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去辮

寧忠源並非凡事都願意聽從寧渝的意見,在這件事上,他的想法跟寧渝是截然相反的。

“不行,風險太大了,就算以智取的方式進行,到了城內至少還要面對三千督標的進攻,屆時又該如何抵擋?”

寧渝有些煩躁,他捏着眉心,努力保持着冷靜,一字一句道:“父親,如今已經是懸崖邊了,我寧家只有置之死地與後生,這一仗就算現在不打,後面又該如何打?唯有佔據武昌,才能輻射整個湖廣,到時候程、鄭二家也會來投,我寧家纔有一線生機!”

“至於怎麼打武昌,父親,我心裡已經有了定計,如今最大的障礙就是這三千督標,只要將他們先從城內引出來,便有了可乘之機!”

望着一臉堅定的兒子,寧忠源有些猶豫了,他不是不清楚如今的處境,也有努力拼死一搏的決心,只是年紀越大越發謹慎的原因罷了。可如今再謹慎又能如何呢?大軍合進之時,便是滅亡之時。

罷了罷了,就此拼了吧!

寧忠源閉上了雙眼,“渝兒,你說的對!我們要打,要大打,必須佔領武昌,纔有一線生機!”語氣終於變得堅硬如鐵,艱難的從來不是犧牲本身,而是做出犧牲的決定。

何爲勇?非泰山壓頂而面不改色,而是泰山壓頂迎頭而上!

寧渝輕聲道:“我有一計,明日我將率領漢陽營以及雛鷹營即乘船急赴武昌,攻佔蛇山,居高臨下炮轟武昌城,以目前的十二斤的炮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到時候督標五營肯定會出城攻山,我軍以居高臨下之勢,戰勝之不難。”

“此外,我在城內還藏有死士,會在城內放火,吸引城防營的注意力,並且屆時會尋機營救三叔父,釋放死囚打開城門,屆時大事可成!”

寧渝越說眼神越發明亮,“只有攻下武昌,我們纔有喘氣之機,以攻爲守,才能取得先機。”

寧忠源經驗老到,心裡自然明白了整個計劃的關鍵點,道:“不過想要保障這個計劃順利進行,我們的後方絕不能亂,今日俘獲的七百餘人應該如何?”這也是軍事上的常理,想要誘敵在先,需得保障自身後路穩固。

寧渝嘿嘿一笑,拔出腰間的長刀,將腦後的辮子垂了下來,順着刀刃一割,細黑的短辮子掉了下來,頭髮散成了一團。

“你......你怎麼敢如此....”寧忠源望着寧渝,臉色驚訝無比,連說話都有些不利索。

無論事情發展到什麼地步,寧忠源都沒有考慮過割掉辮子,這根辮子是從他出生開始便有的,一直到現在,彷彿成爲了天經地義的事情。

可是事情並不是天經地義的,寧渝只想將事情恢復到原本該有的樣子,比如這根醜陋的豬尾巴。

“必須要割掉!父親,唯有割掉辮子,才能表明我們的決心!”寧渝的聲音低沉有力。

。。。。。。。。。。。。。。。。。。。。。。。。。。。。。。。

次日清晨,漢陽營的士兵和雛鷹營的士兵們齊齊站在了校閱場上,他們彼此互相大量着對方,眼神中帶着一些新奇,空中還帶着淡淡的硝煙味道,讓人明白戰爭還並沒有真正的遠去。

寧忠源和寧渝站在了高臺之上,臉色昂揚奮發,不過寧渝頭上戴着一頂帽子,因此稍微顯得有些怪異,在不遠處傳來了鼓聲,沉悶得如同敲在心裡,全場頓時安靜無比。

“今日,我等將要去武昌!給大家討個說法!討一個七十六年的說法!”寧忠源的語氣激昂而豪邁。

臺下漢陽營的大部分士兵都聽得一頭霧水,唯有雛鷹營學兵們的眼神透着激動,他們知道,這一天終於要到了。

“自大明甲申國變以來,已經有七十六載了!我等漢人也從那時起,淪爲了亡國之奴!”

“亡國亡家亡族!連我們的頭頂上都頂着一根代表恥辱的辮子!它在提醒你們,也在提醒我,這是恥辱!”

“諸位,請看吧!”寧忠源揮起了刀,便直接將辮子給割下來了,然後丟了下去。

臺下衆人啞然,有些不知所措,頓時變得亂哄哄一片。

寧渝將帽子去除,露出一頭亂髮,笑道:“大男兒當建功立業,去辮者獎白銀五兩!”說着,便有幾個士兵將白花花的銀子擡了上來。

前有民族大義,後又重利相誘,許多士兵已經開始猶豫起來。不過還不待這些人行動,便有人已經做出了表率。

董策和許成樑二人快步走了上來,各自抄起一把刀,將辮子一割,徑自領了五兩白銀,叫道:“謝將軍賞!”

寧忠源望着這兩個少年,眼神中帶着滿意之色,笑道:“這是你們該得的。”

是的,這是該得的,其實所有人都明白,他們已經沒有了退路,無論去不去辮,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了,那就是跟清廷幹到底。

如今見到雛鷹營的小崽子們第一個衝了上去,漢陽營的這些老卒自然不願意被比下去,鄧方與高遠相視一眼,立馬衝上臺去,將辮子給割了。

衆人也都不甘落後,紛紛將辮子給割了,取了銀兩,不一會,幾大筐的銀子便都空了。這一次發的銀子原本就是上陣餉銀,寧渝通過這個方式反而讓衆人的士氣更高一些。

當所有人的辮子都已經割去時,也就徹底的走上了不歸路,只能往前。大家都領了銀子,因此場上的氣氛也變得十分和諧。

正在此時,校閱場外傳來了一句怒吼聲:“我是你們少主的夫子,你們怎敢攔我?”

聽聞老師到了,寧渝連忙過去迎接,瞧見崔萬採趕着一輛驢車,直奔校場而來。

“如此大事,爲何連爲師都沒有通知?”崔萬採怒道。

這一下子讓場面變得尷尬起來,寧渝心中自然是不願意將老師就此拖下水,自己拜師這一節,其實知情的人已經並不多了,若是將來有變,也不用擔心會連累老師。

崔萬採一見衆人的神色,臉色漲的通紅。他一向都十分儒雅隨和,可這一次卻真正的動了怒。

“拿剪刀來!老夫也要剪辮!”

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四十章 出鞘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一百章 年關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八十章 勸降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