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柴榮進位續東宮 匡胤無罪縛金鑾

詩曰:

尚論古治慕淵源,德禮同風體自然。

刑措政勤邦有道,民和化淳俗無頑。

皆由甄拔多才俊,果賴旁求盡聖賢。

任是君王懷隱憾,一眚豈可掩高彥?

話說陶龍聽了匡胤之言,要把妹子三春配與鄭恩爲室,心有所嫌,未敢應允。及聞是柴王契友,日後自有王爵榮身,因又動了富貴之念,便往裡面去說。那鄭恩坐在席上,見匡胤做媒把三春與他,心中又羞又怕,不好明言,只把眼兒望了匡胤亂丟,頭兒不住的搖,無非是個不要的意思。匡胤已會其意,走至跟前叫道:“三弟,你莫嫌三春貌醜,看他廣讀兵書,愛習武藝,有此丈夫襟懷,誠婦女之中所難遇也。今日賢弟與他聯姻,日後助益亦復不少。愚兄依理而行,決無遺害。”鄭恩聽說,不敢多言,只得垂頭閉口而已。正是:

懼他年富力強,怎敢婦隨夫唱?

不說前廳之事,且說陶龍走進房中,三春見了,即忙迎接,坐定,便問:“哥哥進來又有何事?”陶龍道:“愚兄有一至緊之言,所以特來商議,不知賢妹可允許麼?”三春道:“哥哥有甚言語,即當告我,事回當行,小妹再無不從之理。”陶龍道:“愚兄想男大須婚,女大當嫁,古來大禮。自父母去世,只有我們兄妹三個,一體同胞。愚兄每每與你尋其佳偶,皆非門當戶對之人,因此心下常懷不置。不期前廳趙公子說起,欲與你作伐。愚兄想此婚姻大事,終身所繫,不好專主,故來與賢妹相商。”三春道:“不知誰家之子?”陶龍道:“說起來,賢妹莫要煩惱,這相對的就是公子之友,名叫鄭恩,在瓜園會過,賢妹必知其人。”那陶三春命有王妃之福,該與鄭恩爲妻,自然暗中挽合,湊聚機緣。故聽了此言,並不惱怒,說道:“趙公子要將鄭恩配我,哥哥看來可允不可允?必然先有主意。”陶龍道:“愚兄也曾說過,這門親不好相聯。怎奈趙公子甚多委婉,說鄭恩也是世之好漢,關西都已聞名;又與禪州柴千歲患難相交,日後柴王即位,鄭恩穩取封王:故此趙公子方纔開口與賢妹作代。賢妹即宜酌量,當允當辭,決計定了,愚兄便去回覆。”三春聽罷,心中打量了一回,即便微微冷笑,說道:“哥哥,此事乃前定之緣,小妹也不好強得。但趙公子既要作伐,又是哥哥諒已心肯,小妹安敢執拗,自誤終身?但有一說,哥哥當與趙公子言定,他若依得,小妹自然也依。”陶龍忙問道:“賢妹有甚言語?待愚兄去說,看是如何。”三春道:“哥哥,你去對趙公子說,這親事允便允了,但我陶三春在家等待,只以三年爲期:這三年之內,鄭恩若有了王位,便來娶我;若無王位,叫他不必來娶。今日當面說過,務要言須應口,日後自無他說了。”

陶龍應諾出來,將三春之言,對匡胤說了。匡胤大加稱賞道:“好個有志的烈女,果然才高識透,他日福氣不可限量也。”遂向腰間將碧玉鴛鴦塊摘下一個來,遞與陶龍道:“這是我兄弟鄭恩的定禮,賢東權且收下。日後我兄弟若得身榮,便如今妹之約,當來迎娶不誤也。”陶龍致謝收訖。復整佳餚,重添美醞,賓主歡懷,飲至天晚而撤。匡胤起身辭謝。陶龍兄弟苦留不住,只得叫人備了一匹馬,送與鄭恩坐騎。四位貴人慌忙下了廳,出了莊門,一齊上馬。陶龍道:“公子前途保重!此去諸位若得榮身,望公子勿忘今日之約,使小妹遺恨白頭也。”匡胤道:“賢東不必掛懷,此事各系名節,在下既已爲媒,豈有相負之理?就此奉別,勿致多勞。”說罷,兩下各各珍重而別。有詩爲證:

偶因無事覓河漿,誤被饞涎起禍殃。

幸有天公施作合,一言能決百年良。

且說匡胤兄弟四人,策馬投東,走有二十餘里,到了營盤,下馬進帳,已是初夏以外。匡義與趙普同來相問,匡胤把前事數一數二的說了一遍。匡義上前,拉住了鄭恩道:“恭喜哥哥,定下親事了。倘日後成親之夜,上牀時,可仔細提防,嫂嫂拳頭利害,莫要再去領情。”張光遠道:“不妨,嫂嫂極是有涵養的,若見了哥哥這等美貌,又是這等溫柔,偎倚已是不及,怎肯再下毒手?”衆人你一言,我一語,說得鄭恩滿面羞慚,道:“多是二哥乾的歹事,樂子那有這樣心?”衆人說說笑笑,直到三更,方纔安歇。一宵晚景休提。

次日,柴娘娘車駕起行,柴榮領軍簇擁在前,趙匡胤同了衆兄弟與韓素梅母子在後而行。正是有話即長,無話便短。行了多日,看看離東京不遠,探馬報進朝中,早有文武官員出城迎接,跪在道旁,口稱:“娘娘,臣等特來接駕,願娘娘千歲。”柴後在車中口傳懿旨道:“卿等免禮平身。”文武官員謝恩已畢,起來站立兩邊。柴後的車駕進了城門,過了正陽門,來至五鳳門外,換了內侍推輦,只有柴榮跟隨進宮。那司禮監在前引路,穿過分官樓,至更衣殿,柴後方才下輦。早見掌印太監前來叩見,手捧着八般服物,又有宮娥綵女,齊來伏侍,登時將官服與柴娘娘穿戴起來。但見:

五鳳珠冠嵌寶雲,尊榮元首正宮庭。

身穿日月龍鳳襖,腰繫山河社稷裙。

束帶玲瓏琢玉塊,宮鞋刺繡的珠明。

斬妃劍與昭陽印,象笏端持見至尊。

柴後換了宮裝,上輦進宮,舉眼看那宮中富貴,果是非凡。來至寢宮門首,下了輦,宮娥簇擁至內,見周主端坐龍牀之上。柴娘娘正欲行朝見之禮,周主慌忙扶住,說道:“御妻,我與你素同甘苦,恩義相當,不必行此大禮。”柴後謝了恩,同坐御榻。柴榮過來朝見請安,周主賜坐於側。夫妻二人共訴別後之情。柴後道:“妾在排州,屢聞捷音。及知陛下御極,私心不勝之喜。不意偶染小疾,幸得侄兒晝夜辛勤,侍奉湯藥,才得安寧。”周主聽言,大加慰勞。柴榮謝不敢當。周主又謂柴後道:“御妻,朕想你我年已老耄,膝下無嗣。細觀令侄儀容出表,器度安舒,他日堪寄大任,朕意欲認爲己子,不知御妻以爲何如?”柴後道:“陛下聖見,與妾暗合,誠社稷生民之福也。”遂將此意與柴榮說知。柴榮辭道:“臣兒無德無能,安敢當此重位?”柴後道:“你不必推辭,聖意已決,過來拜謝了。”柴榮不敢違旨,即便朝上拜謝,認了父母。周主心中大喜,傳旨設宴宮中,夫妻父子共飲同歡。酒至數巡,柴榮離席奏道:“臣兒有一事啓奏父皇。”周主道:“我兒有何事情?”柴榮道:“臣兒有一故友,名叫趙匡胤,此人有文武全才,變通謀略,乃國家柱石之器。望父王選來重用,則皇基可固,四方寧靖矣。”周主道:“王兒所奏,諒此人定自賢能。俟朕明日臨朝,將趙匡胤宣來,封他官職。”柴榮謝恩,入席歡飲,至親三口,論古談今,直至三更,方纔安寢。正是:

一宮聚樂情無已,萬國歡騰戴有周。

卻說匡胤等數人,至次早起來,張光遠、羅彥威各各回家,匡胤亦至家中省視,惟鄭恩、趙普住在柴榮王府之內。那匡胤來到家中,見了父母,就哭拜道:“不孝匡胤惹下大禍,逃災躲難,流落他方,以致拋棄膝下,久違定省。今日遇赦回家,望父母大人恕兒不孝之罪。”那趙弘段因匡胤惹禍逃離,漢主追捕甚急,因此報明其故,罷職回家,閤家性命幾乎不免。幸而換了新朝,一切前罪俱在不問,所以罷閒在家,倒也安樂。今日見匡胤回來,未免想起前情,心懷怒氣,罵道:“好逆子!我只道你死在外邊,怎麼還有你這畜生性命回來?”當下杜夫人在旁相勸道:“老爺不必動怒,諒孩兒自今以後,改過自新。”又謂匡胤道:“我兒,你一向在那裡安身?使做孃的終日倚門而望,心常憂慮,茶飯不沾。今日幸得回家,骨肉相敘。你可把在外之事,細細說與我知道。”匡胤跪下對道:“孩兒自從殺了御樂,逃往關西,欲投母舅任上存身。於路遇了柴榮,即今新王之侄,與孩兒結爲兄弟,因而相隨柴娘娘車駕進京,來見父母。”杜夫人道:“我兒,你既到關西,可曾尋見母舅麼?”匡胤道:“母親,不料大母舅在任身亡,於千家店遇了外婆並二母舅……”遂將前事細細說了一遍。杜夫人聽了大喜。趙弘殷叫道:“我兒,如今新君在位,我已不願爲官,罷閒在家。你遇赦回還,從今不可任心生事,再蹈前非;當與兄弟安住在家,讀書習藝,免了吾驚恐之心。”匡胤道:“謹遵嚴命。”當日無事。不提。

先說那軍師王樸,當時辭官避位,衣錦還鄉,侍奉慈親,篤於敬養。不期親壽過高,寢疾而逝。王樸哀毀不勝,凡衣衾棺槨,極盡其禮。殯葬已畢,守制在家。周主聞知其信,欽差官員,齎奉御饌祭奠,制額褒贈,甚相榮寵;又下詔書,欽召進京,以匡朝政。王樸本不奉詔,因其偶觀星象,知得真主有難,趁此機會進京,以便從中解救,所以同了差官,來到京中,朝見天子。周主得見大悅,御手相扶,金墩賜坐。王樸謝恩坐下。周主道:“朕自不見先生,如失左右手,思念不置,今日得見,朕願足矣。”即加封樞密使兼中書令。王樸謝恩,奏道:“皇上乃英明之主,治道得宜,天下已具太平之象,而猶眷念於臣;臣以庸材得蒙殊遇,雖肝腦墮地,不足以報涓埃之萬一,而又加以重爵,恩寵倍隆。臣今老母已終,無復顧慮,當盡愚衷,以效忠於陛下也。”周主龍情大喜,傳旨設宴,管待王樸。是日,君臣同飲,盡歡而散。正是:

最喜君臣如魚水,果然敬愛似滋膠。

次日,周主駕坐早朝,受文武百官朝見已畢,傳旨宣晉王上殿。柴榮來至駕前,嵩呼俯伏。周主道:“王兒,昨日所舉之趙匡胤,與朕宣來,朕當試其抱負,量才擢用,然後受職。”柴榮領旨,即着宣召官前往趙府,召趙匡胤進朝見駕。匡胤見召,隨差官即至金階,山呼朝見,俯伏塵埃。周主留神注目,往下一看,認得是禪州城上放箭之人,登時睜翻龍目,咬碎銀牙,指定了匡胤罵道:“好紅面賊!朕與你何仇,你敢箭傷朕左目?只道今生難報此仇,誰知你自來投網。傳旨駕前官,與朕將紅面賊綁了,還要查他家口,一同候旨取斬。”當殿官奉旨,不敢停留,走下殿來。唬得匡胤魂不附體,正不知禍從何未,一時無措,正如:

就地踊出金錢豹,從天降下大鵬雕。

當殿官至丹墀,將趙匡胤登時綁了,推出朝門候旨。

柴榮見周主發怒,將匡胤綁了要斬,不知何故,心甚着忙,在龍案前雙膝跪下,口稱:“父王,爲何見了匡胤,龍心不悅,將他綁了,又要拿他家屬?不知他所犯何罪,觸怒聖心?”周主道:“王兒有所未知。朕前日在宮無事,偶爾假寐片時,夢遊禪州。忽見這紅面賊在城上暗發一箭,將朕左目射傷,至今還痛,時時流血。今日得遇,定當斬首,以正其罪。”柴榮道:“父王,此乃夢寐之事,豈可認真?況趙匡胤乃文武之材,有忠義之志,用之有益於國家,故臣兒冒昧薦舉。今父王若以夢中之人與他彷彿,一旦加以非刑,則趙匡胤無罪而受死,恐於心未必能甘。還望父王諒之。”周主道:“朕見這賊站在城上,明明白白將朕射傷,銜恨已久,今日豈肯釋怨於彼那?”柴榮道:“父王雖當盛怒之下,必欲置趙匡胤於死地,彼亦受死不辭。然臣兒恐有礙於賢路,使天下英雄聞風自危,不敢前來求取功名。那時投往別邦,資助敵國,天下動搖,何以御之?望父王以社稷爲重,釋夢寐之虛怨,恕匡胤而用之,將見天下之士,皆來效能於國,匡助父王矣。”周主道:“王兒,你說夢寐中所見乃虛渺之事,你曾見朕目現在受傷,難道也是虛渺之事麼?汝若奏別事可聽,此事決不可聽。朕意己決,不必再言。當駕官速去將他家口查問明白,復旨定奪。”

柴榮見周主不聽,心甚着急,又連連磕頭,口稱:“父王,趙匡胤決不可斬。禪州離京有二千餘里之遙,父王憑此夢寐之事,屈斬無罪之人,人豈肯信那?今日若斬匡胤,怕的冷了天下豪傑之心,倘別國勾動干戈,非同小可。況父王新登寶位,四海未平,外鎮諸侯,亦觀望不臣,畜心謀反。更有南唐李-,不奉正朔;塞北契丹,連次侵犯;且晉陽劉崇,僭號稱尊,招兵買馬,積草屯糧,聲言要與漢主報仇,不時蚤擾。似此兵連禍結,覬覦神京,父王駕下又無良將,正宜蒐羅賢傑,以備禦寇之用。今趙匡胤博覽兵書,精通韜略,有斬將奪旗之勇,運籌決勝之謀,求之當世,恐尤其二。父王豈可因虛浮之事,而必欲斬他!況臣兒聞齊桓公忘射鉤之恥,親釋管仲於堂阜,用之爲相,卒興齊國;雍齒數窘辱漢帝,後仍賜爵,以致賢才廣進於朝。彼實有其罪,尚能釋怨,以爲國家;父王何以獨不忘情於匡胤乎?望父王開天地之恩,即使匡胤實有其罪,但以社稷爲重,而矜赦之,則彼必盡心報國,戮力皇家,亦如管仲之功矣。”柴榮如此百般苦奏,周主只是不聽,反而面顏微怒,心下甚嗔,道:“朕與汝有父子之情,那紅面賊暗箭傷朕,汝該與父報仇,方見爲子之道;因甚反與他求赦,煩舌多言,專心向外,汝何意耶?”柴榮復奏道:“臣兒豈有外向之心?惟見趙匡胤乃是當今英傑,舉世無雙,慾望父王留下,扶助江山,保安社稷。故此不避嫌疑,懇求父王赦免,責其報效。望父王赦了罷。”周主道:“王兒不必苦奏。朕朝中良將不少,強兵甚多,何懼四方寇亂乎?即無紅臉賊,朕豈不能爲君而撫有天下乎?”

柴榮見周主總不肯赦,急得心慌意亂,無策可展。正在難爲之際,只見班中閃出一位大臣,俯伏階前,口稱:“陛下,臣有愚言,望乞天聽。”周主舉眼看時,原來是王樸,便道:“先生,不知所奏何事?”王樸奏道:“臣奏趙匡胤所犯,果系陛下夢中之事,未便明言。陛下盛怒之下,將趙匡胤斬首,恐汴梁百姓驚疑,不知趙匡胤所犯何罪,即行殺戮;即趙匡胤自己,亦不知何罪而取滅亡。臣愚,以闇昧之事,豈可遽加其刑?不如陛下且準殿下之奏,將趙匡胤與殿下,問他明白,錄其口供,曉諭軍民,方知趙匡胤暗中行刺,箭傷陛下,以正其罪,使趙匡胤死而不怨。此乃服人心而盡國法,至當之道也,願陛下允焉。”周王聽了此奏,低首沉吟,以決可否。有分教:反覆諫諍,暫息胸中之暗忿;斡旋匡救,轉疑肘腋之不臣。正是:

雖驚真命遭無妄,自有高賢指隱機。

畢竟周主聽奏允否,且看下回自知。

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四十五回 杜二公納婿應運 高行周遣子歸鄉第三十五回 趙匡胤博魚繼子 韓素梅守志逢夫第四十二回 柴榮進位續東宮 匡胤無罪縛金鑾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三回 趙匡胤一打韓通 勾欄院獨坐龍椅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二回 配大名竇公款洽 遊行院韓妓殷勤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四十二回 柴榮進位續東宮 匡胤無罪縛金鑾第三十六回 再博魚計賺天祿 三折挫義服韓通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四十八回 高懷德智取天井 趙匡胤力戰高平第三回 趙匡胤一打韓通 勾欄院獨坐龍椅第二回 配大名竇公款洽 遊行院韓妓殷勤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第三十五回 趙匡胤博魚繼子 韓素梅守志逢夫第三十五回 趙匡胤博魚繼子 韓素梅守志逢夫第三十八回 龍虎聚禪州結義 風雲會山舍求賢第十四回 爲資財兄弟絕義 因口腹兒女全生第五十六回 楊仙人土遁救主 文長老金鐃傷人第四回 伸己忿雹打御院 雪父仇血濺花樓第四回 伸己忿雹打御院 雪父仇血濺花樓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二十四回 赤須龍義靖村坊 母夜叉計和甥舅第十三回 柴君貴過量生災 鄭子明擅權發貨第三十二回 高行周夜觀星象 蘇逢吉聳駕喪軍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十五回 孟家莊勇土降妖 首陽山徵人失路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三十九回 匡胤射龍解水厄 鄭恩問路受人欺第三回 趙匡胤一打韓通 勾欄院獨坐龍椅第二十三回 匡胤嘗桃降舅母 杜公抹谷逢外甥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臺第五十七回 鄭子明斬將奪關 高懷亮貪功殞命第六回 赤須龍山莊結義 綠鬢娥蘭室歸陰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五十七回 鄭子明斬將奪關 高懷亮貪功殞命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二十五回 杜二公納諫歸正 真命主違數罹災第十一回 董美英編謎求婚 柴君貴懼禍分袂第四十回 鄭子明惱打園公 陶三春揮拳服漢第二十六回 五索州英雄復會 興隆莊兄弟重逢第四十二回 柴榮進位續東宮 匡胤無罪縛金鑾第三十四回 王子讓辭官養母 趙匡胤避暑啖瓜第五十回 單珪覆沒蛇盤谷 懷德被困鐵籠原第四十六回 高行周刎頸報國 趙匡胤克敵班師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第四十八回 高懷德智取天井 趙匡胤力戰高平第十回 鄭子明計除土寇 趙匡胤力戰裙釵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三回 趙匡胤一打韓通 勾欄院獨坐龍椅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三十七回 百鈴關盟友談心 監軍府元帥賠禮第二回 配大名竇公款洽 遊行院韓妓殷勤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第五十七回 鄭子明斬將奪關 高懷亮貪功殞命第五十二回 真命主爵受王位 假響馬路阻新人第九回 黃土坡義結金蘭 獨龍莊計謀虎狼第七回 柴榮販傘登古道 匡胤割稅鬧金橋第二十二回 柴君貴窮途乞市 郭元帥剖志興王第五十二回 真命主爵受王位 假響馬路阻新人第三十三回 李太后巡覓儲君 郭元帥襲位大統第二十九回 平陽鎮二打韓通 七聖廟一番伏狀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五十二回 真命主爵受王位 假響馬路阻新人第二十七回 鄭恩遺像鎮村坊 匡胤同心除妖魅第三十六回 再博魚計賺天祿 三折挫義服韓通第十二回 篤朋情柴榮贈衣 嚴國法鄭恩驗面第二十六回 五索州英雄復會 興隆莊兄弟重逢第五十四回 王景分兵襲馬嶺 向訓建策取鳳州第十七回 褚元師求丹療病 陳摶祖設棋輸贏第二十四回 赤須龍義靖村坊 母夜叉計和甥舅第五十六回 楊仙人土遁救主 文長老金鐃傷人第四十三回 苗訓決算服柴榮 王樸陳詞保匡胤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六回 赤須龍山莊結義 綠鬢娥蘭室歸陰第四十四回 趙匡胤帶罪提兵 杜二公挈衆歸款第八回 算油梆苗訓留詞 拔棗樹鄭恩救駕第五十九回 劉仁贍全節完名 南唐主臣服納貢第二回 配大名竇公款洽 遊行院韓妓殷勤第四十九回 丁貴力戰高懷德 單珪計困趙匡胤第三十六回 再博魚計賺天祿 三折挫義服韓通第四回 伸己忿雹打御院 雪父仇血濺花樓第三十六回 再博魚計賺天祿 三折挫義服韓通第二十二回 柴君貴窮途乞市 郭元帥剖志興王第四十五回 杜二公納婿應運 高行周遣子歸鄉第三十回 柴榮薦朋資帷幄 弘肇被譖陷身家第二十回 真命主戲醫啞子 宋金清驕設擂臺第六回 赤須龍山莊結義 綠鬢娥蘭室歸陰第五十五回 課武功男女較射 販馬計大鬧金陵第五十八回 韓令坤擒剮孟俊 李重進結好永德