必勝,還有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高下。”

“雛鷹營是嚴格的上下等級關係,並且建立了完備的內部編制,在戰時指揮時更加如臂使指,能夠充分發揮出這兩百個人的力量。相反對於桃花山而言,不過是一羣沒有經歷過嚴格軍事教育的匪徒,所謂的幾百人,不過就是幾十個敢打敢拼的亡命之徒加上幾百個只能打順風仗的農夫。而我一戰,正是將那幾十個衝在最前面的人給消滅了,後面的那幾百人也就沒有戰心了。”

寧渝一邊說着,內心卻在感嘆,這其實是封建主義軍隊的通病,對於目前的雛鷹營來說同樣如此,只是在對抗損失方面,雛鷹營實在強上太多,寧渝有信心哪怕傷亡只要在百分之五十以下,雛鷹營是絕不會潰散的,可這一點上目前這個時代任何人都做不到的。

寧忠源聽完後,感嘆道:“這桃花山匪徒原本都是鄖陽的流民,後來朝廷將鄖陽鎮給裁撤掉後,大量的鄖陽流民便匯聚到各地爲匪,這桃花山就是其中一脈,戰鬥力頗爲不俗,尋常綠營也不是他們的對手,可沒想到真被剿滅也是如此簡單。”、

寧渝輕聲道:“從這次的事情裡,我明顯感覺到了不對勁,不過前番是必須下此狠手,否則我寧家威名不復存在,如今這面上的桃花山已經覆滅,暗中的那隻手卻還沒抓到。”不知爲何,寧渝此時想到了從後山抓到的三個人,或許,他們知道一些什麼。

寧忠景冷哼一聲,道:“從你這次抓回來的一些人嘴裡,卻是沒有問出什麼來,不過根據我從其他方面的消息,這次的事件背後,恐怕是淮北鹽幫在作祟。”

說起了淮北鹽幫,在場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細細想來卻又在情理之中,畢竟販私鹽真正影響到的還是原來那些鹽商販子的利益。

淮北鹽幫,說起來還是兩淮鹽邦的一個分支。從西漢吳王劉濞“誘天下亡人煮海水爲鹽”,兩淮鹽業便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成就了赫赫有名的兩淮鹽幫,正所謂“兩淮鹽,天下鹹。”

而在如今的康熙年間,湖廣缺鹽,因此進入的私鹽都是淮鹽與川鹽,不過川鹽還沒有真正成氣候,因此主要還是淮鹽爲主。而寧家的私鹽出現,嚴重損害了兩淮鹽商特別是淮北鹽商的利益。

如今的兩淮鹽商堪稱是匯聚天下財富,哪怕是晉商在這個年代也難以撼動其鋒芒,據說曾經康熙皇帝想要治黃河,結果經費遠遠不足,揚州的鹽商便一次捐了三百萬兩,其實力堪稱富甲天下。

可如今的寧家,卻被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給盯上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十章 尋礦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十章 尋礦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