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擔憂,秋煙離全明白。
元起庸表面上寬宥公正,實則心思狹隘,有仇必報。
這也與他少時的經歷有關。
想當年,元起庸還是皇子時,因生母乃王女出身,一直頗受重視。
怎料後來因一場巫蠱之禍,他的生母被廢去妃位,打入冷宮。
幸而大胤朝的前任皇帝慧明帝是位仁德寬宥的君主,並未因母罪牽連其兒,但他的那些兄弟們卻不這麼想。
都說虎落平陽被犬欺,皇宮這種地方,拉幫結派,勾心鬥角一樣不少,卻也奉行一個不變的法則,那就是沒有永遠的兄弟,只有永遠的利益。
你風頭正盛,我可以和其他人一樣錦上添花,奉承拍馬,將你捧到雲端裡去。
等你摔下來了,我也可以和其他人一起,一腳把你踩成爛泥,讓你永不翻身。
於是,元起庸一路忍辱負重,艱難地走到十六歲。
這一年,慧明帝病重。
一般的明君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在女人問題上缺乏合理的剋制。
何謂合理呢?
最重要就是掌握好這個度。
既不能剋制太狠,也不能不加剋制。
前者倒是會成就一個清心寡慾的聖明大帝,可綿延子嗣就會成爲一項上到朝臣,下到百姓都齊齊爲你操心的問題。
都說“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尤其對於帝王來說,選拔優秀的後代承襲祖宗基業,是歷代帝王都逃不開的重責大任,若因
香火斷了傳承而使自己的國家面對覆滅的危機,豈不成爲一大笑柄?
可不加剋制,太過放縱,也會產生問題,比方說後宮爭鬥,皇子奪權。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既在治國之前,便能充分體現出家庭和諧對於國家和諧的重要性。
更何況,爲君者,天生就要練出一副冷硬的心腸,而常年流連在溫柔鄉的君主,練不出冷硬心腸,卻能練出一顆多情的心腸。
翻翻史書,多少明君最後江山敗落,都是輸在女人手上。這愛美人不愛江山一話,到最後往往演變成美人江山兩不得的慘狀。
慧明帝在這方面就屬於後者。
他太不加剋制,以至於後宮裡的美人是納了一個又一個,到他重病臥牀,真正管不動事的那幾年,皇子爭權,妃嬪奪利,鬧的是不可開交。
這年初,慧明帝病重的消息不脛而走,前朝後宮,明爭暗鬥不斷,各方勢力蠢蠢欲動,他們兄弟間的傾軋也益發嚴重,許多次元起庸都是死裡逃生,勉強保住一命。
最後僅僅十六歲的他,憑藉高明的手段,和良好的運氣,成爲這場鬥爭的最終勝者。卻也徹底養就了他狹隘,多疑,冷厲,自私的性子。
據說當年他初登大位,時局尚未穩定便不顧朝臣勸告,接連下旨,處死了自己的十幾位兄弟。
其中不乏他曾經的競爭對手,也有在他失勢時,對他落井下石,冷嘲熱諷的人,而那其中年紀最小的,是年僅六歲的十九皇子。
那個孩子,不
過是在懵懂不知事的時期,對元起庸丟過一粒石子,便被處以腰斬的極刑,死後屍身還被挫骨揚灰丟入江水之中,魂魄永遠得不到安息。
至於如今還在世的幾位老親王,要麼就是年輕時過於平庸,對元起庸構不成威脅的,要麼就是抓住了他的把柄,他不能下手,只好想出各種由頭或將他們幽禁,或將他們下獄,讓他們就這樣了此殘生的。
好像還有幾位被打發去了荒涼的山裡看守皇陵,後代子孫亦從皇室族譜中除名,永不許返京。
細想一下,一個如此小肚雞腸的人,若有人一次又一次挑釁他,還敢在他壽宴當日,當着四方賓客的面給他難堪,那那個不知死活的人下場會如何呢?
大概用腳趾頭都能想出來吧?
元祁以爲秋煙離不了解這其中內情,所以擔心再這樣下去,她遲早有一日會觸到元起庸的底線。
到那時,他會做出什麼,沒人能夠預料。
但其實,秋煙離正是因爲知道這些,纔打算借這所謂的卜卦之機,在這次的宮宴上與元起庸正面宣戰。
要知道,元起庸在皇帝的位子上做了二十多年,早不是那個少不更事,衝動易怒的少年了。
當初他不管不顧,下手殺了那麼多人,除卻鞏固帝位的這個原因,更多的是爲了泄憤,還爲了顯威。
他想告訴那些曾經看不起他,踩低他的人,他現在是一國之君,擁有生殺大權,他若要人生,那人便不能死,他若要人死,那人便不可能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