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

bookmark

不僅僅是多羅郡王璘布看到了新軍崩潰的那一幕,就連雍正皇帝也看到了這麼一幕,幾乎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雙方的對比幾乎宛如一個成年人,在用各種手段教育一個小孩子那麼簡單,而對於雍正來說,卻是指着他的鼻子在罵他,這幾年的辛苦努力,終究不過是一種虛幻,在現實面前往往都會被一戳而破。

“不要怕,不要跑!跑不過的!”

各式各樣的呼喊聲融匯在了一起,他們寄希望新軍能夠自己及時冷靜下來,若是對於其他已經陷入混亂的軍隊而言,自然是毫無用處。可是對於八旗不同,他們當中並不缺乏傳統意義上的精英,因此他們也在盡力去挽救大局。

“大清就靠咱們了,不能再跑了!”

鑲白旗參領格策面上帶着殺氣,他拔出自己的腰刀狠狠斬殺了數名潰兵,才止住了其他人的潰勢,而剩下的清軍士兵們,也在戰戰兢兢中重新加入了隊列,儘管他們依然很害怕,可是他們也知道自己沒有退路。

相對於清軍的混亂而言,復漢軍則宛如一臺運作精密的機器,一排排復漢軍士兵站在前面,他們的臉色沉凝,哪怕有人不時被清軍火炮擊中,後續其他人也會替補上來,重新組成完整的陣型。

“開火!”

一道整齊的白煙從復漢軍的槍口前噴出,細密的鉛彈如同雨幕般掃過清軍的陣型,大批大批的清軍士兵倒伏在了地上,他們的眼睛望着遠方的天空,逐漸被黑暗所徹底籠罩。

鑲白旗參領格策便是其中的一員,他的胸前被鮮血徹底染紅,整個人的力氣迅速流失,在彌留前的一刻,他想起了很多,他的阿瑪他的額娘,還有那些已經踏上不歸路的親人朋友......最後他努力地望向了他的兄弟們,只見滿地的屍體,充斥着淒涼。

“新軍打不贏,得看我們馬隊......”

僧保所率領的馬隊終於運動到了復漢軍的側翼,只是由於雙方的陣型相對於戰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他所面對的復漢軍從一個師,變成了一個半師,還有數千復漢軍的馬隊,正在側翼虎視眈眈。

望着還在不斷開火的復漢軍炮兵陣地,僧保終於下定了決心,他高高舉起手裡的長矛,身後的大旗在迎風飄揚,而在旗幟的背後,則是足足上萬的八旗馬隊。

不得不說,八旗馬隊始終都是八旗的精銳軍隊,黑壓壓的一萬騎兵,在行進過程中毫無聲息,沉着而堅定,一切動向全由上下左右晃動的旗子示意,沒有絲毫的紊亂,讓人看起來十分賞心悅目。

對於清軍的馬隊而言,他們的優先打擊對象自然是炮軍陣地,只是炮軍陣地距離相對較遠,馬軍並不能直接發起衝鋒,因此僧保開始率領大軍,進入到最後的調整階段,等待着那個衝鋒的命令。

........

復漢軍中軍大營中,一羣復漢軍的將校正圍在一個大沙盤前面,上面正是直隸的地形,還插放着一些黑紅的小旗幟,那些都代表雙方的兵力分佈,其中黑色的屬於清軍,而紅色的則屬於復漢軍。

寧忠義、錢英、宇治景等人正站在寧渝的身旁,所有人似乎都在望着沙盤進入沉思狀態,又似乎在等待着什麼。

過了片刻之後,一名復漢軍少校快步走進營帳,雙手捧着一張白紙,傳遞給了總參謀部副部長宇治景。

“他們的新軍已經扛不住了,張家灣的馬隊現在已經動了,目標是我們的炮兵陣地......二十三師擋在了前面,按照情報估計,大概半個時辰後,就會發起對炮兵陣地的衝鋒。”宇治景臉上帶着幾分凝重之色,將情報彙報了一遍。

寧忠義微微點了點頭,笑道:“上萬馬軍的衝鋒,之前也就在安慶遇到過一次,可是如今這次卻不一樣了......清廷其他的馬隊也會動一動了。”

衆人點頭,直隸乃平原之地,適合馬軍衝鋒,與安慶府當時的大戰截然不同,更關鍵的是,清軍絕不可能放任僧保的馬隊獨自衝鋒,相應的手段也都會有。

在眼下的這一戰當中,八旗新軍在實際戰力上並沒有表現出過人的能力,用復漢軍總參謀部評估而言,目前的新軍八旗頂多也就是好幾年前復漢軍的水準,或許經過多次大戰後,他們能夠在戰爭中迅速成長起來,可是至少在眼下這一戰,並沒有構成真正的威脅,關鍵還是在於馬軍。

而從目前的復漢軍而言,最大的弱點就是馬軍,不僅缺馬也缺少足夠熟練的騎兵,特別是這些東西都需要時間的積累,因此直到北伐之時,復漢軍手裡也就一萬一千名騎兵,其中真正的胸甲騎兵也就三千人,剩餘的八千騎兵都屬於騎馬步兵。

因此,什麼時候動用這三千胸甲騎兵,只有皇帝本人才能決定,就連樞密院其他的將軍,都不敢在這個問題上隨便說話。

一時間,衆人陷入了沉默,直到寧忠義覺得自己應該說點什麼的時候,寧渝卻擡起了手,臉上帶着幾分自信的微笑。

“既然客人來了,咱們總得做點什麼,否則豈不是讓雍正小瞧?”

寧渝的手指點在了僧保的那顆小黑棋上,冷笑道:“放他們進來,讓二十三師頂上去,告訴謝慶春,拖住馬隊兩個時辰,朕給他們全體嘉獎!”

一聽到這話,衆人不由得眼前一亮,二十三師這一仗遭遇的傷亡肯定會很大,可是這也是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相對於其他編號靠後的師來說,這已經是非常寶貴的機會了......

至於謝慶春這個老將,也進入了所有人的視線,只要他能夠頂住清軍馬隊,將來少不得一個子爵......

........

戰場上的任何動靜,此時已經牽掛着所有人的心臟,對於雍正而言更是如此,他手持着千里鏡,望着僧保的馬隊發起衝鋒,臉上陷入了沉思。

除了僧保馬隊的衝鋒,雍正也看到了復漢軍的後續部隊,正在朝着僧保的馬隊方向展開了反包圍,簡單來說一旦僧保突擊不成功,便只剩下全軍覆沒的下場。

軍機處大臣們以及順承郡王錫保圍在沙盤前,而順其他的八旗將佐們,也是緊張地大氣也不敢出,靜靜等待着雍正的決定,

“倘若置之不理,則多羅郡王璘布所部決難繼續堅守張家灣,一旦張家灣失陷,復漢軍完全可以從側後包圍我八里橋,到時候鎮守八里橋,只會讓我軍更加被動。”

順承郡王錫保年輕氣盛,在考慮問題上更多還是從問題本身出發,因此他很快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那就是安排定福莊還有駐守八里橋的清軍馬隊,直接對復漢軍發起進攻。

在錫保看來,八里橋眼下已經失去了防守的價值,原先打算以八里橋來吸引復漢軍主力進攻,從而打擊對方的戰略目的,本身就透着幾分異想天開——對方不是傻子,他們不會傻乎乎地從那麼狹窄的橋面上通過。

當然,錫保並不敢將這些話說出來,因爲鎮守八里橋本身是雍正的主意,而不得不說,外行人對於戰爭的思考,總是透着那麼幾分想當然,畢竟敵人可不會那麼傻。

其他人自然不敢搭話,而雍正臉色也有些發青,冷哼道:“守八里橋是爲了守住通往通州的要道,自然不能輕易放棄.......”他先是挽回了幾句,隨後輕聲道:“定福莊的清軍要動,通州的新軍也要動,得把對面也給拖進來......”

在如今這個時代,戰爭指揮並不是像很多人以爲的那般,能夠根據敵方的情況進行細節上的調整,真要是強行這麼幹,那就等着吃敗仗吧,就好比後世某位指揮機槍手前移十米的天才戰略家,在戰爭中被打得一敗塗地.......

對於雙方統帥而言,他們能做的就是通過對局勢的判斷,將自己手裡的棋子慢慢放下去,然後在漫長的等待中,得到一個似是而非的消息,接着根據消息來進行判斷,放下一顆新的棋子,但問題就在於誰也不知道這個選擇究竟是否正確。

因此,作爲統帥絕不可能第一手就把所有的棋子放出去,否則等到對方根據情況化解之後,那麼自己就沒有了插手的辦法,只能乾瞪眼看着局勢逐漸惡化。

雍正儘管不懂得軍事策略,可是對於這個道理他是明白的,因此當他不得不應手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拉着對方一起應手,通過拼硬實力的方式,來化解對方可能存在的底牌。

聽到雍正這番話,徐元夢當下便大吃一驚,他顫聲道:“皇上,只怕這太冒險了一些........”

反倒是順承郡王錫保,倒是頗爲贊同,他瞥了一眼徐元夢,不冷不熱地頂了一句,“大學士不懂戰事,如果不去策應僧保的馬隊,不光使得僧保他們的進攻被化解,還會導致他們被徹底包圍,這太傷士氣了,後面的仗可就不好打了.......”

徐元夢皺了皺眉頭,他終究不太懂軍事,只得輕輕嘆了口氣。

雍正見無人再有反對的意思,當下便點了點頭,安排了大批的侍衛將消息傳遞了下去,等到消息逐漸傳遞了下去之後,只見整個清軍防線上的近十萬人都開始動了起來........

........

清軍防線和復漢軍陣列上的變動,並沒有瞞過僧保的眼睛,他心裡大概明白,恐怕這是皇帝已經注意到了他的動向,當下便有些振奮,一旦此戰建功,將來在皇帝心裡的地位也就不一樣了,一時間心裡有些發熱。

“爲了大清,衝啊!”

冬日的陽光顯得有些溫暖,也有些略顯此言,而僧保則端平了長矛,雙腿狠狠磕在馬腹上,而胯下的駿馬在受力之後,如同利箭一般發射出去。

在僧保的身後,則是一排排的八旗馬軍,他們在此時也發起了衝鋒,目標便是在三裡外的復漢軍炮兵陣地,而在他們中間,還有一個復漢軍的步兵師,即復漢軍第二十三師。

千軍萬馬奔騰之時,所造成的衝擊力絕非步兵所能比擬的,光是上萬馬軍衝鋒的那股子氣勢,就足以把正常人嚇得尿褲子,而對於直面其鋒芒的復漢軍第二十三師而言,這一次更是一次極爲艱難的考驗。

實際上,早在總參謀部制定方案的時候,不是沒有人質疑過這一點。畢竟用一個新編師去守炮兵陣地的側翼,無論怎麼說都有些冒險,倘若他們頂不住被突破了,儘管還有其他師能補上,可到時候炮兵陣地肯定會受到很大的損失。

WWW¤ тTk ān¤ co

可是最終寧忠義還是拍板,將第二十三師放在了這個位置上,原因就是第二十三師師長謝慶春,曾經是寧忠義曾經二師的一個團長,而寧忠義對其的瞭解,最終使得第二十三師擔負了這樣的重任。

在面對清軍馬隊的衝鋒時,謝慶春並沒有半分畏懼,他雙手拄着指揮刀,靜靜地望着面前衝鋒的馬隊,這並不是因爲他已經被嚇傻了,而是這一切都早已做好準備,只需等待清軍自投落網。

只見謝慶春身後,多達數百枚簇新的火箭彈,正斜斜指向了天空,而每一枚火箭彈旁邊,則站着一名復漢軍的士兵,他們的臉上帶着幾分凝重。

就在當年的安慶之戰中,當時新研製出來的火箭彈,將訥爾蘇的騎兵給打得大敗,轟殺騎兵數千人之多,甚至導致康熙的最後手段失效,因此火箭彈也得到了復漢軍內部的高度重視。

後來在西人來華之後,一些相應的火藥配方都被進行了完善,而且還將顆粒火藥應用到了火箭彈,並對火箭彈本身的氣密性進行了改善,因此新研製出來的革新二年制火箭彈,在射程和威力上都得到了大大加強。

對於北伐之戰,參謀部十分重視火箭彈的重要戰略作用,因此幾乎每個師都進行了相關的裝備,像二十三師這種需要拱衛炮兵陣地的部隊,更是配發了足足兩千枚重型火箭彈,堪稱無比豪奢。

轟隆隆的馬蹄聲越來越急促,八旗騎兵身穿棉甲,頭上戴着鐵盔,他們手裡拿着長矛,馬上還掛着弓箭,只見呈現出一支箭頭的陣型,而在箭頭的最中央,便是僧保本人,他身旁的騎兵揮舞着黃色的旗幟,氣勢逐漸越發強盛。

幾乎所有人,都認爲面前的這道單薄的復漢軍橫陣,在大清的鐵蹄面前只能選擇退縮。

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六十章 父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十八章 收徒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六章 雛鷹營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