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大勝

bookmark

九月中旬,距離寧家起事已經足足過了一個整月,在這一個月當中,寧家出現了許多變化,天下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寧渝帶着第二團的兩個營駐守在小石村,儘管這一決定被所有人都反對,可是在寧渝的強硬態度之下,只好聽之任之了。

程之恩很不理解,想要跟寧渝更換,自己帶着兩個營守小石村,讓寧渝繼續帶兵威壓大冶城,直到這邊出結果。

可是在寧渝的想法當中,這一次的戰鬥的重點根本不在大冶,而在於小石村,在於蘄州。因此爲了在第一時間去掌控戰場的局勢,寧渝再一次將自己置身於險境,以一千二百人面對三千黃州協的衝擊。

根據探子的消息,黃州協的兩個大營已經匯合,過了道士洑,開始朝着大冶城出發,而雙方的斥候已經交過了手,因此黃州協很快也會知道小石村這裡的異樣,這根本就是瞞不住的。

得此消息後,寧渝便命令鄧方帶着兩個營繞着大冶湖出發,向着蘄州開進,一路打下蘄州和蘄春,然後回援韋源口,截住黃州協的歸途,到了這一步,基本上就已經勝了九成。

小石村的地形險要狹窄,正對着路口方向,因此也不用擔心黃州協選擇繞道而過。而此時的小石村,已經被寧渝佈置得十分牢固,後方陣地上一共有二十門火炮,幾乎已經集中了全師一半的火炮力量,這二十門火炮全都是六斤雷式炮,因此運動起來也非常方便,不像十二斤炮那般沉重。

一直到下午申正,黃州協才一路急匆匆出現在了小石村前方四里處,在這個距離上,已經能讓人看到一大片的黑點在遠方蠕動着,向着小石村的方向趕來。

鄭容此時也從探子嘴裡得知了小石村的動靜,不由得冷冷一笑,“這叛軍還真把自己當回事,一千多人也敢攔我?”當即便命令大軍在三裡外停駐,準備接戰。

可是就在黃州協逼進三裡以內時,寧渝已經下令開炮,二十門雷式炮發出了轟鳴聲,一發發開花彈砸向了黃州協。

在這個距離上,雷式炮的命中率其實並不高,但是抵不住黃州協的三千多人,因此這二十發開花彈中,倒有五六發砸進了人羣,帶起了一團團的火焰與生命。

鄭容的臉色有些難看,他有心下令自家的子母炮反擊,可是清軍子母炮其實連二里的距離都很難打出來,更不用說跟對方的火炮來對陣,無奈之下只好命令清軍繼續前進,畢竟此時停下來簡直就是活生生的靶子。

隨着火炮的不斷轟鳴,不斷有開花彈砸進了人羣當中,儘管傷亡並非很大,但是對於士氣的損傷卻難以彌補,不少清軍開始裝死往地上躺下就不動了。

當清軍一路承受着傷亡,抵近兩裡的距離時,終於忍耐不住,所攜帶的子母炮也開始開起了火,只是不管這開炮的距離還是命中率都低得嚇死人,根本沒辦法砸死幾個復漢軍士兵,看到這一幕,倒讓復漢軍士兵的士氣越發高漲起來。

鄭容無奈之下,只好命令鳥槍手和刀牌手向前繼續,可是距離越發接近時,復漢軍的火炮力量越發的強盛,命中率也逐漸高了起來,不斷有開花彈準確命中了清軍方陣。

此時的清軍士兵們穿着那破爛不堪的髒兮兮的號褂,有氣無力地向前走着,他們已經被複漢軍強盛的火力給打怕了,對於這支連從哪裡冒出來都不清楚的叛軍,他們並無更多的想法,疲倦與恐懼讓他們苦不堪言,只能在後方千總和把總的威逼之下,漫無目的地向前走着,不時有人倒了下去。

寧渝看到了這一幕,感覺自己對於如今的清軍戰鬥力似乎過高預估了,看這樣子似乎根本無需鄧方從後方進行截擊。當即便命令士兵們做好了準備,一直等到清軍進入了百步的距離,便開始發起了一輪輪的轟鳴。

不斷有清軍士兵倒了下來,但是也有人繼續往前發起衝擊,幾百名刀牌手舉着長刀和小木遁,嘴裡嚎叫着向陣前撲來。對於他們來說,這種遠距離的轟擊實在是令人無法忍受,還不如近身肉搏還有一線機會。

寧渝冷哼一聲,當即便命令準備進行近身肉搏,隨着一陣嘩啦啦的聲音,雪亮的刺刀被固定在了燧發槍的槍口位置上,在夕陽的餘暉下,反射出一道寒芒。

復漢軍士兵們在各自的連排長帶領下,端刺刀就發起了反衝鋒,幾百名身着紅衣的復漢軍士兵們如同一股紅色的浪潮一般,向着清軍陣營席捲而過,不時有清軍的士兵倒了下去,血肉模糊的屍體拋了一路。

五營的營長是寧家的一位旁系子弟,叫做寧承祖,他平時不喜歡用刺刀,便自配了一把大砍刀,此時如同殺神一般左砍右劈,將正對面的清軍砍翻在地,卻不料在他側面出現了兩名清兵,雙雙舉着刀衝了過來,向寧承祖身上刺來。寧承祖舉着大刀,側身躲過了對面的刀鋒,便狠狠往下一劈,將其中一名清軍砍倒,至於剩下的那名清軍,已經倒在了旁邊一位復漢軍的手下。

戰場上的形式從一開始就是壓倒性的,不斷有清軍放下武器投降,還有許多清軍轉身就跑,復漢軍的士兵們原本都是新兵,心裡還有幾分忌憚,如今卻是拋下了所有的顧慮,一心只想建立更大的功勞。

在夕陽的餘暉之中,寧渝望着面前的這一副殘忍的畫卷,上面有燧發槍兵與清軍鳥槍兵在不斷對射,不時有人倒了下去,還有幾百人廝殺在了一起,直到再也分不清彼此,後方的炮火持續發出轟鳴,在這幕畫卷中,寧渝已經佔據了先機。

廝殺到了傍晚纔將將停息,殘餘的數百名清軍在鄭容的率領下,向着歸途倉皇逃竄,不斷有復漢軍士兵繼續發起衝擊,撕咬着清軍剩餘的血肉。

寧渝不禁感慨,若是復漢軍此時有一隻騎兵,這在場的清軍,怕是一個也逃不走,不過也沒有關係,這一隻殘軍已經不成氣候了,遲早會落入守在後方的鄧方手中。

寧渝望着此時被圍困在黑夜裡的大冶城,心裡暗道,是時候該去攤牌了。

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七十八章 壓榨殆盡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六十章 父子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十章 尋礦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